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隋唐五代城市社会等级与社会结构变迁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兵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隋唐五代城市社会等级与社会结构变迁,以中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中唐以前,重农抑商政策下的"四民分业"依然存在,传统城市所具有的强烈封闭性社会结构特征仍属明显,社会流动极为有限。中唐以后,城市与乡村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 隋唐五代城市社会等级与社会结构变迁,以中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中唐以前,重农抑商政策下的"四民分业"依然存在,传统城市所具有的强烈封闭性社会结构特征仍属明显,社会流动极为有限。中唐以后,城市与乡村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城市内部等级、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快。昔日封闭身份等级结构向以财富拥有度为标准的社会分层结构转变,商人社会地位提高。"行"代替"市"成为新兴社会组织。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市民阶层由此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社会等级 社会结构 隋唐五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附抑或借用:隋唐五代都市道教与政治互动
2
作者 冯兵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8-163,共6页
道教早期流布于社会底层,至隋唐五代日趋成熟。由山野乡村步入皇宫、都市,完成远离尘嚣至出世干政的转型。都市上层推崇道教,道士地位提升,信徒人数增加,城市道观林立,都市道教勃兴。都市道教兴盛动因之一源自政治支撑。道教能博取权势... 道教早期流布于社会底层,至隋唐五代日趋成熟。由山野乡村步入皇宫、都市,完成远离尘嚣至出世干政的转型。都市上层推崇道教,道士地位提升,信徒人数增加,城市道观林立,都市道教勃兴。都市道教兴盛动因之一源自政治支撑。道教能博取权势的实用价值是君主支持都市道教的真实用意。都市道教欲图存发展,稳固其正统信仰地位,亦须附会政治、参与政争。隋至五代都市道教兴盛是政治与宗教合作共赢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 都市道教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五代坊市制与城市社会管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兵 黄俊棚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隋至唐代前期,坊市制把城市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实现时间、空间双重制约。坊市制度符合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实际需求,凸显古代城市市场制度演进轨迹,适应均田制度实施政治需要,利于对城市的绝对统治和管理,实现国家经济抑商... 隋至唐代前期,坊市制把城市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实现时间、空间双重制约。坊市制度符合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实际需求,凸显古代城市市场制度演进轨迹,适应均田制度实施政治需要,利于对城市的绝对统治和管理,实现国家经济抑商立场与确保政治体制职能的统一。唐后期至五代,王朝经济、政治控制能力式微,被迫改变对商业的基本态度,原本具有浓厚政治控制色彩的坊市制度遭受冲击。满足经济的实在需求与政府无力管控市场扩张的时代形势,促成国家对坊市制度管控的松弛,坊市制随之为新的城市社会管理制度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五代 管理 坊市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