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年6·29贵州岑巩龙家坡滑坡灾害的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一个由侧向剪切扰动诱发大型滑坡的典型案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郑光 许强 +3 位作者 林峰 巨能攀 邓茂林 汪新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2-945,共14页
侧向剪切扰动诱发滑坡是一种新型滑坡类型,深入研究其成因机理,有助于开展滑坡预警工作。2012年6月29日6时20分左右,贵州省岑巩县思旸镇龙家坡山体发生大规模滑坡,300~400万 m3岩土体失稳后堵塞坡下的马坡河,形成20余 m高的堰塞... 侧向剪切扰动诱发滑坡是一种新型滑坡类型,深入研究其成因机理,有助于开展滑坡预警工作。2012年6月29日6时20分左右,贵州省岑巩县思旸镇龙家坡山体发生大规模滑坡,300~400万 m3岩土体失稳后堵塞坡下的马坡河,形成20余 m高的堰塞坝及库容达7万余 m3的堰塞湖。笔者在对灾害现场进行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绘、航拍、颗分试验等手段,对龙家坡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滑坡发生及成灾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区风化破碎的厚层堆积体、有利的岩层倾向以及前缘临空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区南侧地下水径排区被堆填大量粉黏土弃渣,不仅为该区斜坡人为增加了巨大推力,还使该区斜坡地下水局部富集。在强降雨条件下,南侧堆积区首先发生滑动,其对主滑体的侧向剪切扰动作用带动主滑区大规模失稳破坏。由此,对这类侧向剪切扰动诱发的滑坡,在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预警时,除了应调查其岩土体特征外,还必须查明其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家坡滑坡 堆积体 侧向剪切扰动 堰塞坝 成因机理 地表破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坐标系下三维大地电磁正演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威 王绪本 +2 位作者 王堃鹏 张刚 李德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885-3897,共13页
大地电磁正演理论研究热点一直以来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但在剖面足够长、探测深度足够大的情况下,传统的笛卡尔坐标系数值模拟方式难以准确拟合地球曲率形态.本文研究了基于球坐标系的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推导了交错网格有... 大地电磁正演理论研究热点一直以来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但在剖面足够长、探测深度足够大的情况下,传统的笛卡尔坐标系数值模拟方式难以准确拟合地球曲率形态.本文研究了基于球坐标系的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推导了交错网格有限差分三维正演公式,与一维解析解和三维标准模型测试对比,验证了正演算法的正确性.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对比分析球坐标和笛卡尔坐标系正演结果表明:球坐标系模拟更合理,避免了传统笛卡尔坐标拉伸投影所引入的误差,可代替目前的笛卡尔坐标模拟方法.基于球坐标和笛卡尔坐标系的三维大地电磁正演响应值随着频率变低差异越明显.球坐标和笛卡尔坐标计算结果差异度与频率、模型结构和电阻率有关.本文模型计算结果在数万秒周期处已出现接近10%的差异,对于较大尺度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地球曲率的影响不能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大地电磁 球坐标 地球曲率 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采空区注浆效果物探检测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彭永良 胡卸文 +3 位作者 宋大各 张立 郑永翔 孙敏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42,48,共6页
以某新修铁路为例,通过对现场地质条件及地球物理特征等综合因素的考虑,采用直流电测深与电磁波CT相结合的综合电法对其下伏采空区的注浆加固效果进行质量评价试验研究。试验中对采空区注浆前后分别进行综合电法检测,通过两次检测资料... 以某新修铁路为例,通过对现场地质条件及地球物理特征等综合因素的考虑,采用直流电测深与电磁波CT相结合的综合电法对其下伏采空区的注浆加固效果进行质量评价试验研究。试验中对采空区注浆前后分别进行综合电法检测,通过两次检测资料的对比及现场钻孔验证发现,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电法都能够真实反映采空区的注浆加固效果,并且操作简单、效率高,为今后在类似条件的复杂采空区注浆加固效果评价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采空区 电测深 电磁波CT 注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巫山县城二郎庙小区岩溶引起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加桂 殷跃平 +1 位作者 蔡秀华 陈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02-709,共8页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中发现的岩溶问题是一个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巫山县新城二郎庙小区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那里的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在特殊的气候、水文和地质环境下遭受了强烈的岩溶作用,岩体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完整的灰岩变为层状...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中发现的岩溶问题是一个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巫山县新城二郎庙小区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那里的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在特殊的气候、水文和地质环境下遭受了强烈的岩溶作用,岩体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完整的灰岩变为层状碎裂岩体、岩溶角砾岩、泥质条带和残坡积角砾层。不同的地貌部位具有不同的岩溶特点和强度,总体规律性是由西向东、剖面下部至上部岩溶作用增强,其中陡坡下地形由陡变缓的转折地带和冲沟下部是岩溶作用最强烈的地带。岩溶作用形成了各种微地貌和特殊的岩体组合格局。岩溶导致岩体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不断降低,加上其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可能产生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这些问题必须在移民迁建以及将来城镇运行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质灾害 三叠系嘉陵江组 巫山县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区岷江沿岸泥石流物源体积估算模型与演变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卜祥航 唐川 +2 位作者 蒋志林 方群生 屈永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77,共5页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泥石流灾害表现活跃,至今经历了多个暴雨过程,那么如何才能较为准确地分析泥石流源区演变特征。首要是确定泥石流源区崩滑体体积。本文选择映秀镇附近,岷江沿岸的5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针对泥石流源区崩滑体体积难...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泥石流灾害表现活跃,至今经历了多个暴雨过程,那么如何才能较为准确地分析泥石流源区演变特征。首要是确定泥石流源区崩滑体体积。本文选择映秀镇附近,岷江沿岸的5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针对泥石流源区崩滑体体积难以确定的问题,野外调查研究区内167个崩滑体点,建立崩滑体体积与面积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野外调查研究区内48个崩滑点进行验证。定量解译研究区3期航空影像的物源面积,利用崩滑体体积估算模型,进一步分析研究区泥石流物源的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崩滑体 物源估算模型 遥感解译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岸坡桥基合理位置确定方法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文 谢强 龙德育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4-98,共5页
运用岩体强度准则(Mohr准则和Hoek Brown经验判据),判定天然状态下岸坡的稳定性。用数值方法分析不同桥基位置的坡面岩体应力。以荷载作用对坡面岩体应力最大影响系数小于0 05为依据,确定桥基的安全水平距离。通过对不同位置桥基基底岩... 运用岩体强度准则(Mohr准则和Hoek Brown经验判据),判定天然状态下岸坡的稳定性。用数值方法分析不同桥基位置的坡面岩体应力。以荷载作用对坡面岩体应力最大影响系数小于0 05为依据,确定桥基的安全水平距离。通过对不同位置桥基基底岩体应力的分析,进行桥基位置的验证或修正。用岩体强度准则对桥基位置下岩坡岩体强度进行校核,最终确定桥基合理位置。运用该方法对宜—万铁路野三河大桥万州岸桥基位置进行设计,在取桥基埋深为5m时,该桥桥基合理位置的水平距离为1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桥基位置 岩体应力 稳定性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海电磁法一维正演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冯许魁 王堃鹏 +1 位作者 曹辉 蓝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2-1227,8,共6页
井海电磁法是将垂直双极线源置放在海底油气井中,供以交流电,在海底或海面接收电磁场响应以监测海底油气藏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此法是一项以较低的成本监测海底油气藏开发的技术。井海电磁在国际上已经逐渐受到海洋油气开发研究的关注... 井海电磁法是将垂直双极线源置放在海底油气井中,供以交流电,在海底或海面接收电磁场响应以监测海底油气藏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此法是一项以较低的成本监测海底油气藏开发的技术。井海电磁在国际上已经逐渐受到海洋油气开发研究的关注。根据垂直电偶极子在海洋一维层状介质中电磁场响应公式,将有限长线源离散成有限个垂直电偶极子,通过叠加原理,模拟整个有限长线源在任意观测点的电磁响应。为此设计了深海、浅海和已知储层下方含有未知储层等模型,得到了将垂直双极源分别放置于深海和浅海海底油气井中一维模型的正演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井海电磁独特的激发模式不仅适合深海油气开发,在浅海受到空气波干扰也较小,对于中国海洋油气的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双极源 垂直电偶极子 一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泥岩桩岩接触面本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启军 蒋晶 +2 位作者 徐亚辉 石仁丹 张宇浩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桩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研究是桩基承载机理研究的基础。通过红层泥岩桩岩接触面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红层泥岩桩岩接触面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接触面剪应力先随剪切位移增大而增大,在达到峰值后,剪应力随着剪切位移增大而降低,并最终... 桩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研究是桩基承载机理研究的基础。通过红层泥岩桩岩接触面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红层泥岩桩岩接触面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接触面剪应力先随剪切位移增大而增大,在达到峰值后,剪应力随着剪切位移增大而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值,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应变软化的特征。根据剪切试验结果,推导出桩岩接触面应变软化本构方程。利用fish语言对FLAC3D中自带的理想弹塑性接触单元进行二次开发,并应用开发的模型对桩岩接触面直剪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剪应力与剪切位移之间的关系,证明了该本构能够较好地模拟接触面间的应变软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泥岩 桩岩接触面 应变软化 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某黄土场地湿陷特性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春龙 张志强 +3 位作者 刘奉银 刘乃飞 孙宏超 吕文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巴基斯坦某地区的黄土为第四纪全新统冲洪积层,对该地区的研究和现有地质资料都比较少,需要做专门的研究。为了确定该区域的黄土地层分布情况及湿陷特性,根据工程场地建筑分布,分别选取典型位置的钻孔,取土样进行土工室内试验研究。利... 巴基斯坦某地区的黄土为第四纪全新统冲洪积层,对该地区的研究和现有地质资料都比较少,需要做专门的研究。为了确定该区域的黄土地层分布情况及湿陷特性,根据工程场地建筑分布,分别选取典型位置的钻孔,取土样进行土工室内试验研究。利用构度指标定量描述黄土的结构特征,确定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系数,计算场地自重湿陷量和总湿陷量,并与规范方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区域场地黄土的干密度和湿陷系数(上覆压力200 kPa)随深度几乎不变,天然含水率随深度整体呈增加的趋势。黄土的构度随综合物理特征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减小,压缩屈服应力psc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并且与构度呈线性关系。判定该区域黄土的场地为自重湿陷性场地,修正系数建议取小于1,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湿陷性 构度指标 压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隙孔隙介质中纵波传播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伟 邓继新 +1 位作者 曲寿利 王世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9-346,331,共8页
基于准静态孔隙弹性理论和White模型,给出了垂直于层面传播纵波的频散方程。在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中采用具有高孔隙度的柔性层表征裂隙从而构成裂隙孔隙介质,利用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的频散方程并综合线性滑动裂隙模型,推导出裂隙孔隙介... 基于准静态孔隙弹性理论和White模型,给出了垂直于层面传播纵波的频散方程。在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中采用具有高孔隙度的柔性层表征裂隙从而构成裂隙孔隙介质,利用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的频散方程并综合线性滑动裂隙模型,推导出裂隙孔隙介质中垂直于裂隙传播纵波的等效介质模型。裂隙孔隙介质中介观尺度上的流体流动作用所引起的纵波速度频散与衰减值远高于Biot流作用,特征频率或衰减峰值通常可位于地震频段。介质中纵波速度频散及逆品质因子均会随裂隙弱度(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背景孔隙介质的渗透率与粘度以及裂隙的间隔与弱度共同决定特征频率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孔隙介质 介观尺度 孔隙流体流动 速度频散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夹层岩质桥台边坡变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男 邓辉 +2 位作者 王小群 贾欣媛 何复森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8-60,共3页
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坡体结构特征、变形破坏模式,建立桥台边坡地质概化模型。计算采用莫尔—库仑屈服条件的弹塑性模型,分析边坡的变形模式及范围,进行稳定性评价。阐述变形稳定性的位移场特征和剪应变增量特征,提出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 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坡体结构特征、变形破坏模式,建立桥台边坡地质概化模型。计算采用莫尔—库仑屈服条件的弹塑性模型,分析边坡的变形模式及范围,进行稳定性评价。阐述变形稳定性的位移场特征和剪应变增量特征,提出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边坡的变形和破坏特征,直观反映边坡变形及应力变化全过程等结论。建议桥基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封底,防止泥岩风化或浸水软化而降低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桥台边坡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的施工管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兴江 丁安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9-91,共3页
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施工管理极为关键,本文通过经验总结提出了“攻硬、防软、抓管”的管理措施,有利于确保施工质量。
关键词 振动 灌注桩 施工管理 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镇高边坡防治与建议
13
作者 喻远良 姜天华 何平 《水利经济》 2005年第5期62-64,共3页
论述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地质工作的重点,指出三峡库区迁建城镇高边坡治理工作具有长期性。简述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镇高边坡破坏类型及特点,影响高边坡及其支挡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镇高边坡防治建议:完善及维护排水... 论述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地质工作的重点,指出三峡库区迁建城镇高边坡治理工作具有长期性。简述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镇高边坡破坏类型及特点,影响高边坡及其支挡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镇高边坡防治建议:完善及维护排水及排洪系统,完善与使用边坡工程监测系统,复核欠稳定边坡工程各种工况的稳定性,合理设置拦石墙、落石槽和防护网(栏)等遮挡、拦截构筑物,加强坡体的植被防护措施,原则上不在边坡坡脚开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移民迁建 城镇 高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县滑坡的滑动机制与震后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 被引量:21
14
作者 邵崇建 李芃宇 +6 位作者 李勇 兰恒星 周荣军 邓涛 颜照坤 闫亮 李立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5-402,共18页
2017年6月24日在四川茂县新磨村发生高位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后所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岩质滑坡,滑坡体积巨大,破坏性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和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了茂县滑坡的几何形态特征和沉积物特征,初步探讨了该... 2017年6月24日在四川茂县新磨村发生高位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后所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岩质滑坡,滑坡体积巨大,破坏性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和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了茂县滑坡的几何形态特征和沉积物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降雨条件、历史地震、活动断裂等特征及其对滑坡发生的影响,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滑动机制和动力学机制。主要成果包括:(1)茂县滑坡所在的富贵山处于松坪沟断裂和岷江断裂交汇和夹持的区域,显示为挤压型高陡(微)地貌,并具有"X"形平面断裂组合样式和"背冲式"剖面组合样式。(2)该区经历了多次强烈历史地震的影响,反复强烈的震动及叠加、累积变形破坏了岩体结构、坡面结构,降低了岩石的内聚力、摩擦强度和斜坡岩体的稳定性,并导致该区滑坡降雨阈值的降低,表明活动断裂及其历史地震是驱动茂县滑坡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而降雨仅为诱发因素。(3)茂县滑坡的滑动模式为顺层拉裂-顺坡滑脱型模式,滑动过程可分为山体裂解阶段、高速溃滑阶段、碎屑流堆积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成因机制,主要表现在:高陡的单面山斜坡(顺层、顺坡)的临空条件是滑坡产生的势能条件;贯通性好的变质砂岩与板岩之间的滑动面(层面)是滑坡形成顺层拉裂-顺坡滑脱的滑动条件;富贵山两侧活动断裂对该山体的挤压抬升以及多次高强度历史地震的震动、变形的积累及其对岩体结构的长期破坏,是导致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县滑坡 几何形态 沉积物 滑动机制 历史地震 降雨 活动断裂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叙大铁路沿线岩溶区伏流、暗河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辰辰 许模 +3 位作者 王梅 赵瑞 叶咸 夏雪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4-268,共5页
伏流与暗河均属地下暗流,是两种极为相似的现代地貌。虽然二者最终都以地下河出口的形式排泄出露,但实为不同的岩溶水文地质现象。伏流是地表水在岩溶地区的管道状潜伏段,而暗河是具有河流主要特征的岩溶水地下管道。通常在生产生活中... 伏流与暗河均属地下暗流,是两种极为相似的现代地貌。虽然二者最终都以地下河出口的形式排泄出露,但实为不同的岩溶水文地质现象。伏流是地表水在岩溶地区的管道状潜伏段,而暗河是具有河流主要特征的岩溶水地下管道。通常在生产生活中并未严格界定,且已有研究大多也只对其概念进行了区分,二者的各项属性有何差异却鲜有提及。该文详细分析了川南古叙岩溶区14条伏流,24条暗河各要素,包括:出口出露高程、发育层位、构造、所属水系、水化学和空间展布。通过对各因子的统计后发现,伏流和暗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且主要体现在出口出露高程、所属构造、水系、水化学和空间展布5个方面,并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各差异性产生的原因。这对于维持区内生态环境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河系,展开专水专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对比分析 川南 伏流 暗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法处理岩溶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许辉 罗晓林 +1 位作者 李协能 周文斌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566-568,681,共4页
通过分析塌陷体(土层)与周围未塌陷地基的相互作用,当采用梁、板跨越法处理时结合极限平衡理论对岩溶地段塌陷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对比得出:在采用跨越处理(梁或板)措施时,塌陷体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抗剪强度等是影响周... 通过分析塌陷体(土层)与周围未塌陷地基的相互作用,当采用梁、板跨越法处理时结合极限平衡理论对岩溶地段塌陷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对比得出:在采用跨越处理(梁或板)措施时,塌陷体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抗剪强度等是影响周围未塌陷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粱或板跨越处理时其地基的极限承载力不同,采取夯实(挤密)措施,梁跨越处理时则可相应提高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而板跨越时地基土极限承载力效果则不明显。利用跨越法处理岩溶地区基础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理论 岩溶地基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斜坡桩周土体最优加固范围
17
作者 喻豪俊 彭社琴 +2 位作者 赵其华 陈继彬 丁梓涵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4,共7页
以西南地区代表性碎石土地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Ⅶ、Ⅷ、Ⅸ度地震作用下,桩基础在桩周土体不同加固范围时的动力响应变化.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分析常规设计与考虑抗震设计(土体加固)时输电线塔基的建设成本与地震损失,... 以西南地区代表性碎石土地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Ⅶ、Ⅷ、Ⅸ度地震作用下,桩基础在桩周土体不同加固范围时的动力响应变化.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分析常规设计与考虑抗震设计(土体加固)时输电线塔基的建设成本与地震损失,探讨地基土体加固后的桩基础在全寿命周期下的成本节约率,以此提出不同地震烈度下桩周土体的最优加固范围.结果表明:随着桩周碎石土加固范围的扩大,塔基的动力响应不断减小.Ⅶ、Ⅷ、Ⅸ度地震时的土体最优加固范围分别是2d、3d、5d,在最优加固范围下,输电线塔基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节约率分别为31.1%、30.0%、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输电线路 地震 土体加固 全寿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控思路分析与技术对策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平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7期162-163,共2页
农田重金属污染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农产品的影响十分严重,进而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品质,造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通过对农田重金属污染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 农田重金属污染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农产品的影响十分严重,进而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品质,造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通过对农田重金属污染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从农田重金属治理的规划、顶层设计管理、物理防控与化学技术治理等角度提出,提出了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重金属污染 防控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Ms 7.0级地震的左旋走滑作用与动力机制
19
作者 李勇 邵崇建 +7 位作者 李芃宇 周荣军 刘玉法 张威 马超 颜照坤 闫亮 王伟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1-648,共8页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的Ms 7.0级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s 8.0地震、2013年芦山Ms 7.0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发生的又一次强震。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九寨沟Ms 7.0级地震及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和历史地震分布、区域应力场、活动...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的Ms 7.0级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s 8.0地震、2013年芦山Ms 7.0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发生的又一次强震。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九寨沟Ms 7.0级地震及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和历史地震分布、区域应力场、活动断层等资料,来揭示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构造与动力机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塔藏断裂、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之间的交汇区,显示活动断裂的交汇区对此次地震的发生具有控制作用;(2)发震断裂为虎牙断裂,断裂走向为北西西向,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属于高倾角左旋走滑型地震;(3)震中位于虎牙断裂北段的北部地震空区,充填了1973年和1976年4次大于Mw6.0级地震空区;(4)此次地震位于2008年汶川Ms 8.0级地震的库仑应力增加区,应是汶川地震的应力传递和触发的结果;(5)此次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北部顶角区,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流向北东方向的挤出是驱动此次地震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九寨沟地震 左旋走滑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