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电力系统传感测量关键技术及国际标准综述
1
作者 白静芬 李琪林 +3 位作者 张永睿 黄宗武 武一鸣 樊友平 《新型电力系统》 2025年第1期45-58,共14页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新型电力系统在源、网、荷、储各个环节催生大量新技术和生态,并带动关键共性支撑技术的快速发...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新型电力系统在源、网、荷、储各个环节催生大量新技术和生态,并带动关键共性支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测量技术作为实现系统全面感知与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逐步渗透到新型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该文介绍了传感测量设备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个场景的应用现状;探讨电力传感关键技术及其面临的挑战,展望其在清洁、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梳理电力传感测量技术在IEC、ISO、IEEE等国际标准建设现状,依托国际标准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传感测量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数字化 智能化 传感测量 国际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光纤电流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白静芬 曾非同 +4 位作者 孟静 李琪林 岑炜 蔡君懿 段永贤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电流传感测量在电力系统的计量、保护、控制等领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纲要提出并且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断增长,电流传感器面临着宽频带、高动态、小型化的需求。相比于传统电磁互感器,基于法拉第效应、磁致伸... 电流传感测量在电力系统的计量、保护、控制等领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纲要提出并且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断增长,电流传感器面临着宽频带、高动态、小型化的需求。相比于传统电磁互感器,基于法拉第效应、磁致伸缩、磁流体、热效应等原理的先进电流测量技术在宽幅值、宽频带、电磁免疫上各有优势;另一方面,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未来场景需求,传感器的部署、精度要求和可靠运行面临重大挑战。从电流测量机制方面,分别介绍了基于法拉第效应、热光效应、磁流体和磁致伸缩效应的电流传感技术。在此基础上,指出电流传感技术在传感方式、频率特性、环境适应性、直流测量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新的传感材料以及拓扑结构提升其测量性能。之后,提出光纤电流测量发展趋势建议,为准确度高、适应性好的光纤电流传感器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测量 法拉第效应 热光效应 磁流体 磁致伸缩 光纤电流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需求侧响应在中国的实践和创新 被引量:1
3
作者 曹鑫 马浩原 +2 位作者 黄津明 赵伟程 彭文杰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20-23,共4页
近年来,中国陆续极端高温天气和用电紧张,对电力保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需求侧响应作为电力保供的主要方式,对解决电力紧张、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双侧不确定、新能源消纳等问题,以及提高用户用电服务水平和实现“双碳”减排目标意义重... 近年来,中国陆续极端高温天气和用电紧张,对电力保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需求侧响应作为电力保供的主要方式,对解决电力紧张、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双侧不确定、新能源消纳等问题,以及提高用户用电服务水平和实现“双碳”减排目标意义重大。结合中国现执行的电力需求侧响应政策和创新实践,针对用户端资源不足、政府端体制机制不完善、技术端智能化程度较低、建设端基础建设成本高等问题,从加快市场化运作、挖掘需求响应潜力资源、优化提升体制机制、提升关键技术攻关能力4个层面,为中国未来电力需求侧响应发展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电力保供 创新实践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频率自适应多阶准同步算法的直流动态电能计量方法
4
作者 岑炜 段永贤 +3 位作者 段晓萌 黎小军 张知杰 耿爱玲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2,共11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储能等直流配用电技术迅速发展,对直流电能计量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准同步算法是解决非周期信号测量的最有效算法之一,且可以通过增加递推阶数,减少频率动态波动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针对直流...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储能等直流配用电技术迅速发展,对直流电能计量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准同步算法是解决非周期信号测量的最有效算法之一,且可以通过增加递推阶数,减少频率动态波动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针对直流信号中纹波分量随机时变的动态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自适应多阶准同步算法的直流动态电能计量方法。基于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微分过零点频率监测方法,快速锁定直流动态信号瞬时频率,根据瞬时频率动态调整准同步算法的平均周期采样点数和采样频率,使得自适应准同步算法的误差约等于每周波采样点数倒数的n(n为准同步迭代次数)次幂,实现直流电能和纹波电能的精准跟踪分离,有效提高了复杂动态工况下的直流电能计量准确性。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性能,开展了直流动态电能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直流分量和有功功率准确度优于0.01%,纹波功率准确度优于0.1%,,可应用于直流动态工况下的电能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计量 直流电能计量 频率自适应 准同步 动态测量 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流业务客户服务质量智能监控应用研究
5
作者 马俊娟 邱灵赟 汪琴 《信息技术》 2022年第7期188-194,共7页
网络视频业务发展至今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数据采集、压缩、传输等存在多种形式的失真,严重影响客户体验感。为了对网络视频流业务进行实时质量监测,采用MPEG2-TS方式搭建实验室视频流业务网络,选择无参考的客观评估方法MDI作为视频监... 网络视频业务发展至今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数据采集、压缩、传输等存在多种形式的失真,严重影响客户体验感。为了对网络视频流业务进行实时质量监测,采用MPEG2-TS方式搭建实验室视频流业务网络,选择无参考的客观评估方法MDI作为视频监控终端的监测算法,通过对视频流DF和MLR指标进行监测,实现视频质量实时监控评估。实验结果表明,MDI指标和MOS指标映射关系能较好地弥补单MDI指标的缺陷,对多种视频业务都能实时准确地给出视频流质量指标,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高达95.4%,验证了视频流检测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流业务 视频质量监控 媒体传输质量指标 网络损伤 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电流传感技术及其标准化研究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岑炜 白静芬 +3 位作者 孟静 李琪林 吕英杰 段永贤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2-1469,共8页
为推进量子化电流传感技术的落地应用,探讨了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电流传感技术,初步研究了其标准化技术。首先,介绍了金刚石NV色心的结构和物理特性,分析了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光学特性及自旋量子相干性的电流传感测量原理,研究了磁噪声... 为推进量子化电流传感技术的落地应用,探讨了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电流传感技术,初步研究了其标准化技术。首先,介绍了金刚石NV色心的结构和物理特性,分析了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光学特性及自旋量子相干性的电流传感测量原理,研究了磁噪声抑制、磁测量灵敏度提升和测量芯片小型化等实用化技术;然后,分析了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电流传感测量技术的技术优势和标准化需求,提出了标准体系建设建议,为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电流传感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传感测量系统落地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计量 电流传感技术 金刚石NV色心 量子化测量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高温热浪与暴雨旱涝演变特征及适应策略研究
7
作者 于浩慧 周长艳 +1 位作者 柯行思 庞轶舒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6-154,共9页
为加深对川渝地区多灾种综合影响的理解,提升灾害综合风险防范能力,基于长时序观测数据,利用线性拟合、Pettitt检验、小波时频分解等方法,分析了1961~2022年川渝热浪与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针对耦合影响区提出适应性策略。结果表明:(1)... 为加深对川渝地区多灾种综合影响的理解,提升灾害综合风险防范能力,基于长时序观测数据,利用线性拟合、Pettitt检验、小波时频分解等方法,分析了1961~2022年川渝热浪与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针对耦合影响区提出适应性策略。结果表明:(1)近60 a来川渝总体高温热浪趋强趋长趋频,且不同时长高温热浪的区域差异性特征显著。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至重庆市9 d及以上高温热浪的发生频次显著增多,成都平原经济区西部3~8 d高温热浪频次显著增多,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盆西变化尤为明显。(2)川渝暴雨灾害变化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成都平原经济区西部、川南经济区暴雨日数显著减少、强度降低,川东北经济区至重庆市的暴雨日数增加、强度增强。(3)对高温干旱复合与旱涝急转事件的分析表明,盆东至重庆市旱涝急转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显著增加,盆南高温干旱复合事件自2000年代初以来显著增加。(4)成都平原经济区应着重关注高温热浪频发对超大城市脆弱人群及能源供给的冲击;川南经济区需关注持续性高温热浪叠加干旱给工业、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川东北经济区在充分考虑高温热浪和暴雨灾害单独影响的同时,也应进一步综合考虑区域内旱涝急转给农业及重点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暴雨灾害 旱涝急转 适应性策略 川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相牵引供电系统改进型混合电能质量调节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文婧 李蓉蓉 《电气化铁道》 2023年第5期14-17,共4页
传统的混合电能质量调节器HPQC在背靠背变换器中采用LC耦合支路和L耦合支路来降低变换器的补偿容量和直流电压,但HPQC只能在特定的负载条件下达到最小补偿容量。为了在所有负载条件下保持变换器补偿容量处于较低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改... 传统的混合电能质量调节器HPQC在背靠背变换器中采用LC耦合支路和L耦合支路来降低变换器的补偿容量和直流电压,但HPQC只能在特定的负载条件下达到最小补偿容量。为了在所有负载条件下保持变换器补偿容量处于较低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混合电能质量调节器,采用晶闸管开关支路代替常规的固定耦合支路,动态调整支路阻抗,能够有效降低变换器补偿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供电系统 同相供电 改进型电能质量调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