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钪钒钛磁铁矿尾矿焙烧-浸出提取分离钪 被引量:8
1
作者 肖军辉 彭杨 +2 位作者 陈涛 邹凯 丁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1-1620,共10页
采用氯化焙烧和碱分解焙烧方法预先处理钪粗精矿(Sc_(2)O_(3)44 g/t),强化载钪矿物晶体结构的转变,为焙烧渣进一步浸出分离钪创造有利条件。结果表明:在Na2CO_(3)和钪粗精矿质量比为0.45、焙烧温度为900℃、焙烧时间为120min、盐酸浸出... 采用氯化焙烧和碱分解焙烧方法预先处理钪粗精矿(Sc_(2)O_(3)44 g/t),强化载钪矿物晶体结构的转变,为焙烧渣进一步浸出分离钪创造有利条件。结果表明:在Na2CO_(3)和钪粗精矿质量比为0.45、焙烧温度为900℃、焙烧时间为120min、盐酸浸出液固质量比(mliquid:msolid)R=5:1、盐酸浓度为6mol/L的条件下两段浸出240min,钪的浸出率为84.32%,浸出渣中Sc_(2)O_(3)含量为8.67g/t。浸出渣的XRD、SEM-EDS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浸出后钪粗精矿中的辉石类、角闪石等硅铝酸盐矿物物相谱峰消失,出现NaCl、Ca TiO_(3)、Fe_(2)O_(3)的谱峰,未见明显金属钪的谱峰,也进一步验证碱分解焙烧能够有效地破坏载矿物的晶体结构;强化矿物层间结构中的钪离子被释放,有助于焙烧渣盐酸浸出生成Sc Cl_(3),显著提高钪的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钪钒钛磁铁矿尾矿 焙烧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钛白废酸制备硫酸铝型无碱速凝剂的性能及水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林 毛雪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1-216,共6页
采用工业钛白废酸和氢氟酸酸解氢氧化铝,合成了含氟硫酸铝型无碱速凝剂。考察了不同掺量下含氟无碱速凝剂对水泥浆料性能的改变,同时通过XRD和SEM分析了加入速凝剂后水泥水化产物的组成和微观结构;提出水化概念模型,模拟含氟无碱速凝剂... 采用工业钛白废酸和氢氟酸酸解氢氧化铝,合成了含氟硫酸铝型无碱速凝剂。考察了不同掺量下含氟无碱速凝剂对水泥浆料性能的改变,同时通过XRD和SEM分析了加入速凝剂后水泥水化产物的组成和微观结构;提出水化概念模型,模拟含氟无碱速凝剂水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钛白废酸结合氢氟酸能更好地溶解氢氧化铝,且加入氢氟酸有利于提高速凝剂中铝元素的含量,使得含氟速凝剂质量分数最高可达48%,性能更佳;在7%含氟速凝剂掺量下,水泥基体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分别为3.17 min和5.33 min,所制备的无碱速凝剂符合GB/T 35159—2017《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中合格品的要求。该技术为废硫酸重复再利用提供了一种参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硫酸 无碱速凝剂 水化机理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酚-银络合物的pH响应型抗菌涂层制备及研究
3
作者 杨晓凤 张皓 +7 位作者 申孝龙 范兴平 王海波 杨成 王镔彬 程波 李晓洁 杨靖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21-130,共10页
目的赋予医用钛表面pH响应性的抗菌功能。方法采用阳极氧化首先在纯钛表面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TNTs),随后超声沉积聚多巴胺层(PDA),再通过化学接枝法将没食子酸和银离子的络合物装载在纳米管表面,制备纯钛表面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管。通过... 目的赋予医用钛表面pH响应性的抗菌功能。方法采用阳极氧化首先在纯钛表面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TNTs),随后超声沉积聚多巴胺层(PDA),再通过化学接枝法将没食子酸和银离子的络合物装载在纳米管表面,制备纯钛表面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管。通过SEM、XRD、FTIR、XPS对涂层的形貌及成分进行分析,并对涂层在不同pH条件下银离子的释放行为及抗菌能力进行评价。结果TNTs-PDA-Ag样品具有良好的多孔结构,管径缩小至60 nm,实现了银离子的有效装载,表面Ag的原子数分数约为2.9%,C的原子数分数(69.13%)相对于TNTs-PDA的原子数分数(37.09%)明显增加。经体外矿化,TNTs-PDA-Ag表面形成了HA(羟基磷灰石)。涂层在不同pH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表现出差异性的Ag+释放速率,在pH为4.5的环境中浸泡至7 d时,银离子释放速度和释放比例(97.65%)相对于中性条件下均得到明显提高。在抗菌实验中,Ag^(+)的释放浓度在5.56~13μmol/L之间,对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论制备的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管涂层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骨生物相容性,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抗菌功能,在医用钛表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钛 二氧化钛 聚多巴胺 没食子酸 银离子 PH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骨植入物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镔彬 张皓 +7 位作者 申孝龙 王海波 杨成 范兴平 杨晓凤 杨宇松 吴邦杰 周清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1-77,共17页
镁基骨植入物是一种用于骨固定或骨修复的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概述了骨植入器械临床需求,镁及其合金作为骨植入物的材料优势,以及镁基骨植入物的体内应用环境。同时,阐述了镁基骨植入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包括过快的降解速率和生物相... 镁基骨植入物是一种用于骨固定或骨修复的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概述了骨植入器械临床需求,镁及其合金作为骨植入物的材料优势,以及镁基骨植入物的体内应用环境。同时,阐述了镁基骨植入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包括过快的降解速率和生物相容性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镁基骨植入物表面改性研究进展,按涂层功能分为耐腐蚀涂层(微弧氧化涂层、溶胶-凝胶涂层、水热涂层及低温等离子聚合涂层)、促骨自愈合涂层(骨愈合药物涂层、类骨生物活性物质涂层)、抗菌涂层(金属离子或氧化物涂层、抗菌药物涂层)、自修复涂层(自发式涂层、触发式涂层)及生物免疫性涂层(免疫活性物质涂层)等。针对各种功能的表面改性涂层,分别从制备方法、功能特性、作用机理、实验结果对比等方面进行归纳,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镁基骨植入物表面改性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骨植入物 表面改性 生物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