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北紫色土小流域植被建设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江坤 李静苑 +5 位作者 秦伟 单志杰 李柏 郎登潇 马星 廖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定量评价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对合理指导紫色土区的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鹤鸣观流域Ⅱ号支沟1985-2001年逐日径流量和输沙量,结合实测日降雨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统计法分析流域径流和输沙变化趋势,应用流量历时曲... 定量评价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对合理指导紫色土区的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鹤鸣观流域Ⅱ号支沟1985-2001年逐日径流量和输沙量,结合实测日降雨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统计法分析流域径流和输沙变化趋势,应用流量历时曲线和双累积曲线分析流域植被建设实施前后径流和输沙变化特征,并定量评估植被建设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结合防护林营造时间和双累积曲线分析,把水文序列分为基准期(1985-1990年)和评价期(1991-2001年),相比基准期,评价期小流域的年均降水量减少约8.1%,而年径流深和年输沙模数却分别减少34.6%和89.9%,说明以植被建设为主的人类活动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植被建设的削洪增枯效果明显,评价期的丰水日径流深和平水日径流深较基准期分别减少了84.2%和76.3%,而枯水日径流深却增加了650.0%;结合双累积曲线和分离判别法可知,植被建设在径流和输沙变化中的贡献率分别达92.9%和94.3%,大规模的植被建设在减少土壤侵蚀的同时也减少了产流量,考虑到水安全问题,未来植被建设应合理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径流 泥沙 紫色土 保水固土 流量历时曲线 双累积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降雨对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初期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海涛 宫渊波 +3 位作者 付万权 陈耀嘉 徐云岩 崔亚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5,共5页
森林更新或改造是林地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四川省宜宾市高县马尾松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的5个人工径流小区不同降雨量条件下产流产沙数据分析,探索改造初期(3a)降雨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关系及随植被恢复的演变规律。结果表... 森林更新或改造是林地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四川省宜宾市高县马尾松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的5个人工径流小区不同降雨量条件下产流产沙数据分析,探索改造初期(3a)降雨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关系及随植被恢复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14年Ⅰ~Ⅴ号径流小区因不同降雨量条件下导致的产流总量较2012年同期分别降低-6.44%,-10.51%,20.95%,13.28%,12.73%;产沙总量降低58.4%,56.38%,77.72%,78.16%,79.68%。产流量与产沙量随降雨量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但产沙量在森林改造当年增长幅度更大。不同改造模式径流小区产沙量第2年和第3年显著低于第1年,而第2年、第3年差异不显著,不同改造模式与产流、产沙量无显著相关性,改造模式不同并不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因素。改造时间与产流量、产沙量存在显著差异性。皆伐径流小区在改造初期恢复效果更佳,但随着林木生长及森林环境的形成后不同改造模式与产流、产沙量的关系可能会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林 改造模式 次降雨 产流量 产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