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与西部大开发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世庆 《西南金融》 2010年第4期10-12,共3页
中国已顺利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前两步,向第三步前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中国已顺利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前两步,向第三步前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西部大开发10年。经过60年、30年、1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折,从“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六个并举”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步走”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移民:西部大开发的可行之路
2
作者 刘世庆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1-73,共3页
在西部边疆展开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工业移民”战略 ,是必要的、可行的、合理的。“工业移民”的发展战略既有利于西部 ,也有利于全国 ,既有利于经济发展 ,也有利于国防安全 ,还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在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 在西部边疆展开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工业移民”战略 ,是必要的、可行的、合理的。“工业移民”的发展战略既有利于西部 ,也有利于全国 ,既有利于经济发展 ,也有利于国防安全 ,还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在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进步 ,更是一项有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 ,增强中华各民族凝聚力的举措。这一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国际地位和凝聚力 ,因此不仅具有移民开发的经济意义 ,而且具有“工业戍边”的国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移民 西部边疆 国家安全 民族融合 西部大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陕革命老区创新发展模式研究——巴中、广元、达州调研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世庆 刘渝阳 《西南金融》 2011年第6期44-47,共4页
川陕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发展滞后问题最为突出。川陕革命老区创新发展要突出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城镇体系构建、保障民生、生态保护六大重点;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和资源转化的两大突破;强化项目引导、... 川陕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发展滞后问题最为突出。川陕革命老区创新发展要突出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城镇体系构建、保障民生、生态保护六大重点;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和资源转化的两大突破;强化项目引导、投资带动、产业支撑三大动力;做强巴中、广元、达州三大区域性增长中心和交通枢纽,从而推动川陕老区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促进成、渝、西"西三角"新兴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革命老区 总体战略 发展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灾后重建与“两个加快”回顾与前瞻
4
作者 刘世庆 《西南金融》 2009年第6期13-15,共3页
“5·12”汶川地震过去已一年,灾后重建举世瞩目。由于巨灾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叠加,人们对灾区更加牵挂。在这一年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帮助灾区恢复重建的政策,诸如1+9规划、对口援助措施、灾后城乡住房重建、重大项目... “5·12”汶川地震过去已一年,灾后重建举世瞩目。由于巨灾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叠加,人们对灾区更加牵挂。在这一年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帮助灾区恢复重建的政策,诸如1+9规划、对口援助措施、灾后城乡住房重建、重大项目布局、失地农民和返乡农民就业、生态重建的制度创新探索等等。尤其是中国刺激经济政策的4万亿投资中,灾后恢复重建安排1万亿,这一切,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经济发展,正在开始走出低谷,“止滑回升”,但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可回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回顾与前瞻 四川 国际金融危机 经济政策 城乡住房 重大项目 农民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思考
5
作者 王娟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8-49,共2页
资金投入不足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难中之难。新农村建设对金融业提出新的要求。立足于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研究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是金融业和西部地区迫切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西部地区 金融 新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的模式选择与运营绩效——中国首家村镇银行试点情况调查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渝阳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中国银监会 银行业 试点情况 运营绩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准入政策 村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愿景:自经济地理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世庆 林睿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86,共10页
基于经济地理变迁的视角,借鉴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析框架,得出成渝经济区城镇化进程的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合力推进的领先地区选择、提高密度缩短距离打破分割的演进框架和机制、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的演进特征、领... 基于经济地理变迁的视角,借鉴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析框架,得出成渝经济区城镇化进程的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合力推进的领先地区选择、提高密度缩短距离打破分割的演进框架和机制、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的演进特征、领先发展与共享发展"并行不悖"的规律特点。应针对城镇化不同阶段确定政策重点和政策组合,把握成渝城镇化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城市化进程 西部经济发展 西部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与成渝经济区建设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世庆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同时,未来五年,西部总体将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发展阶段。在上述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深化方向之一(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政策的深...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同时,未来五年,西部总体将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发展阶段。在上述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深化方向之一(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政策的深化方向),应是借鉴东部的重点推进战略,集中力量培育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对“十五”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地带”战略,进一步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区分功能,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等要求,划分“三大战略重点区域”(优势地区、生态脆弱地区、沿边开放地区)重点推进。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发展条件和已有基础均较好的地区,应在国家层面关注和川渝合作中,共建成渝经济区的繁荣。文章对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五个基地、一个屏障、中国增长第5极)以及面临的挑战作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西部大开发 川渝合作 成渝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与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世庆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0-186,共7页
文章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及灾后重建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笔者认为,汶川大地震涉及范围有很大差异性:一类是四川最发达的成德绵平原地区,也是我国西部最发达的地区;另一类是我国水能、森林、草地... 文章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及灾后重建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笔者认为,汶川大地震涉及范围有很大差异性:一类是四川最发达的成德绵平原地区,也是我国西部最发达的地区;另一类是我国水能、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有"富饶的贫困"之称的经济发展最落后和居民收入最低的地区。是什么原因造成"富饶的贫困",如何走出"富饶的贫困",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一直希望解决,但至今仍存在许多棘手问题的挑战。第二类地区还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灾后重建应走什么道路?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汶川大地震警示我们,对这类地处江河上游、高山峡谷、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富集的区域,建设和改进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市场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否则难以杜绝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但这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我国这个发展中国家与转型国家叠加的社会,需采取我国改革开放所走的"渐进式"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自然资源管理 灾后重建 水能资源 生态资源 生态特区 工业飞地 能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工产品商品化与两个基地建设之探讨
10
作者 刘世庆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3-76,共4页
深化三线军工改革需要逐步解决两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军工产品商品化改革 ,并通过引进竞争机制的商品化改革推动“寓军于民”战略 ;二是突破分割体制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转化军工技术和军工优势的关键是“国家... 深化三线军工改革需要逐步解决两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军工产品商品化改革 ,并通过引进竞争机制的商品化改革推动“寓军于民”战略 ;二是突破分割体制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转化军工技术和军工优势的关键是“国家定位”的战略调整。对国防科研院所的职能和任务应该作双重定位 ,要在重视军事科研的同时 ,也重视转民研究 ;既要求其对军品的技术有所突破 ,还要求其为国家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家对国防科研机构的这种双重定位要给予具体的政策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工产品商品化 职能定位 政策 中国 国防科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移民安置“三原”原则的改革与突破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洹 刘世庆 《党政研究》 201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水电建设需要兼顾国家战略布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移民脱贫致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已经超越了能源需求和行业利益而上升到需要统筹规划的综合性领域。四川水电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电开发的主战场之一,201...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水电建设需要兼顾国家战略布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移民脱贫致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已经超越了能源需求和行业利益而上升到需要统筹规划的综合性领域。四川水电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电开发的主战场之一,2013年9月以来,《我国流域经济与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课题组先后对金沙江下游、岷江中下游、长江上游宜宾-重庆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发现我国水电开发规模不断攀升,正开始向经济条件较好、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扩张,而所实施的移民安置政策却没有相应的进行调整,产生的移民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水电工程移民安置"三原"原则严重制约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航运发展以及移民后期扶持建设。本文将以"三原"原则为主线,结合四川水电开发中产生的问题,分析探讨当前我国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政策的弊端,以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水电移民 “三原”原则 内河航运 后期扶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牧区定位重构与战略转型:川西北证据 被引量:1
12
作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长江上游高原牧区发展政策研究"课题组 刘世庆 +1 位作者 林彬 许英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6-83,共8页
川西北高原牧区是我国八大牧区之一。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制度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发展较为滞后。川西北高原牧区的发展要从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出发,走包容多样性和多层次内容的发展道路;要以民生为本,以生态建设为中... 川西北高原牧区是我国八大牧区之一。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制度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发展较为滞后。川西北高原牧区的发展要从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出发,走包容多样性和多层次内容的发展道路;要以民生为本,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全面跨越,发展阶段的战略性跨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跨越,探索"特色一、二、三产业打通+引领后现代生活方式的城镇和村庄建构"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高原牧区 牧区发展 牧区战略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