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巴蜀地区城市等级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映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9-162,共4页
唐代是巴蜀地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城市数量大幅增加,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和完善。城市的空间分布也更为广泛,然其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以及交通条件的变更,都成为制约... 唐代是巴蜀地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城市数量大幅增加,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和完善。城市的空间分布也更为广泛,然其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以及交通条件的变更,都成为制约唐代巴蜀城市空间分布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城市等级 上县 中县 下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四川传统酒类的销售与市场 被引量:1
2
作者 肖俊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140,共8页
民国时期,四川传统酿酒业不仅生产发展较快,销售推广也有积极的作为,全省形成了几个主要的酒类销售市场,更因战时经济的繁荣及国防的需要而成为酒的消费大省。各类酢房根据自身规模大小,采取以销定产、前店后厂、与酒精厂约定销售等不... 民国时期,四川传统酿酒业不仅生产发展较快,销售推广也有积极的作为,全省形成了几个主要的酒类销售市场,更因战时经济的繁荣及国防的需要而成为酒的消费大省。各类酢房根据自身规模大小,采取以销定产、前店后厂、与酒精厂约定销售等不同的销售方式,有的酒厂还主动派员外出联系销售,甚至在外地自设销售窗口;一些酒厂及酢房开始注重品牌、包装,并广泛参与各类评奖,形成了初步的酒类促销;而各类形式的物流商、坐商、行商、零售商、流动小贩及酒类期货亦相继出现,甚至出现了商业资本、其它行业资本向酒业渗透的现象。所有这些销售形式和手段进一步促进了民国四川传统酒类的销售与生产,扩大了厂家的知名度,增加了川酒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一批四川名酒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经济史 四川 传统酒类 销售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耳贱目”:新文化史视域下中国近代教学变革
3
作者 王康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2,共12页
中国近代教学变革,并非一个孤立的教育现象,而是坐落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史境之中。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目学”与“耳学”地位的升降问题。在经塾、书院阶段,中国传统教学以“笔传之学”显其特色。随着近代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口传... 中国近代教学变革,并非一个孤立的教育现象,而是坐落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史境之中。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目学”与“耳学”地位的升降问题。在经塾、书院阶段,中国传统教学以“笔传之学”显其特色。随着近代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口传之学”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对于此一中西教育的关键差别,当时国人径直以“贵耳贱目”称之。此一“耳目”转换,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传统札记书写的日趋衰落,以及新式课堂讲授的骤然兴起。新旧教学方式更迭的背后反映出,相较西方教学思想中连绵不断的口头教学传统,中国传统教学以文字书写彰显其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史 教学变革 “目学”与“耳学” 札记书写 新式讲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甘孜州政协文史资料述论
4
作者 王川 何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106,共8页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它产生于统一战线,发展于统一战线,是政协履行职能、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项有益于今人、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业,在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它产生于统一战线,发展于统一战线,是政协履行职能、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项有益于今人、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业,在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以四川省《甘孜州文史资料》的第1辑到第22辑为例,从"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角度,分析与阐述了该资料编纂的时代背景、作者群及其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协文史资料 《甘孜州文史资料》 四川 甘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前期内地城市贫困人口生活水平量化研究
5
作者 李映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101,共8页
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民国前期广受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为落后的内地城市中显得尤为突出,当时的政府与民间对此做过大量的调查与统计,留下了许多统计数据和资料,为我们对当时内地城市贫困人口的具体生活水平... 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民国前期广受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为落后的内地城市中显得尤为突出,当时的政府与民间对此做过大量的调查与统计,留下了许多统计数据和资料,为我们对当时内地城市贫困人口的具体生活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基础。内地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因为经济水平整体极低而更为严重,贫民生活水平多低于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其微薄的收入与沉重的负债、低下的支出与畸形的消费结构以及恶劣的生存状况,都属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历史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处于内战和分裂中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严峻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内地自身地缘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内地贫困人口的处境更为艰难,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这是内地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特殊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内地 城市贫困人口 收入水平 生存状况 消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及其走向
6
作者 周群华 《学术论坛》 CSSCI 1989年第3期7-12,共6页
翻开历史的篇章,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道路是多么艰难曲折、举步维艰。而我国社会主义近四十年的历程,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走过的弯路和历经的坎坷却使人怵目惊心。历史发展到80年代,我们有着古老历史、灿烂文化的中华民... 翻开历史的篇章,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道路是多么艰难曲折、举步维艰。而我国社会主义近四十年的历程,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走过的弯路和历经的坎坷却使人怵目惊心。历史发展到80年代,我们有着古老历史、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却仍然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国民生活水平总是在发达国家后面,望尘莫及。人们不禁反思:对我们引以为荣的传统文化,对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提出了质疑,民族的出路何在? 世界形势和我们目前的现状迫使我们开始进行改革,开始寻找民族未来的契机,重塑民族的新形象,重建我们的新文化,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社会主义社会 价值观念 西方资本主义 批判继承 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 主导地位 历史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五代坊市制与城市社会管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冯兵 黄俊棚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隋至唐代前期,坊市制把城市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实现时间、空间双重制约。坊市制度符合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实际需求,凸显古代城市市场制度演进轨迹,适应均田制度实施政治需要,利于对城市的绝对统治和管理,实现国家经济抑商... 隋至唐代前期,坊市制把城市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实现时间、空间双重制约。坊市制度符合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实际需求,凸显古代城市市场制度演进轨迹,适应均田制度实施政治需要,利于对城市的绝对统治和管理,实现国家经济抑商立场与确保政治体制职能的统一。唐后期至五代,王朝经济、政治控制能力式微,被迫改变对商业的基本态度,原本具有浓厚政治控制色彩的坊市制度遭受冲击。满足经济的实在需求与政府无力管控市场扩张的时代形势,促成国家对坊市制度管控的松弛,坊市制随之为新的城市社会管理制度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五代 管理 坊市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惑与突破:国民政府时期公产管理的制度化探索——以四川为考察中心
8
作者 冯兵 黄俊棚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重要的转型阶段,许多现代制度开始尝试性构建,其中即包括公产管理制度。四川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公产管理准则、规定、规范的形成,以及对制度规范对象发生实际的约束,突破地方政府履行公产管理职能的障...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重要的转型阶段,许多现代制度开始尝试性构建,其中即包括公产管理制度。四川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公产管理准则、规定、规范的形成,以及对制度规范对象发生实际的约束,突破地方政府履行公产管理职能的障碍和瓶颈。限于社会状况与阶级意识等因素局限,制度制定系统化、规范化与政策践行之间难免存在间隙,但管理条例、章则、规程的颁布和推行,仍为公产管理活动提供了可资凭借的依据,地方政府执行公产管理政策的努力,初步实现了公产管理由无章可循到有据可依的过渡,为基层与地方社会公产管理经验积累和创新方式探索提供了有效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管理 制度 公产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两晋孙权历史形象演变——以《三国志》裴松之注为中心
9
作者 王怀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详考《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三国、两晋诸史家对孙权事迹的记载和评论,全面梳理孙权历史形象的演化,可以发现:三国史家多视孙权为年轻有为、英姿勃发的英雄;西晋史家在记录史实的基础上,都着重于以道德、德行、仁爱等为标准对孙权进行褒贬... 详考《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三国、两晋诸史家对孙权事迹的记载和评论,全面梳理孙权历史形象的演化,可以发现:三国史家多视孙权为年轻有为、英姿勃发的英雄;西晋史家在记录史实的基础上,都着重于以道德、德行、仁爱等为标准对孙权进行褒贬;东晋史家多责孙权缺乏政治道义和深谋远虑。故裴松之注引的两晋史籍使得孙权的历史形象和地位不断下降,声名日渐消沉,遂在三国核心政治人物中显得最为平庸。裴注之后,孙权的历史形象基本定型。孙权历史形象的发展和演变,与三国两晋史家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基础有密切的关系,历代史家逐渐以更为客观的眼光分析和审视前朝历史,孙权的是非功过遂日益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裴松之注 孙权形象 三国史家 两晋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代黄金制品的南北系统 被引量:10
10
作者 段渝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42,共10页
The Chinese early gold products emerged morely in the Shang Dynasty. Among the Central Plain and the Nonth ,those gold products were discovered mainly in Beijing City and Hebei,Henan,Shangdong,Liaoning,Shanxi Province... The Chinese early gold products emerged morely in the Shang Dynasty. Among the Central Plain and the Nonth ,those gold products were discovered mainly in Beijing City and Hebei,Henan,Shangdong,Liaoning,Shanxi Provinces. And in the South,the gold products were discovered only in Sichuan province.There were syste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nthern Jade industry in their shapes,quantities ,fabrication ways and functions,which reflected the different concept of value between the South and Nonth in the Sha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黄金制品 金箔 金臂钏 制作工艺 文化内涵 金耳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丝绸之路:中—印交通与文化走廊 被引量:13
11
作者 段渝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7,共7页
从古代四川、云南通往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在历史文献中被称为蜀身毒道,中—印间的各种历史文化因素在这条交通线路上长期而大量地积淀下来,随时代而持续发展演变。古代文明、丝绸文化、宗教文化、古城镇文化、茶文化、玉文化、黄金文... 从古代四川、云南通往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在历史文献中被称为蜀身毒道,中—印间的各种历史文化因素在这条交通线路上长期而大量地积淀下来,随时代而持续发展演变。古代文明、丝绸文化、宗教文化、古城镇文化、茶文化、玉文化、黄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抗战文化等构成这条走廊的主要内涵,使它成为一条内涵丰富而具有鲜明特征的历史文化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中—印交通 文化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汉晋西南夷内涵及其时空演变 被引量:7
12
作者 段渝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3,共8页
在汉代以降的文献中,西南夷是指中国古代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巴蜀以西、以南和西南地区的古代族群,即秦汉时期分布在今四川西南、西北和云南、贵州等地区属于氐羌系统和濮越系统的各个族群的总称,但在先秦文献中,巴、蜀同样被认为属于南... 在汉代以降的文献中,西南夷是指中国古代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巴蜀以西、以南和西南地区的古代族群,即秦汉时期分布在今四川西南、西北和云南、贵州等地区属于氐羌系统和濮越系统的各个族群的总称,但在先秦文献中,巴、蜀同样被认为属于南夷。不论在内涵还是在时空分布方面,西南夷的概念在先秦汉晋时期都有所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内涵 时空构架 先秦汉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蜀人为何崇拜蟾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道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蟾蜍崇拜与蛙崇拜在形成与发展中,经历了独特的分合过程。古蜀地区有关蟾蜍的图腾崇拜是最具代表性的。蟾蜍成为蜀王蚕丛的图腾,是原始宗教由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向图腾崇拜发展的必然结果,既受月亮和月神崇拜等原始宗教的制约,也有古蜀... 蟾蜍崇拜与蛙崇拜在形成与发展中,经历了独特的分合过程。古蜀地区有关蟾蜍的图腾崇拜是最具代表性的。蟾蜍成为蜀王蚕丛的图腾,是原始宗教由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向图腾崇拜发展的必然结果,既受月亮和月神崇拜等原始宗教的制约,也有古蜀人使用的历法等科学进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人 蚕丛氏 原始宗教 蟾蜍崇拜 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开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0-162,共3页
影响清帝国统治阶层疆域边界意识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清帝国在北方与俄罗斯进行边界争夺,后经谈判勘界,刺激清帝国统治阶层清晰的"北部边界"观念形成;二、在清帝国南部及西南部,由于与历属中央王朝的"藩属国&qu... 影响清帝国统治阶层疆域边界意识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清帝国在北方与俄罗斯进行边界争夺,后经谈判勘界,刺激清帝国统治阶层清晰的"北部边界"观念形成;二、在清帝国南部及西南部,由于与历属中央王朝的"藩属国"接壤,在传统"天下—王土"观念影响支配下,清帝国没有明晰的南部和西南边界观念。传统"王土"观念在中国历代统治阶层思想中根深蒂固,它无助于中国在走向近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过程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措施捍卫国家疆域和领土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舆全览图》 疆域边界意识 天下-王土 北方边界 宗藩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时期的蜀地形象及其嬗变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鹏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北宋初期,蜀地动乱频仍,以致给人"易动难安"的印象。进入北宋中期,蜀地政局长期稳定,时人对蜀地的观感有所改善。北宋末年,赵谂之乱事发后,蜀地再次遭到宋廷的猜忌和防范。时至南宋,随着蜀地战略地位日益重要,蜀士的政治、文... 北宋初期,蜀地动乱频仍,以致给人"易动难安"的印象。进入北宋中期,蜀地政局长期稳定,时人对蜀地的观感有所改善。北宋末年,赵谂之乱事发后,蜀地再次遭到宋廷的猜忌和防范。时至南宋,随着蜀地战略地位日益重要,蜀士的政治、文化影响力稳步提升,"蜀人好乱"之说逐渐沉寂,蜀地形象彻底改观。蜀地形象的嬗变过程,堪称中国这一政治、文化共同体发育过程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蜀地形象 易动难安 蜀人好乱 嬗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城孝感乡现象”探疑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世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8-152,共5页
在中国移民史上,麻城孝感乡是一个内涵相当深厚的地理概念。关于麻城孝感乡的口碑传说,在四川绵延不断。本文具体考证了麻城孝感乡的建置沿革,认为其存在于明代中期,1472年方撤销建置;“麻城孝感乡现象”的产生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具有麻... 在中国移民史上,麻城孝感乡是一个内涵相当深厚的地理概念。关于麻城孝感乡的口碑传说,在四川绵延不断。本文具体考证了麻城孝感乡的建置沿革,认为其存在于明代中期,1472年方撤销建置;“麻城孝感乡现象”的产生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具有麻城孝感乡作为元末明初移民迁川中心,以及清初以来以湖广籍为主的外省移民,动辄称祖籍麻城县孝感乡两个层面的意义;并以实际案例从冒籍角度探讨了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城孝感乡 四川移民史 冒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传统酿酒业与粮食生产的相依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俊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5,共7页
清代以来,人们皆认为酿酒会消耗大量粮食不利于农业生产,故历代政府均采取重税政策来限制酿酒业的发展。民国时期传统酿酒业发展较快,其主要原因在于酿酒的主要原料为高粱。高粱并不占有主要耕地,一般不作为食粮也不宜深加工,用以酿酒... 清代以来,人们皆认为酿酒会消耗大量粮食不利于农业生产,故历代政府均采取重税政策来限制酿酒业的发展。民国时期传统酿酒业发展较快,其主要原因在于酿酒的主要原料为高粱。高粱并不占有主要耕地,一般不作为食粮也不宜深加工,用以酿酒则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养猪业发展,酿酒业与高粱种植实际上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故酿酒业消耗大量粮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传统观念当予重新检讨。民初以来国民政府对酿酒生产采取寓禁于征的政策,至20世纪40年代则鼓励和支持酿酒业的发展,这种政策转换与上述酒、粮关系认识的深化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酒业 高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栻与主闿运——蜀湘学术文化交流与书院教育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群华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在研究中国书院史时,有两位相隔近七个世纪的文化名人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生于南宋初年的四川绵竹人张栻,一个是生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湖南学者王闿运。这两个学者各自在湘、蜀两省主掌书院,授徒讲学,传播学术文化;前者为湖湘学派的主要... 在研究中国书院史时,有两位相隔近七个世纪的文化名人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生于南宋初年的四川绵竹人张栻,一个是生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湖南学者王闿运。这两个学者各自在湘、蜀两省主掌书院,授徒讲学,传播学术文化;前者为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后者开蜀中一代学风,对湖、蜀两省的学术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个学者学术活动及教学方法上的阐述,从一个侧面来比较和论述蜀湘文化的交流及书院教育,藉以抛砖引玉,求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麓书院 中国书院 四川 代表人物 尊经书院 文化教育 通经致用 书院教育 学术文化 道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家将”与辽、金和“杨家将”的关系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群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99-103,共5页
与“杨家将”齐名、在抗夏(宋末抗金)防辽中屡建功勋的“折家将”——折氏家族,是一个饶有趣味的研究课题。但是,现在所能见到的研究文章仅两篇:一是韩荫晟先生的《麟府州建置与折氏源流》一文,一是日本学者畑地正宪的《五代、北宋的府... 与“杨家将”齐名、在抗夏(宋末抗金)防辽中屡建功勋的“折家将”——折氏家族,是一个饶有趣味的研究课题。但是,现在所能见到的研究文章仅两篇:一是韩荫晟先生的《麟府州建置与折氏源流》一文,一是日本学者畑地正宪的《五代、北宋的府州折氏》。他们对府州折氏研究作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但对于府州折氏与辽(契丹)、金和麟州杨氏的关系则基本上没有述及。笔者谨就这一问题作一系统阐述,借以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 折氏家族 日本学者 述论 杨氏 麟州 北宋 杨业 源流 民族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之洞的新学观及其学术主张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俊棚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1,共5页
张之洞是深受儒家学说浸润的儒者,其思想与行动之中,无不以儒家学说为准绳,成为治国安邦的儒臣则是其崇高的理想。作为封疆大吏,国之重臣,在晚年入主朝廷中枢时,持危扶颠又成为他所面临的时代课题。积极学习西学以救时弊,被认为会危及... 张之洞是深受儒家学说浸润的儒者,其思想与行动之中,无不以儒家学说为准绳,成为治国安邦的儒臣则是其崇高的理想。作为封疆大吏,国之重臣,在晚年入主朝廷中枢时,持危扶颠又成为他所面临的时代课题。积极学习西学以救时弊,被认为会危及传统儒家之道;空守旧道而不向西方学习,又有亡国亡种之虞。晚清时期,张之洞用其行动表明了他的真正主张乃是同时吸收西方学说并综合中学根本精神以及用以经世致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新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新学观 学术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