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集对分析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周泽
朱典云
杨燕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4,共5页
-
文摘
集对分析是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作为一个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同(同一性)、异(差异性)、反(对立性)辩证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在农业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关键词
集对分析
同异反联系度
表达式
农业科学
-
Keywords
Set Pair Analysis, I. D.C connexion formula, Agricultural Science
-
分类号
S-3
[农业科学]
N34
[自然科学总论]
-
-
题名用集对分析方法研究平衡施肥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周泽
冯睿
张玲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1-24,共4页
-
文摘
利用集对分析的同异反统计方法研究平衡施肥问题,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
-
关键词
集对分析
同异反统计
平衡施肥
效应矩阵
-
Keywords
Set Pair Analysis, I, D, C, Statistics, Balance Applying Fertilizer, Effect Matrix
-
分类号
S147.2
[农业科学—肥料学]
-
-
题名苎麻杂交组合纤维支数的分离变异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施继卫
杨燕
任小松
李亚玲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11,共5页
-
文摘
研究了9 个苎麻杂交组合及亲本纤维支数的分离变异,分析了叶柄色,雌蕾色等主要形态特征变异与纤维支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苎麻杂交组合纤维支数的变异幅度、分布频率一般要比亲本无性系宽广,变异系数要比亲本大,组合变异系数为14.99% ~18.71% ,而双亲无性系的变异系数为11.27% ~15.87% ,前者平均比后者大3 个百分点,但也有一些组合变异系数与亲本无性系相当或接近。组合群体中叶柄色、雌蕾色等变异类型与主类型的纤维支数几乎无差异,它们之间无明显的连锁关系。因此,所选组合只要平均纤维支数及其变异系数与对照相近,产量优势又十分突出的话,生产上完全可以应用。
-
关键词
苎麻
杂交组合
纤维支数
分离变异
-
分类号
S563.105.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苎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几个问题探讨
被引量:5
- 4
-
-
作者
施继卫
杨艳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4-45,47,共3页
-
-
关键词
苎麻
杂种优势利用
-
分类号
S563.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作物生产系统及其熵变——兼论作物高产栽培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周泽
朱典云
舒忠旭
杨锡波
陈德万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西南农业大学
-
出处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54,共4页
-
文摘
农业的发展实质是人类不断与作物生产系统熵增长作斗争的过程,作物高产栽培的实质即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作物生产系统的熵增。
-
关键词
作物生产系统熵高产栽培
-
分类号
S3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
-
题名水稻旱育抛秧方法研究(简报)
- 6
-
-
作者
李万明
张中华
胡振兴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6期578-578,共1页
-
-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
抛秧
栽培
-
分类号
S5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用集对分析方法研究害虫防治的经济系统
- 7
-
-
作者
周泽
朱典云
简贵儒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19,28,共4页
-
文摘
根据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预测与决策方法,对害虫防治的经济系统进行分析,依据某地某果因害虫防治的实际情况,提出经济决策因,由此为害虫防治提供了一种较客观的量化分析方法。
-
关键词
集对分析
害虫防治
经济系统
经济决策
-
Keywords
set pair analysis (S. P. A), pest controlling, economic system, economic decision
-
分类号
S4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N34
[自然科学总论]
-
-
题名苎麻苗期封行期植株营养诊断及调节施肥研究
被引量:2
- 8
-
-
作者
何峰
苗金燕
赵思毅
杨锡波
谢正伟
涂全德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27-32,共6页
-
文摘
以“养分指数”为依据对新栽麻和成龄麻苗期、封行期进行植株养分平衡营养诊断 ,结果表明 ,各时期养分元素障碍因子对产量与品质的限制程度依次为 :(1 )苗期 :新栽麻B >Fe >Cu>S ,成龄麻N >B >P >Fe>Cu >S ;(2 )封行期 :基础肥力较好的土壤上新栽麻Mg ,B >Zn >K >Ca ,成龄麻 :Mg ,B >Zn >N ,P >K >Ca;基础肥力较差的土壤上新栽麻与成龄麻 :Mg ,B >Zn >N ,P >K >Ca >Fe。经相关分析及产量、品质双频寻优提出了苎麻高产优质平衡施肥优化方案 ,其实施结果 :新栽麻增产 9.5 1 % ,增支 7.86 % ;成龄麻增产 2 1 .5 % ,增支 2 0 .6 %。
-
关键词
苎麻
营养诊断
苗期
封行期
平衡施肥
-
Keywords
Boehmeria nivea
nutritional diagnosis
regulated fertilization
-
分类号
S563.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苧麻营养诊断的最佳取样部位研究初报
被引量:3
- 9
-
-
作者
田仁坤
苗金燕
谢正伟
杨锡波
何丰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作物研究》
1998年第4期20-22,共3页
-
文摘
19941995年,对不同麻龄、麻季和不同生育期的麻茎、全株叶、新定型叶等取样部位中养分元素吸收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面积植株取样测试,以采取麻株顶端下新定型叶为最好。
-
关键词
苎麻
营养诊断
样本
植株
取样
-
分类号
S56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脱毒马铃薯的快速繁殖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周泽
简芳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1997年第2期18-19,共2页
-
-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
快速毓
-
分类号
S532.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苎麻冬闲地利用初探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田仁坤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44,共2页
-
文摘
苎麻冬闲地套作莴笋、大麦,使麻园总产值比未套作的分别提高66.97%和18.49%,比冬套青菜增值52.37%和8.13%。与麻园冬闲地利用相应的种植形式是实行苎麻宽窄行,以97:43cm的行比较为适宜。
-
关键词
苎麻
冬闲地利用
产值
套作
-
分类号
S56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44.3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
-
题名麦粒菌种新制法
- 12
-
-
作者
赵思毅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农家科技》
1994年第8期29-29,共1页
-
文摘
麦粒菌种,即用小麦作培养料制成的原种或栽培种。在制种方法上,一贯采用「煮熟法」,这种制法缺点较多,在实践中,我们试验出了一种新的麦粒菌种制法。本方法是将麦粒(无破烂籽)加2%石灰,在25℃下浸泡24小时或15℃以下浸泡48小时以上,在麦粒不稀不烂时过滤,晾摊30分钟,再加2%分散剂(石灰和石膏按1∶1比例混匀)拌匀、装瓶、灭菌(在1.5帕大气压下稳压2小时)、接种。
-
关键词
制种方法
试验出
栽培种
菌丝生长速度
出菇
发菌期
凤尾菇
对比试验
浸泡法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苎麻营养繁殖技术
- 13
-
-
作者
田仁坤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农家科技》
1994年第10期16-17,共2页
-
文摘
芋麻营养繁殖是利用芋麻地下变态茎和地上茎的再生能力进行繁衍个体的方法。营养繁殖的后代在植物形态特征和生理待性上都和原品种保持一致。因此,苧麻营养繁殖是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
-
关键词
麻地下
变态茎
苧麻
植物形态
繁殖方法
种性
优良品种
三麻
分株繁殖
熟麻
-
分类号
S56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苎麻新品种——川苎四号
- 14
-
-
作者
邱一彪
-
机构
四川省达川地区农科所
-
出处
《农家科技》
1997年第1期13-13,共1页
-
文摘
“川苎四号”是四川省达川地区苎麻研究所经过十多年的精心选育而成的苎麻优质高产新品种。199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1995年5月24日又通过了省科委的成果推广鉴定。该品种属散生型中偏晚熟品种,发蔸快,分株力强,长势旺,茎秆粗壮,生长整齐均匀。
-
关键词
苎麻
品种
川苎四号
-
分类号
S563.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