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亚 周剑 +6 位作者 吴晓雲 刘光迅 杜军 郑维 魏震 李青芝 龚全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67-70,共4页
稻渔综合种养是为适应新时代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要求,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发展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利用了稻田浅水生态环境,进行田间工程改造,通过种养结合,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既产出水稻又产出水... 稻渔综合种养是为适应新时代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要求,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发展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利用了稻田浅水生态环境,进行田间工程改造,通过种养结合,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既产出水稻又产出水产品,对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和水产品稳定供给的重要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等,就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 产业发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2
作者 廖青青 任莹莹 +7 位作者 陈晨 李忆均 杨世勇 李起翔 熊银林 蒋梦暤 武佳韵 窦亮 《四川动物》 2025年第5期583-591,共9页
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地处涪江水系夺补河流域,位于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水系内。为丰富保护区鱼类资源资料,于2021年10月—2022年8月进行调查,共捕获196尾鱼,隶属于2目5科9属12种。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物种最多(9种,占7... 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地处涪江水系夺补河流域,位于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水系内。为丰富保护区鱼类资源资料,于2021年10月—2022年8月进行调查,共捕获196尾鱼,隶属于2目5科9属12种。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物种最多(9种,占75%),以鳅科Cobitidae和鲤科Cyprinidae为主;长江上游特有鱼类9种;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20,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87,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0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9;此外,生态分析表明,黄石爬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以中小型个体为主(体长13~16 cm,体重30~45 g),肥满度最低;青石爬E.davidi分布稀少,体型稳定(体长12~16 cm,体重30~40 g),整体肥满度较低;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davidi体型变异较大(体长12~15 cm,体重10~75 g),肥满度显著高于前二者(P<0.01)。本研究结果系统评估了保护区内的鱼类资源和分布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对该地的鱼类资源保护提出加强执法监管、修复栖息地、实施人工增殖放流和建立长效监测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沟自然保护区 鱼类 资源调查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长吻鮠肌肉营养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分析
3
作者 马英 侯梦丹 +9 位作者 高胡君 秦凤 魏震 郑维 熊银林 翟旭亮 薛洋 徐凤 叶华 罗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9,共14页
为研究不同年龄长吻鮠肌肉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之间的差异,以人工养殖的2龄、 3龄、 4龄长吻鮠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龄和2龄肌肉粗蛋白和灰分显著高于3龄,但各... 为研究不同年龄长吻鮠肌肉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之间的差异,以人工养殖的2龄、 3龄、 4龄长吻鮠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龄和2龄肌肉粗蛋白和灰分显著高于3龄,但各龄肌肉间粗脂肪和水分无显著性差异。各龄肌肉均测得18种氨基酸,包含必需氨基酸7种,半必需氨基酸3种,非必需氨基酸8种。呈味氨基酸以谷氨酸、天冬氨酸为主,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亮氨酸含量最高。其中苏氨酸、缬氨酸、丙氨酸、胱氨酸和牛磺酸含量各龄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氨基酸差异不显著。长吻鮠肌肉中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与WHO/FAO模式推荐的标准(0.4)相近,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高于WHO/FAO推荐值(0.6)。4龄和3龄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均为0.87,高于2龄肌肉。综合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揭示缬氨酸为长吻鮠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脂肪酸测定结果显示,除木蜡酸外,其余脂肪酸各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龄长吻鮠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符合健康膳食推荐比值。长吻鮠肌肉中n-3 PUFA与n-6 PUFA的比值均较为理想,DHA和EPA含量丰富。3个年龄段肌肉中共检测出4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4龄和3龄肌肉的风味优于2龄肌肉。研究表明,2龄、 3龄、 4龄长吻鮠肌肉均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其中,4龄长吻鮠肌肉的鲜味程度和营养价值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鮠 肌肉 基本营养成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卵黄蛋白原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外源E2的影响
4
作者 姚苗 韦智梅 +6 位作者 BIZOZA 周针宇 李虹 王波 熊银林 刁晓明 翟旭亮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为探究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卵黄蛋白原Vtg基因的生物学信息与表达及其作为生理与毒理研究标志物的可行性,本实验克隆获得VtgAB1、VtgAB2、VtgAB3(GenBank登录号OK287927、OK287929、OK287928)基因序列,其cDNA长分别为5055、5537... 为探究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卵黄蛋白原Vtg基因的生物学信息与表达及其作为生理与毒理研究标志物的可行性,本实验克隆获得VtgAB1、VtgAB2、VtgAB3(GenBank登录号OK287927、OK287929、OK287928)基因序列,其cDNA长分别为5055、5537、5306 bp,分别编码了1684、1760、1725个氨基酸。三种亚型Vtg蛋白均由脂蛋白N-末端(Vitellogenin_N)、1943DUF、1944DUF、PV、D型血管血友病因子(VWD)5个保守结构域构成,为完整型Vtg。同源性分析发现皆与龟鳖目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同时在3种亚型中VtgAB2与VtgAB3更相似。荧光定量PCR显示,3种亚型Vtg只在雌性肝脏中强烈表达。在60日龄、2龄、4龄雌性个体肝脏中,Vtg表达量随年龄呈上升趋势,VtgAB1、VtgAB2为主要表达亚型。原位杂交结果显示,3种亚型Vtg在卵原细胞内未发现杂交信号;在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滤泡细胞中发现杂交信号;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中未发现杂交信号,在滤泡细胞和周围的网状组织中发现杂交信号。信号在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分布较为均匀且表达最强,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信号聚集在核周区且信号逐渐减弱。以雄性中华鳖为对象,注射雌激素E2,3种亚型Vtg表达量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鳖卵黄积累过程中Vtg发挥重要作用,首次证实其Vtg存在内源性合成,并发现其可以作为雌激素暴露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卵黄蛋白原基因 克隆与表达 外源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杂交鲟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晓晶 魏震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鲟鱼是一类兼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的大型亚冷水性鱼类,随着鲟鱼人工养殖在全球范围内的陆续开展,不断出现了纯种鲟鱼种质退化及抗逆能力大幅降低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养殖鲟鱼的品质和性状,鲟类杂交已相继展开。目前我国已经开发... 鲟鱼是一类兼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的大型亚冷水性鱼类,随着鲟鱼人工养殖在全球范围内的陆续开展,不断出现了纯种鲟鱼种质退化及抗逆能力大幅降低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养殖鲟鱼的品质和性状,鲟类杂交已相继展开。目前我国已经开发了西伯利亚鲟(♀)×施氏鲟(♂)(西杂)和达氏鳇(♀)×施氏鲟(♂)(杂交鲟“鲟龙1号”)等多个优良杂交鲟品种,且在其生长性能、繁殖力、抗逆性能等方面展开了不同程度研究。文章对我国杂交鲟研究进行综述,提出了实施品牌化战略、跟进育种研究、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原良种场建设及加强监管等建议措施,以期为鲟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杂交育种 西杂 鲟龙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