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艺术及人类文化起源探测(上)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朱小丰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2-48,41,共8页
-
文摘
从生物行为到人类文化的过渡有一段漫长的历史,这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中一直是一段空白。本文以对六种最古老的艺术形态的起源的研究为基点,探讨人类文化起源和发展初期的一系列问题。
-
关键词
舞蹈
文化形态
艺术形态
民族文化
节奏
文化起源
人类文化
生物行为
艺术起源
音乐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弘扬五四精神与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
- 2
-
-
作者
蔡方鹿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0-22,共3页
-
文摘
一、五四精神与现实改革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却没能完成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政治上大搞帝制复辟,思想文化上提倡尊孔读经,企图使以孔学为精神支柱的封建文化长存。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第一次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开始了划时代的思想变革。这是一次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革命,
-
关键词
五四精神
社会主义新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封建主义
反封建
精神支柱
历史任务
思想变革
马克思主义
帝制复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艺术及人类文化起源探测(下)
- 3
-
-
作者
朱小丰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3-61,共9页
-
文摘
三、建筑和装饰的起源在人类行为发展史上,晚于歌舞的文化形态要算建筑和装饰了。多数动物都有建筑行为和进行这种行为的生理本能,它们的建筑行为模式通过遗传密码而遗传下去。关于动物的建筑行为,读者可参阅卡尔·冯·弗里施《动物的建筑艺术》①一书。我只想提请注意园丁鸟和河狸的建筑行为。
-
关键词
文化形态
早期人类
装饰艺术
文化起源
地面建筑
人类文化
自我意识
生命本能
人类行为
动物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老子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朱小丰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6-62,共7页
-
文摘
老子,我们知道确有其人,却难以究竟其人是谁;我们知道确有其书,然而其书却意义百解,难予定义。读《道德经》,我们迄今难以肯定到底应该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尽管如此,老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犹似苏格拉底之于欧洲,苏格拉底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欧洲文明达两千多年,老子则几乎以同样的方式影响了古老漫长的中国文明。《史记》述孔丘评老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龙者,民族精神的象征也。上述赞叹是否真出孔丘口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表达出了孔子在意识深处与老子的共鸣。
-
关键词
中国文明
清静无为
老子哲学
德道
文化影响
中国文化
象征
思维方式
圣人
苏格拉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扬雄哲学的玄范畴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黄开国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3-57,共5页
-
文摘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太玄》依据汉代天文学的浑天说,创立了一个思辨性很强的哲学体系。玄是这个体哲学系的最高范畴,对玄范畴的理解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扬雄哲学体系的认识。因而,要把握扬雄的哲学体系,必须首先分析玄范畴。
-
关键词
哲学体系
天地人
哲学思想
浑天说
西汉末年
哲学家
思辨性
天道
扬雄
孔子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道与中国文化
- 6
-
-
作者
蔡方鹿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4-39,共6页
-
文摘
在中国文化史上,道与中国文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和最普遍范畴,它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中国文化演变与发展的大趋势。通过考察道在各个时期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致线索。一、先秦时期,是道的提出与形成时期;它迎来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道在金文中始见。道的原义是指有一定指向的道路。《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说文》:“道,所行道也。”引申为自然界和人类必须遵循的轨道。春秋时已有天道。
-
关键词
演变与发展
历史演变
道论
中国文化史
传入中国
儒家伦理
明清时期
道教内丹术
佛教
发展史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自主完形:一种新的诗歌审美意象分类模式
- 7
-
-
作者
王世达
陶亚舒
-
机构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哲学所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6-121,共6页
-
文摘
对诗歌中呈现的复杂的意象内容进行分类研究,是诗歌意象研究的基础工作。我国古人之意象分类研究多矣。从唐司空图的廿四诗品(雄浑、典雅、绮丽、自然、飘逸……)、美夔的诗有四种高妙(理、意、想、自然)、到清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章学诚的“天地自然之象”与“人心营构之象”,可说百卉纷呈,各有千秋。但古人的意象分类研究基本是对意象的风格、意境或创造途径的研究。
-
关键词
构成因素
完形性
郑板桥
并置意象
视知觉
营构
分类研究
对象主体
古人
诗歌意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诗歌意象组接判优
- 8
-
-
作者
陶亚舒
王世达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
四川省委党校哲学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2-86,共5页
-
文摘
在诗歌鉴赏(与创作)中,始终存在意象组接“好不好”的判断问题。这个带普遍性的诗歌审美现象,历来受到人们重视并因而成为诗歌意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意象组接判优:一个重要的诗歌现象意象组接判优问题的研究与“诗以名句传”的诗歌现象有密切联系,或在相当程度上是由此现象引发的。诗之名句往往比整体的诗更广泛,更普遍,更自然地被人们传诵、记忆和运用。一些诗湮灭了,然而其中闪光的名句却流传下来;不少诗因其一两个好句,使它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好些流传甚广的诗,除其中精粹的几句外,其余的只为少数研究者所留意。名句的巨大艺术魅力使它如同一棵植株上得宠的鲜花,其耀眼的光彩常掩翳其余的部分。
-
关键词
密切联系
形式特征
普遍性
研究者
意象组接
生命力
直觉判断
参照系
审美意义
一致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孟子“性善”与“仁政”说内在关联性简论
- 9
-
-
作者
李万生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文化所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9-51,共3页
-
文摘
(一)
人性善恶之辩.对孟子所主张的“仁政”学说.乃势在必得.然仔细揣度“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凡下引《孟子》,只注篇名。)与后世好事者于《三字经》起首所道“人之初.性本善”。二者实在相去甚远。同样是以善界定人的本性,在《孟子》是为了构筑“仁政”学说的基石;而在《三字经》.却是为“真龙天子”训导顺民.而不必要问“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如何的。
-
关键词
《孟子》
“仁政”
内在关联性
性善
《三字经》
简论
人的本性
生活状况
-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孔子思想的现实价值
- 10
-
-
作者
陈德述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5-40,共6页
-
文摘
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位的孔子,他的思想和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历史作用,为建立中华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并在历史的延续中不断向邻国传播,为那里的人民所吸收,形成了东方儒家文化圈;现在,孔子的智慧引起西方人的极大重视,使他们去认真学习和研究孔子。孔子思想的影响从东方延及到西方,延及全世界。这说明在孔子思想中包含着有现代价值意义的东西,这些东西已被对世界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们发现,它们将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孔子思想的现实价值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只就其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义利观等三个方面发表一些看法。
-
关键词
孔子思想
伦理思想
道德自觉
中华文明
义利观
儒家学说
儒家文化圈
中国历史
重要内容
社会规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对两个十年的理论反思
- 11
-
-
作者
张力
王文承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社长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和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5期41-48,共8页
-
文摘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进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其成就,揭开了二十世纪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为社会主义各国的建设,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资本主义各国对自身的调节和发展。
-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
毛泽东思想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阶级斗争
文化大革命
有中国特色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