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麻花坪钨铍矿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来自流体包裹体与H-O-He-Ar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昱 李文昌 +5 位作者 孔志岗 闫阔 安鹏 张必宏 牟明海 余博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88-2105,共18页
云南麻花坪钨铍矿床是“三江”地区唯一一个钨和铍均达大型的矿床。该矿床的Be-W矿体产于浅变质岩中,其大面积矿化及成矿分带表现出独特的成矿特征,然而因矿区及周边均未揭露到中酸性岩浆岩体,矿床成因不明,制约了其成矿机制的深入研究... 云南麻花坪钨铍矿床是“三江”地区唯一一个钨和铍均达大型的矿床。该矿床的Be-W矿体产于浅变质岩中,其大面积矿化及成矿分带表现出独特的成矿特征,然而因矿区及周边均未揭露到中酸性岩浆岩体,矿床成因不明,制约了其成矿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的找矿勘查。本文选择该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白钨矿、绿柱石、石英、萤石、方解石,通过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及H-O-He-Ar同位素分析,示踪其流体来源和演化过程,探讨其矿床成因。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结果显示,包裹体以含CO_(2)包裹体及气液两相包裹体最为常见,从阶段Ⅰ到阶段Ⅳ温度为338.64~170.32℃,盐度为5.04%~2.88%NaCleqv,密度为0.70~0.92g/cm^(3),为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H 2O-CO_(2)-NaCl体系,且流体温度和盐度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计算得出成矿流体的成矿压力为51.25~91.07MPa,成矿深度为3.71~5.84km。H-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Ⅰ阶段δ^(18)D_(V-SMOW)和δ^(18)O_(H_(2)O)变化范围分别为-73.9‰~-89.8‰和4.42‰~5.63‰,落于岩浆水附近;Ⅱ、Ⅲ、Ⅳ阶段δ^(18)D_(V-SMOW)和δ^(18)O_(H_(2)O)均逐渐减小,明显向大气降水漂移,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中有越来越多的大气降水加入。Ⅰ、Ⅱ、Ⅲ阶段中包裹体^(3)He/^(4)He值为0.11~0.29Ra,位于地幔氦和地壳氦之间(幔源He值为1.64%~4.62%),且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40)Ar/^(36)Ar值为315.5~687.0,经计算的成矿流体中大气^(40)Ar贡献介于6.33%~56.99%,显示出成矿流体富含大气Ar来源,与大气平衡的饱和大气水参与了成矿。因此,麻花坪钨铍矿的成矿流体是富含地壳放射成因氦的饱和大气降水与富含幔源氦的深源流体两端元混合的结果,同时,深部(3500m标高)样品的He同位素明显高于浅部,暗示隐伏岩体位于深部,成矿流体由深部向浅部运移。综合分析认为,麻花坪钨铍矿床为远端岩浆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铍矿床 H-O-He-Ar同位素 成矿流体 远端岩浆热液型矿床 云南麻花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卡房白花草花岗岩成矿潜力判别:锆石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
2
作者 余博 孔志岗 +5 位作者 牟明海 王昱 徐发进 范柱国 柴维 安鹏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3-2042,共20页
花岗岩岩株一直是个旧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与新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然而新山岩体在仙人硐断裂附近深插地下,仙人硐断裂往南因未探测到花岗岩岩株而找矿方向不明。近年来,深部探矿工程在仙人硐断裂南侧揭露了隐伏的... 花岗岩岩株一直是个旧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与新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然而新山岩体在仙人硐断裂附近深插地下,仙人硐断裂往南因未探测到花岗岩岩株而找矿方向不明。近年来,深部探矿工程在仙人硐断裂南侧揭露了隐伏的白花草花岗岩体,白花草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是破解该区找矿瓶颈的关键。本文以白花草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对比分析白花草岩体与该区成矿岩体和不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为该区找矿预测提供依据。白花草岩体锆石U-Pb年龄为83.1±0.5 Ma,SiO_(2)含量为74.50%~76.81%,K_(2)O/Na_(2)O比值为1.35~1.64,1-6~238.64×10^(-6),具有强烈Eu负异常(δEu为0.03~0.09),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岩体新山岩体相同,而明显区别于西区不成矿的龙岔河岩体。全岩(^(87)Sr/^(86)Sr)i为0.726236~0.778916,εNd(t)为9~8.1,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Nd)为1.54~1.62 Ga;ε_(Hf)(t)为9.15~4.9,t_(DM2)(Hf)为1.46~1.72 Ga,与新山岩体表现出相同特征,指示白花草岩体与个旧地区成矿岩体来源于同一岩浆房,可能为晚中生代华南西部岩石圈伸展背景下中元古界部分熔融形成的母岩浆经高分异演化的产物,指示仙人硐断裂和龙树脚断裂之间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白花草花岗岩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LS-DYNAD的平川铁矿中深孔爆破参数研究
3
作者 张要顺 陈彬彬 +3 位作者 王成财 龙骁洋 叶继阳 唐小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77-483,共7页
为了解决平川铁矿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的中深孔爆破参数选择问题,本次采用了理论计算结合软件数值模拟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公式按照炸药单耗和每米崩矿量为最优条件计算出符合该矿山条件下的中深孔爆破参数,再通过ANSYS/LS-DYNA... 为了解决平川铁矿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的中深孔爆破参数选择问题,本次采用了理论计算结合软件数值模拟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公式按照炸药单耗和每米崩矿量为最优条件计算出符合该矿山条件下的中深孔爆破参数,再通过ANSYS/LS-DYNAD对计算的各组参数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根据模拟分析出的爆破效果,得出适合该矿山不同条件下的最优中深孔爆破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数值模拟 孔底距 最小抵抗线 垂直扇形深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河西锶矿床的陆相热水沉积成因——天青石矿物化学和Sr-S同位素证据
4
作者 邓邹斌 薛传东 +3 位作者 王维 张佳慧 邓杨 李政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1430,共20页
滇西河西大型锶矿床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中,且中新统金顶群含石膏砂泥质岩石中也多有产出,受成矿期近S-N向逆断层和近E-W向走滑断层控制。本文通过天青石岩相学观察和矿物... 滇西河西大型锶矿床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中,且中新统金顶群含石膏砂泥质岩石中也多有产出,受成矿期近S-N向逆断层和近E-W向走滑断层控制。本文通过天青石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分析,将热液期天青石分为Cls1、Cls2和Cls3三个世代,Cls1主要为他形粒状结构,Cls2和Cls3为自形柱状或板条状结构。其中,Cls2以发育Sr-Ba固溶体震荡环带为特点,指示矿石沉淀经历了快速到缓慢的结晶转换过程。Sr-S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天青石具有较均一的^(87)Sr/^(86)Sr值(0.707695~0.707792,均值为0.707740),与区域三合洞组灰岩及晚三叠世海水的Sr同位素组成一致;天青石的δ^(34)S值(17.26‰~17.49‰,均值为17.36‰)略高于金顶群石膏岩的δ^(34)S值(12.5‰~15.0‰)。分析认为,富Sr流体的形成可能与三合洞组灰岩受重力压实及深部热源导致的高压脱水作用有关,这些含矿热液早期聚集在三合洞组有利的构造圈闭空间内。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导致的构造应力变化和深部热源驱动下,含矿热液沿深切盆地基底的近S-N向逆冲构造上升运移,最后在浅表部与金顶群沉积期的氧化性湖相盆地卤水发生混合,导致三合洞组热液充填交代和金顶群热水沉积成矿作用近于同步发生。因此,河西锶矿床是一类兼具陆相热水沉积成矿特点的后生热液充填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青石 矿物化学 Sr-S同位素 后生热液充填型矿床 陆相热水沉积成因 河西锶矿床 兰坪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