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源区河流及典型湖泊丰水期水质与鱼类群落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熊芳园 刘晗 +6 位作者 陆颖 王超超 程琳 李耀鹏 杨欣 吴兴华 陈宇顺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加强长江源区水生态研究,于2017年丰水期调查了长江源区5个湖泊、5条河流的水质和鱼类资源状况,并研究了其空间格局。水质综合指数(WQI)计算结果显示,长江源区WQI范围为41~87,评价等级介于差到良好之间,大部分采样点的水质评价等级为... 为加强长江源区水生态研究,于2017年丰水期调查了长江源区5个湖泊、5条河流的水质和鱼类资源状况,并研究了其空间格局。水质综合指数(WQI)计算结果显示,长江源区WQI范围为41~87,评价等级介于差到良好之间,大部分采样点的水质评价等级为一般,其中,班德湖的水质评价等级为良好。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长江源区河流、淡水湖、微咸水湖和咸水湖的水质指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河流水质呈现出较高的总磷、总氮、硝态氮、总悬浮物和浊度,淡水湖呈现出较高的水温、溶解氧及WQI,咸水湖呈现出较高的总碱度、总硬度、盐度、电导率和pH。长江源区鱼类多样性较低,共调查到5种鱼类,包括小头高原鱼(Herzensteinia microcephalus)、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e)、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和梭形高原鳅(Triplophysa leptosoma)。对长江源区水质因子和鱼类群落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长江源区鱼类群落主要与水质指标中的浊度和盐度有关。为切实保护好长江源区水质和鱼类资源,建议加强科研监测,建立长江源区水生态数据库,建立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预防和控制外来鱼类的引入,同时要加强鱼类栖息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水质 水质综合指数 鱼类群落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区典型河流及湖泊丰水期底栖动物群落格局与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阳敏 熊芳园 +7 位作者 陆颖 刘晗 王超超 程琳 李耀鹏 杨欣 吴兴华 陈宇顺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0,共10页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对气候变化敏感,存在河流径流增加、湖泊扩张淡化的趋势,研究该区域的水生生物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该研究于2017年夏季对长江西源沱沱河、南源当曲以及周围5个典型湖泊(班德湖、雅西...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对气候变化敏感,存在河流径流增加、湖泊扩张淡化的趋势,研究该区域的水生生物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该研究于2017年夏季对长江西源沱沱河、南源当曲以及周围5个典型湖泊(班德湖、雅西措、玛章错钦、格勒措、昂错钦)的底栖动物群落开展调查。湖泊水体盐度为0.96‰~14.72‰,pH为8.89~9.63。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5种,隶属于5纲7目10科。河流的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个/m^(2)和0.22 g/m^(2),优势种为恩非摇蚊属;湖泊的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74个/m^(2)和5.35 g/m^(2),优势种为直突摇蚊属,83.33%的物种为单一湖泊特有。蒙特卡罗置换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水体环境变量主要包括碱度、总悬浮性固体、浊度、pH、总溶解性固体、盐度和叶绿素a。典范对应分析排序图显示,在长江源区的湖泊水体中,底栖动物较多分布在酸碱度相对低、清澈程度高、盐度低、叶绿素高的环境中。在未来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河流径流增加可能导致水体浑浊程度升高,进而可能会降低长江源区底栖动物群落的丰富度。今后在对长江源区的底栖动物开展研究时,应更多地关注长期的生态监测与评估以及底栖动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高原湖泊 河流 底栖动物群落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9-2012年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主要冰川整体和局部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3
作者 张立芸 唐亚 杨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冰川的变化特征对于丰富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响应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选择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基于1969-2012年的重复航空摄影和卫星影像以及1986-1999年与2010年的实地重复摄影照片,分析了岗加曲巴冰川和... 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冰川的变化特征对于丰富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响应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选择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基于1969-2012年的重复航空摄影和卫星影像以及1986-1999年与2010年的实地重复摄影照片,分析了岗加曲巴冰川和姜古迪如冰川整体和局部的变化;另外,根据1970-2009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了气候的变化趋势以及年代际差别。结果表明:1969-2012年岗加曲巴冰川和姜古迪如冰川的整体和局部退缩明显;1970-2009年气温显著升高,以21世纪10年代最为突出;1970-2009年降水量整体无显著变化趋势,以21世纪10年代最大;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变化对流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长江源 冰川变化 沱沱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