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集团化转型研究——基于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案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唐大鹏 刘翌晨 +1 位作者 敬康凌 王婧颖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120,共9页
坚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实现党的二十大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制度保障,也是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发布实施以来,各级事业单位已然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化解各... 坚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实现党的二十大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制度保障,也是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发布实施以来,各级事业单位已然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化解各类业务与财务风险,但考虑到部分事业单位的直属单位通常分布于辖内各地区,与机关本级的权力距离具有较大差异化特质,且各直属单位的业务属性存在个性化特征,增加了机关本级内部控制体系对各直属单位间业务、财务的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监督的挑战,服务效率效果需进一步提升。因此,借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集团化建设方式,以四川省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为契机,从权责法定分级审核、项目管理绩效评估、预算资金集中审批、业财融合平台保障四个方面,探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集团化转型路径,以加强事业单位对业财融合的合规绩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集团化转型 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江堰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粟洨悦 陈万林 +4 位作者 徐志芬 陈菁 岳琼 马隰龙 李金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
水资源、能源、粮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开展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对保障水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对保障四川省粮食供给至关重要。为此,以... 水资源、能源、粮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开展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对保障水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对保障四川省粮食供给至关重要。为此,以都江堰灌区为研究区域,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TOPSIS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评价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测算出灌区2009—2021年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间演变特征。随后构建灰色模型GM(1,1)预测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2022—2030年的耦合协调度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9—2021年,都江堰灌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发展趋势;灌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度均值为0.961,属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663,多数年份处于中度协调阶段;2022—2030年,都江堰灌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将上升至0.893,进入高度协调阶段。本研究结果可为都江堰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为类似区域的相关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系统 耦合协调度 灰色预测模型 都江堰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敏感度的都江堰灌区初始水权分配
3
作者 李雨姿 叶春 +3 位作者 姬辰 潘若云 王延珺 黄晓荣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78,共13页
【目的】随着都江堰灌区面积扩大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岷江引水量逐年增加、城市供水挤占农业生态用水等问题突出。为解决以上问题,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落实水资源“四水四定”原则,开展了都江堰灌区初始水权分配的研... 【目的】随着都江堰灌区面积扩大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岷江引水量逐年增加、城市供水挤占农业生态用水等问题突出。为解决以上问题,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落实水资源“四水四定”原则,开展了都江堰灌区初始水权分配的研究,建立模型,【方法】结合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说明社会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综合运用岷江生态下泄流量、GDP、各类用水量数据,通过社会敏感度计算可供水量,确定分配原则后利用水量分配多准则满意度模型为灌区各市分配水量,实现水量分配“两步法”。【结果】结果显示:2030年社会敏感度0.970,P=50%情况下鱼嘴可调水量98.52亿m^(3)。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大部分地区两步法分配值与需水量相近;生态用水,两步法分配值均大于等于需水量;农业用水,眉山市两步法分配值低于需水量;工业用水,两步法分配值大于等于需水量。【结论】结果表明:利用社会敏感度推求可供水量,多准则满意度函数模型用于灌区水量分配的两步法既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用水习惯,又尊重灌区内各城市发展差异,可为都江堰灌区水权分配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水权 科学知识图谱 社会敏感度 多准则满意度模型 都江堰灌区 水资源 优化配置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DeepLabV3+模型用于四川县域大小春作物识别
4
作者 张璇 杨本勇 +2 位作者 文武 邓维熙 周何帆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7,167,共6页
传统的农业灌溉水资源分配模式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及浪费现象,通过遥感技术准确获取作物空间分布数据能解决农业灌溉水资源分配中作物分布缺失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为研究区,引入对比学习和特征增强机制改进DeepLabV3+模型... 传统的农业灌溉水资源分配模式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及浪费现象,通过遥感技术准确获取作物空间分布数据能解决农业灌溉水资源分配中作物分布缺失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为研究区,引入对比学习和特征增强机制改进DeepLabV3+模型,使用GF系列影像数据实现大小春作物的准确识别。结果表明,改进后的IM-DeepLabV3+模型在对新津地区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的识别精度上有所提升,分别达91.73%、89.93%、80.18%、72.08%,能够为农业灌溉水资源科学分配提供科学的作物分布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遥感 对比学习 深度学习 四川 作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测流技术在都江堰灌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朱蕾 徐凌 +2 位作者 王冬梅 郑石柱 张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5-242,共8页
作为一种新兴自动化测流技术,视频测流近些年在灌区逐步推广应用,研究其现场应用精度和适应性十分必要。以都江堰灌区为例,基于都江堰灌区两个视频测流试点断面的测流数据,使用水位-流量曲线检验、查线与视频测量流量对比等方法分析了... 作为一种新兴自动化测流技术,视频测流近些年在灌区逐步推广应用,研究其现场应用精度和适应性十分必要。以都江堰灌区为例,基于都江堰灌区两个视频测流试点断面的测流数据,使用水位-流量曲线检验、查线与视频测量流量对比等方法分析了视频测流在不同断面形状及流量下的测流精度。结果表明:在断面形状规则、流量变化较小的岷江堰断面,视频测流设备测流精度较高,仅约-3%,适应性好;在断面形状复杂、流量变化较大的黑石河出口断面,视频测流设备的测流偏差较大,达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测流 测流精度 适应性 都江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江堰灌区旋转雷达测流系统精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弛 雷刚 +1 位作者 吴吉 杨韬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111,共7页
雷达测流技术在灌区水资源监控和管理方面逐步推广应用,对其现场测流精度研究也成为当下热点之一。以四川省都江堰灌区典型旋转雷达测流断面(黑石河出口崇州交新津断面)为例,以ADCP实测水位流量数据为基准对雷达测流数据进行分析,探究... 雷达测流技术在灌区水资源监控和管理方面逐步推广应用,对其现场测流精度研究也成为当下热点之一。以四川省都江堰灌区典型旋转雷达测流断面(黑石河出口崇州交新津断面)为例,以ADCP实测水位流量数据为基准对雷达测流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雷达测流技术在灌区测流时的精准度和可靠性。分析发现研究所使用的旋转雷达测流技术测量值与当地ADCP实测水位~流量关系整体相关性良好,但也存在诸多偏差较大的测点,导致流量测量系统偏差较大(达15%,不确定度高达103%),较大偏差主要出现在小水位和小流量下,实践中可尽量在高水位和大流量下开展流量测验,以提升测流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灌区 水资源管理 流量测量 雷达测流 测流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灌区水资源调配支撑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卓蔓 周伍光 +2 位作者 赵琴 张钟元 陈小晓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95-196,共2页
针对东风渠灌区人工渠道较多、渠系结构复杂、水资源调度实时性要求较高、常规水资源调度应用难度较大的问题,基于浅水波方程构建研究区内一维水动力模型以模拟河道水流演进过程,基于机器学习构建水闸调控模型,基于UE(虚幻引擎)开发智... 针对东风渠灌区人工渠道较多、渠系结构复杂、水资源调度实时性要求较高、常规水资源调度应用难度较大的问题,基于浅水波方程构建研究区内一维水动力模型以模拟河道水流演进过程,基于机器学习构建水闸调控模型,基于UE(虚幻引擎)开发智能水网及水资源调配支撑系统,系统集工程展示、实时监测、预报预演、调度预案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不同来水场景输配水方案的可视化展示与动态调整,为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视、可信、可靠的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机器学习 水资源调配 模型 东风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时空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邓锦山 叶生进 +2 位作者 徐志芬 阚飞 邵怀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33,144,共10页
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升级,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制约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定量评价水资源生态承载状态,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川东南地区2005-2019年的经济、人口及水资源等数据,基于水资... 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升级,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制约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定量评价水资源生态承载状态,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川东南地区2005-2019年的经济、人口及水资源等数据,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等模型,计算了川东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指标,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2005-2019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走势为先增后减;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幅度较大,其变化轨迹与降水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水资源量为生态盈余,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能满足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2005-2019年,亿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降低,表明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水资源负载指数处于在Ⅱ和Ⅲ级之间,表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暂不需跨区域调水;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常年处于0.7~0.9之间,可持续状态处于中可持续与强可持续。(3)2015-2019年,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亏等指标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乐山市、眉山市水资源量相对丰富,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协调关系较好;泸州市和宜宾市的水资源生态盈余处于中低值水平,其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有待提高;自贡市、内江市以及资阳市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低、水资源生态盈余小,水资源生态压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可持续指标 时空特征 水资源保护 川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风渠灌区土壤水热环境及气象影响因子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葵 周伍光 +3 位作者 王君勤 谭唯薇 詹光菊 樊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179,186,共9页
土壤水热环境对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为了确定东风渠灌区土壤水热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对灌区土壤温度和水分数据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利用变异系数Cv和Pearson相关法对灌区土壤水热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在... 土壤水热环境对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为了确定东风渠灌区土壤水热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对灌区土壤温度和水分数据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利用变异系数Cv和Pearson相关法对灌区土壤水热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在夏季偏高,各层土壤温度表现为: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冬季偏低,各层土壤温度表现为: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在雨季时,土壤水分波动较大,值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层土壤持水能力的高低:40 cm>20cm>60 cm>10 cm;(2)晴天土壤温度波动一般大于雨天,而雨天发生有效降水时,其土壤水分波动大于晴天;(3)非雨天,空气温度与土壤温度(正相关)、土壤水分(负相关)相关性最好;雨天,土壤温度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好(正相关),雨天土壤水分与空气温度相关性最好(正相关),气象因子对土壤水热的影响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递减。研究成果对于完善灌区土壤水热变化理论,对灌区农业生产活动中土壤水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土壤水热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