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哲学解释与科学解释的区别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桂权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8-65,共8页
哲学解释和科学解释同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和关于世界的解释方式,但二者在解释对象、解释原则、解释方法和解释前提等方面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哲学解释和科学解释的区别说明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也各自具有一定的缺憾。因而,它们不... 哲学解释和科学解释同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和关于世界的解释方式,但二者在解释对象、解释原则、解释方法和解释前提等方面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哲学解释和科学解释的区别说明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也各自具有一定的缺憾。因而,它们不能相互取代,而只能相互弥补;二者的互补和携手合作或许是人类理解自然、进而理解人类自身的最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解释 哲学解释 解释原则 科学哲学 解释方法 自我解释 存在方式 哲学家 对象 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40
2
作者 蔡方鹿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7-74,共8页
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组委会秘书处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组委会成都分组委会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种伟大的、别具特色的文化,它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并... 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组委会秘书处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组委会成都分组委会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种伟大的、别具特色的文化,它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并将为新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继续作出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文化 中国文化精神 “天人合一”思想 思维模式 时代意义 “和而不同” 中国哲学 和合学 价值评判标准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哲学研究及其“矛盾”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文兴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1,共6页
梳理问题哲学研究的演进,可见"问题哲学"一词指称的对象在我国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当前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其一是把问题哲学视为一种专门研究"元问题"(问题的共性)的哲学;其二是把问题哲学视为一种"强调... 梳理问题哲学研究的演进,可见"问题哲学"一词指称的对象在我国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当前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其一是把问题哲学视为一种专门研究"元问题"(问题的共性)的哲学;其二是把问题哲学视为一种"强调以问题导向""主张问题式的哲学致思路径"的哲学研究。它们的共同之处当以"部门哲学"来关联。"如何正确把握问题与矛盾的关系"是问题哲学的理论前沿问题,不仅因为它是问题哲学的基础问题,而且因为它在问题哲学的倡导者、创建者那里是存在巨大分歧的问题。其中关涉到波普尔的问题哲学思想及其对辩证矛盾的批判,关涉到如何科学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有别于黑格尔哲学的辩证矛盾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哲学 部门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动力观 被引量:3
4
作者 文兴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2,共5页
以"科学技术动力观"为构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它全面、深刻地把握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多重职能,树立起"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的大科学观;是唯物史观的... 以"科学技术动力观"为构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它全面、深刻地把握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多重职能,树立起"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的大科学观;是唯物史观的现代拓深形式。"科学技术动力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开创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有效契合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和历史地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文承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6期5-10,共6页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定》、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多次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非常重要。它表明:第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如果对此持怀疑、否定态度...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定》、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多次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非常重要。它表明:第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如果对此持怀疑、否定态度,认为我国还处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显然是十分错误的。第二,既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它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有丝毫动摇。那种“退回到新民主主必社会”或“补资本主义的课”的主张,也是错误的。第三,我们应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这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方针、政策,进行建设和改革,而不应该忘记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轻率地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任务,不能再搞“穷过渡”,刮“共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阶段 经典作家 特征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列宁 社会主义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科技文化普及能力建设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文兴吾 何翼扬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的基本进程是一个传统文化吸纳科技文化、弘扬科技文化的过程。以"科技文化普及"的用语能够很好地涵盖我国《科普法》界定的任务;科技文化普及能力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怎么提高科普工作的绩效;加强科技...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的基本进程是一个传统文化吸纳科技文化、弘扬科技文化的过程。以"科技文化普及"的用语能够很好地涵盖我国《科普法》界定的任务;科技文化普及能力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怎么提高科普工作的绩效;加强科技文化普及工作是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个基本方略;科技文化普及的复杂性与效率问题呼唤创新发展思路;面对当代信息科技革命和信息传播革命,费省效宏地加强科技文化普及工作,要充分运用数字化媒体技术,以此构筑先进的科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传播体系,推进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文化 科学技术普及 科技文化普及 科普绩效 智慧科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现阶段宗教文化的主要特征
7
作者 黄海德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0-65,共6页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就其本质而言、它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一种虚幻和颠倒的反映,属于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然而,自从宗教迈入文明社会的门槛之后,几千年来,它广泛渗透于哲学、文学、艺术、伦理、政治、法律等文化领域,...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就其本质而言、它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一种虚幻和颠倒的反映,属于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然而,自从宗教迈入文明社会的门槛之后,几千年来,它广泛渗透于哲学、文学、艺术、伦理、政治、法律等文化领域,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性质不同的深刻影响。我国的宗教文化具有久远的历史。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宗教文化的一系列内在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我国共有佛教(包括藏传佛教与南传的傣族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化 宗教组织 基督教 伊斯兰教 藏传佛教 宗教信仰者 道教 社会主义社会 教团组织 民族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环境与人格导向 关于社会认识过程中的价值因素
8
作者 李剑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3-97,共5页
作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独特身心组织,人格是人的一种基本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它通过组织个体的经验而形成个体所特有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方式,人格是在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下,通过个体的认识和社会认识而逐步形成... 作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独特身心组织,人格是人的一种基本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它通过组织个体的经验而形成个体所特有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方式,人格是在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下,通过个体的认识和社会认识而逐步形成的,并表现于个体的行为实践、理想追求和道德践履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在价值 内在价值 社会价值 价值事实 价值客体 社会环境 个体人格 价值观念 价值追求 理想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宽窄哲学的理论审视与实践逻辑
9
作者 文兴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27,共6页
宽窄哲学是我国哲学百花苑中近年绽放的新花。爱因斯坦的"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论断,折射了宽窄哲学研究的"合法性";劳斯的"科学实践哲学"理论,表明不能因宽窄哲学出自地域文化而对其有所轻谩和诟病。... 宽窄哲学是我国哲学百花苑中近年绽放的新花。爱因斯坦的"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论断,折射了宽窄哲学研究的"合法性";劳斯的"科学实践哲学"理论,表明不能因宽窄哲学出自地域文化而对其有所轻谩和诟病。创建宽窄哲学,思辨性构想与发散性思维、类比联想的文化研究是重要的,但是不能停留于和依赖于类比联想。要通过哲学论证,厘清"宽窄"缘何由物理学进入形而上学,明确宽窄哲学是一种什么样的辩证哲学,阐明它对于当代哲学发展有何重大意义。构建宽窄哲学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收集材料,表达思想,抒发理论愿景;第二步是整理材料,论述思想,批判理论愿景;第三步才是脚踏实地地构建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窄哲学 科学实践哲学 类比联想 哲学论证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形象思维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几个问题——论思维与抽象、形象、想象和直觉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4,138,共7页
在形象思维问题上,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混乱。从马克思的关于思维道路的论述看,应该恢复知性分析的"抽象"作为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中间环节的地位,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来面貌。马克思关于人的头脑掌... 在形象思维问题上,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混乱。从马克思的关于思维道路的论述看,应该恢复知性分析的"抽象"作为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中间环节的地位,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来面貌。马克思关于人的头脑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的理论和黑格尔的相关论述实际上肯定了形象思维的存在,而且作为普遍的一般思维方式先于理论思维方式。与一切思维都离不开抽象一样,形象思维包括艺术的形象思维也离不开抽象,甚至可以说没有抽象就没有艺术。从世界和大脑的生态复杂性看形象思维,才能正确认识它与想象、思维和直觉的关系,并有助于认识形象思维对于激发和培养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对形象思维问题的严肃探讨和深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抽象 具体 理论思维 艺术掌握 生态复杂性 创新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伯俊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1-127,共7页
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沈伯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成为古代小说研究领域成绩最为显著的方面之一。短短18年(1980~1997)间,中国大陆公开出版《三国演义》(作为各类版本的共名... 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沈伯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成为古代小说研究领域成绩最为显著的方面之一。短短18年(1980~1997)间,中国大陆公开出版《三国演义》(作为各类版本的共名,以下简称《三国》)研究专著、专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研究 《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志传》 三国志演义 罗贯中 嘉靖本 面向新世纪 诸葛亮形象 版本研究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农牧区现代化发展道路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文兴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83,共14页
在中国的区域发展中,西部农牧区是一个分布在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殊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推动该区域在2050年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要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基于"全国一盘棋"的系统观念,从"十四五"... 在中国的区域发展中,西部农牧区是一个分布在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殊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推动该区域在2050年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要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基于"全国一盘棋"的系统观念,从"十四五"开始,需要加快西部农牧区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要实施西部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走"生活型社会"建设的综合现代化发展道路。推进西部农牧区综合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实践分为国家与地方两个层面。国家层面可概括为:中央主导,生态重建,整体推进,包容创新。地方层面可概括为:数字城乡,卫星担纲;光风电力,分布普及;生产生活,电器武装;新型城镇,虚实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牧区 胡焕庸线 乡村振兴战略 系统发展 综合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本归真:杜威审美经验论中的生态思维 被引量:1
13
作者 艾莲 曾永成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杜威的审美经验论从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出发,是对传统美学审美经验论的终结,蕴含着深刻丰富的生态思维的意向。其主要表现是:恢复审美经验与生活的正常过程之间的连续性,使审美经验回归到本来的动态的和生命整体的生态真实,从想象性阐... 杜威的审美经验论从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出发,是对传统美学审美经验论的终结,蕴含着深刻丰富的生态思维的意向。其主要表现是:恢复审美经验与生活的正常过程之间的连续性,使审美经验回归到本来的动态的和生命整体的生态真实,从想象性阐释审美经验的整体性和理想趋向的生成机能,认为艺术作品的创作是对审美经验的"具有表现意义的再现"。深入认识杜威审美经验论的生态思维意向,有助于把握其美学思想的生态精神及其对当代美学的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 动态调节 生命整体性 想象性 具有表现意义的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之用:杜威实用主义审美功能观的生态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莲 曾永成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51,共5页
杜威的美学是真正的"实用"主义的美学,这最直接地表现在他的审美功能观上。这种审美功能观以工具性观念纠正了传统美学把审美与功利实用相对立,使艺术自外于日常生活实践的倾向。它在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揭示审美功能... 杜威的美学是真正的"实用"主义的美学,这最直接地表现在他的审美功能观上。这种审美功能观以工具性观念纠正了传统美学把审美与功利实用相对立,使艺术自外于日常生活实践的倾向。它在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揭示审美功能的生态根基,在审美与实用的生态融合中阐述其享受生命和发展生命的基本作用。它非常重视艺术的审美语言作为普遍中介推动社会交流和社群融合的社会化功能,并且认为艺术作为人的环境的组成部分而成为文明持续性的轴心,对文明的延续和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工具性 生态调适 艺术语言 文明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现实:杜威经验论美学与生态批评的“实用”追求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2,共7页
"实用生态批评"对"实用"的追求,强调面向生态问题和生态实践的现实,显示出与杜威的经验论哲学和美学的紧密联系。它们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关怀的主题,主张以生态进化论为生态思维的科学基础。杜威关于... "实用生态批评"对"实用"的追求,强调面向生态问题和生态实践的现实,显示出与杜威的经验论哲学和美学的紧密联系。它们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关怀的主题,主张以生态进化论为生态思维的科学基础。杜威关于用自然化的智慧通过控制的艺术实现生态理想和关于作为艺术的"一个经验"的生命内涵的思想,对于当前生态批评的实践之维和文学——审美之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强调面向现实的生态批评,应当更加充分地认识和吸取杜威美学中的生态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生态批评 生态进化论 杜威经验论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的改变问题——与俞吾金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兴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发表了我和俞吾金的争论文章,拉开了"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的改变问题"争论的帷幕。我对俞吾金所持观点的批判是系统的、整体的、根本性的。俞吾金所持观点不仅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发表了我和俞吾金的争论文章,拉开了"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的改变问题"争论的帷幕。我对俞吾金所持观点的批判是系统的、整体的、根本性的。俞吾金所持观点不仅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误解,而且存在对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一书的误解,存在对哈贝马斯观点不恰当的外推、代换与发挥。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的演进,重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认为:肖前等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较好地发掘和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意识形态理论和科学技术观,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良好的表述体系;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已遭受严峻挑战的观点,是俞吾金未能正确地看待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以及未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理论的前沿问题沉思 被引量:2
17
作者 文兴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改革中,恩格斯关于矛盾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经典论断被淡出。出现这种重大变化,与发现“黑格尔位移运动矛盾表述”为“假”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不能重蹈“在倒洗澡水的同时,把孩子也倒掉...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改革中,恩格斯关于矛盾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经典论断被淡出。出现这种重大变化,与发现“黑格尔位移运动矛盾表述”为“假”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不能重蹈“在倒洗澡水的同时,把孩子也倒掉了”的覆辙。需要开展的工作是:科学地、正确地重构辩证唯物主义对机械-位移运动①及其基本矛盾的表述,重新恢复恩格斯的“经典论断”的科学性、权威性。另一方面,孙正聿先生在2012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一书中仍然视“黑格尔位移运动矛盾表述”为“真”。为此,需要一辩究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 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反杜林论》 机械-位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缘起及主旨 被引量:2
18
作者 文兴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8,共9页
马克思选择希腊哲学晚期的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和怀疑主义三个派别作为研究对象,把博士论文题目定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既与青年黑格尔派的政治理论需要相联系,也与黑格尔对伊壁鸠鲁哲学不公正... 马克思选择希腊哲学晚期的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和怀疑主义三个派别作为研究对象,把博士论文题目定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既与青年黑格尔派的政治理论需要相联系,也与黑格尔对伊壁鸠鲁哲学不公正的评价相关联。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解决问题存在表层与深层之分,主旨是修正黑格尔对伊壁鸠鲁哲学的不恰当观点。马克思力图通过阐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来正本清源,揭示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对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发展起到积极的、正向的、进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博士论文 伊壁鸠鲁原子论 希腊化哲学 自我意识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词学的发展与词体规范的建构——谢桃坊词学理论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一丹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4-190,共7页
近年词学界在回顾新时期以来的词学研究成就时,注意到谢桃坊在词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建树。通过对其词学论著的考察,可以认为他在词体的起源与性质、词学史体系的建构、宋词艺术特征及其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词体规范的重建等方面均有深... 近年词学界在回顾新时期以来的词学研究成就时,注意到谢桃坊在词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建树。通过对其词学论著的考察,可以认为他在词体的起源与性质、词学史体系的建构、宋词艺术特征及其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词体规范的重建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个词学理论系统。这对中国当代词学的理论建设和词体规范的建构均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就谢桃坊词学理论研究试作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词学 律词 词体 词史 音乐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对“飞矢不动”悖论解答的思想脉络与历史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兴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共8页
康德在1786年出版《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一书中,曾涉及芝诺运动悖论的"飞矢不动"问题,并为论述清楚"运动的物体在每个瞬间点上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狠下了一番功夫。康德运用他长达40年研究得出的"运... 康德在1786年出版《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一书中,曾涉及芝诺运动悖论的"飞矢不动"问题,并为论述清楚"运动的物体在每个瞬间点上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狠下了一番功夫。康德运用他长达40年研究得出的"运动与静止"的学术概念,涉及了物体的碰撞理论与运动的连续性的理解,以及对物体上抛运动概念的表达等问题。康德的观点,在后世哲学家罗素对芝诺运动悖论的解答中有所出现。但是,康德的解答及其对运动和静止的定义,都处于表象思维阶段,甚至还有逻辑矛盾。一旦把恩格斯继康德之后关于"机械—位移运动"的"活力"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物体位移运动的概念表达,可以得出"位移运动是物体之间具有作功能力(动能)的相互位置变化过程"的结论,如此,"飞矢不动"疑难就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运动 芝诺运动悖论 “飞矢不动” 康德 运动与静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