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尔盖县主要林分可燃物载量特征及林火防控分析
1
作者 能州 刘茂 金银春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7期95-99,共5页
按照《全国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四川省试点调查技术指南》,分气候区、森林起源、龄组、郁闭度、优势树种对森林可燃物调查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火灾风险。根据林分型分层结果、面积比例和标准地数量要求,确定各类型布设调查标准地数... 按照《全国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四川省试点调查技术指南》,分气候区、森林起源、龄组、郁闭度、优势树种对森林可燃物调查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火灾风险。根据林分型分层结果、面积比例和标准地数量要求,确定各类型布设调查标准地数量,再把各类型标准地分别布设在森林植被分布图上。按标准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开展乔木、灌木、草本、枯落物、腐殖质等可燃物载量调查。结果表明:各层次可燃物载量如下,乔木层153.04~302.28 t/hm^(2);灌木层8.30~19.03 t/hm^(2);草本层0.69~2.32 t/hm^(2);枯落物层3.33~4.74 t/hm^(2);腐殖层2.47~4.72 t/hm^(2);根据总可燃物载量比较,相同林分型中,随着林龄的增加,可燃物载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云杉、桦木的成过熟林总可燃物载量比近熟林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当地人为砍伐等破坏有关;林分中最易引起火灾的可燃物为地表可燃物和草本植物。4种林分型下,平均死可燃物载量为5.66~9.18 t/hm^(2),发生较大火灾的可能性较小。但近熟林和成过熟林中的死可燃物载量较大,应重点关注。森林火灾引发的影响因子较多,应根据林分可燃物特征、立地条件、人文情况等实际情况,提出符合防火实情的防火区划和防火减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可燃物载量 防火 若尔盖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若尔盖草原鼠害监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俗 韩立亮 +4 位作者 杨思维 王钰 根呷羊批 牛培莉 王泽光 《草学》 2021年第2期15-25,共11页
鼠害是我国草原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威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复杂环境下草原地物类型的识别与分割,该方法在草原鼠害监测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若尔盖草原为例,将Mask R-CNN卷积神经网络模... 鼠害是我国草原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威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复杂环境下草原地物类型的识别与分割,该方法在草原鼠害监测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若尔盖草原为例,将Mask R-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Res2Net网络与无人机影像数据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草原地物类型的识别与分割方法,对草原不同地物类型进行检测和分割,进而统计相应地物类型的面积与数量,建立了若尔盖草原的鼠害监测模型。得出如下结论:无人机低空遥感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监测方法可以为若尔盖草原鼠害调查提供准确度甚高的解译结果;其中,土丘的检测精度最高,恢复斑块检测精度最低,但其面积占比最高;样地中土丘分布均匀,鼠洞呈集聚分布,两类害鼠分布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结果反映的信息与鼠害发生区域基本一致,该方法为有效监测鼠害提供了决策支持,对有效保护草原生产力和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卷积神经网络 鼠害监测 若尔盖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草原鼠害发生特征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嘉智 杜静 +5 位作者 张志艳 俄么足 刘海金 罗麟 李丽琴 范康 《草学》 2023年第1期80-83,共4页
在综述若尔盖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生活习性、危害特征基础上,对若尔盖县草原鼠害现状展开调查,并对其发生趋势做出预测,同时基于目前草地鼠害防治措施及存在的问题,提炼出适合若尔盖县的草原鼠害综合防控对策,为推进若尔盖草原生态文明... 在综述若尔盖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生活习性、危害特征基础上,对若尔盖县草原鼠害现状展开调查,并对其发生趋势做出预测,同时基于目前草地鼠害防治措施及存在的问题,提炼出适合若尔盖县的草原鼠害综合防控对策,为推进若尔盖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草原鼠害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4
作者 张新 杨恒 +6 位作者 刘海金 涂胜 陈芸莹 杨秋寒 彭靖涵 余青青 雷雄 《草学》 2025年第4期30-40,65,共12页
为了解不同燕麦(Avena sativaL.)种质资源在川西北地区农艺性状差异,本试验对76份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1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10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 为了解不同燕麦(Avena sativaL.)种质资源在川西北地区农艺性状差异,本试验对76份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1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10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二节茎粗具有最大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2.076);小穗数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42.76%);单株产量和小穗数,旗叶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01)。聚类分析将76份种质资源分为3个大类群,类群Ⅰ包含26份燕麦种质资源,具有第二茎节较粗,穗轴长,旗叶较长,旗叶较宽和小穗数量多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类群Ⅱ包含20份种质资源,总体性状表现差;类群Ⅲ包含30份种质资源,其在株高、穗长、单株产量和茎节数性状上表现较好,且各性状变异系数较低,可作为选育高产品种的亲本。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贡献了84.3%的变异率,第一主成分反映旗叶长、旗叶宽、穗轴长和小穗数;第二主成分反映分蘖数和单株产量;第三主成分反映茎节数;第四主成分反映穗长;第五主成分反映株高。综上,76份引进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综合评价得出Badberger、White Tartar、Shatilovskij 56、White Maine可作为亲本改良川西北地区燕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