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例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MRI表现
1
作者 魏来 罗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0-1272,共3页
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CCS)罕见且侵袭性极强,在软组织肿瘤(soft tissue tumor,STT)中的占比不足1%。软组织CCS(soft tissue CCS,SCCS)主要发生于下肢的腱鞘、肌腱和筋膜,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MRI多边界清楚,少见瘤内坏死,... 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CCS)罕见且侵袭性极强,在软组织肿瘤(soft tissue tumor,STT)中的占比不足1%。软组织CCS(soft tissue CCS,SCCS)主要发生于下肢的腱鞘、肌腱和筋膜,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MRI多边界清楚,少见瘤内坏死,病变周围缺乏瘤周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肉瘤 透明细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断层融合摄影技术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浩东 代承忠 +1 位作者 罗铧 吴海燕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TS)技术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0例临床怀疑腕舟骨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普通DR、DTS及CT检查,以CT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普通DR与DTS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DTS对腕舟骨骨... 目的: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TS)技术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0例临床怀疑腕舟骨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普通DR、DTS及CT检查,以CT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普通DR与DTS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DTS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86.67%(26/30),显著高于普通DR(56.67%,1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检查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敏感度为88.89%,显著高于普通DR(敏感度为59.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检查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特异度为66.67%,普通DR为33.33%,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S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效能高于普通DR,能清晰显示骨折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舟骨骨折 数字断层融合摄影 DR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愉勤 李兰 +1 位作者 张滔 罗晓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后于本院完成MSCT和MRI检查,观察MSCT和MRI图像特征,以手术或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MSCT和MRI对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水肿、骨髓水肿等膝关节病变的检出率。结果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MSCT(均P<0.05),且对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水肿、骨髓水肿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MSCT(均P<0.05)。结论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较MSCT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且对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上对于高度疑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患者应进行MRI检查,以帮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关节腔积液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鉴别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无菌及感染性并发症 被引量:11
4
作者 曾懿 张德洲 易雪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无菌性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的鉴别对于合理的手术计划和及时的抗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翻修术前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菌性机械松动、肉芽肿病和假体周围感染应用价值。方法:8...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无菌性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的鉴别对于合理的手术计划和及时的抗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翻修术前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菌性机械松动、肉芽肿病和假体周围感染应用价值。方法:8年内共83例疑似假体周围并发症患者接受翻修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两位肌骨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回顾了多层螺旋CT图像,包括假体周围软组织异常、假体髋臼错位、假体周围骨溶解、异位骨化和增大的髂淋巴结。采用多变量分析判断无菌性和感染性松动危险因素。结果:与假体周围感染独立相关多层螺旋CT征象为假体周围软组织重度异常[OR=11.94(1.49~95.63),P=0.019]、假体周围骨溶解而无膨胀性骨膜反应[OR=5.04(1.03~24.71),P=0.046]、髂淋巴结肿大[OR=1.71(4.56~64.10),P=0.000]。无以下放射学征象:假体周围软组织轻度或重度异常[OR=0.05(0.01~0.25),P=0.000;OR=0.05(0.01~0.17),P=0.000]、假体周围轻度或重度骨溶解[OR=0.16(0.05~0.55),P=0.03;OR=0.04(0.01~0.18),P=0.000]、髂淋巴结肿大[OR=0.15(0.05~0.47),P=0.001]是无菌性机械松动先兆。假体周围软组织轻度异常[OR=9.17(2.01~41.80),P=0.004]、假体周围重度骨溶解伴膨胀性骨膜反应[OR=35.5(4.18~302.4),P=0.001]、轻度假体髋臼错位[OR=3.41(1.17~9.96),P=0.025]是与肉芽肿病相关重要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征象有助于在翻修手术前区分无菌性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假体周围骨溶解合并膨胀性骨膜反应似乎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时间长短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伤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用于前列腺癌诊断 被引量:13
5
作者 曾桔 印隆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观察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预测PCa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接受前列腺IVIM-DWI(b=0、50、100、150、200、400、600、800、1000、1500、2000 s/mm^2... 目的观察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预测PCa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接受前列腺IVIM-DWI(b=0、50、100、150、200、400、600、800、1000、1500、2000 s/mm^2)并经病理确诊为PCa(PCa组)或BPH(BPH组)患者,根据病理分级结果将PCa组分为低分亚组与高分亚组,比较组间及亚组间ADC值、D值、D^*值及f值差异,对差异有意义的参数绘制鉴别诊断PCa与BPH及预测PCa病理分级的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分析PCa组各参数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4例,PCa组24例,BPH组20例,组间ADC值、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4、-10.87,P均<0.01),而ADC值(0.99)及D值(0.98)鉴别诊断PCa与BPH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P=0.24)。PCa组内低、高分亚组的ADC值及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3.86,P均<0.05),ADC值(0.76)及D值(0.88)预测PCa病理分级的AUC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Z=2.23,P=0.02);PCa组ADC值(r=-0.44)及D值(r=-0.56)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超高b值DWI与IVIM成像对PCa有一定应用价值。ADC值与D值鉴别诊断PCa与BPH的效能相当,而D值预测PCa病理级别的效能高于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诊断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铁位有 陈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MRI和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100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疑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CT和及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以临床最终诊断作为... 目的探讨MRI和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100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疑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CT和及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以临床最终诊断作为金标准,MRI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为97.53%、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8.00%,CT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为76.54%、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81.00%,MRI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T(P_均<0.05)。CT诊断骨皮质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为100.00%;MRI诊断骨皮质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1.82%、70.59%、87.34%;CT诊断骨皮质骨折的准确度显著高于MRI(P <0.05)。结论 MRI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准确度高于CT,但CT诊断骨皮质骨折更具优势;对于疑诊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MRI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联用CT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 磁共振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