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期望增长的四川省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方法
1
作者 杨渺 侯鹏 +3 位作者 翟俊 蔡明勇 林乃峰 吴瑕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95,共10页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的需要,也是国际生态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前沿课题。为科学评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克服现有功能指标及指标阈值设置缺陷,在分析了2010—2020年四川省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的需要,也是国际生态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前沿课题。为科学评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克服现有功能指标及指标阈值设置缺陷,在分析了2010—2020年四川省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变化趋势、空间聚集特征基础上,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确立了植被功能性状5个特征区,制定了期望得分标准值表,开展了基于期望增长的保护成效评估。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四川省FVC、LAI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模式空间分异契合四川省川西高原气候区和东部中亚热带气候区大体二分气候框架,也与四川省地带性植被分布相对应。FVC、LAI增长极低值区(P<0.01)基本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阿坝州和甘孜州境内。在四川东部中亚热带气候区内,盆缘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的FVC、LAI处于增长高值区。两者在四川盆地农业植被区、西南山地等区域的不同增长表现,体现了气候、地带性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及FVC、LAI对上述综合作用的差异化响应。(2)2021—2022年四川省LAI期望得分(LAI-Kq)基本维持稳定,FVC期望得分(FVC-Kq)总体稳定(P>0.05),有各别市下降明显(P<0.05),四川省生态保护成效等级为基本稳定。(3)对于不同保护强度的区域来说,2021—2022年,生态保护红线内FVC-Kq低于生态保护红线外,生态保护红线内属于保护地的区域FVC-Kq小于保护地外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内外,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内不同保护强度区域对于LAI-Kq影响较小。(4)FVC单指标难以对特定条件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出准确判断,LAI指标加入有助于提高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基于逻辑斯蒂种群增长模型,提出了FVC、LAI生态质量变化多指数表达框架,未来应在制定更为细致的特征指数选取方案和植被功能性状特征区划的基础上,分区厘定种群增长特征、功能指数响应特征,提高生态质量变化多指数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成效评估 生态保护红线 植被功能特征区划 期望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赖长邈 王志凯 +1 位作者 简磊 罗斌 《农业展望》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现阶段国内尚无畜禽养殖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四川省是畜禽养殖大省,建立省级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规范和指导四川省畜禽养殖业绿色低碳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四川省多家不同畜种规模化养... 现阶段国内尚无畜禽养殖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四川省是畜禽养殖大省,建立省级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规范和指导四川省畜禽养殖业绿色低碳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四川省多家不同畜种规模化养殖场实际清洁生产水平,结合行业特点、产业政策、技术规范、标准等系列要求,构建四川省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确定评价指标基准值、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并应用于7家畜禽养殖场进行评估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实反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清洁生产水平。基于此,建议通过政府引导、科技创新、示范带动等保障措施,充分挖掘畜禽养殖行业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清洁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P核算的四川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邱凌 罗丹琦 +2 位作者 朱文霞 杨渺 王丽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6-221,共6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GEP核算从供应者角度核算了生态系统为经济生产和人类福利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包括产品提供、生态调节服务和生态文化服务三个部分,其...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GEP核算从供应者角度核算了生态系统为经济生产和人类福利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包括产品提供、生态调节服务和生态文化服务三个部分,其中产品提供与旅游文化服务具有相对明确的实现途径,但调节服务价值比重大且难以直接通过市场交易显性化,因此发挥调节服务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潜力,建立生态产品供给与生态产业发展需求的联系十分重要。论文通过梳理界定GEP、生态产品概念,开展四川省GEP核算,根据产品提供与旅游文化服务现状、调节服务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以及基于生态红线的可开发利用面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为生态农业、林业经济、草地经济、绿色城镇以及湿地经济5类,并对四川省21个市(州)进行实现模式的适宜性等级划分,从而为地区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绿色城镇经济、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核算 价值实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治绿绒蒿-四川省绿绒蒿属植物新分布记录种
4
作者 余道平 陈绪玲 +3 位作者 李策宏 李小杰 杨渺 鞠文彬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21-123,共3页
报道了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绿绒蒿属新记录种—久治绿绒蒿(Meconopsis barbiseta),并附有新记录种的描述及特征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标本馆(SPINRS)
关键词 久治绿绒蒿 新纪录 松潘县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16家大型禽类养殖场抗生素残留调查和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吕华 刘玲 +10 位作者 宋涛 林家富 褚以文 刘蒙 沙菁洲 周雅靓 程涛 吴怡 张力 杨嵩 马兴换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评估禽类养殖场粪便中抗生素的残留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本研究以四川省16家大型规模化禽类养殖场为监测点,重点分析粪便中抗生素残留特征和肠杆菌耐药特征,并对粪便中抗生素的选择性耐药风险熵进行评估。16份粪便样品中共检出18种抗生素... 为评估禽类养殖场粪便中抗生素的残留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本研究以四川省16家大型规模化禽类养殖场为监测点,重点分析粪便中抗生素残留特征和肠杆菌耐药特征,并对粪便中抗生素的选择性耐药风险熵进行评估。16份粪便样品中共检出18种抗生素,抗生素检出浓度0.54~2780.00μg·kg^(−1),其中,ZJZX中多西环素检出浓度最高,达到2780.00μg·kg^(−1);抗生素的选择性耐药风险熵为0.0040~10561.13,呈现出高选择性耐药风险;其次,从粪便中共筛选鉴定出14株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均表现出多重耐药性,且有33种耐药基因被不同程度检出。畜禽粪便中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较为严重,且养殖环境中肠杆菌科细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畜禽养殖中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等抗生素的管控,同时应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中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类养殖场 抗生素残留 风险评估 肠杆菌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污水中新污染物特征与环境归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可欣 辜凌云 +5 位作者 余春秀 熊兆锟 王学杰 刘方 吴怡 赖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共12页
由新污染物引发的环境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的关注热点,医疗机构排放的污水是环境中新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针对当前重点传染病防控常态化时期医疗污水中新污染物浓度大幅提升、对自然水体及生态环境潜在危害增大等现象,综述了医疗污水... 由新污染物引发的环境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的关注热点,医疗机构排放的污水是环境中新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针对当前重点传染病防控常态化时期医疗污水中新污染物浓度大幅提升、对自然水体及生态环境潜在危害增大等现象,综述了医疗污水中包含的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素、潜在新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探讨了医疗污水中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去向、去除率及环境贡献量,进一步阐述了医疗污水中新污染物的单一化合物毒性及综合毒性,指出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未针对新污染物进行管控,而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实现对新污染物的有效去除,针对医疗污水的规范化处理与深度处理新技术的研发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污水 新污染物 环境贡献量 环境归趋 环境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渺 肖燚 +2 位作者 欧阳志云 江腊海 侯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738-9748,共11页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丧失极大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探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生态学领域内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以四川省各乡镇为单元,计算了景观尺度上的多样性指数,...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丧失极大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探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生态学领域内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以四川省各乡镇为单元,计算了景观尺度上的多样性指数,评估了四川省水土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固碳功能,并研究了两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在景观尺度上,Shannon's多样性指数、修正Simpson's多样性指数、景观丰度三种多样性指数可以较好表征四川省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由景观丰度、欧式最近邻距离的标准差、景观丰度密度构成解释变量矩阵,RDA模型矫正解释率42.25%(P<0.001),可更好解释由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固碳功能构成的响应变量矩阵。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模式有以下几种:(1)成都平原区区县空间距离较近,在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梯度均差异较小;(2)盆周山地区、盆地丘陵区各区县在水土保持功能梯度上差异较大,与多样性关系较弱;(3)川西高原区区县在固碳、水源涵养梯度上差异较大,并有协同关系,多样性梯度差异较大;(4)川西高山峡谷区、西南山地区区县之间生态系统服务和多样性差异较大,生态系统服务可能存在强烈权衡关系,需进一步引入解释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农业区河流型水库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可馨 徐芬 +5 位作者 周亚倩 覃杰 邬丽姗 何小霞 汪宏 杨睿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4-1151,I0019,I0020,共10页
地下水硝酸盐(NO_(3)^(-))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农业区普遍存在。地下水中NO_(3)^(-)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进入地表水中,是地表水NO_(3)^(-)的潜在来源。研究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及其贡献率对防治周边地表水NO_(3)^(-)污... 地下水硝酸盐(NO_(3)^(-))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农业区普遍存在。地下水中NO_(3)^(-)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进入地表水中,是地表水NO_(3)^(-)的潜在来源。研究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及其贡献率对防治周边地表水NO_(3)^(-)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川盆地农业区河流型水库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水文地球化学、多种稳定同位素(δD-H_(2)O和δ^(18) O-H_(2)O,δ^(15) N-NO_(3)^(-)和δ^(18)O-NO_(3)^(-))、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和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HRA)解析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与转化过程、不同NO_(3)^(-)来源的贡献率及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丰、枯水期地下水中NO_(3)^(-)-N浓度分别为1.24~42.91和0~42.96 mg/L,61%和40%的地下水样品超过了饮用水限值(10 mg/L)。δ^(15) N-NO_(3)^(-)和δ^(18)O-NO_(3)^(-)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O_(3)^(-)的主要来源为粪肥/生活污水。硝化作用可能是研究区地下水中重要的氮循环过程,存在加剧地下水NO_(3)^(-)污染的风险。SIAR模型得出丰、枯水期地下水中NO_(3)^(-)的主要来源为粪肥/生活污水,贡献率分别为50%和38%。HHRA表明长期饮用研究区NO_(3)^(-)浓度较高的地下水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河流型水库 地下水 硝酸盐 氮氧同位素 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四川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于倩楠 彭勇 刘政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4-632,共9页
【目的】客观准确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对于指导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Delph法构建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差异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利用35项指标从生态环境质量等5个方面对2010-2014年间四川省183个县域生态文... 【目的】客观准确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对于指导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Delph法构建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差异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利用35项指标从生态环境质量等5个方面对2010-2014年间四川省183个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行评估。【结果】全省123个县属均衡型,25个县域具有生态环境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后四川省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好、生态文明进步指数亦呈上升,但各功能区差异明显。【结论】本评价体系能够精准量化四川省各区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通过梳理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存在的问题、短板,可为未来工作指明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主体功能区 评价体系 建设成效 县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维管植物和脊椎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渺 江腊海 +2 位作者 谢强 吴瑕 艾蕾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57-2366,共10页
四川省地理位置独特,位于青藏高原的最东端和长江、黄河上游,横跨五大地貌单元,包括6个气候梯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和中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因此,研究四川省生物类群分布特征,识别狭域分布及环境脆弱带生物类群,可服务... 四川省地理位置独特,位于青藏高原的最东端和长江、黄河上游,横跨五大地貌单元,包括6个气候梯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和中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因此,研究四川省生物类群分布特征,识别狭域分布及环境脆弱带生物类群,可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优化及保护策略制定,支撑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开展.基于四川省183个县(区)13845个物种分布数据,对维管植物及脊椎动物,以及被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哺乳纲、鸟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的目特征区和科特征区进行分析,并统计目特征区的物种组成.结果表明:四川省有维管植物12378种,涵盖3门12纲72目268科,脊椎动物1467种,涵盖5纲43目158科.四川省维管植物和脊椎动物的目、科特征区总体可分为两大特征类群团,基本与四川省东部中亚热带和四川省西部高原气候区分布相吻合.基于物种大数据划分的目、科特征区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成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可以从大数据中推断出类群分布的详细特征.因此,以大数据为基础精准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区、物种交流廊道等关键区域具有可行性.该研究还揭示了另一个重要的模式——小分类阶元的分布模式比大分类阶元受到更广泛、更复杂的因子组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类群保护孤小易危原则,建议优先考虑孤小分类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维管植物 脊椎动物 分布格局 四川省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县细颗粒物达标约束的四川盆地城市群大气环境容量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骏 何敏 +4 位作者 陈军辉 乔玉红 龙启超 蒋涛 何雨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9-704,共6页
以四川盆地城市群各区县细颗粒物(PM_(2.5))年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为约束,利用WRF-SMOKE-MEGAN-CMAQ模式,采用模拟迭代法测算SO_(2)、NO_(x)、一次PM_(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大气环境容量,分析容... 以四川盆地城市群各区县细颗粒物(PM_(2.5))年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为约束,利用WRF-SMOKE-MEGAN-CMAQ模式,采用模拟迭代法测算SO_(2)、NO_(x)、一次PM_(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大气环境容量,分析容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SO_(2)主要来源于固定燃烧源和工艺过程源;NO_(x)主要来源于道路移动源、非道路移动源和工艺过程源;一次PM_(2.5)主要来源于工艺过程源、扬尘源和固定燃烧源;VOCs主要来源于道路移动源、工艺过程源和有机溶剂使用源。(2)SO_(2)、NO_(x)、一次PM_(2.5)和VOCs的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155.9、430.5、189.0、326.0 kt。(3)在当前末端治理减排潜力不断缩减的前提下,需实施产业、能源、交通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才可实现更大的污染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空气质量模型 大气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不同建设用地类型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姝媛 吴怡 +3 位作者 徐威 许宇慧 张帆 冯雯娟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4期51-53,60,共4页
运用土壤风险控制值推荐模型,针对四川省建设用地中的居住用地和公园绿地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住用地的苯、甲苯、乙苯、氯苯、苯并[a]蒽和苯并[a]芘6种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筛选值分别为0.17 mg/kg、955.63 mg... 运用土壤风险控制值推荐模型,针对四川省建设用地中的居住用地和公园绿地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住用地的苯、甲苯、乙苯、氯苯、苯并[a]蒽和苯并[a]芘6种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筛选值分别为0.17 mg/kg、955.63 mg/kg、0.71 mg/kg、23.62 mg/kg、2.57 mg/kg和0.32 mg/kg;公园绿地的筛选值则为0.36 mg/kg、2135.54 mg/kg、1.13 mg/kg、24.49 mg/kg、8.97 mg/kg和0.88 mg/kg,公园绿地6种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筛选值均高于居住用地的筛选值。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相比较,居住用地的土壤筛选值均小于建设用地标准,而公园绿地土壤筛选值不同的污染物,比较结果也有所差异,反映出暴露途径对于土壤筛选值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居住用地 公园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水源地水库溶解氧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以碾子滩水库为例
13
作者 刘壮 张静怡 +3 位作者 魏峣 廖瑞雪 张李玲 刘晓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5,共9页
溶解氧是影响湖泊、水库水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水质自净能力的重要参数。尤其在饮用水水源地中,溶解氧的降低将导致水质下降,影响饮用水安全。以长江上游四川省碾子滩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连续监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 溶解氧是影响湖泊、水库水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水质自净能力的重要参数。尤其在饮用水水源地中,溶解氧的降低将导致水质下降,影响饮用水安全。以长江上游四川省碾子滩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连续监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水库溶解氧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层特征,以及溶解氧与水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该水库溶解氧浓度冬春季高、夏秋季低,且秋季变化幅度较大。受热分层影响,水质指标和溶解氧垂向分层季节差异明显,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均有明显分层特征且存在缺氧区。②分析底层溶解氧浓度与库区营养状态、热分层指数与缺氧指数、表层藻密度与缺氧指数等指标间的变化关系,发现热分层是水库垂向尤其是底层溶解氧浓度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③溶解氧浓度与库区水质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溶解氧浓度与水温、pH、浊度呈正相关,与氨氮浓度呈负相关,在春、冬季与总磷浓度呈负相关,在夏、秋季则呈正相关,说明表层溶解氧浓度受到藻类繁殖的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溶解氧 热分层 藻类 驱动因子 碾子滩水库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釜溪河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4
作者 廖瑞雪 鲍林林 +2 位作者 陈杰 佟洪金 史鸿乐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对釜溪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识别制约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针对性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支撑。2020年11月(秋季)、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8月(夏季)在沱江典型支流釜溪河流域主要水系上下游的7个代表性河段13个... 对釜溪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识别制约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针对性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支撑。2020年11月(秋季)、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8月(夏季)在沱江典型支流釜溪河流域主要水系上下游的7个代表性河段13个点位进行浮游植物群落和水质、栖息地质量监测,采用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进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从釜溪河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3种,包括绿藻门40种、硅藻门28种、蓝藻门16种、裸藻门12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金藻门2种。根据水质状况及栖息地质量划分参照点与受损点,对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度、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等18个浮游植物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硅藻总分类单元数、硅藻比例和硅藻GI指数3个核心生物参数构建釜溪河P-IBI,通过比值法计算PIBI分值并基于4分制法明确健康评价标准。结果表明:由于从上游至下游人类活动影响增强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受损程度逐渐加剧,釜溪河生态系统整体为亚健康状态;其中,釜溪河支流上游河段为非常健康,中下游河段为亚健康-不健康,釜溪河下游干流为不健康-病态;河流健康程度秋季>春季>夏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IBI与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与栖息地质量呈正相关(P>0.05),表明P-IBI对釜溪河水质污染和栖息地人为破坏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应进一步削减流域污染源、优化水动力条件和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以改善釜溪河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河流健康评价 栖息地质量 釜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竹市声环境质量评估及功能区调整划分
15
作者 邬丽姗 姜涛 +2 位作者 李媛 何芝颖 陈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绵竹市规划区为例,基于ArcGIS空间数据库,采用声环境质量评估方法,分析了2019—2021年区域声环境、道路交通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调整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结果表明,区域声环境质量稳中变好;昼间道路交通噪声评价由... 以绵竹市规划区为例,基于ArcGIS空间数据库,采用声环境质量评估方法,分析了2019—2021年区域声环境、道路交通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调整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结果表明,区域声环境质量稳中变好;昼间道路交通噪声评价由“好”变为“较好”再变为“好”,夜间道路交通噪声评价保持为“好”;功能区昼间声环境达标率2季度逐年升高,其他季度先降后升,夜间达标率1季度保持不变,其他季度先降后升;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划分结果为无0类功能区,有1类、2类、3类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环境质量评估 声环境功能区 区划调整 ArcGIS空间数据库 绵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典型深水水库内外源影响和季节性污染特征
16
作者 林蕊 邢涛 +6 位作者 佟洪金 雍毅 侯江 张韵洁 林康 孟旭 吴迪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3,共15页
鲁班水库是四川盆地典型深水水库,其富营养状态近年来难以缓解,且常出现冬季水质超标现象。由于缺乏基础动态监测数据,难以明晰水体污染成因和演变特征。因此,该研究在结合历年监测数据基础上,对水库沿程及垂直剖面开展系统监测。结果表... 鲁班水库是四川盆地典型深水水库,其富营养状态近年来难以缓解,且常出现冬季水质超标现象。由于缺乏基础动态监测数据,难以明晰水体污染成因和演变特征。因此,该研究在结合历年监测数据基础上,对水库沿程及垂直剖面开展系统监测。结果表明:鲁班水库受温度影响,存在冬春混合而夏季分层的演变规律,混合是造成冬春表层水质规律性超标的重要因素。理化因子的时空分布也受此影响,如底层溶解氧(DO)冬春时期高达8 mg/L,而分层期低至0 mg/L。各层水质在混合期趋于一致,而在分层期存在表层<中层<底层的规律。底泥模拟释放并结合原位监测显示:冬季好氧期氮磷和有机质释放程度虽小,但混合可将污染带入表层因而影响较大。夏季缺氧期污染释放程度虽大,但分层限制了污染输送因而影响反而较小。冬季人工进水将加剧水体混合,升高水体DO和pH但降低氧化还原电位(ORP)。同时,叶绿素a(Chl a)、总氮(TN)和总磷(TP)也分别升高122.74%、30.56%和394.14%,而氨氮(NH3-N)和高锰酸盐指数因DO升高分别降低45.27%和5.03%。研究结果厘清了鲁班水库内外源影响和季节性污染演变特征,为其富营养化高效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班水库 富营养化 分层混合 底泥释放 进水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石渣稳定锌冶炼浸出渣中可溶性重金属研究
17
作者 黄祥 陶逸倩 +4 位作者 韩雨岐 雍毅 佟洪金 龙泉 尹朝阳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06,共12页
锌冶炼浸出渣中可溶性重金属的稳定化是实现其全过程污染控制和安全利用处置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能够实际应用的稳定化药剂仍然十分有限。采用电石渣、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开展不同条件下的稳定化试验,并结合重金属形态研究和XRD、SEM-EDS... 锌冶炼浸出渣中可溶性重金属的稳定化是实现其全过程污染控制和安全利用处置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能够实际应用的稳定化药剂仍然十分有限。采用电石渣、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开展不同条件下的稳定化试验,并结合重金属形态研究和XRD、SEM-EDS等表征手段,探究电石渣对锌冶炼浸出渣中Zn、Cd、Mn三种高可溶性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在添加比高于5%(质量比)时,电石渣等碱性药剂对浸出渣中可溶性重金属Zn、Cd、Mn具有良好的稳定化效果,3种重金属浸出毒性削减率均在99%以上,Zn浸出毒性低于1 mg/L,Cd、Mn浸出毒性均低于0.3 mg/L,均低于《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标准限值。这种稳定化作用主要发生在酸性浸提阶段,通过浸出液pH的上升去除浸出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碱性药剂对浸出渣中铁酸锌(ZnFe_(2)O_(4))颗粒的包裹和附着作用也能对可溶性Zn、Cd、Mn产生少量残渣态转化效果;这种稳定化过程会大幅降低浸出渣中硫酸铅晶体的含量,同时生成新的硫酸钙晶体,这种硫酸铅向铅碱性化合物的转化可能增加铅的酸性溶出风险。电石渣用于浸出渣的稳定化仍然存在提高固废pH、增加铅的酸性溶出风险,以及在pH≤2的淋溶条件下出现重金属浸出毒性大幅上升、稳定化作用失效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采用具有不同稳定化机制的药剂实现协同控制,同时关注高酸度淋溶条件造成的稳定化失效问题,防范浸出渣稳定化填埋存在的潜在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浸出渣 可溶性重金属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河流中抗生素与内分泌干扰物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琛 顾晓云 陈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7-920,共14页
抗生素与内分泌干扰物是近些年全球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河流中抗生素与内分泌干扰物环境行为的研究动态,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2年共发表该研究... 抗生素与内分泌干扰物是近些年全球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河流中抗生素与内分泌干扰物环境行为的研究动态,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2年共发表该研究领域相关文献2085篇,包括399篇中文和1686篇英文文献,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且在过去5年迅速增长。英文文献涉及全球96个国家和2022所研究机构,中国和美国的国际表现力较为突出,发文量分别为773和251篇,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发文量位居第一且与国内外机构合作紧密。发文的期刊以环境科学类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其中中英文期刊分别以《环境科学》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文量最多。关键词聚类与时区图谱表明,该领域当前以区域性研究为主,双酚A、壬基酚、有机氯农药等内分泌干扰物与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在河流中的污染特征研究较为广泛,而针对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仍不充分,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去除等机理研究是当前主要方向。突现词结果表明,过去20年该领域研究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研究以分析方法和河流中赋存特征等污染调查为主,中期研究以探究污染物的运移归趋为主,近年来研究由生态风险评估转向河流水生态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符合区域特征的污染物管控策略与去除技术是当前热点和未来趋势。此外,由抗生素污染衍生的耐药性问题引起全球关注,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及生态与健康风险也是当前热点和未来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内分泌干扰物 河流 环境行为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蕨——四川省蕨类植物新分布记录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小杰 陈绪玲 +4 位作者 罗伟 余道平 涂卫国 杨渺 崔永亮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43-145,共3页
报道了四川省峨眉山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栗蕨属Histiopteris新记录种——栗蕨Histiopteris incisa(Thunb.)J.Sm.,并附有该种的描述和特征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PE)。
关键词 栗蕨 新记录 峨眉山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臭氧浓度空间分异及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汪可可 康平 +3 位作者 周明卫 张小玲 陈军辉 向卫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61-2370,共10页
为揭示四川盆地臭氧(O3)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通过对2015~2017年四川盆地18城市82个国控环境监测站的O3浓度观测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空间热点探测及地理探测器等地统计方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7年四川盆地O3浓度总体呈... 为揭示四川盆地臭氧(O3)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通过对2015~2017年四川盆地18城市82个国控环境监测站的O3浓度观测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空间热点探测及地理探测器等地统计方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7年四川盆地O3浓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15年的(79.95±18.82)μg/m3上升到2017年的(88.64±11.67)μg/m3),污染态势逐年加重.盆地中西部成都,资阳,雅安等城市O3浓度最高,且高值区范围逐年扩大.O3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聚集性规律(空间正相关,Moran’sI指数大于0),且年聚集区(H-H聚集区或L-L聚集区)主要呈现为H-H聚集区分布在盆地中西部,L-L聚集区分布在盆地东南部.此外,年聚集区的年际变化与浓度变化态势基本一致,即O3浓度上升(降低)的区域转变为H-H聚集区(L-L聚集区).基于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二十个社会经济及自然驱动因子对O3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因子占主导作用,其中城建用地占区面积比重(驱动值,q=0.5734),人口密度(q=0.5479)的驱动作用最为突出,自然因子中年降水量(q=0.4592)具有最显著的驱动作用;地理探测器双因子交互对O3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有明显的交互增强作用(每个单因子q值平均增大了1.5~2.1倍),且交互均值(即各因子交互q值的均值)与最大交互值逐年增大.在使得交互值达到最大驱动值的双因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人口密度(7次)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7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四川盆地 空间自相关 空间热点探测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