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州市稻茬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1
作者 田雨 温锟龙 唐艳萍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30-33,共4页
达州市作为四川省优质油料主产区,近年来通过集成创新稻茬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显著提升了油菜生产能力。本文系统总结了从品种选择、整田施肥、播栽技术、田间管理到分段收获的全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重点介绍了适应达州地区气候特点的“... 达州市作为四川省优质油料主产区,近年来通过集成创新稻茬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显著提升了油菜生产能力。本文系统总结了从品种选择、整田施肥、播栽技术、田间管理到分段收获的全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重点介绍了适应达州地区气候特点的“三沟”配套技术、科学施肥方法、合理密植原则以及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该技术体系的应用推广可有效解决稻茬油菜生产中的湿害、草害、病虫害等问题,为实现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油菜 高产栽培 技术集成 达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和对策思考--以达州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闻珠 曾伟 +5 位作者 周文天 王涛 陈吉翔 桂刚 朱怀阳 王妍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30-132,共3页
达州作为四川省产粮大市,地处丘陵山区,加快丘陵山区宜机化农业发展迫在眉睫。本文深入研究了达州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发现达州市农机化发展存在基础设施根基不牢、农机应用内外不适、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服务组织实力不强、规... 达州作为四川省产粮大市,地处丘陵山区,加快丘陵山区宜机化农业发展迫在眉睫。本文深入研究了达州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发现达州市农机化发展存在基础设施根基不牢、农机应用内外不适、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服务组织实力不强、规模经营发展不足、政策效应发挥不佳的问题。综合分析了农机化发展中的三大主要制约因素,即:地形地貌条件的制约、土地规模化流转缓慢、适宜农机具研发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多方参与、共同监督,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科学选引、加大研发,大力提升农机化水平;县域统筹、打造龙头,大力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改革创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长效发展,大力提升政策实施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业机械化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播种量和免耕方式对达州市油菜直播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小清 欧平全 +1 位作者 钟伟 孙汝龙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27-29,共3页
研究了不同播期、播种量和免耕方式对达州市油菜直播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22日播种、播种0.3kg/667m^2处理,直播油菜有足够的营养生长期、较长的主花序、较多的有效分枝,形成较好的群体结构,能获得高产;收割机和除草剂处理稻桩较对... 研究了不同播期、播种量和免耕方式对达州市油菜直播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22日播种、播种0.3kg/667m^2处理,直播油菜有足够的营养生长期、较长的主花序、较多的有效分枝,形成较好的群体结构,能获得高产;收割机和除草剂处理稻桩较对稻桩不做任何处理的免耕直播更能够获得高产。为达州市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为扩大油菜种植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播期 播量 免耕直播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高粱生产配套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明 陈林琳 《农技服务》 2004年第1期8-9,共2页
再生高粱是指在正常收获头季高粱的基础上,采取加强中耕管理、追肥等措施,利用茎节上的腋芽培育出正常植株,再收获一季高粱。蓄留再生高粱一是可减少整地、育苗、移栽等工序,大大节省劳力。
关键词 再生高粱 生产配套技术 杂交 施肥 早播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水稻川优6203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钟学健 李忠华 《耕作与栽培》 2015年第2期54-55,共2页
川优6203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川106A与自育恢系成恢3203组配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三系杂交组合。为加快推广,根据试验示范结果,介绍了川优6203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川优6203 优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四川达州地区的大豆种植模式探讨
6
作者 张晓 李闻珠 +1 位作者 周发瑞 宁孝勇 《中国种业》 2021年第12期59-62,共4页
为探讨适合达州地区大豆生产的种植模式,以四川盆地内不同区域主推的大豆种植模式为例,结合达州农作物生产实际,综合筛选适合在达州推广的大豆种植方案。经过对几种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发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再生高粱套作、幼林-... 为探讨适合达州地区大豆生产的种植模式,以四川盆地内不同区域主推的大豆种植模式为例,结合达州农作物生产实际,综合筛选适合在达州推广的大豆种植方案。经过对几种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发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再生高粱套作、幼林-鲜食型大豆间作、高粱-大豆套作、马铃薯-大豆两熟制、玉米-大豆套作、油菜-大豆两熟制、小麦-大豆两熟制、幼林-籽粒型大豆间作。建议在达州根据各区域的地理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因地制宜扩大玉米-大豆套作、果林-大豆间作种植,灵活选择推广油菜-大豆两熟制或马铃薯-大豆两熟制模式,实现达州大豆振兴扩面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切实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植模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品种中优59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7
作者 钟学健 董友非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4-15,共2页
中优596是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自育恢复系华恢596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中9A组配成的高产、稳产、抗性好,适应性较广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13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渝审稻2013007。
关键词 水稻 中优596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承建 魏刚 +2 位作者 徐建俊 李仁江 王龙昌 《中国麻业科学》 2014年第1期41-45,共5页
以杂交苎麻品种川苎1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对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研究了苎麻旺长期干旱胁迫持续18天对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苎麻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 以杂交苎麻品种川苎1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对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研究了苎麻旺长期干旱胁迫持续18天对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苎麻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II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提高;干旱条件下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与干旱胁迫程度密切相关,轻度干旱胁迫对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小,中度、重度胁迫显著影响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苎麻能忍耐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在苎麻生产中,旱情达到中度干旱时应及时采取抗旱措施,确保苎麻正常生长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对生殖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美玲 唐灵云 +5 位作者 吴正肖 张旭博 孙志刚 孙楠 高永华 张崇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47-1256,共10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小麦生殖期增温。然而,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还未系统量化。因此,急需明确全球范围不同气候区小麦生长发育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特征和一般规...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小麦生殖期增温。然而,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还未系统量化。因此,急需明确全球范围不同气候区小麦生长发育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特征和一般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出全球范围内,涉及小麦生殖期增温对其产量构成要素影响的文献61篇,运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量化生殖期增温0~5℃和大于5℃的极端高温对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程度,阐明小麦生殖期内昼夜不同时段增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生殖期增温0~5℃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均呈显著负效应,其中小麦产量减少了11.7%,千粒重、穗粒数和穗数分别减少7.4%、5.0%和3.5%。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降幅对其生殖期增温(0~5℃和5~10℃)的响应不同,具体表现为亚热带季风区(15.2%和38.8%)>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14.9%和30.6%)>地中海气候(10.6%和15.6%)>温带季风气候(9.3%和10.2%);小麦千粒重降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24.7%和21.1%)和温带季风气候(10.5%和28.0%)>温带海洋性气候(9.7%和15.0%);尤其在生殖期增温5~10℃,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小麦产量各构成要素降幅比0~5℃更大。另外,小麦生殖期夜间增温导致小麦产量的降低(14.7%)大于白天增温(11.3%)。【结论】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生殖期增温造成小麦减产主要是由于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显著减少,而且小麦生殖期夜间增温对小麦产量的负效应大于白天增温。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小麦育种提供新视角,也可为应对气候变化、维持或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产量 生殖期增温 增温时段 气候区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大豆叶片形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于晓波 梁建秋 +6 位作者 何泽民 廖俊华 张明荣 吴海英 明充 唐琼英 李小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2-459,共8页
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探讨叶片对带状套作的响应机制,为耐荫大豆品种筛选与选育提供依据。以南豆12、桂夏1号和华夏5号等3个耐荫性存在显著差异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活体测... 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探讨叶片对带状套作的响应机制,为耐荫大豆品种筛选与选育提供依据。以南豆12、桂夏1号和华夏5号等3个耐荫性存在显著差异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活体测定植株叶倾角、叶柄长度、叶形指数和光合特性,取样测定大豆叶片的比叶重和单株叶面积。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条件下,大豆叶倾角显著增加,苗期和花期上层增幅大,荚期则为下层增幅最大;叶形指数在苗期和花期显著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各品种不同层位对套作环境的响应程度不同;叶柄长度从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且在套作下显著增加,其中苗期和花期上层增幅最大;比叶重和单株叶面积减小,大豆胞间CO2浓度上升,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下降。不同品种对带状套作的响应程度不同,强耐荫品种南豆12叶倾角增幅大而叶柄长度增幅最小,比叶重、单株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均为最小;荫蔽敏感型品种华夏5号叶柄长度增幅最大而叶倾角增幅最小,叶片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叶面积下降均最为明显。强耐荫品种南豆12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能够通过调节自身叶片形态适应环境变化,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小,从光能截获和利用方面均表现出了对套作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带状套作 叶片形态 光合特性 叶倾角 叶柄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播模式下播种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发瑞 彭超攀 +4 位作者 温锟龙 奚第松 唐艳萍 李小清 敬树忠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43-44,46,共3页
直播方式的深入研究对提高集约化种植水稻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了旱直播(湿厢管理)与湿润直播(浅水厢管理)2种直播模式下,播种量为0.5kg/667m^2(T1),0.75kg/667m^2(T2)、1.0kg/667m^2(T3)、1.25kg/667m^2(T4)、1.5kg/667m^2(... 直播方式的深入研究对提高集约化种植水稻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了旱直播(湿厢管理)与湿润直播(浅水厢管理)2种直播模式下,播种量为0.5kg/667m^2(T1),0.75kg/667m^2(T2)、1.0kg/667m^2(T3)、1.25kg/667m^2(T4)、1.5kg/667m^2(T5)时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播种模式下,水稻均在播种量为T4(1.25kg/667m^2)、T5(1.5kg/667m^2)时产量最高。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得出,T4(1.25kg/667m^2)、T5(1.5kg/667m^2)产量的提高得益于其较高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穗实粒数。在考虑种子成本的前提下,可将T4(1.25kg/667m^2)播种量作为以高产为导向的最佳方式,对高产水稻播种方式的多样化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直播 湿润直播 播种量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油种植模式下油菜直播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发瑞 温锟龙 +3 位作者 奚第松 唐艳萍 彭超攀 刘然金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7期16-19,共4页
收集了14个近几年育成的生育期在215d以内的油菜品种,分别在达州区和渠县两个生态区进行“稻油轮作+轻简化栽培技术”试验,从中筛选出以德恒油777、庆油3号和春喜1402为代表的5个生育期短、综合表现优异、生产适应性强的优势品种。
关键词 稻油轮作 油菜直播 性状表现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蜀丰7810 的选育
13
作者 钟学健 龚桥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10期9-10,共2页
油菜是四川省冬季农业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菜籽油是主要的植物食用油.长期以来,已推广的油菜品种中都存在着产量与品质,品质与抗(耐)病性之间的矛盾.为充分利用油菜较强的杂种优势,选育出集产量高、品质优、抗(耐)病性强于一体的杂交... 油菜是四川省冬季农业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菜籽油是主要的植物食用油.长期以来,已推广的油菜品种中都存在着产量与品质,品质与抗(耐)病性之间的矛盾.为充分利用油菜较强的杂种优势,选育出集产量高、品质优、抗(耐)病性强于一体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上世纪未开始利用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开展高产、优质、多抗油菜杂交种的选育,已取得了初步成果.蜀丰7810(原区试代号7810)是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具有黄籽性状的双低隐性核不育系78-1A与优质自交品系H804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12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川审油菜2012006号),适宜在四川及其类似生态条件的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油菜 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选育 两系杂交油菜 隐性核不育系 四川省 经济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理论实际应用初探
14
作者 方传茂 王东风 段翔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5期91-92,共2页
近年来,我们在达县多地开展了水稻强化栽培试验,其生育期较常规栽培明显提早,有效改善了扬花结实和灌浆的温度条件,结实率增加,具有明显的增产潜力。通过强化栽培不同移栽叶龄、不同种植规格、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性状因... 近年来,我们在达县多地开展了水稻强化栽培试验,其生育期较常规栽培明显提早,有效改善了扬花结实和灌浆的温度条件,结实率增加,具有明显的增产潜力。通过强化栽培不同移栽叶龄、不同种植规格、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性状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二叶一心的移栽叶龄、0.4m×0.4m的种植规格、减前增后的施肥方式和半旱式耕作方式为最佳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强化栽培 分蘖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