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及氟康唑治疗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后隐球菌脑膜炎4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助伟 邓雯秋 刘焱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联合氟康唑治疗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2015年45例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转归。根据治疗初始时使用...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联合氟康唑治疗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2015年45例非HIV感染、非器官移植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转归。根据治疗初始时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同时再联合氟康唑,按此将患者分为二联组和三联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成功或失败)、治疗时间、两性霉素B总剂量和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45例患者,其中二联组18例,三联组27例。两组基线人口统计学和隐球菌脑膜炎疾病严重程度的特征相似。三联组和二联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1.48%(22/27)和66.67%(1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尽管如此,三联组治疗成功的时间(71.9±37.3)d与二联组(116.0±59.1)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三联组两性霉素B总剂量[(3 090.60±1 540.21)mg]少于二联组[(4 889.89±2 787.48)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三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15%(13/27)]低于二联组[7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在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中,采用初始即结合氟康唑的三联疗法相比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的二联疗法,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缩短疗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实践意 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脑膜炎 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氟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