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组织特征追踪的心脏磁共振左房应变分析在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岳炫彤 杨凯 +3 位作者 李静惠 尹刚 赵世华 陆敏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7,共8页
目的探索磁共振左心房应变(left atrial strain,LAS)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LVDD)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中国医... 目的探索磁共振左心房应变(left atrial strain,LAS)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LVDD)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的103例HCM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基本参数、基于组织特征追踪的左室应变(left ventricular strain,LVS)及LAS参数,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上述患者分为28例LVDD组(A组)以及75例无明显LVDD组(B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别比较A组与B组的临床基线资料、CMR基本参数、LVS及LAS参数,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VDD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A组患者的年龄更大[中位年龄为53.0(43.2,66.8)岁]、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Association,NYHA)Ⅲ~Ⅳ(60.7%)更高,出现晕厥(32.1%)、猝死家族史(32.1%)等临床症状的比例更高。与B组比较,A组左房前后径(left atrial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LAD-AP)、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ESVi)、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及左室流出道梗阻(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LVOTO)的比例均显著增高(P值均<0.05),被动应变(passive strain,εe)、峰值正应变率(peak positive strain rate,SRs)、峰值早期负应变率(peak early negative strain rate,SRe)及峰值晚期负应变率(peak late negative strain rate,SRa)均显著降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OTO[优势比(odds ratio,OR)=4.12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88~11.450,P=0.006]及SRa(OR=4.672,95%CI:1.624~13.441,P=0.004)与LVDD独立相关,且SRa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区分LVD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17。结论磁共振LAS可反映HCM患者的LVDD。SRa对LVDD有一定的诊断效能,是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应变 磁共振成像 特征追踪技术 左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被引量:16
2
作者 姚倩东 杨春 +5 位作者 郑敏文 王虎 赵宏亮 杨光 莫显斌 张劲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和大小,并和同期超声心动图(ECHO)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例川崎病患者共累及22支血管,表现为单纯性冠状动脉扩张4例、单纯性冠状动脉狭窄2例、冠状动脉瘤10例(共28个),其中2例冠状动脉瘤伴钙化、4例冠状动脉瘤伴冠状动脉扩张。ECHO未显示的病变为小冠状动脉瘤4个(右冠状动脉远段2个、左前降支远段及左回旋支中段各1个)、冠状动脉钙化2例、冠状动脉狭窄1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1例。结论 DSCT能清晰全面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及程度,是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诊断和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缩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姚倩东 王虎 +5 位作者 郑敏文 杨春 赵宏亮 杨光 莫显斌 张劲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对临床怀疑主动脉缩窄患者15例进行双源CT主动脉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分析主动脉走行及...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对临床怀疑主动脉缩窄患者15例进行双源CT主动脉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分析主动脉走行及心内外结构特征。结果:15例患者均诊断为主动脉缩窄,DSCTA图像显示了主动脉缩窄的部位、程度及侧支血管情况。15例中单纯性主动脉缩窄6例,复杂性主动脉缩窄9例,其中伴动脉导管未闭8例,室间隔缺损5例,房间隔缺损4例,肺动脉高压3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2例,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畸形、主动脉左弓右降、左室流出道与主动脉瓣间局限性膨大各1例。结果与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方便、快捷、无创,是诊断主动脉缩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被引量:5
4
作者 姚倩东 王虎 +2 位作者 郑敏文 赵宏亮 杨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18-2220,共3页
目的观察双源CT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双源CT机对9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分析冠状动脉走行及心内外结构。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右... 目的观察双源CT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双源CT机对9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分析冠状动脉走行及心内外结构。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心室瘘2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和(或)前降支主肺动脉瘘7例,其中5例合并右冠状动脉主肺动脉瘘。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源 冠状动脉瘘 冠状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莫显斌 王向东 +2 位作者 樊世富 叶健 王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734-736,共3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 收集经临床、CT诊断肾上腺骨髓脂肪瘤 9例 ,其中 7例手术和病理确诊。结果  9例骨髓脂肪瘤中 7例明确定位、定性诊断 ,1例误诊为腺瘤 ,1例误诊为腹膜后脂肪瘤 ;肿块呈圆形或... 目的 探讨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 收集经临床、CT诊断肾上腺骨髓脂肪瘤 9例 ,其中 7例手术和病理确诊。结果  9例骨髓脂肪瘤中 7例明确定位、定性诊断 ,1例误诊为腺瘤 ,1例误诊为腹膜后脂肪瘤 ;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 ,边界清楚 ,瘤内大多为脂肪密度 ,夹杂少量条状、片状软组织影。结论 CT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内成分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骨髓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引经椎板间孔直接穿刺入突出物内行髓核溶解术 被引量:3
6
作者 莫显斌 杨磊 +2 位作者 姚倩东 吴云松 杨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6-186,188,共2页
关键词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 椎间盘突出物 椎板间孔 刺入 引经 CT 不良反应 注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 被引量:10
7
作者 莫显斌 樊世富 叶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分析14例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CT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甲状舌管囊肿CT表现为圆形、扁圆形的囊性占位,大多数居于中线,可偏于一侧,本组14例中10例居于中线,3例偏于右侧,1例偏于左侧;10例囊...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分析14例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CT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甲状舌管囊肿CT表现为圆形、扁圆形的囊性占位,大多数居于中线,可偏于一侧,本组14例中10例居于中线,3例偏于右侧,1例偏于左侧;10例囊壁均匀、光整,增强后无强化,纤维性囊壁镜下可见淋巴样组织;4例壁增厚,增强后有强化,其中3例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1例发现乳头状腺癌细胞。结论CT对甲状舌管囊肿可做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舌管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诊断 T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姚倩东 王虎 +5 位作者 郑敏文 杨春 赵宏亮 杨光 莫显斌 张劲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50例患者冠状动脉双源CT造影(DSCTA)的结果,判断各种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结果:3550例患者中,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89例,检出率2.50%,包括冠状动脉高位起源3...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50例患者冠状动脉双源CT造影(DSCTA)的结果,判断各种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结果:3550例患者中,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89例,检出率2.50%,包括冠状动脉高位起源31例、多个开口14例、单一冠状动脉5例、主干或分支起自对侧或无冠状窦37例、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2例。结论:DSCTA方便、快捷、无创,是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继发性肺侵袭性真菌病的HRCT影像41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莫显斌 兰茜琳 +3 位作者 杨静 陈伟 杨春 姚倩东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1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继发肺侵袭性真菌病(IFD)的HRCT征象,评价其在IF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血液病患者继发性肺IFD的HRCT资料,分析病灶部位、形态、分布、密度及边缘等特征。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多发病灶,分为毛玻璃型...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继发肺侵袭性真菌病(IFD)的HRCT征象,评价其在IF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血液病患者继发性肺IFD的HRCT资料,分析病灶部位、形态、分布、密度及边缘等特征。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多发病灶,分为毛玻璃型和实变型(n=23),结节肿块型(n=18),霉菌球型(n=7),粟粒型(n=3)。CT征象:病灶可表现出为晕轮征(n=15),磨玻璃征(n=15),新月征或气环征(n=10),楔形征(n=6),树芽征(n=3),反晕轮征(n=3),指套征(n=3)。结论:血液病患者继发IFD肺内病灶呈多形态改变。CT上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类型,可提示IFD。楔形征、晕轮征、反晕征及新月征为肺IFD的特征性征象,HRCT对IFD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性 真菌病 血液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莫显斌 杨春 +1 位作者 陈斌 韩春梅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7期502-503,共2页
目的 :探讨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间的因果关系 ,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颈椎退行性改变的认识。方法 :对 2 48例颈椎退行性改变的CT检查 ,X线正、侧、双斜位及部分过屈、过伸位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 目的 :探讨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间的因果关系 ,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颈椎退行性改变的认识。方法 :对 2 48例颈椎退行性改变的CT检查 ,X线正、侧、双斜位及部分过屈、过伸位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有密切关系 ,C4 5、C5 6受力最大 ,发生在C4 6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最多。结论 :椎间盘是人体中最早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组织 ,颈椎椎间盘变性引起的颈椎受力改变 ,可导致颈椎退行性改变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而这一系列改变又引起颈椎受力进一步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生物力学 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型 解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瘤的HRCT诊断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倩东 宦怡 +4 位作者 杨光 王虎 郑敏文 莫显斌 杨春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瘤的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面神经瘤患者的HR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中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1例,发生在右侧3例,左侧3例。受累情况为鼓室段、膝状神经节各5例,乳突段、迷... 目的:探讨面神经瘤的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面神经瘤患者的HR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中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1例,发生在右侧3例,左侧3例。受累情况为鼓室段、膝状神经节各5例,乳突段、迷路段各2例,颅内脑池段、内听道段及颅外腮腺段各1例。1例仅累及迷路段,其余5例为多节段面神经受累。面神经瘤的主要HRCT表现为面神经管扩大和(或)破坏,膝状窝骨壁膨胀性破坏,面神经径路上条索状或结节样软组织影。结论:HRCT扫描能显示面神经瘤的形态、部位、范围,有助于定位、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疾病 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外浆细胞瘤误诊2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显斌 姚倩东 +1 位作者 黄常明 常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髓外浆细胞瘤 误诊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HRCT表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倩东 王虎 +3 位作者 莫显斌 杨春 常勇 郑敏文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6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HRCT资料。结果:6例中左侧颞骨受累4例,右侧受累2例。主要HRCT表现为受累部位骨膨大,根据病变密度分为变形性骨炎型4例... 目的:探讨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6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HRCT资料。结果:6例中左侧颞骨受累4例,右侧受累2例。主要HRCT表现为受累部位骨膨大,根据病变密度分为变形性骨炎型4例,表现为高密度或磨玻璃样改变中可见点状或片状低密度区;硬化型2例,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结论:HRCT可清晰显示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时颞骨骨质改变、病变范围及并发症,是诊断及随访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发育不良 颞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浆细胞瘤并鼻结石1例
14
作者 莫显斌 黄常明 +3 位作者 姚倩东 王虎 杨春 高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28-328,共1页
关键词 浆细胞瘤 鼻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1例
15
作者 姚倩东 秦蕾 莫显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459-459,共1页
关键词 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 病例报告 CT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