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博士论文在原子论科学哲学史上的地位——基于对古希腊原子论概念系统演进的厘清
1
作者 文兴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科学地评价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价值,需要厘清古希腊原子论的概念逻辑以及原子论的演进。马克思对古希腊原子论的科学假说本质有着深刻的把握。马克思从科学假说的视角出发,为伊壁鸠鲁备受争议的原子偏斜运动辩护,指出“在原子中未出现偏... 科学地评价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价值,需要厘清古希腊原子论的概念逻辑以及原子论的演进。马克思对古希腊原子论的科学假说本质有着深刻的把握。马克思从科学假说的视角出发,为伊壁鸠鲁备受争议的原子偏斜运动辩护,指出“在原子中未出现偏斜的规定之前,原子根本还没有完成”,即是说,仅当伊壁鸠鲁提出原子偏斜运动以解决原子间的碰撞问题之后,原子论假说才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成的形式。同时,马克思看到,伊壁鸠鲁把原子的直线运动与偏离直线运动都作为原子的基本运动形式,这已经表明原子的直线运动与偏离直线运动都不是原子运动的基本形式,唯有大量原子相互碰撞的排斥运动才是原子的基本运动形式。马克思论证了伊壁鸠鲁在原子论上的贡献,也为深入理解近代化学原子论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博士论文 伊壁鸠鲁 原子论 科学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视阈下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边界意识研究——以吉隆县达曼人为例
2
作者 白央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78,共6页
达曼人是生活在中尼两国边界的一个特殊群体。自2003年加入中国国籍后,对达曼人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与国家边界研究,成为了中尼边界跨境交往的重要研究内容,也关联着边境一线的安全问题研究。文章基于文字文本与实地调研所得资料,对入... 达曼人是生活在中尼两国边界的一个特殊群体。自2003年加入中国国籍后,对达曼人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与国家边界研究,成为了中尼边界跨境交往的重要研究内容,也关联着边境一线的安全问题研究。文章基于文字文本与实地调研所得资料,对入籍21年之后达曼人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边界意识的重构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达曼人的族群认同和国家边界安全意识的不断强化,同主流群体对离散群体的认可、接纳程度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有着直接关联,为边境民族问题和国家边境安全治理相关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助力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曼人 族群认同 国家边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的哲学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小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
哲学这个概念的所指已经出现很大的差异,生态问题已经被认为是当代最重大的哲学问题之一。本文提出并讨论了两种不同生态哲学在构造现实世界中的作用及现实的困境,讨论了从道德角度的生态问题和对人类中心意识的批评与反思,指出现有的... 哲学这个概念的所指已经出现很大的差异,生态问题已经被认为是当代最重大的哲学问题之一。本文提出并讨论了两种不同生态哲学在构造现实世界中的作用及现实的困境,讨论了从道德角度的生态问题和对人类中心意识的批评与反思,指出现有的人类文明和社会是利益驱动的、以损耗生态和环境作为生存与发展基础的文化机体。并指出中国可能是气候变暖的最大受害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哲学 人类中心 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禅让制度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小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5-130,共6页
禅让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度 ,也是唯一的一种有详细记录的 4- 5千年前的非常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但从周代以后 ,人们对这些记录作了错误的读解 ,导致对历史的误解。《虞夏书》是记录这一制度的文献 ,据此 ,整个禅让过程分为三个阶... 禅让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度 ,也是唯一的一种有详细记录的 4- 5千年前的非常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但从周代以后 ,人们对这些记录作了错误的读解 ,导致对历史的误解。《虞夏书》是记录这一制度的文献 ,据此 ,整个禅让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提名认定和考核、执政、称帝。“庸”为做执政 ,帝为终身制 ,舜寿 83- 84岁 ,“禅”为联邦万国为新人登庸举行的大祭大典 ,从阴历正月初一开始 ,此为春节原本的起源。启夏废除民主制度建立专制制度是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广泛产生的结果 ,它导致大量奴隶产生和由暴力活动形成的王朝更迭的历史现象 ,但中国不存在“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让制度 《尚书·虞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和人与黑齿史迹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小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6-141,共6页
和人与黑齿两大远古民族的源流与迁徙史长期为历史文献所忽略。古和人民族形成于阿尼玛卿山南麓至巴颜喀拉山一带,经古南海、阿坝等地向南迁移,曾长期在今四川峨眉至都江堰一带生活,将山下的川西平原命名为"诺玛阿美"。远古... 和人与黑齿两大远古民族的源流与迁徙史长期为历史文献所忽略。古和人民族形成于阿尼玛卿山南麓至巴颜喀拉山一带,经古南海、阿坝等地向南迁移,曾长期在今四川峨眉至都江堰一带生活,将山下的川西平原命名为"诺玛阿美"。远古和人民族的直系后裔今有哈尼人等,亦为日本大和民族的主要族源。黑齿五帝时期属于帝俊部族集团,帝颛顼是濮人,帝喾及帝挚皆可能为黑齿族人。远古黑齿民族的直系后裔今有新平、元江一带的花腰傣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人 和夷 哈尼 黑齿 花腰傣 古民族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本方略 被引量:1
6
作者 文兴吾 何翼扬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8,共5页
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发布为标志,党和国家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实践着"两个基本方略",即以加强自主创新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创... 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发布为标志,党和国家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实践着"两个基本方略",即以加强自主创新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方略"和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为主导的"科学技术普及发展方略"。前者是应对知识化的全球竞争新挑战的科学抉择,后者是追求发展的知识化与人民化相统一的科学抉择。两个基本方略的统一,蕴涵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的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科技进步能力 自主创新 科学技术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若尔盖牧区藏族“洁净观”再解析
7
作者 顿珠卓玛 白央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7-204,共8页
文章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及相关人类学理论,将安多若尔盖牧区“洁净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若尔盖牧人关于“洁净”的观念与实践,阐释了牧区“洁净”观念下的人群骨系分类、两性社会认知、信仰分类原则及观念思维模式。认... 文章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及相关人类学理论,将安多若尔盖牧区“洁净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若尔盖牧人关于“洁净”的观念与实践,阐释了牧区“洁净”观念下的人群骨系分类、两性社会认知、信仰分类原则及观念思维模式。认为“洁净观”作为牧人的一种“行为意义”,是牧人信仰和价值、观念和实践构成的表意象征,是在群体共同认识基础上达成的规则的一致性,是牧区社会文化模式和生活秩序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洁净观 若尔盖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经学之渊源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方鹿 《东南学术》 2002年第6期20-24,共5页
朱嘉吸取汉唐训诂注疏之学的优长 ,批评其流弊 ,将训诂注疏之学与义理之学相结合 ,使义理的阐发建立在较为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他不囿于成说 ,而是大胆怀疑 ,加以创新 ,这种思维方式乃发端于唐宋之际的疑经惑传思潮 ;作为“四书”学的集... 朱嘉吸取汉唐训诂注疏之学的优长 ,批评其流弊 ,将训诂注疏之学与义理之学相结合 ,使义理的阐发建立在较为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他不囿于成说 ,而是大胆怀疑 ,加以创新 ,这种思维方式乃发端于唐宋之际的疑经惑传思潮 ;作为“四书”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的思想与唐宋时的“四书”之学也存在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朱熹不仅是宋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而且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经学 渊源 训诂学 疑经惑传思潮 《四书》 心法 义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毛奇龄的经学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德述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4期99-103,131,共6页
清末著名的经学家皮锡瑞指出,清代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的“汉宋兼采之学”;第二阶段是乾隆以后的“专门汉学”,通称乾嘉汉学(又称清代古文经学);第三阶段是嘉道以后的“今文之学”(又称清代今文经学)。乾嘉汉学以... 清末著名的经学家皮锡瑞指出,清代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的“汉宋兼采之学”;第二阶段是乾隆以后的“专门汉学”,通称乾嘉汉学(又称清代古文经学);第三阶段是嘉道以后的“今文之学”(又称清代今文经学)。乾嘉汉学以“主实据,不空谈义理”为主要特征(《经学历史》,第341页),是从对宋学的反动而来,其始倡者为毛奇龄。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号秋晴,人称“西河先生”,浙江萧山县人。他的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西河合集》。《西河合集》分为《经集》和《文集》两部,其有关汉学的著作主要在《经集》中。为了正确认识清代汉学发展的历史,以利于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认真研究一下毛奇龄的经学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萧山 毛奇龄 郑玄 文字 乾隆 嘉道 经学思想 清代汉学 文集 汉宋兼采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充元气自然论简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开国 《浙江学刊》 1985年第1期75-78,共4页
王充的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物主义的元气一元论,它表现为元气自然论。这个理论认为,世界的万物都是元气产生和构成,自然是元气的基本属性,世界的一切变化都是元气自然的体现。
关键词 元气一元论 王充 唯物主义哲学 自然论 神学唯心主义 自然之道 客观存在 中国哲学史 基本属性 现代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成亚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所谓全息论,就是研究事物间所具有的全息性关系的特性和规律的学说.这一新的科学学说的提出,如果从张颖清<生物全息律>一文的发表(<潜科学>1980年第2期)算起,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提出,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不少人陆续加... 所谓全息论,就是研究事物间所具有的全息性关系的特性和规律的学说.这一新的科学学说的提出,如果从张颖清<生物全息律>一文的发表(<潜科学>1980年第2期)算起,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提出,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不少人陆续加入了对这一理论研究、探讨的行列,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论文,召开了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研讨会,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但是,近几年来,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讨论似乎不那么热闹了.究其原因,恐怕与以往的讨论长时间地停留在对全息现象的描述的层面,在这一理论之基本概念和科学体系的确立和建构上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关.本文就全息论及其与方法论相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论 方法论 世界观 学术研究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苏论“道”及蜀学学风
12
作者 蔡方鹿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3期102-106,共5页
苏轼(公元1037——1101年)、苏辙(公元1039——1112年)为北宋时期蜀学代表人物,其学术虽以文学见长,但在哲学上也有较高的造诣。二苏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道”与其它诸哲学范畴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二苏哲学的理论体系。由于... 苏轼(公元1037——1101年)、苏辙(公元1039——1112年)为北宋时期蜀学代表人物,其学术虽以文学见长,但在哲学上也有较高的造诣。二苏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道”与其它诸哲学范畴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二苏哲学的理论体系。由于二苏的“道”多来自道家,指无形的宇宙本原,是非有非无的精神实体,是事物的规律,故本文重在论述二苏最有特色的其它方面,下面依次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有非无 道家 儒家伦理 三教 公元 蜀学 哲学流派 理论体系 宇宙本原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是矛盾”与“问题即矛盾”解构
13
作者 文兴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1,共11页
“如何正确把握问题与矛盾的关系”与“‘黑格尔位移运动矛盾表述’被清理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后,辩证唯物主义对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应该怎样论述”,是当今马克思主义问题哲学研究的两个理论前沿问题。解决了它们,可望对... “如何正确把握问题与矛盾的关系”与“‘黑格尔位移运动矛盾表述’被清理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后,辩证唯物主义对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应该怎样论述”,是当今马克思主义问题哲学研究的两个理论前沿问题。解决了它们,可望对“问题”给出一个恰当的定义。对于后一个问题,通过把握恩格斯对机械—位移运动的系统思想,厘清恩格斯的辩证机械—位移运动观与黑格尔的分野,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此基础上,把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运动是矛盾”命题的认识与毛泽东的“问题即矛盾”“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命题相联系,通过把握毛泽东的问题意识的发展历史,把握毛泽东以现实问题导向为基础的实践哲学思想,可以有效地解决前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 运动观 问题哲学 辩证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磊 涂秋生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1期85-89,共5页
一善恶的标准既是进行道德评价的根据,又是建立道德规范体系的基础。因此,确定善恶的标准,就成了伦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善恶标准究竟是什么?这还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善恶标... 一善恶的标准既是进行道德评价的根据,又是建立道德规范体系的基础。因此,确定善恶的标准,就成了伦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善恶标准究竟是什么?这还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善恶标准问题应从两方面或两个层次进行探讨。一方面是确定或描述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阶级的善恶标准。这些不同的标准,有的是由各个不同时代、民族、阶级的思想家、伦理学家明确宣布过的,有的则是从他们的道德规范和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中分析归纳出来的。不管怎样,确定或描述这些具体的、个别的善恶标准,相对来说不太复杂,也比较容易取得一致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标准 道德评价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道德行为 道德规范体系 阶级社会 社会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 奴隶社会 社会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因及其作用初探
15
作者 李剑峰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6期82-84,共3页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当前哲学界普遍承认的说法。我认为外因本身是复杂的,它对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一切外因都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对于这一问题,我想作一初步探讨。外因作为一事物以外的他事物作...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当前哲学界普遍承认的说法。我认为外因本身是复杂的,它对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一切外因都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对于这一问题,我想作一初步探讨。外因作为一事物以外的他事物作用于该事物,它的作用方式可以表现为:或者释放出能量去促成、影响、制约、阻扰、破坏该事物内部要素的矛盾运动;或者以其一部分要素或其内部要素矛盾运动所产生的新要素,直接进入该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或者以其全部或部分要素的整体性矛盾运动直接作用于该事物。先讨论第一种情况。倘若他事物释放出能量去促成、影响、制约或阻扰某事物内部要素的矛盾运动,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外因是需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为能量不过是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变化 矛盾运动 内部要素 一般量度 物质要素 新要素 物质运动 作用方式 哲学界 外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