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族与汉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对照研究
1
作者 多吉 张悦 +5 位作者 郑红 刘治容 嘉初丹巴 泽旺格玛 王光进 李玉婵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8-661,共4页
背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民族结膜囊的菌种分布有所不同,可能与其居住环境有关。了解不同民族结膜囊菌种的分布特点对感染性眼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藏族与汉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的异同。方法整群抽取四川甘孜州... 背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民族结膜囊的菌种分布有所不同,可能与其居住环境有关。了解不同民族结膜囊菌种的分布特点对感染性眼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藏族与汉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的异同。方法整群抽取四川甘孜州康定县、九龙县各1个藏族聚居地40岁以上藏族人群145人,九龙县1个及康定县2个汉族聚居地汉族人群173人,共计346眼进行调查,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分离鉴定,比较藏族与汉族人群的检查结果。结果受试的藏族和汉族人群的性别及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87,P=0.320;t=1.142,P=0.254),两组人群农牧民和非农业人口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57,JP=0.000)。藏族人群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0.7%,汉族为60.4%,藏族人群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2,P=0.014)。藏族结膜囊多种细菌共存者占11.6%,汉族为11.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7,P=0.869);藏族人群结膜囊中表皮葡萄球菌培养的阳性率为26.6%,汉族人群为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50,P=0.060);藏族人群结膜囊内棒状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15.9%,汉族人群为1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8,P=0.618)。结论四川甘孜州藏区藏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较汉族中老年人低,藏族和汉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的细菌的种类及分布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囊 细菌 藏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