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主栽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
28
1
作者
罗学平
李丽霞
+1 位作者
马超龙
赵先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73-178,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采自名山白毫131、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早白尖和四川中小叶群体种5个主栽品种制作的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在5个品种红茶中共分离鉴定出148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包含醇类、醛类、酯类、酮...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采自名山白毫131、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早白尖和四川中小叶群体种5个主栽品种制作的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在5个品种红茶中共分离鉴定出148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包含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烃类、酸类等。主要的香气贡献成分是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45.97%~63.78%之间,其中主体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乙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苯甲醇、橙花叔醇、水杨酸甲酯、癸酸乙酯、顺-3-己烯醇己酸酯、苯乙醛、柠檬醛等,这些成分是决定四川工夫红茶甜花香和果香的重要组分。四川主栽品种红茶香气类型属于中间型,富含芳樟醇和香叶醇,其中名山白毫131、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和福鼎大白茶红茶萜烯指数较低,分别为0.57、0.60和0.65,表明这3个品种红茶香气高锐,属于高香型红茶,这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因此,高香或花香型四川工夫红茶宜选用名山白毫131、四川中小叶群体种或福鼎大白茶鲜叶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四川红茶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季节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丽霞
罗学平
+2 位作者
李清
成洲
赵先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7-742,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采自春、夏、秋3个季节的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07种香气化合物,其中春茶81种,夏茶46种,秋茶79种,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采自春、夏、秋3个季节的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07种香气化合物,其中春茶81种,夏茶46种,秋茶79种,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橙花叔醇等31种成分是各季四川工夫红茶的共有成分;在主体香气成分方面,春茶中检出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18种,夏茶中检出苯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芳樟醇氧化物Ⅳ、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15种,秋茶检出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18种;春茶和秋茶表现出花香可能与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含量较高有关,而夏茶和秋茶表现出的桔糖香可能与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有关;春、夏、秋3个季节四川工夫红茶Wickremashinghe-Yamanishi比值分别为0.26、0.62和0.23,表明在香气品质方面秋茶较优,其次为春茶,夏茶稍差,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四川工夫红茶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桂花绿茶窨花前后品质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罗学平
李丽霞
+2 位作者
钟晓雪
赵先明
蔡红兵
《茶叶通讯》
2021年第3期448-455,共8页
为探索桂花绿茶品质形成,以烘青绿茶为茶坯,采用单窨法制作成桂花绿茶,对其窨花前后品质化学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茶坯相比,桂花绿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水浸出物以及咖啡碱均降低,降幅1.41%~20.44%;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
为探索桂花绿茶品质形成,以烘青绿茶为茶坯,采用单窨法制作成桂花绿茶,对其窨花前后品质化学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茶坯相比,桂花绿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水浸出物以及咖啡碱均降低,降幅1.41%~20.44%;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酚氨比下降,有利于滋味品质的改善。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萃取茶坯、桂花和桂花茶的芳香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在桂花绿茶中共检测出30种成分,其中二氢-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醇、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γ-癸内酯、2-乙基己醇等13种成分主要来源于桂花,含量高达61.37%,是桂花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桂花绿茶
窨制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SPME-GC-MS联用法分析栀子红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丽霞
罗学平
+1 位作者
敬廷桃
赵先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02-307,共6页
采取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方法对栀子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栀子红茶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共从栀子红茶中检测出93种香气成分,其中主要香气贡献成分包括醇类、酯类、其他类、酸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中...
采取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方法对栀子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栀子红茶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共从栀子红茶中检测出93种香气成分,其中主要香气贡献成分包括醇类、酯类、其他类、酸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中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六氢茴香素、苯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苯甲酸甲酯、棕榈酸、芳樟醇氧化物Ⅳ、茉莉酮内酯、环丁甲酸己酯、芳樟醇氧化物Ⅰ、顺-3-己烯醇丁酸酯、反-异丁子香酚、苯甲醇、苯乙醛、α-法呢烯和柠檬醛等18种化合物是香气成分的主体物质,同时检出在对照茶坯中未检出的43种香气成分。六氢茴香素、苯甲酸甲酯、茉莉酮内酯、环丁甲酸己酯、反-异丁子香酚和α-法呢烯6种含量相对较高的成分可能是栀子红茶具有浓郁栀子花香的特殊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红茶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主栽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
28
1
作者
罗学平
李丽霞
马超龙
赵先明
机构
宜宾职
业
技术
学院生物与化工
工程
系
四川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宜宾学院川
茶
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73-178,共6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5ZB-0496)
宜宾市自然科技基金项目(2014NY-019)
文摘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采自名山白毫131、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早白尖和四川中小叶群体种5个主栽品种制作的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在5个品种红茶中共分离鉴定出148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包含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烃类、酸类等。主要的香气贡献成分是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45.97%~63.78%之间,其中主体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乙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苯甲醇、橙花叔醇、水杨酸甲酯、癸酸乙酯、顺-3-己烯醇己酸酯、苯乙醛、柠檬醛等,这些成分是决定四川工夫红茶甜花香和果香的重要组分。四川主栽品种红茶香气类型属于中间型,富含芳樟醇和香叶醇,其中名山白毫131、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和福鼎大白茶红茶萜烯指数较低,分别为0.57、0.60和0.65,表明这3个品种红茶香气高锐,属于高香型红茶,这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因此,高香或花香型四川工夫红茶宜选用名山白毫131、四川中小叶群体种或福鼎大白茶鲜叶制作。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四川红茶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Keywords
tea varieties
Sichuan black tea
aroma components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 (GC-MS) analysi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季节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丽霞
罗学平
李清
成洲
赵先明
机构
宜宾职
业
技术
学院生物
工程
系
四川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宜宾学院川
茶
学院
出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7-742,共6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金(15ZB-0496)
宜宾市自然科技基金(2014NY-019)
文摘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采自春、夏、秋3个季节的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07种香气化合物,其中春茶81种,夏茶46种,秋茶79种,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橙花叔醇等31种成分是各季四川工夫红茶的共有成分;在主体香气成分方面,春茶中检出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18种,夏茶中检出苯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芳樟醇氧化物Ⅳ、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15种,秋茶检出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18种;春茶和秋茶表现出花香可能与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含量较高有关,而夏茶和秋茶表现出的桔糖香可能与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有关;春、夏、秋3个季节四川工夫红茶Wickremashinghe-Yamanishi比值分别为0.26、0.62和0.23,表明在香气品质方面秋茶较优,其次为春茶,夏茶稍差,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
关键词
季节
四川工夫红茶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Keywords
seasonal
sichuan black tea
aromatic component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
GC-MS analysi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花绿茶窨花前后品质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罗学平
李丽霞
钟晓雪
赵先明
蔡红兵
机构
宜宾职
业
技术
学院现代农
业
学院
四川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
工程
学部
出处
《茶叶通讯》
2021年第3期448-455,共8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1YFN0091)
宜宾职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ybzy20cxtd06)。
文摘
为探索桂花绿茶品质形成,以烘青绿茶为茶坯,采用单窨法制作成桂花绿茶,对其窨花前后品质化学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茶坯相比,桂花绿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水浸出物以及咖啡碱均降低,降幅1.41%~20.44%;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酚氨比下降,有利于滋味品质的改善。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萃取茶坯、桂花和桂花茶的芳香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在桂花绿茶中共检测出30种成分,其中二氢-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醇、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γ-癸内酯、2-乙基己醇等13种成分主要来源于桂花,含量高达61.37%,是桂花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
关键词
桂花
桂花绿茶
窨制
品质成分
Keywords
Osmanthus fragrans
Osmanthus fragrans green tea
Scenting
Quality component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PME-GC-MS联用法分析栀子红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丽霞
罗学平
敬廷桃
赵先明
机构
宜宾职
业
技术
学院生物与化工
工程
系
四川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农
业
科学院农
业
科技信息
中心
宜宾学院川
茶
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02-307,共6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金(15ZB-0496)
宜宾市自然科技基金(2014NY-019)
文摘
采取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方法对栀子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栀子红茶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共从栀子红茶中检测出93种香气成分,其中主要香气贡献成分包括醇类、酯类、其他类、酸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中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六氢茴香素、苯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苯甲酸甲酯、棕榈酸、芳樟醇氧化物Ⅳ、茉莉酮内酯、环丁甲酸己酯、芳樟醇氧化物Ⅰ、顺-3-己烯醇丁酸酯、反-异丁子香酚、苯甲醇、苯乙醛、α-法呢烯和柠檬醛等18种化合物是香气成分的主体物质,同时检出在对照茶坯中未检出的43种香气成分。六氢茴香素、苯甲酸甲酯、茉莉酮内酯、环丁甲酸己酯、反-异丁子香酚和α-法呢烯6种含量相对较高的成分可能是栀子红茶具有浓郁栀子花香的特殊成分。
关键词
栀子红茶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Keywords
Gardenia jasminoides scented black tea: aroma component: GC- MS analysis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主栽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罗学平
李丽霞
马超龙
赵先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季节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李丽霞
罗学平
李清
成洲
赵先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桂花绿茶窨花前后品质成分变化研究
罗学平
李丽霞
钟晓雪
赵先明
蔡红兵
《茶叶通讯》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SPME-GC-MS联用法分析栀子红茶香气成分
李丽霞
罗学平
敬廷桃
赵先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