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块菌菌根苗高效交叉感染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强 任君芳 +2 位作者 冉晓潇 柳成益 韩灯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25-26,共2页
本文首次提出了块菌菌根苗的高效交叉感染育苗技术,通过保水剂吸附块菌孢子悬浮液,在育苗盆内集中榛子和松树种子,5个月后,陆续移栽感染的菌根苗,采用此方法,用200 g夏块菌,培育出3 000多株菌根苗。该技术可以广泛地运用在菌根苗培育中。
关键词 块菌 菌根苗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五加扦插繁殖技术试验研究
2
作者 唐小强 朱欣伟 +1 位作者 王华 马玉红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2期85-87,76,共4页
通过对红毛五加穗条的不同药剂、扦插时间和扦插基质对红毛五加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红毛五加在河沙基质中扦插存活率最高,达78.75%;(2)ABT药剂50 mg.L-1、6 h处理穗条,2 a生枝条扦插存活率最高,达70%;(3)ABT、NAA、IAA、... 通过对红毛五加穗条的不同药剂、扦插时间和扦插基质对红毛五加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红毛五加在河沙基质中扦插存活率最高,达78.75%;(2)ABT药剂50 mg.L-1、6 h处理穗条,2 a生枝条扦插存活率最高,达70%;(3)ABT、NAA、IAA、IBA药剂50 mg.L-1、6 h处理,比其他处理方式能显著提高扦插苗存活率。且ABT、NAA、IAA药剂50 mg.L-1、6 h处理可用于生产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五加 扦插基质 生长调节剂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理县杂谷脑干旱河谷岷江柏造林恢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东胜 罗达 +5 位作者 史作民 唐敬超 刘世荣 刘千里 何建社 杨昌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38-2346,共9页
在岷江干旱河谷杂古脑河流域,选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5个不同年份的造林地,调查了岷江柏的生长情况、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的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造林地岷江柏幼树... 在岷江干旱河谷杂古脑河流域,选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5个不同年份的造林地,调查了岷江柏的生长情况、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的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造林地岷江柏幼树生长状况良好,2003年造林地生长最好,基径、树高和冠径分别达到4.39cm、4.17m和1.01m,当年生长量超过43cm;2001年和2005年造林地次之,基径为4.19cm和4.52cm,冠径为0.55m和0.61m,当年生长量37cm左右,树高为2.50和2.17m;2007年和2009年造林地由于幼树生长时间较短,其基径、树高和冠径都较小,但当年生长量也都超过20cm。不同年份造林地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相对复杂,除2001年造林地外,灌木层盖度随造林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草本层盖度变化较小,2005造林地最高,其他年份造林地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年份造林地的群落结构都比较单一,随造林时间的增长,群落物种数量反而降低。在5个不同年份造林地,土壤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土壤含水量尽管存在较大差异,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在杂谷脑干旱河谷中山区岷江柏作为造林树种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但造林地的植被和土壤并没有得到改善,需要更加长期的观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岷江柏 人工造林 生态恢复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牦牛同期发情的几种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何世明 冯吉安 +4 位作者 余忠华 王蓉芳 顾飞 吴贤智 王天富 《草业与畜牧》 2008年第6期25-28,共4页
针对牦牛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还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技术成果的现状,应用现代牲畜繁殖技术和诱导牲畜发情激素制剂,试验结果筛选出T形硅胶孕酮栓+PMSG、螺旋形硅胶孕酮栓+PMSG、海绵孕酮栓+PMSG三种诱导同期发情的方法... 针对牦牛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还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技术成果的现状,应用现代牲畜繁殖技术和诱导牲畜发情激素制剂,试验结果筛选出T形硅胶孕酮栓+PMSG、螺旋形硅胶孕酮栓+PMSG、海绵孕酮栓+PMSG三种诱导同期发情的方法。此三种方法均具有放置方便、成本低、发情率高、发情表现明显、发情集中、妊娠率高等特点;三种方法的发情率、第一情期人工授精的妊娠率、人工授精+自然交配获得的妊娠率分别达到92%、94%、98%,30%、32%、34%和72%、7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发情 同步率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县辐射松引种造林试验研究
5
作者 蒋光全 吴宗兴 +4 位作者 徐惠 梁颇 熊量 李长生 林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42-47,共6页
经过连续多年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不同造林密度、不同覆盖保水对辐射松(Pinus radiataD.Don)造林及幼林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地带采用水平沟、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造林成活率提高2.4~7.8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0~7.6... 经过连续多年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不同造林密度、不同覆盖保水对辐射松(Pinus radiataD.Don)造林及幼林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地带采用水平沟、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造林成活率提高2.4~7.8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0~7.6个百分点,高生长量提高7.8 cm^28.4 cm,地径生长量提高0.28 cm^0.84 cm。(2)水平沟整地比短册状、穴状整地0~100 cm土壤层含水量全年分别提高1.29个百分点和2.08个百分点,旱季分别提高1.36个百分点和1.37个百分点,雨季分别提高1.16个百分点和2.87个百分点;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0~100 cm土壤层含水量全年提高0.80个百分点,旱季提高0.01个百分点,雨季提高1.72个百分点。(3)采用1.5 m×2.0 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松 引种造林 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县沙化治理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2
6
作者 欧平贵 任君芳 +1 位作者 罗鹏 何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3期11-20,共10页
若尔盖县省级沙化治理试点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开展若尔盖县、红原县沙生植物资源调查,高海拔区沙生植物无性扦插繁殖技术试验研究、不同规格沙障对阻风挡沙作用效果的试验研究、不同沙化类型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试验研究、柳桩用生根... 若尔盖县省级沙化治理试点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开展若尔盖县、红原县沙生植物资源调查,高海拔区沙生植物无性扦插繁殖技术试验研究、不同规格沙障对阻风挡沙作用效果的试验研究、不同沙化类型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试验研究、柳桩用生根液浸泡处理与不处理成活率的研究;2 a生高山柳苗在流动沙地不同沙障规格内植苗成活率的试验研究、1 a生高山柳苗在流动沙地没有做沙障内植苗,定干与不定干处理柳苗成活率的试验研究,1a生高山柳苗在固定沙地防风林带不定干植苗,流动沙地沙障内定干植苗,流动沙地沙障内不定干植苗成活率的试验研究和秋季植高山柳苗等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县 沙化治理 沙生植物 高山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造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卫霞 罗达 +5 位作者 史作民 李东胜 唐敬超 刘世荣 刘千里 何建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0-898,共9页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时间和立地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法测定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不同造林时间(2002、2006和2011年)及不同立地条件(退耕地和宜林荒山地)营建的岷江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时间和立地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法测定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不同造林时间(2002、2006和2011年)及不同立地条件(退耕地和宜林荒山地)营建的岷江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造林时间较短,不同造林时间的人工林间土壤化学性质没有差异,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各菌群生物量差异显著,且随着造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立地条件下则表现为退耕还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各菌群生物量较高。说明土壤微生物对外界因素变化的反映更灵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各菌群生物量显著相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造林 立地条件 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突变对川西马尔康树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郭明明 张远东 +3 位作者 王晓春 黄泉 杨素香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464-7474,共11页
以采自川西马尔康林区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树轮为研究对象,对树轮指数与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995年升温突变前后该区主要针叶树种的树轮响应变化。结果显示:1955—1994年时段,高、中海拔岷... 以采自川西马尔康林区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树轮为研究对象,对树轮指数与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995年升温突变前后该区主要针叶树种的树轮响应变化。结果显示:1955—1994年时段,高、中海拔岷江冷杉径向生长对温度正响应,年轮指数呈缓慢的上升趋势,低海拔岷江柏受温度影响不大,年轮指数上升较快;1995—2012年时段,随着温度升高,3样点树木年轮指数并未上升,甚至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响应分异现象"。对月气候要素的响应,树种间存在差异:高海拔岷江冷杉在前一时段主要表现为与冬季温度的正相关,后一阶段则转变为与4月温度的显著负相关及与4月份降水的显著正相关,受到显著的4月干旱胁迫影响;中海拔岷江冷杉后一时段温度敏感性消失,5月干旱胁迫加剧;低海拔岷江柏主要受降水影响,后一时段4月份干旱胁迫加剧。升温突变后,川西马尔康林区岷江冷杉和岷江柏均表现出"响应分异现象",在今后的气候重建及碳循环模拟中应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分异 干旱胁迫 树木年轮 升温突变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百合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邓明文 吴祝华 +4 位作者 席梦利 杨立伟 施季森 刘千里 张利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第6期19-22,共4页
以岷江百合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反应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适用于岷江百合的ISSR-PCR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内含1×PCRbuffer、1.25mmol/LMg2+、0.4mmol/LdNTPs、0.6μmol/L引物、0.5UTaqDNA聚合酶、20ng模板DNA。扩增... 以岷江百合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反应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适用于岷江百合的ISSR-PCR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内含1×PCRbuffer、1.25mmol/LMg2+、0.4mmol/LdNTPs、0.6μmol/L引物、0.5UTaqDNA聚合酶、20ng模板DNA。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0s,52.8℃退火45s,72℃延伸1min30s,共45个循环;最后72℃延伸8min。该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开展岷江百合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百合 ISSR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畜共患病传染条件及综合防制措施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康健 余清顺 +2 位作者 兰英花 李婷 方韬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341-341,343,共2页
介绍了人畜共患病的类型、危害性、传染条件、流行特点,并总结了人畜共患病的综合防制措施,以期为人畜共患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畜共患病 类型 危害性 传染条件 流行特点 综合防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鼻炎诊治
11
作者 余康健 刘华芬 余康霞 《四川畜牧兽医》 2008年第8期54-54,56,共2页
1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食欲减退或废绝、呆立不动,腹泻,排绿色粪便。鼻液由浆液性转为黏液性或脓性,并在鼻孔处形成结痂。病鸡摇头、甩鼻、咳嗽、打喷嚏、怕光、流泪,眼周湿润,严重者眼睑、面部及肉髯一侧或两侧水肿... 1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食欲减退或废绝、呆立不动,腹泻,排绿色粪便。鼻液由浆液性转为黏液性或脓性,并在鼻孔处形成结痂。病鸡摇头、甩鼻、咳嗽、打喷嚏、怕光、流泪,眼周湿润,严重者眼睑、面部及肉髯一侧或两侧水肿,甚至整个头部肿大,其眼球陷入肿胀的眼眶内,眼结膜充血、发炎,少数病鸡失明。部分病鸡张口呼吸,发湿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鼻炎 诊治 临床症状 食欲减退 绿色粪便 病鸡 黏液性 浆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