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边缘龙门山南段红层岩溶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1
作者
张小文
王川
+3 位作者
杨艳娜
范时杰
余磊
徐小青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5,共16页
侏罗纪至白垩纪期间,四川盆地西缘龙门山前沉积了一套陆相红色盆地沉积物,岩性以泥钙质胶结的砂(砾)岩为主。该套岩层在地下水溶蚀作用下,发育有规模宏大的洼地、数千米水平溶洞等岩溶现象,对研究区水库、隧洞等工程建设构成重大威胁。...
侏罗纪至白垩纪期间,四川盆地西缘龙门山前沉积了一套陆相红色盆地沉积物,岩性以泥钙质胶结的砂(砾)岩为主。该套岩层在地下水溶蚀作用下,发育有规模宏大的洼地、数千米水平溶洞等岩溶现象,对研究区水库、隧洞等工程建设构成重大威胁。文章在已有地质、水文地质工作基础上,结合地面调查、岩矿鉴定等技术手段,从宏观构造演变、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及微观矿物成分、胶结特征等多角度出发,综合研究砂(砾)岩溶蚀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地下均有典型岩溶现象发育,显示出溶蚀空间主要顺层面发育、局部沿优势节理面垂向扩展的规律,区内岩溶强发育区、中等以及弱发育区面积占比为1∶2∶7;复杂多变的沉积环境导致了研究区岩性和岩组结构的时空差异,是控制红层岩溶发育位置及强度的根本内因;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控制下的水动力条件是影响岩溶发育的重要外因,影响红层岩溶的延伸方向及发育规模;新构造运动稳定与隆升的间歇发生导致了不同时期形成的溶洞在垂向上呈层状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砂砾岩
红层岩溶
发育特征
沉积环境
水动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都平原河流阶地的发育及其对古气候和新构造运动的指示
被引量:
3
2
作者
雷传扬
王波
+3 位作者
刘兆鑫
范敏
谢海洋
郝金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3,共14页
为了研究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古气候变化规律和新构造运动特征,对成都平原岷江水系河流阶地序列,年代格架,不同地质时期的孢粉组合特征和T4剖面上网纹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收集大量存量资料,辅以少量野外查证工作,...
为了研究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古气候变化规律和新构造运动特征,对成都平原岷江水系河流阶地序列,年代格架,不同地质时期的孢粉组合特征和T4剖面上网纹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收集大量存量资料,辅以少量野外查证工作,结合地质、地貌和年代学资料,厘定了成都平原岷江水系5级河流阶地,T5至T1拔河分别为98~127 m、59~79 m、36~52 m、4~10 m、2~5 m,形成时代分别为925±92 ka、722±77 ka、462±46 ka、30.13±2.86 ka、9.0 ka,其中T5、T4、T3、T2为基座阶地,发育受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驱动,可作为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背斜南段隆升的地貌标志,T1为堆积阶地,发育主要受气候变化驱动;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以森林草原植被为主,气候整体具由偏暖偏湿向温干变化的趋势;阶地资料揭示第四纪以来龙泉山背斜南段经历了四次间歇性隆升,隆升高度达127 m,早更新世中期龙泉山背斜南段隆升速率为0.089~0.335 mm/a,早更新世晚期隆升速率急剧下降至0.027~0.165 mm/a,然后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到晚更新世—全新世隆升速率上升到0.133~0.322 mm/a;龙泉山背斜南北段存在差异隆升,北段的隆升速率和隆升幅度明显大于南段,在现代地貌上表现为龙泉山北段以低山为主,南段向低山丘陵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岷江水系
河流阶地
古气候
新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灾害动态演化过程的管道滑坡灾害多因素耦合预警模型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森
齐得旭
+3 位作者
李虎
兰宇
李江
孙明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189,共8页
长输油气管道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山区,遭受各类地质灾害威胁。滑坡灾害是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为了实现管道滑坡灾害的提前预判,通常设定多项监测预警指标进行监测,但是,由于忽略了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导致大量的...
长输油气管道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山区,遭受各类地质灾害威胁。滑坡灾害是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为了实现管道滑坡灾害的提前预判,通常设定多项监测预警指标进行监测,但是,由于忽略了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导致大量的错报与误报。本文通过对管道滑坡灾害动态演化过程分析,提出了管道滑坡灾害动态演化的4个阶段:①滑坡区降雨,地表入渗;②地下水位上升,坡体自重增加,岩土力学参数降低;③坡体产生局部变形;④滑坡整体失稳下滑作用于管道。提取了灾害变形、外界诱发因素、管道应力应变3种类型监测关键指标,构建了管道滑坡灾害监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基于灾害动态演化过程的管道滑坡灾害多因素耦合预警模型。该模型通过综合考虑灾害变形指标、外界诱发指标、管道力学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出了多维度预警等级判据。模型在贵州某天然气管道滑坡开展示范应用,先后成功发布蓝色、黄色、红色预警信息,为滑坡的应急处置与抢险提供了充足的响应时间,保障了管道的运营安全。该模型避免了因降雨过多即发出高预警等级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预警准确度,使得预警结果更符合实际,可以为管道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滑坡灾害
灾害动态演化过程
多因素耦合
预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边缘龙门山南段红层岩溶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1
作者
张小文
王川
杨艳娜
范时杰
余磊
徐小青
机构
四川省第一地质大队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
水发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5,共16页
基金
四川盆地边缘龙门山南段红层砂岩溶蚀发育特征研究:以引大济岷工程为例(SCDZ-DH202403)。
文摘
侏罗纪至白垩纪期间,四川盆地西缘龙门山前沉积了一套陆相红色盆地沉积物,岩性以泥钙质胶结的砂(砾)岩为主。该套岩层在地下水溶蚀作用下,发育有规模宏大的洼地、数千米水平溶洞等岩溶现象,对研究区水库、隧洞等工程建设构成重大威胁。文章在已有地质、水文地质工作基础上,结合地面调查、岩矿鉴定等技术手段,从宏观构造演变、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及微观矿物成分、胶结特征等多角度出发,综合研究砂(砾)岩溶蚀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地下均有典型岩溶现象发育,显示出溶蚀空间主要顺层面发育、局部沿优势节理面垂向扩展的规律,区内岩溶强发育区、中等以及弱发育区面积占比为1∶2∶7;复杂多变的沉积环境导致了研究区岩性和岩组结构的时空差异,是控制红层岩溶发育位置及强度的根本内因;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控制下的水动力条件是影响岩溶发育的重要外因,影响红层岩溶的延伸方向及发育规模;新构造运动稳定与隆升的间歇发生导致了不同时期形成的溶洞在垂向上呈层状发育。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砂砾岩
红层岩溶
发育特征
沉积环境
水动力条件
Keywords
Sichuan basin
glutenite
red bed karst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分类号
P931.5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都平原河流阶地的发育及其对古气候和新构造运动的指示
被引量:
3
2
作者
雷传扬
王波
刘兆鑫
范敏
谢海洋
郝金波
机构
四川省
地质
大数据中心
四川省
综合
地质
调查研究所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
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第一地质大队
成都市
地质
环境监测站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3,共14页
基金
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财政资金(SCIGS-CZDZX-2024004,SCIGS-CZDXM-2024014)。
文摘
为了研究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古气候变化规律和新构造运动特征,对成都平原岷江水系河流阶地序列,年代格架,不同地质时期的孢粉组合特征和T4剖面上网纹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收集大量存量资料,辅以少量野外查证工作,结合地质、地貌和年代学资料,厘定了成都平原岷江水系5级河流阶地,T5至T1拔河分别为98~127 m、59~79 m、36~52 m、4~10 m、2~5 m,形成时代分别为925±92 ka、722±77 ka、462±46 ka、30.13±2.86 ka、9.0 ka,其中T5、T4、T3、T2为基座阶地,发育受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驱动,可作为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背斜南段隆升的地貌标志,T1为堆积阶地,发育主要受气候变化驱动;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以森林草原植被为主,气候整体具由偏暖偏湿向温干变化的趋势;阶地资料揭示第四纪以来龙泉山背斜南段经历了四次间歇性隆升,隆升高度达127 m,早更新世中期龙泉山背斜南段隆升速率为0.089~0.335 mm/a,早更新世晚期隆升速率急剧下降至0.027~0.165 mm/a,然后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到晚更新世—全新世隆升速率上升到0.133~0.322 mm/a;龙泉山背斜南北段存在差异隆升,北段的隆升速率和隆升幅度明显大于南段,在现代地貌上表现为龙泉山北段以低山为主,南段向低山丘陵过渡。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岷江水系
河流阶地
古气候
新构造运动
Keywords
Chengdu Plain
Minjiang River system
fluvial terraces
Paleoclimate
Neotectonic movement
分类号
P54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灾害动态演化过程的管道滑坡灾害多因素耦合预警模型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森
齐得旭
李虎
兰宇
李江
孙明智
机构
四川省第一地质大队
四川省
地质
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
时空纵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自然资源部西部地区
地质
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中心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189,共8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YFSY0036,2022YFG0047)
四川省地矿局科技创新项目(SCDKZCKJXM-2021064)。
文摘
长输油气管道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山区,遭受各类地质灾害威胁。滑坡灾害是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为了实现管道滑坡灾害的提前预判,通常设定多项监测预警指标进行监测,但是,由于忽略了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导致大量的错报与误报。本文通过对管道滑坡灾害动态演化过程分析,提出了管道滑坡灾害动态演化的4个阶段:①滑坡区降雨,地表入渗;②地下水位上升,坡体自重增加,岩土力学参数降低;③坡体产生局部变形;④滑坡整体失稳下滑作用于管道。提取了灾害变形、外界诱发因素、管道应力应变3种类型监测关键指标,构建了管道滑坡灾害监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基于灾害动态演化过程的管道滑坡灾害多因素耦合预警模型。该模型通过综合考虑灾害变形指标、外界诱发指标、管道力学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出了多维度预警等级判据。模型在贵州某天然气管道滑坡开展示范应用,先后成功发布蓝色、黄色、红色预警信息,为滑坡的应急处置与抢险提供了充足的响应时间,保障了管道的运营安全。该模型避免了因降雨过多即发出高预警等级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预警准确度,使得预警结果更符合实际,可以为管道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管道滑坡灾害
灾害动态演化过程
多因素耦合
预警模型
Keywords
pipeline landslide hazard
dynamic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disaster
multifactor coupling
early-warning model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边缘龙门山南段红层岩溶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张小文
王川
杨艳娜
范时杰
余磊
徐小青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成都平原河流阶地的发育及其对古气候和新构造运动的指示
雷传扬
王波
刘兆鑫
范敏
谢海洋
郝金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灾害动态演化过程的管道滑坡灾害多因素耦合预警模型
吴森
齐得旭
李虎
兰宇
李江
孙明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