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血清恶性分子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向春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5期1670-1672,1676,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血清恶性分子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9月期间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结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分别纳入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h...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血清恶性分子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9月期间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结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分别纳入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h,采集血清并测定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53、CA125、CA724的含量;手术后当天,采集外周血并测定Th1、Th2、Th17、Treg以及CD86、CD80、CD40、MHC-II比例。结果:术后1h时,腹腔镜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53、CA125、CA724的含量以及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后当天,腹腔镜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细胞比例以及CD86、CD80、CD40、MHC-II比例高于对照组,Th2、Th17、Treg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的术中牵拉较小、肿瘤标志物释放入血较少、免疫应答抑制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腹腔镜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闫醒军 边忠平 +6 位作者 刘勇 黄启荣 崔驰 周秀娟 钟武 施森 何延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72-975,共4页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根据不同AGEs-人血白蛋白(HSA)浓度分为对照纽、正常组(终浓度7.5 mg/L)、干预1组(终浓度1 5 mg/L)干预2组(终浓度30 m...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根据不同AGEs-人血白蛋白(HSA)浓度分为对照纽、正常组(终浓度7.5 mg/L)、干预1组(终浓度1 5 mg/L)干预2组(终浓度30 mg/L)和干预3组(终浓度60 mg/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对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的吸附和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进行细胞功能鉴定;加入AGEs后,分别采用MTT法、Boyden小室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能力;人纤维连接蛋白检测EPCs的黏附能力;用体外血管生成分析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AGEs HSA作用后的EPCs成血管能力。结果高浓度AGEs可减少EPCs贴壁细胞数量(P<0.01),减弱EPCs的黏附(P<0.01)、增殖(P<0.01)、迁移(P<0.05)和成血管能力(P<0.01)。结论 AGEs可减少人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使用其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术 单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鸿志 鲜于剑波 +4 位作者 朱毅 刘启玉 林华 李木生 刘丽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 ,对 2 6例不明原因急性消化大出血患者 ,进行急诊选择性造影 ,灌注和超选择栓塞术 ;对 7例常规造影无病变发现的患者运用药物诱导后进行造影。结果 :...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 ,对 2 6例不明原因急性消化大出血患者 ,进行急诊选择性造影 ,灌注和超选择栓塞术 ;对 7例常规造影无病变发现的患者运用药物诱导后进行造影。结果 :常规造影 19例有异常表现 ,7例药物诱导后 ,3例发现异常 ,总的阳性率为 85 % ;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 ( 12例 ) ,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征 ( 15例 ) ,动静脉畸形 ( 2例 ) ;4例导管治疗后复发出血 ,占 15 .4%。结论 :急诊介入放射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能达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目的 ;对常规造影无病变发现的患者 ,有必要进行药物诱导后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大出血 动脉造影 急诊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病灶内Runt相关转录因子2与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分子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向春华 鲍峰 冯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8期1643-1646,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病灶内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与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分子的相关性。方法:90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作为结肠癌组、68例良性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结肠息肉组,对比两组病灶组织中RunX2及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 目的:探讨结肠癌病灶内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与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分子的相关性。方法:90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作为结肠癌组、68例良性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结肠息肉组,对比两组病灶组织中RunX2及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分子表达量的差异,进一步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结肠癌组织中RunX2表达量与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分子表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病灶中RunX2mRNA的表达量高于结肠息肉组。结肠癌组病灶中增殖基因GTPBP4、HOXB7、ZNF331、ADAM17、HSP60 mRNA的表达量高于结肠息肉组;抑癌基因ATF3、FOXN3、OTUD1、NDRG2mRNA的表达量低于结肠息肉组;血管新生分子Musashi 1、NF-κB、RegⅣ、STAT3mRNA的表达量高于结肠息肉组。结肠癌病灶中RunX2mRNA表达量与上述增殖基因、抑癌基因、血管新生分子表达量直接相关。结论:结肠癌病灶内RunX2异常高表达,且具体表达量与癌细胞的增殖活性、血管新生活性均呈正相关,是导致结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增殖基因 抑癌基因 血管新生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