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林业资源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余海清 李春华 +1 位作者 李万平 陈文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663-2664,2740,共3页
从森林蓄积、面积构成,竹林资源,经济林资源等方面介绍了四川省林业资源构成现状,并对林业资源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四川省 林业资源 构成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甘孜州的珍稀植物资源
2
作者 贺家仁 蒋勇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1998年第2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甘孜州 珍稀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山林区森林更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金锡 许金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70-574,共5页
川西高山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北端,为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向川西北草原草甸区过渡地段,森林面积约61万ha,森林蓄积1.4亿m^3,垂直分布在3500—4300m。本区生长季热量不足,霜雪、低温及干旱限制了林木的生长发育及存活,人工更新... 川西高山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北端,为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向川西北草原草甸区过渡地段,森林面积约61万ha,森林蓄积1.4亿m^3,垂直分布在3500—4300m。本区生长季热量不足,霜雪、低温及干旱限制了林木的生长发育及存活,人工更新效果很不理想,加之放牧牲畜践踏苗木严重,给营林更新带来很大困难。一、自然环境概况本区多为剥蚀山原地貌,坡度较缓,相对高差几十m到400m。森林垂直分布简单,海拔3500m以下为河谷干旱灌丛草原带,海拔3500—4100m为暗针叶林带,海拔4100—4500m为高山灌丛草甸带。森林主要建群种为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和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林区年均温为2.88—4.73℃,温度日变幅大,年变幅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 林区 森林 更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志斌 伍杰 +2 位作者 彭克忠 刘韩 郑天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179-182,245,共5页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种子植物共有56科246属618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占甘孜州被子植物科、属、种的35.90%、26.97%和13.08%,占四川被子植物科属种的29.79%、16.48%和6.21%;属的地理分布类型多,涉及15个属的分...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种子植物共有56科246属618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占甘孜州被子植物科、属、种的35.90%、26.97%和13.08%,占四川被子植物科属种的29.79%、16.48%和6.21%;属的地理分布类型多,涉及15个属的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40.24%,有一定的优势;区系的基本特点除组成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外,还具有起源古老及单种的科属较多、特有种较多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青松多自然保护区 草本植物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撑绿杂交竹基腐病生防菌的促生机制
5
作者 李琳 陈航 +4 位作者 陈有忠 朱天辉 韩珊 刘韩 李姝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106,共14页
【目的】探究已筛选出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BD2231)和奇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mirabilis BD2233)2株拮抗菌的促生特性及其机制,为杂交竹基腐病防治和植物生长提供有效的微生物菌剂。【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测定B... 【目的】探究已筛选出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BD2231)和奇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mirabilis BD2233)2株拮抗菌的促生特性及其机制,为杂交竹基腐病防治和植物生长提供有效的微生物菌剂。【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测定BD2231和BD2233在分泌吲哚乙酸(IAA)、溶磷、产铁载体、生物固氮、产ACC脱氨酶和纤维素酶等方面的能力;分析2株菌株对番茄和烟草种子萌发以及对番茄、烟草和杂交竹幼苗生长的影响;利用ELISA试剂盒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究菌株对番茄、烟草和杂交竹叶片生长素、赤霉素、水杨酸和茉莉酸的质量浓度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BD2231和BD2233均能产生生长素(IAA)、铁载体和纤维素酶,但不具有溶磷、生物固氮和产ACC脱氨酶的能力,其中,BD2233分泌IAA的质量浓度达12.44 mg·L^(-1),BD2231的载体活性单位(SU)和纤维素酶活性(CMC酶活)分别达26.75%和0.43 U·mL^(-1)。2株菌株可显著促进番茄和烟草种子萌发,经BD2231发酵液处理的番茄和烟草种子发芽率更高,分别为61%和87%。2株菌株可显著促进杂交竹幼苗生长,提高植物的株高、茎粗、鲜质量和干质量。BD2231和BD2233能够显著促进植物叶片内源激素生长素、赤霉素、水杨酸和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IAA9、GA20ox、PR-1和MYC2的表达,提高内源激素的质量浓度,BD2233对植物的生长素质量浓度提高效果较好,BD2231对植物的赤霉素、水杨酸和茉莉酸质量浓度提高效果较好。【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BD2231和奇异链霉菌BD2233通过产生IAA、铁载体和纤维素酶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可提高植物生长素、赤霉素、水杨酸和茉莉酸的质量浓度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BD2231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 贝莱斯芽孢杆菌 奇异链霉菌 促生特性 植物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青杨派基因资源特点 被引量:23
6
作者 余树全 刘军 +2 位作者 付达荣 刘大健 刘友全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 ,地史条件独特 ,地形地貌复杂 ,气候环境多样 ,孕育有丰富独特的植物资源。研究表明 :①川西高原地区杨树基因资源丰富 ,有青杨派杨树 1 1种、 8个变种和 1 0个天然杂交类型 ,占中国特有青杨 2 4种的 45 8...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 ,地史条件独特 ,地形地貌复杂 ,气候环境多样 ,孕育有丰富独特的植物资源。研究表明 :①川西高原地区杨树基因资源丰富 ,有青杨派杨树 1 1种、 8个变种和 1 0个天然杂交类型 ,占中国特有青杨 2 4种的 45 8% ,是我国杨树自然分布中心和变异中心之一。②该地区青杨垂直分布表现出替代性 ,水平分布表现为地域性特点。③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强 ,从干热河谷到润湿气候至寒湿气候带均有分布。④具有明显速生性 ,从海拔 1 60 0~ 40 0 0m范围内 ,具有 0 77~ 2 40m的年平均高生长量 ,1 0 0~ 3 90cm的年平均胸径增量。⑤多种植物区系成分共存 ,分别有中国 日本森林植物区系成分 ,中国 喜马拉雅区系成分 ,近古热带特有植物成分。⑥该地区古树资源丰富 ,胸径 1m以上的杨树遍布各县 ,最大胸径达到 3 0 5m。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青杨派 基因资源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凋落针叶上的真菌多样性及4株真菌的纤维素分解能力 被引量:5
7
作者 许秀兰 杨春琳 +3 位作者 田莎 姜欣华 刘韩 刘应高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8,共9页
[目的]研究二郎山林场华山松针叶凋落初期针叶上的真菌多样性,分析凋落物分解初期的真菌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性,揭示真菌多样性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及根球壳孢菌在针叶分解中的产酶特性。[方法]采用研磨法对分别从海拔2 750,2 650,2 510和... [目的]研究二郎山林场华山松针叶凋落初期针叶上的真菌多样性,分析凋落物分解初期的真菌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性,揭示真菌多样性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及根球壳孢菌在针叶分解中的产酶特性。[方法]采用研磨法对分别从海拔2 750,2 650,2 510和2 460 m采集的华山松新近凋落针叶进行真菌分离,结合形态学和真菌ITS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对分离物鉴定分类。选取3株在形态学上存在明显差异的根球壳孢菌以及1株分离自华山松的二郎山散斑壳为分解菌株,以华山松针叶为唯一底物,采用试管培养法进行发酵,探讨根球壳孢菌的腐生性能。[结果]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华山松凋落针叶中获得了23个属于不同分类单元的真菌,其中半知菌数量最多,共有15个分类单元,子囊菌次之,为5个。所有分离菌株隶属15属,毛霉属、木霉属、根球壳孢菌属、青霉属和蓝状菌属在4个海拔凋落物中均存在,为华山松凋落物前期的丰富物种。木霉属和青霉属等丝状真菌在数量上的优势以及种类上的多样性,说明其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担子菌在数量以及种类上的缺乏说明其在分解前期参与少,推测其后期将从环境进入参与木质素的分解。通过测定4株真菌分解华山松凋落针叶时的纤维素酶活,4株真菌分泌的内切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活性在第13天达到峰值,外切纤维素酶活性在第17天达到峰值,但4株真菌菌株之间的各纤维素酶活力差异不大,引起的针叶质量损失率也并无显著差异。根球壳孢菌和二郎山散斑壳对针叶的纤维素成分具有分解作用,内切纤维素酶、外切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二郎山散斑壳分解的华山松针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为15.74%,该菌多存在于落地华山松针叶上,而活体针叶中鲜有发现,且未能造成华山松的落针病害;根球壳孢菌在25天内引起华山松针叶质量损失率为12.00%~13.40%。[结论]木霉属和青霉属等丝状真菌在凋落物初期发挥主要作用,且在不同海拔均为优势物种。二郎山散斑壳与根球壳孢菌均存在弱腐生性,但其产纤维素分解酶能力是否与其致病力相关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凋落物 真菌多样性 根球壳孢菌 二郎山散斑壳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定杨优树无性系苗期测定
8
作者 余树全 付达荣 +2 位作者 李翠环 刘军 刘大健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经3a育苗试验,从41个康定杨Populuskangdingensis优树无性系中选出8个无性系,按照随机区组排列,进行苗期测定。结果表明:①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和材积的生长达到极显著水平,苗高、地径和材积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 8978,0 8314和0 8081,遗... 经3a育苗试验,从41个康定杨Populuskangdingensis优树无性系中选出8个无性系,按照随机区组排列,进行苗期测定。结果表明:①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和材积的生长达到极显著水平,苗高、地径和材积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 8978,0 8314和0 8081,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5 82%,14 02%和41 12%。说明从中选择优良无性系是可能的。②苗高、地径和材积3个性状之间的遗传、表型与环境相关系数都是极显著的。表明3个性状均可作为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性状,但从相关遗传力和相关遗传变异贡献率分析表明,利用苗高进行选择优于地径和材积。③从8个无性系中进一步选出7,11,27,28等4个无性系,在苗高、地径和材积生长上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6 69%,35 51%和139 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康定杨 无性系 苗期测定 广义遗传力 遗传变异系数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寒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团聚体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苟天雄 刘韩 +2 位作者 帅伟 姜欣华 李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探究川西北高寒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的方式,对四川西部折多山高寒山地6个海拔梯度土壤团聚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不同海拔>0.25 mm粒径的土壤中非水... 为探究川西北高寒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的方式,对四川西部折多山高寒山地6个海拔梯度土壤团聚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不同海拔>0.25 mm粒径的土壤中非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占80%以上,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占70%以上;0—60 cm土层>0.25 mm粒径的土壤非水稳定性团聚体总体上呈现随海拔上升而增加的趋势,而水稳定性团聚体则呈现出随海拔升高先逐渐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主要分布在>0.25 mm粒级中,且呈现随海拔升高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均呈现出随海拔降低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分形维数(D)则呈现增大的趋势,>20 cm土层规律不明显。表明川西高寒山地表层土壤团粒结构稳定性较好,防止土壤退化应是该区生态保护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土壤有机质 海拔 高寒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杨树烂皮病及其发病原因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35,共1页
川西高原高海拔宽谷区人工造林适生树种很少,近10年造林首选树种均以光果西南杨和康定杨为主.目前已营造杨树纯林2000hm2,并建有以培育杨树苗为主的苗圃26.7hm2.据调查,在苗圃幼苗杨树烂皮病发病率高达100%,病情严重时造成幼苗地上部分... 川西高原高海拔宽谷区人工造林适生树种很少,近10年造林首选树种均以光果西南杨和康定杨为主.目前已营造杨树纯林2000hm2,并建有以培育杨树苗为主的苗圃26.7hm2.据调查,在苗圃幼苗杨树烂皮病发病率高达100%,病情严重时造成幼苗地上部分枯死,幼树发病率为71%.由于杨树烂皮病在川西高原首次发生,作者对该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对其造成流行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杨树 烂皮病 发病原因 病害症状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朗自然保护区亚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帅伟 姚辉 +1 位作者 吴兵 徐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0671-20673,共3页
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亚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除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外,3个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白桦林土壤氮的可利用性高于云、冷杉林。森林地表... 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亚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除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外,3个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白桦林土壤氮的可利用性高于云、冷杉林。森林地表凋落物是主要的土壤有机碳库。总体来看,3个森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可很好的维持森林系统内的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 森林类型 土壤养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不同种植密度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富雨 李元会 +4 位作者 文嫱 邹德强 王腊梅 刘志斌 贺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4期119-121,共3页
[目的]检验退耕还林工程改造效果,探讨四川省甘孜州地区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对生态系统碳汇/源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甘孜州泸定县田坝乡种植的花椒地为研究区域,研究退耕还林3年后不同种植密度下(0.5 m×0.5 m、0.5 m×1.0 m、1.... [目的]检验退耕还林工程改造效果,探讨四川省甘孜州地区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对生态系统碳汇/源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甘孜州泸定县田坝乡种植的花椒地为研究区域,研究退耕还林3年后不同种植密度下(0.5 m×0.5 m、0.5 m×1.0 m、1.0 m×1.0 m)各土层(0~15、15~30、30~45 cm)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结果]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上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中层次之,下层最低;不同种植密度下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之间有差异均高于对照,且0.5 m×0.5 m种植密度下最大。[结论]高密度种植花椒更有利于区域生态恢复、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源功能,并有利于提升其产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种植密度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