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地下采卤型盐腔空气储能封闭性评价
1
作者
毛川
刘丽
+2 位作者
赵晓明
王鹏
周瑞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64,共17页
中国在数千年采盐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采卤型盐腔,与地下盐腔储气库相比,采卤型盐腔具有地质条件复杂、腔体形态极不规则、密闭性及稳定性差等特点。为了研究采卤型盐腔的封闭性能,以薄层不规则采卤型盐腔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测井和...
中国在数千年采盐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采卤型盐腔,与地下盐腔储气库相比,采卤型盐腔具有地质条件复杂、腔体形态极不规则、密闭性及稳定性差等特点。为了研究采卤型盐腔的封闭性能,以薄层不规则采卤型盐腔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测井和各种室内岩芯实验结果,建立了四川盆地Y盐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和井筒三维动态地质力学模型,并对固井界面微环空和裂缝扩展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在明确模型渗透率及压力分布的基础上,模拟显示四川盆地Y盐腔具有良好的封闭性;2)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和塑性应变会局部集中,主要集中在水泥环与套管的界面处;3)适当降低水泥环弹性模量和纤维含量,会增强井筒处的封闭能力;4)在评价盐腔封闭能力时,围岩渗透率是主要因素。盐腔储气库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区域内岩石封闭能力的强弱,合理预留一部分盐岩顶板厚度,保障腔体密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采卤型盐腔
密闭性
三维地质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裂-闷井-返排一体化工作液研究进展
2
作者
邢亮
董正亮
+1 位作者
张衍君
张燕如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748,共11页
油气工业降本增效目标、绿色环保发展需求和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给入井工作液提出新挑战和要求。压裂过程中工作液与地层接触后,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不仅影响压裂本身作业效果,还与压后闷井、返排过程密切相关,进而影...
油气工业降本增效目标、绿色环保发展需求和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给入井工作液提出新挑战和要求。压裂过程中工作液与地层接触后,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不仅影响压裂本身作业效果,还与压后闷井、返排过程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后续油气井产量;此外,不同过程工作液体系还存在同质化浪费、功能性单一和物化性质不相容等问题。因此,明确工作液在各阶段的需求特性、研究现状,对一体化工作液的研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此,阐述了工作液在压裂、闷井和返排各阶段需要满足的特性及其当前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聚合物类、表面活性剂类、泡沫类和气体类工作液各自性能特点及其研究现状;通过对上述几类工作液特性的总结,最后围绕一体化工作液的压裂-提采协同增效、压裂暂堵转向提高液体能效、低碳与绿色转型3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展望。一体化工作液涉及理论内容多、作业范围跨度大等问题,需要加强多个工序间协同研究,调研结果可为压裂-闷井-返排一体化工作液研制与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压裂
闷井
返排
一体化工作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枯竭气藏CO_(2)封存中的相平衡规律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宇
徐启林
+3 位作者
刘荣和
黄东杰
颜平
王建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3期280-287,共8页
在枯竭气藏CO_(2)注入及封存过程中,注入的CO_(2)引起气、水、固三相之间的再平衡,伴随出现CO_(2)溶解、水蒸发和盐析现象,影响近井带地层物性。以川西的枯竭气藏为例,采用SRK-HV方程和盐析模型分析了枯竭气藏CO_(2)注入过程中的三相变...
在枯竭气藏CO_(2)注入及封存过程中,注入的CO_(2)引起气、水、固三相之间的再平衡,伴随出现CO_(2)溶解、水蒸发和盐析现象,影响近井带地层物性。以川西的枯竭气藏为例,采用SRK-HV方程和盐析模型分析了枯竭气藏CO_(2)注入过程中的三相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定容体系中的CO_(2)注入过程中,随着CO_(2)物质的量增加,气相压力增大,CO_(2)溶解度逐渐增大,H2O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逐渐降低,但H2O在气相中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加,说明水的总蒸发量加大。此外,水蒸发引起的水相体积减小量相对于初始水相体积较小。因此,地层水矿化度增加幅度较小。CO_(2)的溶解加快了CaCO_(3)的析出,同时抑制了CaSO_(4)、CaSO_(4)·2H2O的析出。在氯化钙型地层水中,随着矿化度增加,地层水中会析出CaCO_(3)和CaSO_(4)两种盐成分。该研究成果对枯竭气藏CO_(2)注入过程中水蒸发及盐析规律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竭气藏
CO_(2)封存
相平衡
地层水蒸发
盐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InSAR技术用于黄河流域滑坡隐患识别和多维形变分析
4
作者
赵恒
董继红
+4 位作者
王猛
黄细超
余天彬
刘文
张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89-698,共10页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受地质和气候影响,黄河两岸频繁发生滑坡灾害。采用SBAS-InSAR技术利用Sentinel-1数据获取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黄河流域玛沁段的地表形变信息,并结合可视性分析开展滑坡隐患识别。采用升、降轨数据获...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受地质和气候影响,黄河两岸频繁发生滑坡灾害。采用SBAS-InSAR技术利用Sentinel-1数据获取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黄河流域玛沁段的地表形变信息,并结合可视性分析开展滑坡隐患识别。采用升、降轨数据获取了二维形变结果,并选取军功滑坡进行监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地表平行流约束模型对秀麻乡滑坡开展三维形变反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基于InSAR形变速率,升、降轨数据分别识别出65处和46处变形区域,共计82处变形区,升降轨结合可消除几何畸变对结果的影响,实现工作区均为好可视性区;二维形变结果显示东西向和垂直向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50 mm/a和88 mm/a,二维结果有助于辅助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军功滑坡的二维形变显示2#区变形强烈,受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等因素干扰,玛多地震对其变形也有明显影响,垂直向形变达到-175 mm;三维形变揭示了秀麻乡滑坡群不同部位的运动方向,坡体水平滑动方向受微地貌影响,以正南为主偏向沟内,同时伴有下沉状态,时序结果显示滑坡受降雨影响明显,局部有周期性形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隐患识别
INSAR
MSBAS
多维形变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南山区巨型古滑坡体发育演化特征与城镇空间扩张关联机制分析
5
作者
梁京涛
赵聪
+6 位作者
张肃
董继红
铁永波
高延超
撒兰鹏
杨磊
鄢圣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0-522,共13页
巨型古滑坡体的变形复活是我国西南山区城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本文以云南省大关县城古滑坡为例,采用机载LiDAR航测、InSAR监测、多期次光学影像对比解译以及野外调查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古滑坡体发育演化特征与稳定性现状研究,并详...
巨型古滑坡体的变形复活是我国西南山区城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本文以云南省大关县城古滑坡为例,采用机载LiDAR航测、InSAR监测、多期次光学影像对比解译以及野外调查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古滑坡体发育演化特征与稳定性现状研究,并详细分析了该古滑坡体演化特征与城镇空间扩张特征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大关县城古滑坡体具有明显的分级分期次运动演化迹象,现有滑坡地貌形态并非在一次运动过程上形成;古滑坡目前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部分区域受人类工程活动或强降雨影响,存在多处中小规模次级滑坡局部复活迹象;1970年至2022年,大关县城城区面积扩大了7.56倍,受城镇空间扩张影响,该古滑坡体表部的5处新滑坡和6处复活次级滑坡分布于居民地扩展区和道路开挖区域附近,建房切坡和修路开挖是影响大关县城古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我国西部山区城镇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人类工程活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区
古滑坡
演化特征
城镇扩张
多源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裂缝交叉角度对缝网导流能力的影响:以“卜”形结构为例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加杰
宁文祥
+2 位作者
王鹏
车永新
何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15465-15472,共8页
为了探讨缝网导流能力,将“卜”形交叉裂缝结构视为构成裂缝网络的基本单元。采用外圆内方的橡胶套筒导流室,开展主/次生裂缝交叉角度分别为30°、60°、90°、120°和150°的页岩岩板导流能力试验,并利用裂缝体积...
为了探讨缝网导流能力,将“卜”形交叉裂缝结构视为构成裂缝网络的基本单元。采用外圆内方的橡胶套筒导流室,开展主/次生裂缝交叉角度分别为30°、60°、90°、120°和150°的页岩岩板导流能力试验,并利用裂缝体积等效理论计算交叉裂缝导流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次生裂缝与主裂缝的交叉角度如何,相同条件下,次生裂缝总是能提高裂缝网络的导流能力,且提高次生裂缝支撑剂铺置浓度,有利于裂缝网络在高闭合应力中保持稳定、高效的导流能力;然而,流体汇流角度越大,其碰撞等作用造成的流体能量损失也越大,表现为“卜”形裂缝导流能力随交叉角度增大而减小,因此,充分考虑流体汇流时的交叉角度对于准确评价裂缝网络导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能力
“卜”形结构
交叉角度
裂缝网络
铺置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地下采卤型盐腔空气储能封闭性评价
1
作者
毛川
刘丽
赵晓明
王鹏
周瑞琦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省
非金属
(
盐业
)
地质
调查
研究所
天然气
地质
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
能源
地质
调查
研究所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64,共17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2022YFS0447)
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研项目(SCIGS-CZDXM-2024019)
四川大学自贡市校地科技合作项目(2022CD-ZG-8)。
文摘
中国在数千年采盐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采卤型盐腔,与地下盐腔储气库相比,采卤型盐腔具有地质条件复杂、腔体形态极不规则、密闭性及稳定性差等特点。为了研究采卤型盐腔的封闭性能,以薄层不规则采卤型盐腔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测井和各种室内岩芯实验结果,建立了四川盆地Y盐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和井筒三维动态地质力学模型,并对固井界面微环空和裂缝扩展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在明确模型渗透率及压力分布的基础上,模拟显示四川盆地Y盐腔具有良好的封闭性;2)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和塑性应变会局部集中,主要集中在水泥环与套管的界面处;3)适当降低水泥环弹性模量和纤维含量,会增强井筒处的封闭能力;4)在评价盐腔封闭能力时,围岩渗透率是主要因素。盐腔储气库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区域内岩石封闭能力的强弱,合理预留一部分盐岩顶板厚度,保障腔体密闭性。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采卤型盐腔
密闭性
三维地质模型
数值模拟
Keywords
Sichuan Basin
brine-mining salt cavity
confinement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E8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裂-闷井-返排一体化工作液研究进展
2
作者
邢亮
董正亮
张衍君
张燕如
机构
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石油大学)
四川省
非金属
(
盐业
)
地质
调查
研究所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748,共11页
基金
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共聚纳米复合材料溶液性质及减阻机理研究”(项目编号KFJJ-TZ-2023-6)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CuCo_(2)O_(4)/CF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项目编号QN2023007)。
文摘
油气工业降本增效目标、绿色环保发展需求和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给入井工作液提出新挑战和要求。压裂过程中工作液与地层接触后,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不仅影响压裂本身作业效果,还与压后闷井、返排过程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后续油气井产量;此外,不同过程工作液体系还存在同质化浪费、功能性单一和物化性质不相容等问题。因此,明确工作液在各阶段的需求特性、研究现状,对一体化工作液的研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此,阐述了工作液在压裂、闷井和返排各阶段需要满足的特性及其当前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聚合物类、表面活性剂类、泡沫类和气体类工作液各自性能特点及其研究现状;通过对上述几类工作液特性的总结,最后围绕一体化工作液的压裂-提采协同增效、压裂暂堵转向提高液体能效、低碳与绿色转型3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展望。一体化工作液涉及理论内容多、作业范围跨度大等问题,需要加强多个工序间协同研究,调研结果可为压裂-闷井-返排一体化工作液研制与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压裂
闷井
返排
一体化工作液
综述
Keywords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fracturing
shut-in
flowback
integrated working fluid
review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枯竭气藏CO_(2)封存中的相平衡规律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宇
徐启林
刘荣和
黄东杰
颜平
王建猛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
非金属
(
盐业
)
地质
调查
研究所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3期280-287,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关键技术”(2017ZX05030)。
文摘
在枯竭气藏CO_(2)注入及封存过程中,注入的CO_(2)引起气、水、固三相之间的再平衡,伴随出现CO_(2)溶解、水蒸发和盐析现象,影响近井带地层物性。以川西的枯竭气藏为例,采用SRK-HV方程和盐析模型分析了枯竭气藏CO_(2)注入过程中的三相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定容体系中的CO_(2)注入过程中,随着CO_(2)物质的量增加,气相压力增大,CO_(2)溶解度逐渐增大,H2O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逐渐降低,但H2O在气相中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加,说明水的总蒸发量加大。此外,水蒸发引起的水相体积减小量相对于初始水相体积较小。因此,地层水矿化度增加幅度较小。CO_(2)的溶解加快了CaCO_(3)的析出,同时抑制了CaSO_(4)、CaSO_(4)·2H2O的析出。在氯化钙型地层水中,随着矿化度增加,地层水中会析出CaCO_(3)和CaSO_(4)两种盐成分。该研究成果对枯竭气藏CO_(2)注入过程中水蒸发及盐析规律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枯竭气藏
CO_(2)封存
相平衡
地层水蒸发
盐析
Keywords
depleted gas reservoir
CO_(2)storage
phase equilibrium
formation water evaporation
salting out
分类号
TE1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InSAR技术用于黄河流域滑坡隐患识别和多维形变分析
4
作者
赵恒
董继红
王猛
黄细超
余天彬
刘文
张堃
机构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叶巴滩分公司
四川省
综合
地质
调查
研究所
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
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
非金属
(
盐业
)
地质
调查
研究所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89-698,共10页
基金
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财政资金项目(SCIGS-CZDXM-2024006)
部-省合作项目(四川地质灾害遥感SCDZRS-2023)
文摘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受地质和气候影响,黄河两岸频繁发生滑坡灾害。采用SBAS-InSAR技术利用Sentinel-1数据获取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黄河流域玛沁段的地表形变信息,并结合可视性分析开展滑坡隐患识别。采用升、降轨数据获取了二维形变结果,并选取军功滑坡进行监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地表平行流约束模型对秀麻乡滑坡开展三维形变反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基于InSAR形变速率,升、降轨数据分别识别出65处和46处变形区域,共计82处变形区,升降轨结合可消除几何畸变对结果的影响,实现工作区均为好可视性区;二维形变结果显示东西向和垂直向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50 mm/a和88 mm/a,二维结果有助于辅助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军功滑坡的二维形变显示2#区变形强烈,受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等因素干扰,玛多地震对其变形也有明显影响,垂直向形变达到-175 mm;三维形变揭示了秀麻乡滑坡群不同部位的运动方向,坡体水平滑动方向受微地貌影响,以正南为主偏向沟内,同时伴有下沉状态,时序结果显示滑坡受降雨影响明显,局部有周期性形变特征。
关键词
黄河
隐患识别
INSAR
MSBAS
多维形变反演
Keywords
Yellow River
geohazards identification
InSAR
MSBAS
multidimensional deformation inversion
分类号
TP20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南山区巨型古滑坡体发育演化特征与城镇空间扩张关联机制分析
5
作者
梁京涛
赵聪
张肃
董继红
铁永波
高延超
撒兰鹏
杨磊
鄢圣武
机构
四川省
综合
地质
调查
研究所
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
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
非金属
(
盐业
)
地质
调查
研究所
中国
地质
调查
局成都
地质
调查
中心(西南
地质
科技创新中心)
云南
地质
工程勘察设计
研究
院有限公司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0-522,共13页
基金
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03AA080001)
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研项目(SCIGS-CZDZX-2024004,SCIGS-CZDZX-2024006)
部−省合作项目(四川地质灾害遥感SCDZRS-2023)。
文摘
巨型古滑坡体的变形复活是我国西南山区城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本文以云南省大关县城古滑坡为例,采用机载LiDAR航测、InSAR监测、多期次光学影像对比解译以及野外调查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古滑坡体发育演化特征与稳定性现状研究,并详细分析了该古滑坡体演化特征与城镇空间扩张特征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大关县城古滑坡体具有明显的分级分期次运动演化迹象,现有滑坡地貌形态并非在一次运动过程上形成;古滑坡目前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部分区域受人类工程活动或强降雨影响,存在多处中小规模次级滑坡局部复活迹象;1970年至2022年,大关县城城区面积扩大了7.56倍,受城镇空间扩张影响,该古滑坡体表部的5处新滑坡和6处复活次级滑坡分布于居民地扩展区和道路开挖区域附近,建房切坡和修路开挖是影响大关县城古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我国西部山区城镇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人类工程活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西南山区
古滑坡
演化特征
城镇扩张
多源遥感
Keywords
southwest mountainous area
ancient landslide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urban expansion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裂缝交叉角度对缝网导流能力的影响:以“卜”形结构为例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加杰
宁文祥
王鹏
车永新
何柏
机构
四川省
非金属
(
盐业
)
地质
调查
研究所
四川
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
研究
院
四川
大学后续能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
研究
中心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15465-1547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872258)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项目(2022YFS0447)。
文摘
为了探讨缝网导流能力,将“卜”形交叉裂缝结构视为构成裂缝网络的基本单元。采用外圆内方的橡胶套筒导流室,开展主/次生裂缝交叉角度分别为30°、60°、90°、120°和150°的页岩岩板导流能力试验,并利用裂缝体积等效理论计算交叉裂缝导流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次生裂缝与主裂缝的交叉角度如何,相同条件下,次生裂缝总是能提高裂缝网络的导流能力,且提高次生裂缝支撑剂铺置浓度,有利于裂缝网络在高闭合应力中保持稳定、高效的导流能力;然而,流体汇流角度越大,其碰撞等作用造成的流体能量损失也越大,表现为“卜”形裂缝导流能力随交叉角度增大而减小,因此,充分考虑流体汇流时的交叉角度对于准确评价裂缝网络导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导流能力
“卜”形结构
交叉角度
裂缝网络
铺置浓度
Keywords
conductivity
“卜”type configuration
intersection angle
fracture network
proppant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TE3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地下采卤型盐腔空气储能封闭性评价
毛川
刘丽
赵晓明
王鹏
周瑞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压裂-闷井-返排一体化工作液研究进展
邢亮
董正亮
张衍君
张燕如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枯竭气藏CO_(2)封存中的相平衡规律研究
杨宇
徐启林
刘荣和
黄东杰
颜平
王建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InSAR技术用于黄河流域滑坡隐患识别和多维形变分析
赵恒
董继红
王猛
黄细超
余天彬
刘文
张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西南山区巨型古滑坡体发育演化特征与城镇空间扩张关联机制分析
梁京涛
赵聪
张肃
董继红
铁永波
高延超
撒兰鹏
杨磊
鄢圣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裂缝交叉角度对缝网导流能力的影响:以“卜”形结构为例
刘加杰
宁文祥
王鹏
车永新
何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