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3/H2O2降解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氧化特性及光谱解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炜鸣 张爱平 +2 位作者 李民 蒋国斌 李启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60-2172,共13页
利用臭氧协同双氧水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有机物的去除率、氧化还原电位、降解速率、总碱度、可生化性及分子量分布探讨了其有机物的氧化特性,并采用光谱表征手段探讨了废水中DOM在臭氧化过程的分子变化.结果表明... 利用臭氧协同双氧水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有机物的去除率、氧化还原电位、降解速率、总碱度、可生化性及分子量分布探讨了其有机物的氧化特性,并采用光谱表征手段探讨了废水中DOM在臭氧化过程的分子变化.结果表明,添加4m L/L双氧水能显著提升对其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较单独臭氧作用其COD、UV_(254)、色度CN的去除率分别提升了11.01%、12.92%和10.74%,降解速率由小到大依次为COD、V_(254)和CN,其生色团最易被臭氧攻击降解;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改善,BOD_5/COD值可达0.43,且大分子量的腐植酸和富里酸被有效的降解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傅里叶红外光谱图表明,臭氧能使腐殖质中官能团如Ar-O等结构完全消失;紫外-可见光谱图表明,臭氧能使废水中有机物的芳香性程度、分子量和缩合度降低,协同氧化后对苯环类化合物的降解效率显著提高;对三维荧光光谱矩阵PARAFAC模型分析可知,渗滤液浓缩液中组分C1为富里酸,组分C2推测为芘及其烷基衍生物,组分C3为长波类腐殖质,其C1和C3组分能较快被氧化,而C2组分的去除效果较C1和C3组分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双氧水 渗滤液浓缩液 傅里叶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g-氨磺酸两步还原去除水中硝酸盐氮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燕兰 汪诗翔 +3 位作者 范琴 何亮 周安澜 刘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3-550,共8页
为高效地将水中硝酸盐氮(NO_3^--N)无害化去除,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Zn/Ag双金属,利用XRD和SEM分析材料特征,并将材料用于水中NO_3^--N的初步还原,使NO_3^--N选择性地还原为NO_2^--N;再使用氨磺酸为深度还原剂,将NO_2^--N进一步还原为N... 为高效地将水中硝酸盐氮(NO_3^--N)无害化去除,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Zn/Ag双金属,利用XRD和SEM分析材料特征,并将材料用于水中NO_3^--N的初步还原,使NO_3^--N选择性地还原为NO_2^--N;再使用氨磺酸为深度还原剂,将NO_2^--N进一步还原为N_2,探讨还原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初步分析该技术的脱氮机理.结果表明,在银负载率为0.028%的Zn/Ag双金属初步还原阶段,用甲酸作pH调节剂控制pH为3.0、EDTA-2Na投加量为l.lg/L、双金属投加量为60g/L、反应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还原100mg/LNO_3^--N,可得到81.9mg/L的NO_2^--N和4.0mg/L的NH_4^+-N;在深度还原阶段,在氨磺酸投加量n(NH_2SO_3H):n(NO_2^--N)为2:1,pH值为6.0,反应时间为40min的条件下,NO_2^--N的还原率为100%.整个过程的NO_3^--N去除率为93.2%,NH_4^+-N的生成率为3.9%,N_2的选择性达到89.3%.分析认为,Zn/Ag双金属的表面性质及体系的pH对NO_3^--N的还原和NO_2^--N的积累起关键作用,为NO_3^--N大量还原为N_2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Ag双金属 氨磺酸 还原去除 硝酸盐氮 氮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湿式氧化法去除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中无机氮 被引量:2
3
作者 汪诗翔 岳分 +1 位作者 刘燕兰 刘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6,71,共6页
针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中高含量的NO_3^--N、NO_2^--N及NH_4^+-N同时存在的水质特点,采用Zn-Cd初步还原-湿式氧化法(WAO)深度除氮法(2步法)去除其中的无机氮。以模拟浓缩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3种形态的无机氮在处理过程中的转化规律... 针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中高含量的NO_3^--N、NO_2^--N及NH_4^+-N同时存在的水质特点,采用Zn-Cd初步还原-湿式氧化法(WAO)深度除氮法(2步法)去除其中的无机氮。以模拟浓缩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3种形态的无机氮在处理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浓缩液的处理。结果表明,通过Zn-Cd双金属使废水中的NO_3^--N转化为NO_2^--N,通过WAO作用使体系中的NO_2^--N与NH_4^+-N转化为氮气的方式可将废水中的3种无机氮有效去除。在适宜的条件下,该方法可将体系中97.10%的NO_3^--N转化为NO_2^--N;体系中的NO_2^--N和NH_4^+-N在WAO阶段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03%和69.23%。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浓缩液的处理时,其无机氮的总去除率达到72.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 湿式氧化法 Zn-Cd双金属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0)-CNTs-Cu活化O_(2)降解水中2,4-二氯苯酚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嘉敏 龚小波 +2 位作者 陈勇 陈柳 刘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57-2664,共8页
为高效去除废水中长期残留、高毒性、难生物降解的氯苯酚类污染物,采用高能球磨-高温熔融-液相还原法制备能将氧气高效且选择性地还原为H_(2)O_(2)同时将原位产生的H_(2)O_(2)分解为•OH/O_(2)•-的新型材料(Fe^(0)-CNTs-Cu),探讨了条件... 为高效去除废水中长期残留、高毒性、难生物降解的氯苯酚类污染物,采用高能球磨-高温熔融-液相还原法制备能将氧气高效且选择性地还原为H_(2)O_(2)同时将原位产生的H_(2)O_(2)分解为•OH/O_(2)•-的新型材料(Fe^(0)-CNTs-Cu),探讨了条件因素对2,4-二氯苯酚(2,4-DCP)降解效果的影响,初步分析了Fe^(0)-CNTs-Cu/O_(2)体系的降解机理,并推测了2,4-DCP该体系下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Fe^(0)-CNTs-Cu在优化条件下对2,4-DCP的降解率和TOC去除率分别为92.3%和54.2%.在Fe^(0)-CNTs-Cu/O_(2)体系中形成腐蚀电池,促使O_(2)在CNTs表面选择性还原为H_(2)O_(2),Cu^(0)和Cu_(2)O、CNTs以及原位产生的Fe^(2+),将原位产生的H_(2)O_(2)催化分解为高氧化物质•OH/O_(2)•-,高效氧化降解2,4-D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2 4-二氯苯酚 Fe^(0)-CNTs-Cu复合材料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