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好的教育,从中年开始
1
作者 谢云 《今日教育》 2018年第2期18-21,共4页
教到中年,往往更懂得生命的艰辛和困窘,也更清楚自己的边际和局限,更容易以相对豁达、舒缓、优雅的姿势面对教育,更容易以“我行我素”“相对任性”的方式“做教育”,更接近我们的“本心”,也更接近教育的“本性”。董桥说“中年最是尴... 教到中年,往往更懂得生命的艰辛和困窘,也更清楚自己的边际和局限,更容易以相对豁达、舒缓、优雅的姿势面对教育,更容易以“我行我素”“相对任性”的方式“做教育”,更接近我们的“本心”,也更接近教育的“本性”。董桥说“中年最是尴尬”,在他看来,中年只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茶”。张爱玲说,中年男人都孤独,因为“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董桥 下午茶 本性 姿势 乡愁 人到中年 中年教师 四十 者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分之一世纪里,我对教育的“碎碎念”
2
作者 谢云 《今日教育》 2020年第7期58-63,共6页
很少有人能活一个世纪,但有不少人,会幸运地"跨世纪"。像我这样的"60后",就是幸运的后者。而在这新世纪里,又已经跨过了20年,虽然一直干着"老本行",但渐增的年齿,"转型"后的教研员身份,让我对... 很少有人能活一个世纪,但有不少人,会幸运地"跨世纪"。像我这样的"60后",就是幸运的后者。而在这新世纪里,又已经跨过了20年,虽然一直干着"老本行",但渐增的年齿,"转型"后的教研员身份,让我对教育的关注和观察,理解和思考,都有了很大不同。20年来,或写文章,或作演讲,我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言说教育,表达我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这五分之一世纪里,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面向不同群体,我对教育所作的"造句练习"——经由不断地重复和反复记录下来,它们成了我对教育的"碎碎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员 造句练习 新世纪 理解和思考 不同群体 写文章 跨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醒的人先看到朝霞
3
作者 谢云 《教育家》 2019年第16期71-72,共2页
闲着的时候,喜欢把玩字词。从另外的角度揣摩、悬想、解读。而汉语的精博、深妙,提供了把玩的可能。比如说'先生'。古时学生称老师为先生,老家人称医生为先生。很多地方,对有学问、有修养的人通称先生,年纪大的则是'老先生&... 闲着的时候,喜欢把玩字词。从另外的角度揣摩、悬想、解读。而汉语的精博、深妙,提供了把玩的可能。比如说'先生'。古时学生称老师为先生,老家人称医生为先生。很多地方,对有学问、有修养的人通称先生,年纪大的则是'老先生'。但为什么会以'先生'称之呢?这让我有了把玩的兴味。其实,最先想到的是'先醒'。在关于教师与思考的文章中,我说过我们不能先行,但应做到先醒。原以为,以'先醒者'来言说教师的身份和角色是我首创,颇有些沾沾自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昏然 李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应避免四个误区
4
作者 陈大伟 《中小学教师培训》 1999年第4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多媒体运用 教学活动 多媒体技术 教学媒体 误区 学生 心理学 计算机 课件设计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偶发事件的调控对策
5
作者 刘义军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0年第8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偶发事件 调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