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化脓病病原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霞 熊焰 +1 位作者 黄昌仁 张志平 《四川畜牧兽医》 2001年第2期25-25,27,共2页
四川省都江堰市某养麝场自1999年以来,麝常发生化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动物开始发病时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而后出现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硬脓包,一周左右脓包变软,并伴随体温升高。出现脓包的病麝往往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死... 四川省都江堰市某养麝场自1999年以来,麝常发生化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动物开始发病时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而后出现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硬脓包,一周左右脓包变软,并伴随体温升高。出现脓包的病麝往往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死亡。剖检死亡麝发现在肺部和肝脏等实质器官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化脓灶。经采取死亡麝的肺、肝等实质器官和脓汁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分离出了3种病原菌,分别为化脓棒状杆菌(Corynebcterium)、淋巴管隐球菌(Cryptococcus farciminosus)和侵肺拟杆菌(Bacteroides pneumosintes),通过动物试验证明它们均为化脓病的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病 病原鉴定 化脓棒状杆菌 淋巴管隐球菌 侵肺拟杆菌 药用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