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数据交易平台的视角 被引量:70
1
作者 杨艳 王理 廖祖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52,共15页
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是当前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数据交易平台的有效性与可推广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的高低。2015—2017年间,地方数据交易平台的大量涌现,为探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发... 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是当前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数据交易平台的有效性与可推广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的高低。2015—2017年间,地方数据交易平台的大量涌现,为探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本文从地方数据要素交易平台的视角出发,使用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将DMSP/OLS与NPP/VIIRS的一致校正灯光强度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运用多期DID实证评估了建立数据交易平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参与建立数据交易平台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企业主导型数据交易平台整体上不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从业务模式上看,混合数据交易平台要优于第三方数据交易平台。此外,地方数据交易平台可以通过降低企业决策成本、改善就业环境以及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不是地方数据交易平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据交易平台 经济发展 卫星灯光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建设投资项目区域经济评价方法剖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劳承玉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3-35,共3页
对国家重大建设投资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进行分析评价,是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的明文要求。然而,迄今关于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甚少,导致实践中对评价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产生一定的随意性,甚至容易使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对国家重大建设投资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进行分析评价,是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的明文要求。然而,迄今关于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甚少,导致实践中对评价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产生一定的随意性,甚至容易使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因此亟需进行理论探析和方法规范。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为大型水电投资项目进行区域经济评价的实践,提出区域经济评价应遵循的四大基本原则和评价的五项基本内容,并阐述了相应的评价方法、模型、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投资项目 区域经济影响 评价理论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四川省对外开放战略与近期对策的思考
3
作者 李树桂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41,共5页
八十年代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顺利地实现了第一步的战略目标。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四川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了,与全国比,特别是与沿海比差距拉大了。这种经济上差距,根本的一条原因是差在对外开放上。四川要缩短同全国和沿... 八十年代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顺利地实现了第一步的战略目标。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四川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了,与全国比,特别是与沿海比差距拉大了。这种经济上差距,根本的一条原因是差在对外开放上。四川要缩短同全国和沿海的差距,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所要求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关键在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认清四川的弱点,发挥四川的潜在优势,从四川这个内陆大省的实际出发,确立正确的对外开放的战略指导思想,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战略 近期对策 劳务输出 出口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 引进外资 外商投资企业 出口贸易 国际市场 外贸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崛起: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凌 刘世庆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10-16,共7页
继 90年代中期东南沿海经济起飞之后 ,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板块 :中部 ,正在不声不响中崛起 ,1 999年 ,其许多重要经济指标已接近东南沿海 90年代中期的水平 ,预示着中部经济已完全从中西部板块中脱颖而出并开始进入起飞的前夜。这种新的... 继 90年代中期东南沿海经济起飞之后 ,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板块 :中部 ,正在不声不响中崛起 ,1 999年 ,其许多重要经济指标已接近东南沿海 90年代中期的水平 ,预示着中部经济已完全从中西部板块中脱颖而出并开始进入起飞的前夜。这种新的区域经济格局要求我们制定针对三个不同板块的区域发展政策 ,一是继续加强东部地区发展的政策 ,二是促进中部地区尽快实现起飞的政策 ,三是最近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部地区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数据要素的“双维驱动” 被引量:55
5
作者 杨艳 王理 +1 位作者 李雨佳 廖祖君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共16页
数据要素已成为5大基础性生产要素之一,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需进一步明晰。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入手,建立数据要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构建数据要素的产生路径和价值路径,并据此估算1999—2018年我国省级层面的新增数据要素价... 数据要素已成为5大基础性生产要素之一,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需进一步明晰。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入手,建立数据要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构建数据要素的产生路径和价值路径,并据此估算1999—2018年我国省级层面的新增数据要素价值。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明确了数据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双维驱动”作用,即数据要素既能通过自身的经济增长效应直接驱动经济增长,也能通过促进技术进步间接驱动经济增长。进一步,本文进行三项扩展性讨论,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大数据交易平台能够提升数据要素的规模价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在省级层面,数据要素可以通过降低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1999—2018年数据要素的产出弹性呈“倒U型”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经济增长 人工智能 经济增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群经济:一个农村发展的新理念 被引量:13
6
作者 路征 邓翔 廖祖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已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但受传统发展理念的限制,我国合作经济发展未能突破原有的组织结构、类型和模式。因此,有必要引入和阐释近几十年来国外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十分关注的社群...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已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但受传统发展理念的限制,我国合作经济发展未能突破原有的组织结构、类型和模式。因此,有必要引入和阐释近几十年来国外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十分关注的社群经济发展理念,探讨合作经济与社群经济的关系,以及社群经济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分析认为,合作经济只是社群经济的一个基本形态。在发展观念上,有必要从传统的合作经济理念转向涵义更广和实践性更强的社群经济发展理念,这有助于拓展农村发展思路和创新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经济 社群经济 可持续发展 包容性发展 农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历史演进、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7
作者 丁任重 王娟 陈红霞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5,共14页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是新时代中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深邃战略考量。从“腹地—经济腹地—战略腹地”演进脉络梳理现有研究成果,重点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历史过程和主要启示;基于“区位—功能—...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是新时代中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深邃战略考量。从“腹地—经济腹地—战略腹地”演进脉络梳理现有研究成果,重点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历史过程和主要启示;基于“区位—功能—归宿”三位一体视角,分析国家战略腹地特征和空间范围界定标准,揭示国家战略腹地的科学内涵。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理论逻辑体现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方面。在实践中,加强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根本指引,探索和强化关键产业备份、科技创新、战略物资储备、对外开放、生态屏障筑牢等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腹地 重大生产力布局 统筹发展和安全 产业备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差距”: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化的事实、成因与政策响应 被引量:60
8
作者 杨明洪 巨栋 涂开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12,共16页
本文针对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化的"南北差距"特征,使用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从总量、均量两个维度观察"南北差距"的细化表征,从区域经济增长动能视角考察"南... 本文针对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化的"南北差距"特征,使用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从总量、均量两个维度观察"南北差距"的细化表征,从区域经济增长动能视角考察"南北差距"的形成原因,发现其实质是由于南北地区在区域政策环境、贸易开放环境、人居生态环境、产业载体、投资载体和科技载体等方面表现出的异质性导致的动能转换差异。本文提出"南北差距"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并从新旧动能转换视角分析该问题对现行区域政策的影响,提出下一步政策实施中必须抓好的关键环节及政策调整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格局 南北差距 动能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机理与实证研究
9
作者 胡静锋 周江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8,F0003,共12页
论证并提出表征消费升级的连续型效用函数的基础上,基于外生增长框架,构建产业升级动态模型,分析获得包含人均资本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弹性、产业规模、折旧率、产品替代弹性等多种影响因素的产业升级指数闭合解。通过对该闭合... 论证并提出表征消费升级的连续型效用函数的基础上,基于外生增长框架,构建产业升级动态模型,分析获得包含人均资本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弹性、产业规模、折旧率、产品替代弹性等多种影响因素的产业升级指数闭合解。通过对该闭合解的进一步解析,构建起产业升级变化指数及其分解测算方法。运用我国20类制造业2005—2022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升级变化进行实证测算,结果表明自2007年起我国20类制造业均呈现产业升级正向变化,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作用大于技术溢出效应变化的作用,高技术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的产业升级进程领先于轻工业。实证研究还包括基于实证测算结果,以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为例,进行产业升级区域比较分析;运用模拟运算,分析消费者的替代意愿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作用,比较不同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难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制造业 消费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历程、模式与展望 被引量:6
10
作者 廖祖君 侯宏凯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9,共9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本文回顾了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将新时代协调区域发展的实践总结为立足主体功能区优化国土空间结构、"点""线""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本文回顾了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将新时代协调区域发展的实践总结为立足主体功能区优化国土空间结构、"点""线""面"相结合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引领周边地区发展、破除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多维手段帮扶欠发达地区发展五种模式,从制度优势与有为政府、央地财政关系、区域均衡与人的均衡等视角分析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从解决南北分化、协同推进大中小城市建设、细化经济区划、完善顶层设计四个方面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同 经济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倩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5,共5页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作为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重点从解决空间失衡问题出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它针对特定的区域差距、空间失衡与区际冲突问题,承担相应的协调任务,其协调途径包括空间整合、开发强度约束、空间管治以及基...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作为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重点从解决空间失衡问题出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它针对特定的区域差距、空间失衡与区际冲突问题,承担相应的协调任务,其协调途径包括空间整合、开发强度约束、空间管治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与生活条件的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发展 空间均衡 空间管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思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振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80,共5页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支撑作用的关键。成渝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环节,转变发展思路...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支撑作用的关键。成渝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环节,转变发展思路,加快完善成渝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在供给约束的战略背景下,成渝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以规模扩张为主题、以要素投入为驱动力,存在发展绩效与发展目标相偏离、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发展思路应由"优先发展"向"平衡发展"转变,在时序、结构、资源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多个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综合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成渝经济区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藏区水电移民安置的特殊性及政策路径探索 被引量:4
13
作者 劳承玉 张序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4年第1期96-100,共5页
四川藏区水电开发大多位于高山峡谷区,自然条件、社会文化背景都与汉族地区有很大差异。藏区水电移民安置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矛盾,对此应当尽快细化民族地区移民政策,结合四川藏区水电移民安置的实践,补... 四川藏区水电开发大多位于高山峡谷区,自然条件、社会文化背景都与汉族地区有很大差异。藏区水电移民安置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矛盾,对此应当尽快细化民族地区移民政策,结合四川藏区水电移民安置的实践,补充完善移民安置补偿的相关政策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藏区 水电 移民安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路径与模式研究——以汶川地震灾区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倩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83,共5页
汶川地震灾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关注区,其科学重建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体现在灾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重建的方方面面。汶川地震灾区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共建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包括与科学重建融合共建,与经济、社会... 汶川地震灾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关注区,其科学重建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体现在灾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重建的方方面面。汶川地震灾区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共建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包括与科学重建融合共建,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融合共建,并在不同区域有着差异化的实现模式,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区域路径与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生态文明建设 区域路径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培育新业态新场景转化生态产品价值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耀文 徐静思 +2 位作者 何婷 刘胜男 吕卓凡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6期146-149,共4页
乡村培育新业态新场景转化生态产品价值有利于开拓“两山”理论的实践场,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乡村培育新业态新场景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包括生态农业发展、绿色加工转化、生态文旅转化3大模式,面临着新业态新场景发展层次... 乡村培育新业态新场景转化生态产品价值有利于开拓“两山”理论的实践场,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乡村培育新业态新场景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包括生态农业发展、绿色加工转化、生态文旅转化3大模式,面临着新业态新场景发展层次偏低、生态资源开发潜力有待挖掘、生态产品开发效率亟待提高、生态产品价值红利分享不均等问题,需强化生态资源开发的空间统筹、主体联合,构建生态资源保育增值机制、生态资源转化赋权机制、生态资源活化赋能机制、生态价值共创共享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统筹开发 转化赋权 活化赋能 共创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四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小琪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推进四川经济发展新跨越的过程中,扩大财政支出的客观要求与财政收入水平低、财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加快四川公共财政建设步伐,尽快培植稳定、广泛而强大的财源,增强财政实力,降低财政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 在推进四川经济发展新跨越的过程中,扩大财政支出的客观要求与财政收入水平低、财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加快四川公共财政建设步伐,尽快培植稳定、广泛而强大的财源,增强财政实力,降低财政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是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在分析制约四川财政增收的因素的基础上,指出应转变财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摒弃“建设公共财政不需要培植财源”的认识,形成社会化、效益型、规范性、可持续性的“大财源”建设格局,构建四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财政收入 稳定增长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探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庆红 罗宏翔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7-11,共5页
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分工和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历史 ,国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之上的国际分工的形成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史就是国际分工的发展史。
关键词 国际分工 经济全球化 国际贸易 世界市场 跨国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积累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8
作者 林凌 刘世庆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2期1-7,共7页
论积累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林凌,刘世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十一年要下大力气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并把这一转变提到了实现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 论积累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林凌,刘世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十一年要下大力气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并把这一转变提到了实现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的高度。围绕经济增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累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制度转型若干问题探讨
19
作者 刘世庆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0年第6期17-19,共3页
平稳实现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已成为当前关系我国改革开放成败和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头等大事 ,笔者对此进行了三方面讨论。指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渐进式”方式 ,逐步完成从过去的现收现支向先积累后使用的制度转型 ,这一过程... 平稳实现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已成为当前关系我国改革开放成败和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头等大事 ,笔者对此进行了三方面讨论。指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渐进式”方式 ,逐步完成从过去的现收现支向先积累后使用的制度转型 ,这一过程的突出矛盾现在集中爆发为社会保障基金严重不足。而关于社会保障基金补偿的依据 ,作者认为 ,不仅是人们现在基本认同的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利润上交国家从而造成对国有企业职工的欠帐 ,从更根本的角度看 ,更应该归结为现收现支向先积累后使用的体制转型所致。“欠帐”不仅包括国有企业职工 ,而且包括集体职工和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现收现支 保值增值机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水电开发与四川灾后重建
20
作者 郭岚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8期44-49,共6页
四川灾后重建不能就工业论工业、就农业论农业,四川产业的发展与岷江水资源的保护息息相关。鉴于岷江上游水资源安全对成都平原的特殊意义,在灾后重建中,要把过去因习惯和利益的阻扰而难以推进的岷江上游水电建设调整、水资源保护提上... 四川灾后重建不能就工业论工业、就农业论农业,四川产业的发展与岷江水资源的保护息息相关。鉴于岷江上游水资源安全对成都平原的特殊意义,在灾后重建中,要把过去因习惯和利益的阻扰而难以推进的岷江上游水电建设调整、水资源保护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应采取源头控制,系统规划;适时调整水电开发思路;实行最低流量生态管制;统筹管理流域水资源;建立技术性重大公共决策机制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水电开发 灾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