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阳市居家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文红 杨先梅 +2 位作者 王维 田绍丽 王丹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掌握绵阳市居家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况,寻找提高居家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治疗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于2018年4月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绵阳市居家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10452例及其监护人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采用自编绵... 目的掌握绵阳市居家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况,寻找提高居家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治疗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于2018年4月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绵阳市居家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10452例及其监护人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采用自编绵阳市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近1个月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及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98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调查,其中7175例(72.98%)为规律服药,1238例(12.59%)为间断服药,1418例(14.43%)为未服药;间断服药及未服药的最主要原因是“患者本人拒绝服药”,共1791人次(67.43%);不同服药状况的患者在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家庭经济情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监护人对服药的态度(F=565.770,P<0.01)、患者服药频次(F=308.299,P<0.01)是患者服药态度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居家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其监护人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服用态度及患者用药频次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区管理 抗精神病药物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效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丹 黄宣银 +3 位作者 彭蓉 姚福琼 王维 文红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评价四川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效果,分析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精神科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四川省六家区域精神卫生中心参加四川省第一至四期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学员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价四川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效果,分析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精神科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四川省六家区域精神卫生中心参加四川省第一至四期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学员为研究对象,学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社区实践共三个阶段的培训。在第一阶段理论培训和第三阶段社区实践结束时,分别进行闭卷考试,将两次考试成绩作为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年龄、不同医院类型、不同医院级别、不同临床实践地的学员考核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转岗培训学员两次考核成绩均高于规培学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7.00±8.55)分vs.(70.90±6.81)分,(77.24±8.80)分vs.(69.00±7.66)分,P均<0.05]。结论在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中,限定学员基础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以及合理分配临床实践基地可能是提升培训效果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医师 转岗培训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娅丽 李作为 +2 位作者 黄明金 陈兰兰 宋浩宇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调查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护士对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6月-8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某市8所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402名临床护士,使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与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的知-信-行... 目的调查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护士对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6月-8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某市8所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402名临床护士,使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与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的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护士对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的知识维度、态度维度和行为维度评分分别为(8.43±1.84)分、(76.01±5.70)分、(57.42±3.7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医院性质、医院等级、职称、受教育程度、医院及个人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的护士在知识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医院性质、职务、医院等级、医院及个人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的护士在态度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医院性质、医院等级、职称、医院及个人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培训次数的护士在行为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和个人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进入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维度的回归模型(P<0.05或0.01);个人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医院性质和职务进入态度维度的回归模型(P<0.05或0.01);个人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医院性质、职称和医院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进入行为维度的回归模型(P<0.05或0.01)。结论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护士对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的态度相对较积极,但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专科医院 知信行模式 医院感染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发表的干预类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车鹏 胡俊 +3 位作者 唐雪莉 黄可 黎林果 银春燕 《四川精神卫生》 2022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对《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发表的干预类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SR/MA)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四川精神卫生》杂志从创刊至2021年6月3... 目的对《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发表的干预类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SR/MA)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四川精神卫生》杂志从创刊至2021年6月30日所发表的干预类RCT的SR/MA,采用AMSTAR 2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纳入干预类RCT的SR/MA共24篇,其AMSTAR 2总评分为1~11分[(5.21±3.63)分]。AMSTAR 2发布前与发布后发表(t=-5.499)、作者数≤2人与作者数≥3人(t=-6.736)、有无基金资助(t=3.329)、不同作者单位性质(F=7.827)的文献AMSTAR 2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4篇文献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均未提及如下内容:前期方案设计与注册、排除文献的清单及排除理由、系统评价中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及开展系统评价所接受的任何资助。结论《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发表的干预类RCT的SR/MA方法学质量参差不齐。AMSTAR 2发布后所发表的SR/MA方法学质量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规范报告以提供高质量的循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报告质量 AMSTAR 2 四川精神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解读
5
作者 黄国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第6期489-493,共5页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四川省绵阳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地区。绵阳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前期调...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四川省绵阳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地区。绵阳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前期调查研究和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试点实际,编制出台了《绵阳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管理办法》,并于2021年12月25日起施行。本文围绕社会心理服务的相关概念、办法总则、重点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规范、持续和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服务 社会治理 办法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某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应急指挥体系成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汪辉 王继生 +4 位作者 向虎 贾霞 姜义山 黄国平 李作为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2期97-101,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总结某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的经验,为响应公共卫生应急决策提供参考。结合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急指挥工作开展情况,从建立应急指挥体... 本研究目的是总结某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的经验,为响应公共卫生应急决策提供参考。结合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急指挥工作开展情况,从建立应急指挥体系、再造院内诊疗流程、强化防控知识培训、开展疫情防控心理干预等方面,总结精神病专科医院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 精神病专科医院 应急指挥体系 成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市区成人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沈雪梅 杜春红 王欢 《四川精神卫生》 2022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调查绵阳市区成人的睡眠质量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以绵阳市三个社区的126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量表(SHAP)中的睡眠卫生习惯与睡眠卫... 目的调查绵阳市区成人的睡眠质量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以绵阳市三个社区的126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量表(SHAP)中的睡眠卫生习惯与睡眠卫生意识分量表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资料、不同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的人群睡眠质量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绵阳市区成人PSQI总评分为(7.51±4.05)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睡眠卫生意识评分与PSQI日间功能障碍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232,P=0.009),睡眠卫生习惯评分与PSQI总评分、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188~0.362,P<0.05或0.01)。回归分析显示,睡眠卫生习惯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绵阳市区成人的睡眠质量有待提高,睡眠卫生习惯是影响其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睡眠习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管理模式在围产期抑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琼 李嫒 +5 位作者 刘清秀 李容 涂素华 杨阳 杨帆 雷江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6期503-508,共6页
背景围产期抑郁严重影响孕产妇身心健康,如影响其角色转换及认同感、家庭关系等,严重者甚至引起自杀行为,给孕产妇及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以孕产妇为中心,家庭、社区、医院共同参与的分级管理模式,有助于对存在围产期抑郁者进行全程、... 背景围产期抑郁严重影响孕产妇身心健康,如影响其角色转换及认同感、家庭关系等,严重者甚至引起自杀行为,给孕产妇及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以孕产妇为中心,家庭、社区、医院共同参与的分级管理模式,有助于对存在围产期抑郁者进行全程、动态管理。目的评价“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管理模式在孕产妇围产期抑郁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建档、且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9分的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分娩前在妇产科门诊孕妇学校、入院待产后在妇产科住院部学习室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管理。于干预前和干预后(产后42天)采用EP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及自编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EPDS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42.823、60.453,P均<0.05),GQOLI-74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F=198.902,χ^(2)=5.165,P均<0.05)。结论“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管理模式可能有助于降低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的严重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提高孕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医院-社区-家庭 围产期抑郁 孕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行为疗法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研究进展与挑战
9
作者 李志远 何书涵 黄国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辩证行为疗法(DBT)作为获得实证支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通过整合行为主义、辩证哲学、生物社会理论和禅宗思想,旨在提升患者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及痛苦耐受能力,从而缓解BPD症状。本文通过梳理DBT的理论基础及其在BP... 辩证行为疗法(DBT)作为获得实证支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通过整合行为主义、辩证哲学、生物社会理论和禅宗思想,旨在提升患者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及痛苦耐受能力,从而缓解BPD症状。本文通过梳理DBT的理论基础及其在BP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DBT以及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辅助DBT对BPD的干预效果,并分析DBT在研究与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以期为DBT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与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行为疗法 边缘型人格障碍 疗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院准备度评估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利芳 陈岚 李姝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度评估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度评估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奥氮平治疗4周及以上,对照组由医生评估后下达医嘱办理出院,研究组由医生评估后下达出院医嘱,并接受出院准备度量表(RDQ)评定,评估达到标准后再办理出院。对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月、6月、12月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的方式进行回访,采用自制出院回访调查表了解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结果出院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复发且再次入院、出现情绪问题、生活不能自理、自行停药情况、睡眠异常5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1月,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出院准备度评估,可能有助于判断患者出院后进一步康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准备度评估 首发精神分裂症 康复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障碍患者的决策行为及其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
11
作者 王昱翔 张罗雅 +6 位作者 张毛毛 邓娟 彭彦杰 成晓彤 刘可智 雷威 陈晶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1期22-27,共6页
背景 抑郁障碍患者常表现出决策功能受损。目前,抑郁障碍患者决策能力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决策行为特征,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2023年5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 背景 抑郁障碍患者常表现出决策功能受损。目前,抑郁障碍患者决策能力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决策行为特征,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2023年5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同期在泸州市招募与抑郁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5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贝克焦虑量表(BAI)进行评定。通过概率翻转学习(PRL)任务考查受试者的决策行为特征,分析指标包括达标试次、固执错误、赢后保持率、输后转移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抑郁组BDI评分及BAI评分与PRL任务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组PRL任务输后转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4,P<0.01);两组PRL任务达标试次、固执错误和赢后保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9、0.132、0.609,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抑郁障碍患者BDI和BAI评分与赢后保持率均呈正相关(r=0.450、0.398,P均<0.01)。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在面对负性结果时更倾向于改变选择策略;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越严重,其在得到正反馈后越倾向于维持已有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决策行为 概率翻转学习 抑郁焦虑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未用药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楔前叶的功能及有效连接的网络异常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洪超 吴俊林 +6 位作者 李宏伟 卓丽华 黄国平 冯若涵 刘芮杉 王露 李真林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5期402-408,共7页
背景与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基因易感性更高,阴性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和社会功能恢复不良等特点。明确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异常改变对进一步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个体化精准治疗具... 背景与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基因易感性更高,阴性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和社会功能恢复不良等特点。明确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异常改变对进一步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个体化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索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功能及有效连接的异常改变,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影像机制研究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未用药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21例,同期纳入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1例。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估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所有被试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以双侧楔叶为种子点进行功能及有效连接分析,计算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图,并分析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在功能连接方面,患者组双侧楔前叶与左侧颞中回的功能连接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WE校正,簇水平P<0.05);在有效连接方面,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表现出从种子区到左侧额中回的负反馈效应。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从双侧楔前叶到左侧额中回有效连接减低与PANSS总评分呈正相关(r=0.450,P<0.05)。结论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下双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及有效连接网络模式可能存在异常,其中双侧楔前叶与左侧额中回的有效连接减弱可能与患者精神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楔前叶 MRI成像 静息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卫生工作者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现场心理危机干预意愿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辉 姚晓波 +8 位作者 赵红 赵峻 赵静 罗利 雷江 任燕霞 彭应君 徐宏 杨昆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卫生工作者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意愿,了解其真实感受,提高心理卫生工作者进行疫情心理干预的积极性。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分析法,根据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0名心理卫生工作者进... 目的探讨心理卫生工作者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意愿,了解其真实感受,提高心理卫生工作者进行疫情心理干预的积极性。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分析法,根据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0名心理卫生工作者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心理卫生工作者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现场心理危机干预意愿的主题包括愿意参加危机干预的因素和阻碍参加危机干预的因素。愿意参加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的因素可归纳为:具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对他人进行心理干预的专业能力、心理危机干预是专业职责、希望有亲身经历现场危机干预的经验;阻碍因素包括缺少疫情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家庭原因及心理恐惧。结论心理卫生工作者参加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意愿较高,但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治知识及技能培训、心理督导及建立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卫生工作者 新冠肺炎疫情 意愿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国生 车鹏 +3 位作者 胡俊 黄可 黎林果 汤道雄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4期342-348,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纳入关于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 目的系统评价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纳入关于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1)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的PANSS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后4周、8周阴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后4周、8周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失眠、心动过速、震颤、头晕、头痛、静坐不能、肌肉强直、胃肠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磺必利 利培酮 老年 精神分裂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痤疮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郭琼 任虎 +3 位作者 钟婷婷 陈易 张家瑜 廖巧云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4期335-340,共6页
背景痤疮治疗周期长且有损面容,许多患者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意念。但痤疮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目的调查中重度痤疮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 背景痤疮治疗周期长且有损面容,许多患者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意念。但痤疮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目的调查中重度痤疮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进行治疗的120例Ⅱ级~Ⅳ级中重度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cne-QoL)、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以及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进行评定。根据SDS、SAS、RSES、SPIN评定结果,将患者分为伴心理健康问题组(n=21)和不伴心理健康问题组(n=99)。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考查痤疮患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检出存在抑郁、焦虑、自卑或社交障碍症状者共21例(17.50%)。两组患者的性别、职业、痤疮分级、饮食习惯、年龄、病程、Acne-QoL中的自我感知因子评分、情感功能因子评分、社会功能因子评分以及痤疮症状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13、23.123、9.028、11.327,t=9.913、13.022、4.081、5.383、5.361、10.203,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243,95%CI:1.136~4.429)、痤疮分级为Ⅲ级(OR=3.615,95%CI:1.269~10.295)或Ⅳ级(OR=1.872,95%CI:1.073~3.266)、病程≥1.6年(OR=2.499,95%CI:1.068~5.851)、饮食习惯辛辣或油腻(OR=3.811,95%CI:1.169~12.427)、Acne-QoL自我感知因子评分≤18分(OR=1.802,95%CI:1.227~2.646)、Acne-QoL情感功能因子评分≤18分(OR=2.252,95%CI:1.016~4.992)、Acne-QoL社会功能因子评分≤14分(OR=3.515,95%CI:1.534~8.053)、Acne-QoL痤疮症状因子评分≤18分(OR=3.586,95%CI:1.098~11.715)是痤疮患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年龄≥30岁(OR=0.429,95%CI:0.283~0.648)、职业为干部或企业职工(OR=0.483,95%CI:0.249~0.939)以及其他职业(OR=0.276,95%CI:0.090~0.850)是痤疮患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部分痤疮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女性、痤疮分级越高、病程越长、喜食油腻辛辣食物、Acne-QoL各因子评分越低的患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心理健康问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晓娅 何佳蔚 +3 位作者 刘妍 王怡 姚静 黄晓琦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背景慢性失眠障碍病程迁延反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改善睡眠质量的物理治疗方法,关于其疗效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的证据有限。目的探讨rTMS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 背景慢性失眠障碍病程迁延反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改善睡眠质量的物理治疗方法,关于其疗效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的证据有限。目的探讨rTMS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46例。于治疗前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和治疗结束1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结果治疗第2周末,患者PSQI总评分及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干扰、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55~13.361,P均<0.01),24例(54.35%)治疗有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向人格特征进入了回归方程(B=0.317,P<0.01),可解释29.90%的总变异(R^(2)=0.299)。结论rTMS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其疗效可能与内外向人格特征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眠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的关系:同胞关系的作用路径
17
作者 林楠 李贤 +4 位作者 胡静 吴俊林 周静 辜婉 黄国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背景我国正从独生子女家庭进入多子女家庭,探索同胞关系在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机制,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同胞关系在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路径,为青少年暴力... 背景我国正从独生子女家庭进入多子女家庭,探索同胞关系在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机制,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同胞关系在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路径,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2月—4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县12所中小学共986名有同胞关系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CV)以及同胞关系问卷(SRQ)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使用Bootstrap法检验同胞关系在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路径。结果BIS-11总评分与AQ-CV总评分、SRQ中的冲突维度评分、争宠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485、0.276、0.280,P均<0.01),与SRQ温暖/亲密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383,P<0.01);AQ-CV总评分与SRQ冲突维度评分、争宠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387、0.340,P均<0.01),与温暖/亲密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304,P<0.01);SRQ温暖/亲密维度评分与冲突维度评分、争宠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r=-0.307、-0.375,P均<0.01);SRQ冲突维度评分与争宠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267,P<0.01);青少年人格冲动性水平对攻击性水平的总效应为0.480(P<0.01);同胞关系在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起中介作用,其中温暖/亲密维度的间接效应值为0.054,冲突维度的间接效应值为0.075,争宠维度的间接效应值为0.062,效应量分别为11.21%、15.70%、12.93%。结论青少年的人格冲动性可以直接影响攻击性,同胞关系可能是将人格冲动性和攻击性联系起来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性 人格冲动性 同胞关系 青少年 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神经炎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18
作者 王双志 曹飞虎 +3 位作者 王柳 何佳蔚 邹欣 张弟文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6期557-561,566,共6页
背景 前庭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外周性眩晕疾病,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并可能导致前庭神经炎慢性化加剧,影响预后。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 探讨前庭神经炎患者抑郁症状与前庭... 背景 前庭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外周性眩晕疾病,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并可能导致前庭神经炎慢性化加剧,影响预后。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 探讨前庭神经炎患者抑郁症状与前庭症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前庭神经炎患者86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眩晕评定量表(DARS)以及眩晕残障量表(DHI)进行评定。根据HAMD-17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症状组(n=46)和无抑郁症状组(n=40)。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抑郁症状组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检出46例(53.49%)前庭神经炎患者存在抑郁症状。抑郁症状组和无抑郁症状组的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DARS评分和DH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2、4.921、2.712、3.529、5.471,P均<0.01)。抑郁症状组HAMD-17评分与DARS评分、DH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5、0.335,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352,95%CI:1.520~12.462)、病程(OR=3.772,95%CI:1.339~10.630)、受教育年限(OR=0.074,95%CI:0.235~0.923)、DARS评分(OR=1.213,95%CI:0.405~3.628)和DHI评分(OR=3.619,95%CI:1.246~10.514)是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前庭神经炎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前庭症状呈正相关。患者年龄、病程以及前庭症状严重程度是前庭神经炎患者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是前庭神经炎患者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 抑郁症状 前庭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焦虑障碍血清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畅浩 熊攀 刘阳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卒中后焦虑障碍(PSA)是卒中后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之一,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研究表明,在PS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症发挥了一定作用。本研究回顾PSA与血清炎症标志物之间关联的相关文献,以期为PSA的干预提供参考。... 卒中后焦虑障碍(PSA)是卒中后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之一,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研究表明,在PS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症发挥了一定作用。本研究回顾PSA与血清炎症标志物之间关联的相关文献,以期为PSA的干预提供参考。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PubMed,收集国内外关于PSA与血清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3篇文献。结果显示,PSA与血清炎症标志物存在一定关联,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升高可能与PSA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焦虑障碍 炎症标志物 焦虑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生共情对道德勇气的影响:道德敏感性的作用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静 廖巧玲 刘睿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背景护士道德勇气是一种特殊的利他行为,是促进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共情能力可正向预测利他行为,且道德敏感性的中介作用明显。目前未查见探讨道德敏感性在共情与道德勇气之间作用路径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护生道德敏感性在共情与... 背景护士道德勇气是一种特殊的利他行为,是促进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共情能力可正向预测利他行为,且道德敏感性的中介作用明显。目前未查见探讨道德敏感性在共情与道德勇气之间作用路径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护生道德敏感性在共情与道德勇气之间的作用路径,为提高护生道德勇气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6月1日—30日,便利选取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622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道德敏感性量表中文修订版(MSQ-R-CV)以及护士道德勇气量表(NMCS)进行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插件分析道德敏感性在共情与道德勇气之间的作用路径。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6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78%。护生IRI-C评分与MSQ-R-CV评分和NMCS评分均呈正相关(r=0.269、0.146,P均<0.01),MSQ-R-CV评分与NMCS评分呈正相关(r=0.722,P<0.01)。以IRI-C评分为自变量、MSQ-R-CV评分为中介变量、NMCS评分为因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护生共情能力对道德勇气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直接效应值为-0.052,95%CI:-0.178~0.008)。道德敏感性在共情能力与道德勇气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间接效应值为0.189,95%CI:0.209~0.407)。结论护生的道德敏感性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共情与道德勇气之间的作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共情 道德勇气 道德敏感性 中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