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州市达川区油菜高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探析
1
作者 郝丽 周晓梅 +1 位作者 徐爽 郭小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55-157,共3页
油菜是达州市达川区优势油料作物和重要经济作物,还可观赏、用作肥料等,用途广泛,地位举足轻重、贡献突出。近年来,全区油菜育苗、播栽质量、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落实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影响油菜籽产量和品质提升;笔者经过实地查看和走... 油菜是达州市达川区优势油料作物和重要经济作物,还可观赏、用作肥料等,用途广泛,地位举足轻重、贡献突出。近年来,全区油菜育苗、播栽质量、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落实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影响油菜籽产量和品质提升;笔者经过实地查看和走访,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出油菜播种、苗期、蕾苔期等集成栽培技术,并提出落实栽培技术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各类种植主体和区乡农技推广部门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栽培 示范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达州市达川区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东 郭小文 徐一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89-92,共4页
如何促进产业振兴,是四川省乡村振兴的一项现实问题,需要因地制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决策部署,聚焦农业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达州市达川区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达州市达川区粮食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小文 黄林芹 吕志浩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1期28-31,共4页
粮食安全事关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粮食生产则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达川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粮食生产是全区农业发展的重头戏,尽管2009-2013年粮食实现了稳定增长和确保了粮食安全供给,但土壤状况、农村劳动力变... 粮食安全事关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粮食生产则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达川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粮食生产是全区农业发展的重头戏,尽管2009-2013年粮食实现了稳定增长和确保了粮食安全供给,但土壤状况、农村劳动力变化、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们认真分析了近5年粮食生产的变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千方百计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生产总量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安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稻飞虱成虫的诱集监测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曾伟 蒋春先 +1 位作者 张超锋 王居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5-159,178,共6页
本文采用嫩绿粘虫板和灯光诱集2种方法对水稻稻飞虱成虫进行同地对比诱集监测。结果表明,嫩绿粘虫板对3种飞虱总体、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诱集量与测报灯之间无显著差异,其诱虫趋势与测报灯诱虫趋势基本同步或趋于一致。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生... 本文采用嫩绿粘虫板和灯光诱集2种方法对水稻稻飞虱成虫进行同地对比诱集监测。结果表明,嫩绿粘虫板对3种飞虱总体、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诱集量与测报灯之间无显著差异,其诱虫趋势与测报灯诱虫趋势基本同步或趋于一致。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生长前中期白背飞虱迁入峰的监测优于测报灯,表现为迁入高峰期诱虫量多和峰形明显。嫩绿粘虫板对灰飞虱诱虫量与测报灯诱虫量有明显差异,诱虫峰次少于测报灯,监测效果次于测报灯。气象因子、非靶标昆虫等对嫩绿粘虫板诱测无不利影响。运用嫩绿粘虫板可在非灯诱区监测点监测迁飞性白背飞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绿粘虫板 稻飞虱 白背飞虱 灯光诱集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黏胶型性诱捕器对玉米大螟的监测效果及发生期预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伟 张莉敏 《生物灾害科学》 2014年第3期250-253,共4页
通过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大螟越冬代成虫的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器监测越冬代大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和峰型与灯诱基本趋于一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大螟性诱测的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 通过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大螟越冬代成虫的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器监测越冬代大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和峰型与灯诱基本趋于一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大螟性诱测的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发蛾高峰期相吻合,可作为性诱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大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7 d分别作为雌蛾的发蛾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大螟卵孵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该法适宜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螟 黏胶型性诱捕器 监测效果 发生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与监管的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小文 黄林芹 靳小波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12期48-50,共3页
达川区于2013年9月由原达县撤县建区,行政区划调整为四川省达州市的一个市辖区。全区辖5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602个村,5 870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 109km^2。据2013年年末统计,全区总人口11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1.98万人;耕地面积69.... 达川区于2013年9月由原达县撤县建区,行政区划调整为四川省达州市的一个市辖区。全区辖5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602个村,5 870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 109km^2。据2013年年末统计,全区总人口11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1.98万人;耕地面积69.2万亩。该区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全国蔬菜重点县(区),全省7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区)和全省40个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部门 商品粮基地县 四川省达州市 村民小组 行政区划调整 粮食生产 基地建设 达川 检测机构 农业标准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对草地贪夜蛾成虫监测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曾伟 张梅 +6 位作者 封传红 徐翔 姜雷 谢晋伟 马川 张金锋 胡白雨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目的】为有效验证成都比昂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对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成虫的远程实时可视化监测效果,确定适宜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型智能监测工具,为该虫的监测及防控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2020年,在四... 【目的】为有效验证成都比昂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对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成虫的远程实时可视化监测效果,确定适宜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型智能监测工具,为该虫的监测及防控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2020年,在四川省达川区、会理县先后应用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等工具对草地贪夜蛾成虫开展诱捕监测试验。【结果】测报仪对草地贪夜蛾诱测专一性表现较好,图像清晰完整,虫体不堆叠干扰,外部形态特征明显,可识别性强,便于人工准确识图计数,与依科曼桶型、色板性诱型、纽康飞蛾型、百乐宝船型等常用诱捕器之间差异不显著。测报仪对成虫种群迁入发生动态的远程实时监测效果明显,2019年监测到达川区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出现了2个明显秋季蛾峰,其最高蛾日分别出现在10月2日、10月22日,与监测效果较好的依科曼桶型+YKM诱芯监测的虫情动态趋势、蛾峰次数及终见时期基本一致,2020年3~12月远程监测到四川西南部会理地区在5月中下旬、6月中旬、8月中旬、10月中旬出现了4个成虫迁入及发生峰期,尤以第1、2蛾峰最明显,以6月中旬第2蛾峰的日诱蛾量最高。【结论】生产上可推广应用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用于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成虫的远程实时可视化监测,为虫情监测预警及防控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远程实时可视化 性诱监测 监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黏胶型性诱捕器预测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曾伟 《生物灾害科学》 2013年第4期366-370,共5页
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重... 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的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二化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年性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发生期 性诱捕器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色板对水稻白背飞虱诱集效果及生态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曾伟 何忠勤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第2期122-130,共9页
【目的】为明确不同色板对水稻白背飞虱、非靶标害虫的诱集效果及对天敌昆虫诱杀的生态影响,以筛选确定适宜水稻白背飞虱的诱集监测材料,为该虫的色板监测及色板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在水稻白背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及... 【目的】为明确不同色板对水稻白背飞虱、非靶标害虫的诱集效果及对天敌昆虫诱杀的生态影响,以筛选确定适宜水稻白背飞虱的诱集监测材料,为该虫的色板监测及色板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在水稻白背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及迁出消退期,应用黄板、降解黄板、引诱剂黄板、绿板、嫩绿板、蓝板6种色板对其成虫进行诱集对比监测,调查不同色板对白背飞虱、非靶标害虫及天敌昆虫的诱集种类、数量和比例等情况,分析比较各色板对白背飞虱、非靶标害虫的诱集监测效果及对天敌昆虫的负面影响。【结果】成虫发生高峰期,黄板对白背飞虱诱量最高,与嫩绿板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其他色板,嫩绿板对其诱集占比最高,其次为绿板;3种黄板对苍蝇等非靶标害虫的诱量、占比均较高,引诱剂黄板最高,绿板、蓝板、嫩绿板较低;蓝板对天敌昆虫的诱量、占比和益害比最高,诱量显著高于嫩绿板和降解黄板,与其他色板无显著差异,嫩绿板和降解黄板对其诱量、占比和益害比值均较低。进入成虫迁出消退期后,引诱剂黄板和绿板对白背飞虱诱集增强,嫩绿板有所下降,绿板对其诱集占比最高,嫩绿板和引诱剂黄板较高;黄板对蝇类等非靶标害虫的诱量、占比最高,绿板最低;蓝板对天敌昆虫的诱量、占比和益害比仍最大,诱量显著高于绿板、引诱剂黄板和嫩绿板。【结论】研究表明,在水稻白背飞虱成虫发生为害高峰期,可优先选用嫩绿板作为其诱集监测材料,在成虫发生后期及迁出期,可更换选择绿板,补充选择嫩绿板或引诱剂黄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板 水稻 白背飞虱 诱集效果 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双纹须歧角螟性诱监测材料筛选及田间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封传红 曾伟 +3 位作者 杨子威 杨志刚 李娟 李志刚 《生物灾害科学》 2020年第4期338-345,共8页
【目的】有效筛选确定适合茉莉花双纹须歧角螟性诱监测防控的性信息素诱芯与诱捕装置,科学评价开展害虫性迷向和性诱杀防控的效果,为指导害虫监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5年,在四川省犍为县,开展性诱监测材料筛选及其对害虫夏... 【目的】有效筛选确定适合茉莉花双纹须歧角螟性诱监测防控的性信息素诱芯与诱捕装置,科学评价开展害虫性迷向和性诱杀防控的效果,为指导害虫监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5年,在四川省犍为县,开展性诱监测材料筛选及其对害虫夏秋季发生期迷向和诱杀防控效果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粘胶型诱捕器诱捕成虫效果好,以N型、Z型和M型性信息素诱芯捕获雄蛾最多。在夏季茉莉花的第一次为害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下旬)时,性迷向和性诱杀处理对防花被害的平均效果分别为63.08%和77.45%,防有虫花的控制效果分别为66.65%和80.98%,2处理与农户自防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性迷向和性诱杀处理技术后,茉莉花的质量增加了4.01%~4.14%,第二次为害高峰(9月初)时,防效最高的性诱杀处理对防花被害和防有虫花的防效分别为38.88%和42.60%,对秋季蛀花、蛀枝的防效分别为39.99%和40.84%,防效有所下降。【结论】生产上可推广采用粘胶型诱捕器及N型、Z型和M型性信息素诱芯,用于害虫的监测及夏季第一为害虫峰的性迷向和性诱杀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双纹须歧角螟 诱捕器 性信息素 防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性信息素与不同颜色诱虫板组合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诱集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伟 张梅 +5 位作者 何忠勤 周伦 姜雷 赵其江 张金锋 李欢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目的】为明确昆虫性信息素与不同颜色诱虫板组合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诱集效果,筛选和验证确定适宜水稻二化螟诱集监测的优选材料,为虫情监控及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21年水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期,应用性信息素与4种... 【目的】为明确昆虫性信息素与不同颜色诱虫板组合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诱集效果,筛选和验证确定适宜水稻二化螟诱集监测的优选材料,为虫情监控及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21年水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期,应用性信息素与4种不同色板组合开展成虫诱集监测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佳的诱集材料组合。【结果】性信息素与降解黄板、嫩绿色板、降解绿板、降解蓝板的4种组合对二化螟的各指标诱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0%显著水平下,嫩绿色板组合对越冬代二化螟的日均诱蛾量、见蛾后单次诱蛾量、累诱蛾量指标与其他3种组合均有显著差异(P<0.10),最高单次诱蛾量指标与降解黄板组合有显著差异(P<0.10),各指标中,嫩绿色板组合对二化螟的绝对诱量最高,其始见蛾早,高峰期诱蛾量最大,诱蛾峰型及蛾峰最明显,在各监测时期的平均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P<0.01),对天敌和有益昆虫诱杀量最低,对非靶标害虫诱量较低,总体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结论】生产上可优先选择性信息素与嫩绿色板组合用于水稻二化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和精准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 诱虫色板 二化螟 成虫 诱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小文 陈远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38-39,共2页
(1)绵腐病 发病较早,一般在播种后5~6天即可发生,主要为害幼根和幼苗。受害部位最初出现乳白色胶状物,以后长出白色绵状物,最后变为黄色,种子内部腐烂,幼苗逐渐枯死。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 绵腐病 播种后 胶状物 幼苗 发病 幼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蜜紫色粘虫板的诱集装置对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的监测效果
13
作者 曾伟 陈庆华 +3 位作者 何忠勤 蒲颇 杨淞杰 谢晋伟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3期335-341,共7页
【目的】通过探索水稻稻弄蝶有效的监控技术,解决传统固定花圃定时系统观察法受气象影响大、监测费时、确定虫种难等问题。【方法】于2017年在稻弄蝶发生期应用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与固定花圃系统观察法开展了害虫的对比监测... 【目的】通过探索水稻稻弄蝶有效的监控技术,解决传统固定花圃定时系统观察法受气象影响大、监测费时、确定虫种难等问题。【方法】于2017年在稻弄蝶发生期应用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与固定花圃系统观察法开展了害虫的对比监测试验研究。【结果】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与固定花圃观察法监测稻弄蝶主害时期的成虫种群数量发生动态趋势及成虫高峰期趋于一致,成虫高峰期与田间成虫羽化高峰期也相吻合,以害虫诱测装置监测效果最为明显,具有诱集量大、峰型明显、预测准确性高等特点,优于固定花圃系统观察法,气象因子和非靶标昆虫对其诱测影响较小。【结论】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监测稻弄蝶成虫简便易行,监测效率高,监控效果好,成虫高峰期及诱量,可作为简化精准预测害虫发生防治时期及程度的重要依据,适宜于水稻稻弄蝶发生区的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弄蝶 成虫 诱测装置 监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