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开宝兰
1
作者 罗艳 王荟 +4 位作者 何春梅 杨山 张国珍 王悦悦 罗晓波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报道了四川省成都市兰科(Orchidaceae)新记录种——开宝兰(Eucosia viridiflora),并附有新记录种的描述及特征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陈列馆(SCNRSAEH)。
关键词 开宝兰 兰科 新记录 成都市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美味猕猴桃花粉萌发活力及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利钦 王丽华 +3 位作者 郑晓琴 张茜 梁爽 李峤虹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2,共5页
为探究猕猴桃花粉萌发活力和花粉萌发前后的形态变化,以15份美味猕猴桃花粉为样本,采用离体培养方法测定花粉的萌发活力,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离体培养前后5份雌株花粉和10份雄株花粉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5份花粉样本萌发率差异较大,5份... 为探究猕猴桃花粉萌发活力和花粉萌发前后的形态变化,以15份美味猕猴桃花粉为样本,采用离体培养方法测定花粉的萌发活力,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离体培养前后5份雌株花粉和10份雄株花粉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5份花粉样本萌发率差异较大,5份雌株花粉均不萌发;10份雄株花粉中8号花粉样本的萌发率最高,为79.27%;9号花粉样本的萌发率最低,仅为22.85%。15份花粉样本离体培养前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极面观基本相同,均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有差异,5份雌株花粉离体培养前后花粉形态不发生改变,均为近球形,而10份雄株花粉在萌发前为超长球形或长球形,萌发后均为近球形,极轴长度略有变小、赤道轴长变大、极轴长度与赤道轴长度比值变小、萌发沟宽度增宽,但萌发后的雄株花粉样本间各项形态学指标值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花粉 离体培养 萌发活力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猕猴桃病虫害发生、用药现状及安全风险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建义 崔永亮 +4 位作者 吕玉梅 赵浩宇 刘胜男 黄静 周小刚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7-71,共5页
随着猕猴桃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趋突出,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四川省猕猴桃主要病虫害用药现状、安全风险,通过科研院所调研、主产区实地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四川省猕猴桃病... 随着猕猴桃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趋突出,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四川省猕猴桃主要病虫害用药现状、安全风险,通过科研院所调研、主产区实地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四川省猕猴桃病虫害发生、用药现状及安全风险专项调研工作,以期为四川省猕猴桃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病虫害 用药现状 安全风险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条鳅亚科鱼类的研究 Ⅱ.高原鳅属 被引量:5
4
作者 丁瑞华 《四川动物》 CSCD 1990年第2期15-18,共4页
本文系四川地区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鱼类的分类研究。根据过去的记录结合标本比较分析了分布于四川的高原鳅属鱼类,整理出13种和亚种,对部分种类作了校订和补充。其中粗壮高原鳅TriplophysarobustaKessler和黑体高原鳅TriplophysaobscuraW... 本文系四川地区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鱼类的分类研究。根据过去的记录结合标本比较分析了分布于四川的高原鳅属鱼类,整理出13种和亚种,对部分种类作了校订和补充。其中粗壮高原鳅TriplophysarobustaKessler和黑体高原鳅TriplophysaobscuraWang为省的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鳅亚科 高原鳅属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艳婷 赵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0期195-198,208,共5页
基于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因子,结合四川省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运用频度分析、理论分析及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包含自然环境子系统、经济环境子系统、社会环境子系统3个方面共17个指标... 基于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因子,结合四川省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运用频度分析、理论分析及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包含自然环境子系统、经济环境子系统、社会环境子系统3个方面共17个指标的四川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及时掌握了解四川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实施相关措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体系 生态安全 土地资源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治绿绒蒿-四川省绿绒蒿属植物新分布记录种
6
作者 余道平 陈绪玲 +3 位作者 李策宏 李小杰 杨渺 鞠文彬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21-123,共3页
报道了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绿绒蒿属新记录种—久治绿绒蒿(Meconopsis barbiseta),并附有新记录种的描述及特征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标本馆(SPINRS)
关键词 久治绿绒蒿 新纪录 松潘县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规划中遥感影像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以四川省青城山为例
7
作者 张文君 蒋云志 +1 位作者 李永树 王卫红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77,共3页
探讨了遥感图像用于景观规划的优点。具体介绍了遥感技术的特点和遥感数字图像预处理的基本内容;以四川省青城山为例,在对遥感原始影像的融合、镶嵌、增强及自动化解译处理后,建立了青城山遥感图像数字高程模型,并实现了青城山三维地形... 探讨了遥感图像用于景观规划的优点。具体介绍了遥感技术的特点和遥感数字图像预处理的基本内容;以四川省青城山为例,在对遥感原始影像的融合、镶嵌、增强及自动化解译处理后,建立了青城山遥感图像数字高程模型,并实现了青城山三维地形影像飞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规划 遥感影像 数字高程模型(DEM)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横断山区绿花杓兰群落的TWINSPAN数量分析
8
作者 鲁松 席欢 +2 位作者 李玲 李小杰 谢孔平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143-146,共4页
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绿花杓兰,探究绿花杓兰群落演替的规律,需对绿花杓兰群落的类型进行划分。本文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的分析方法对绿花杓兰分布的热点地区——四川横断山区的群落进行分类排序研究,结果显示,四川横断山区3... 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绿花杓兰,探究绿花杓兰群落演替的规律,需对绿花杓兰群落的类型进行划分。本文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的分析方法对绿花杓兰分布的热点地区——四川横断山区的群落进行分类排序研究,结果显示,四川横断山区3大山脉绿花杓兰群落共分为22个群丛,各群丛特征明显,绿花杓兰各个群丛表现出了不连续性的特点,群丛构成显示,虽然绿花杓兰对伴生物种没有明显的选择性,但在伴生植物科属的层面有明显的选择性。研究结果对横断山区绿花杓兰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源保护和植物群落的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花杓兰 四川横断山区 TWINSP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耳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9
作者 张国珍 罗艳 +2 位作者 王悦悦 刘作全 罗晓波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4-59,共6页
峨眉耳蕨(Polystichum caruifolium Diels)是我国特有蕨类植物,野生资源少,自然更新慢。为建立其人工快繁体系,以成熟孢子为材料,开展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及原叶体绿色球状体(GGB)途径的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峨眉耳蕨孢子在1/4MS培... 峨眉耳蕨(Polystichum caruifolium Diels)是我国特有蕨类植物,野生资源少,自然更新慢。为建立其人工快繁体系,以成熟孢子为材料,开展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及原叶体绿色球状体(GGB)途径的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峨眉耳蕨孢子在1/4MS培养基培养时萌发率最高,达70.3%;原叶体增殖培养基配方可选择1/2MS+6-BA 1.0 mg/L或1/2MS+NAA 0.3 mg/L,增殖倍数分别达5.2倍和5倍;而原叶体诱导GGB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0.3 mg/L;综合成苗时间、成苗量及小苗生长情况,增殖原叶体成苗途径优于原叶体诱导GGB成苗途径,GGB分化成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而原叶体诱导成苗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成苗率最高可达7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耳蕨 孢子 组织培养 增殖原叶体途径 GGB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
10
作者 李玲 王玉杰 +4 位作者 张远彬 蒋豪 李平 补春兰 涂卫国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为了探究华西雨屏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凋落物分解特性,在龙苍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布设了阔叶、柳杉、草本及其混合凋落物样品,分析了2.1 a内凋落物质量及营养元素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柳杉、阔叶、草本和混合t95%分别为11.8... 为了探究华西雨屏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凋落物分解特性,在龙苍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布设了阔叶、柳杉、草本及其混合凋落物样品,分析了2.1 a内凋落物质量及营养元素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柳杉、阔叶、草本和混合t95%分别为11.85、5.89、4.03、8.13 a,凋落物最终质量残留率在20%~60%之间;(2)草本、阔叶和混合分解速率在初期最大,并呈季节性变化,柳杉分解速率在后期最大,无季节性变化;(3)混合凋落物分解呈非加和效应,各组分在1.0 a之前表现为协同效应,1.0 a之后表现为拮抗效应,其分解速率在秋冬季降幅最大,出现了C、N、P、K的积累,对季节变化最敏感;(4)4种凋落物的分解具有质量与营养元素双重释放格局,C、N、P最终残留率在20%~60%之间,C、N、P浓度随着时间增加基本呈波动性变化;(5)凋落物初始分解速率与初始C/N不完全相关,但从总的分解过程来看,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与C/N呈极显著正相关,N在该区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 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凋落物分解 季节变化 非加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山中东部地区绿花杓兰群落多样性研究
11
作者 鲁松 谢孔平 +1 位作者 李小杰 戚大军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8-42,共5页
【目的】为保护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绿花杓兰,对横断山中东部绿花杓兰的核心分布区域进行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在绿花杓兰热点分布区域横断山中东部地区设置24个样地进行调查,并分析绿花杓兰群落植物的α多样性。【结果】... 【目的】为保护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绿花杓兰,对横断山中东部绿花杓兰的核心分布区域进行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在绿花杓兰热点分布区域横断山中东部地区设置24个样地进行调查,并分析绿花杓兰群落植物的α多样性。【结果】绿花杓兰24个典型代表性样地共有植物95科234属366种。在科、属、种的水平上绿花杓兰岷山山脉群落与大雪山山脉群落间有更高的相似性。岷山山脉群落和大雪山山脉群落的植物多样性显著大于邛崃山脉群落。【结论】横断山中东部地区绿花杓兰群落植物成分复杂多样,与国内其他地区杓兰属植物群落的成分有较大差异,群落物种的地理成分表现出热带亚热带地区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花杓兰 横断山中东部地区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废弃石材矿山植被自然恢复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补春兰 苟小林 +7 位作者 蒋豪 宋心强 张远彬 艾雨萱 单婷倩 邓钰竺 黄一倪 涂卫国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4期217-225,共9页
植被恢复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废弃矿山发挥“国家公园”生态功能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对废弃石材矿山植被自然恢复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缺乏。研究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典型石材废弃矿山为对象,调查自然植被恢复下植物群落和环境... 植被恢复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废弃矿山发挥“国家公园”生态功能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对废弃石材矿山植被自然恢复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缺乏。研究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典型石材废弃矿山为对象,调查自然植被恢复下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分析植被自然恢复下的植物组成及其差异,并根据环境因子分析植被自然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材废弃矿山迹地自然恢复的植物类型主要为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共计121种,分属66科105属,主要为蔷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和杨柳科(Salicaceae)的乡土先锋植物;自然条件下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石材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困难,废弃石材的粒径以及恢复时间是影响植被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功能提升的需求下,该区域废弃石材矿山植被恢复需科学构建参照生态系统,综合考虑影响植物群落恢复的环境因素,系统性构建恢复技术体系,以促进国家公园生态恢复与生态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 矿山修复 植物群落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退化湿地与草甸土壤有机碳现状研究
13
作者 唐仕芳 苟小林 +5 位作者 补春兰 杨廷勇 李森 罗海霞 涂卫国 罗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0-76,共7页
青藏高原湿地巨大的土壤碳库对区域碳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同气候区退化的典型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损失现状研究相对缺乏。研究选择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区的典型高寒湿地和草甸,分析退化后0~10 cm土壤层和>10~20 cm土壤层有机碳损失现状... 青藏高原湿地巨大的土壤碳库对区域碳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同气候区退化的典型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损失现状研究相对缺乏。研究选择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区的典型高寒湿地和草甸,分析退化后0~10 cm土壤层和>10~20 cm土壤层有机碳损失现状,探讨土壤碳库恢复潜力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半湿润区的长沙贡玛区域至半干旱区的青海湖流域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随着降水量与海拔降低而减小(P<0.05),长沙贡玛湿地至青海湖湿地土壤层(0~10 cm)有机碳含量分别由372.07 g/kg降低至64.41 g/kg,差异显著(P<0.05);严重的退化导致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湿地与草甸土壤中有机碳大量损失,长沙贡玛区域和若尔盖区域的退化湿地和草甸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损失率约90%,而青海湖流域的退化湿地和草甸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损失率超过50%。尽管高寒湿地和草甸进行生态恢复以重新构建土壤碳库的潜力较大,但现有研究并不能完全满足高寒湿地和草甸生态恢复的需求,未来建议从材料、生物等因子综合构建恢复措施,并且加强生态系统恢复与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平衡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湿地 草甸 退化 土壤有机碳 恢复潜力 气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性别决定机制与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卉 谢玥 +3 位作者 李明章 庄启国 何盈春 杜奎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96-101,共6页
猕猴桃作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的代表,因其果实富含营养,尤其是高含量的维生素C,被誉为“VC之王”。然而,猕猴桃的雌雄异株特性给其遗传育种和栽培管理带来了挑战。本文综述了猕猴桃性别进化与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形态学、生理生... 猕猴桃作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的代表,因其果实富含营养,尤其是高含量的维生素C,被誉为“VC之王”。然而,猕猴桃的雌雄异株特性给其遗传育种和栽培管理带来了挑战。本文综述了猕猴桃性别进化与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标记等性别鉴定方法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猕猴桃性别鉴定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性别 决定机制 鉴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溃疡病菌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瑶 左波 +3 位作者 王凤琪 刘鑫 樊高敏 庄启国 《落叶果树》 2025年第3期52-55,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猕猴桃溃疡病菌抗药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抗药性表现、抗药性监测、抗药性机制及防控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旨在为猕猴桃溃疡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猕猴桃 溃疡病菌 抗药性 综合防控 抗病品种选育 高效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及其保护利用
16
作者 张家驹 胡铁卿 《四川动物》 CSCD 1993年第3期9-11,共3页
本文概述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及保护利用现状,针对野生动物的发展提出对策。全省脊榷动物达124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43种,省重点保护动物77种,省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397种。
关键词 动物 资源 野生动物管理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方法--以四川省芦山县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洪吉 赵铮 +3 位作者 陈建华 甘先霞 谢华伟 谭小琴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1-198,共8页
滑坡灾害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准确地评价滑坡危险性对于灾害分析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机器学习方法不能提取更深层次的数据特征,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滑坡危险性评价图。因此,论文提出一种面向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深度一维卷积神经... 滑坡灾害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准确地评价滑坡危险性对于灾害分析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机器学习方法不能提取更深层次的数据特征,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滑坡危险性评价图。因此,论文提出一种面向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方法,以期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强大的表征学习能力获得更高精度的评价结果。以滑坡灾害多发的四川省芦山县为例,选择2016年346个历史滑坡数据用于模型的训练和验证。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精度,实验将支持向量机模型、信息量模型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其应用于芦山县全区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上,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总体精度分别为0.9015和0.842,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信息量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88、0.876、0.818。结果表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精度较高,在数据拟合度和评价效果上优于支持向量机模型、信息量模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滑坡危险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滑坡危险性评价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调查及病原菌株型鉴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何利钦 王丽华 +7 位作者 李明章 郑晓琴 涂美艳 马利 尹勇 崔永亮 王永志 庄启国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78,90,共7页
2016-2019年3-4月对四川省猕猴桃主产区230个果园(涉及15个品种)的溃疡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采集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PCR鉴定。结果表明,猕猴桃品种对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程度有明显影响,"海沃德""徐香"... 2016-2019年3-4月对四川省猕猴桃主产区230个果园(涉及15个品种)的溃疡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采集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PCR鉴定。结果表明,猕猴桃品种对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程度有明显影响,"海沃德""徐香""翠香""翠玉"品种发病率低,表现为对溃疡病的耐病性高;"红阳""金艳""金实1号""金实2号""东红""红实2号""新园16a""金红50号""金桃""金红1号""红华"品种发病率高,个别品种存在毁园现象;"红阳"溃疡病发生程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加重,尤以树龄3~10年的果园发病重。共分离纯化得到381株疑似菌株,其中249株鉴定为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且均为Psa-3株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溃疡病 调查统计 株型鉴定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适宜生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裕冬 罗艳 +2 位作者 赵海涛 王程亮 杜杰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5-591,共7页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重点保护物种,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其分布区之一。利用MaxEnt模型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训练集受试者工作...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重点保护物种,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其分布区之一。利用MaxEnt模型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达到0. 981±0. 011;(2)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为7 519. 68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 7%,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林地中;(3)根据贡献率、置换重要值和Jackknife检验,影响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和距公路距离,植被型、坡向和距步道距离的影响次之,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4)川金丝猴适宜生境的海拔为2 100~3 500 m,距公路和步道距离分别为700~5 000 m和150~3 500 m,位于南坡、西南坡、西坡和西北坡的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中。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减少人类活动对川金丝猴的干扰,加强对保护区边缘地域的生境保护,确保川金丝猴适宜生境与周边地区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适宜生境 MaxEnt模型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宁河鱼类区系及资源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丁瑞华 黄艳群 《四川动物》 CSCD 1992年第2期23-26,共4页
本文报道安宁河鱼类82种,隶于5目14科65属。其区系特点:1.以鲤科鱼类的东亚类群为主体:2.区系类元较多;3.中、下游具有江河平原鱼类区系特点,上游为青藏高原鱼类区系.分析了该水系在动物地理学上的意义,还对资源增殖和保护作了探讨。
关键词 安宁河 鱼类区系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