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江油距瓣尾囊草初步研究(二)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与群落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金锡 何兴金 +2 位作者 徐伟 孟文凯 苏泽源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28-32,39,共6页
本文从人文和科学的角度对距瓣尾囊草索本探源,采用DNA提取与基因测序技术、电子显微镜扫描技术、遥感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等现代最新技术和仪器设备等研究手段,进行全方位野外科学考察与室内科学研究,形成如下基本认识:(1)文献考证:对... 本文从人文和科学的角度对距瓣尾囊草索本探源,采用DNA提取与基因测序技术、电子显微镜扫描技术、遥感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等现代最新技术和仪器设备等研究手段,进行全方位野外科学考察与室内科学研究,形成如下基本认识:(1)文献考证:对首次采集人,洛克采集路线,采集经过,距瓣尾囊草的首次论文发表原件,中国命名以及再次发现等作了较为翔实系统的考证。(2)生物学特性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少见的夏枯型草本植物,肉质茎,叶片象银杏,花似兰草;秋季萌芽生长,冬季开花,春季结实,夏初进入休眠期;其花瓣和叶片随着季节变换,色调也在变化。生殖对策独特,种子成熟后,果柄弯曲伸缩在植株附近寻觅适宜的缝隙,横向开裂蓇葖果、实行播种。(3)严酷的生境条件:植株的根和茎牢牢扎在岩石缝隙里。矩瓣尾囊草生存的石灰岩类型稀缺,起源于泥盆纪。(4)基本清楚了种群的分布范围与数量:总数为2 026株,有4大种群,其中,最大的种群为北城乡大桑园种群,数量为1 529株,占总数的75.47%,其次是永胜乡项家沟种群,有322株,占15.89%,含增镇朝阳洞种群有96株,占4.74%,最小的种群为新春乡景台村种群,有79株,占3.90%。(5)编制了抢救性移植方案:根据科学考察对矩瓣尾囊草的生物生态学特征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对抢救性移植的目标任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落实了抢救性移植对象,抢救性移植季节,移植地点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瓣尾囊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江油矩瓣尾囊草初步研究(三)抢救性迁地移植保护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泽源 王金锡 +1 位作者 何兴金 徐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5期40-42,66,共4页
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目标就是要保护物种多样性和遗传潜力。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生态失调等,导致了物种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致使全球大量物种受到非正常灭绝的威胁。... 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目标就是要保护物种多样性和遗传潜力。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生态失调等,导致了物种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致使全球大量物种受到非正常灭绝的威胁。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50%的植物物种已受到灭绝的威胁,有专家估计,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2/3的维管植物消失。长期的自然保护研究与实践表明:稀有濒危物种只有通过人类的帮助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迁地保护就是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瓣尾囊草 移植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菌剂偶联有机肥强化秸秆还田
3
作者 李明星 江慧 +3 位作者 李锐定 陶逸倩 李星 邱忠平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0-881,共12页
设置添加秸秆降解菌剂(MC)、有机肥(OF)、菌肥联用(MC+OF)和空白对照(CK) 4个处理,进行了为期120d的还田实验,分析不同处理对还田秸秆降解速度、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MC+OF处理的秸秆降解和腐殖化效果最佳.还田120d... 设置添加秸秆降解菌剂(MC)、有机肥(OF)、菌肥联用(MC+OF)和空白对照(CK) 4个处理,进行了为期120d的还田实验,分析不同处理对还田秸秆降解速度、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MC+OF处理的秸秆降解和腐殖化效果最佳.还田120d时,MC+OF组半纤维、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和秸秆失重率分别较其他处理高2.87%~11.78%、3.20%~10.59%、6.00%~32.97%和9.49%~26.77%(P<0.05),腐殖质含量最高,达70.39g/kg;土壤总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分别较初始增加33.39%和62.00%,土壤总养分(氮磷钾)相对初始增加134.21mg/kg.此外,秸秆降解菌剂接种后其中的Aspergillus能够在秸秆还田过程中成为优势菌属,并诱导了Alcaligenes、Ensifer和Brevundimonas等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功能的土著微生物显著富集;菌肥联用还提高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等碳、氮和磷转化的关键酶活力,降低了病理营养型真菌总量,提升了土壤品质.综上所述,MC+OF是解决还田秸秆降解难、资源循环受阻的有效手段,对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和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降解菌剂 有机肥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标记基因抗虫水稻外源基因向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富丽 佟洪金 +9 位作者 刘勇 尹全 王东 宋君 陶李 常丽娟 刘文娟 李忆 雷绍荣 游米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33-1737,共5页
本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按不同距离收集F1代非转基因水稻种子。采用PCR技术对各点收集的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抗虫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 本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按不同距离收集F1代非转基因水稻种子。采用PCR技术对各点收集的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抗虫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的频率。结果表明:外源Bt基因向P13381和春江063水稻平均漂移频率皆为零。而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非转基因水稻合系22-2、天香、明恢63、P1157几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基因漂移,平均漂移频率最高为0.875%,并且漂移频率随着距离加大而逐渐降低,而在7 m以外的所有采样点平均转基因漂移频率为零。该研究表明抗虫水稻华恢1号外源基因的基因漂移频率非常低,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很小,通过田间合理布局进行物理隔离,保持合适距离,以及科学安排农时,错开花期等方式,能有效控制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漂移和降低因转基因逃逸带来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基因漂移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分布特征·来源解析·控制对策 被引量:91
5
作者 秦延文 马迎群 +4 位作者 王丽婧 郑丙辉 任春坪 佟洪金 王鹤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4,共6页
针对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开展总磷污染时空特征分析,选择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最严重的上游地区岷江和沱江为典型区,分析总磷来源,提出总磷污染控制对策.研究表明:2016年开始总磷成为长江流域主要污染因子,其中上游污染最重,中游污染最轻,总... 针对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开展总磷污染时空特征分析,选择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最严重的上游地区岷江和沱江为典型区,分析总磷来源,提出总磷污染控制对策.研究表明:2016年开始总磷成为长江流域主要污染因子,其中上游污染最重,中游污染最轻,总体呈降低趋势;长江流域枯/平水期总磷污染较重,丰水期污染较轻,说明流域主要污染负荷来自点源.总体来说,造成长江流域总磷较高的原因有:磷矿开采和磷化工的污染源高负荷排放,造成部分河段水质严重超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影响河流水质;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不足;生态流量不足,加剧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治理导向不全面和污染源监管措施不系统,影响总磷水质同步改善.针对长江流域总磷污染特征,按照"分区控制、分类治理""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原则,提出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建议:(1)抓住长江流域上游重点片区,开展流域总磷污染整治.(2)抓住磷化工、城镇生活和畜禽养殖等三类涉磷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控制磷污染负荷排放.(3)抓住环境监管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水环境标准和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总磷 时空分布 污染成因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但尚铭 但玻 +1 位作者 杨秀蓉 黄明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3,共4页
使用不同季节的12次NOAA/AVHRR数据,将热岛强度△Tm进行平均,全年成都市和中小城市△Tm的平均值分别为5.75和3.35℃;夏季的平均值最大,分别为7.50℃和4.84℃;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分别为3.33和1.62℃。白天和夜间△Tm的平均值比较,成... 使用不同季节的12次NOAA/AVHRR数据,将热岛强度△Tm进行平均,全年成都市和中小城市△Tm的平均值分别为5.75和3.35℃;夏季的平均值最大,分别为7.50℃和4.84℃;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分别为3.33和1.62℃。白天和夜间△Tm的平均值比较,成都市分别为7.39和3.46℃,白天是夜间的2.14倍;中小城市分别为4.44和1.83℃,白天是夜间的2.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AA/AVHRR 成都平原 城市热岛效应 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51
7
作者 李冰 王昌全 +4 位作者 谭婷 李焕秀 杨娟 李启权 袁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8-315,共8页
GPS野外定点调查取样197个,用于成都平原农田土壤重金属Cd、Pb、Cr、Hg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研究。与20年前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广汉、新都、邛崃土壤Cd含量上升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1、1.3和2倍;Pb则以新津、德阳、广汉、新都增加最... GPS野外定点调查取样197个,用于成都平原农田土壤重金属Cd、Pb、Cr、Hg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研究。与20年前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广汉、新都、邛崃土壤Cd含量上升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1、1.3和2倍;Pb则以新津、德阳、广汉、新都增加最多,达1.1~3.3倍;Cr、Hg含量变化不大。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表明,除Cd含量表现为东北-西南向逐渐降低外,其余元素的空间变化特征不明显,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结果表明,近50%的土壤Pb、Cd含量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以Pb最为明显。Pb污染级别为1~4级,重点污染区域为新都、广汉、新津、德阳等地;Cd污染级别虽小(1~2级),但污染范围较大,主要分布在新都、德阳、广汉、双流、新津、彭州等地;仅有少部分样点受到Cr、Hg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重金属 地质累积指数 区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其脱色性能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杰 赖喜德 +2 位作者 钱骏 蒋厦 佟洪金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47,共3页
以不同的Mg^2+与Al^3+摩尔比制备一系列的镁-铝水滑石,考察镁-铝水滑石对单一品种模拟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n(Mg^2+):n(Al^3+)为3:1制得的镁-铝水滑石对模拟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最好;脱色处理后的镁... 以不同的Mg^2+与Al^3+摩尔比制备一系列的镁-铝水滑石,考察镁-铝水滑石对单一品种模拟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n(Mg^2+):n(Al^3+)为3:1制得的镁-铝水滑石对模拟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最好;脱色处理后的镁-铝水滑石再生后可重复使用,它对模拟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与新的镁-铝水滑石的脱色效果几乎没有差别;在模拟分散染料废水pH为10~11、镁-铝水滑石的加入量为1.0g/L、反应2h的条件F,模拟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脱色 分散染料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地质参数对地下水溶质预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远伟 苏欣 +3 位作者 张静 甘欣 袁野 邓仕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以西南某磷矿的尾矿库为对象,研究解析法预测地下水溶质运移过程中水文地质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通过水文地质勘查获得库区水文地质参数的变化范围,然后选择连续注入示踪剂-平面连续点源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极端情况下,承压含水... 以西南某磷矿的尾矿库为对象,研究解析法预测地下水溶质运移过程中水文地质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通过水文地质勘查获得库区水文地质参数的变化范围,然后选择连续注入示踪剂-平面连续点源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极端情况下,承压含水层的总磷最大扩散质量浓度在1 001 d后达到稳定。承压含水层厚度与总磷最大模拟质量浓度呈现倒数关系,当承压含水层厚度小于10 m时,总磷预测质量浓度随承压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快;在其他参数为最不利的情况下,承压含水层流速大于0.076 23 m/d时,总磷最大模拟质量浓度随承压含水层流速增大而减小;总磷最大模拟质量浓度随承压含水层扩散系数增大而减小,总磷最大模拟质量浓度随承压含水层扩散系数的变化可分为快速、缓慢下降及平衡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地下水动力学 平面连续点源 地下水溶质运移 承压含水层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和积雪覆盖对低温季节西南亚高山森林表层土壤脲酶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丽红 黄雪菊 +2 位作者 秦纪洪 孙辉 李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5,共6页
土壤脲酶(URE)活性易受到温度、地表覆盖(凋落物和积雪覆盖)、土壤水热动态等的影响,是常用的表征土壤中有机态氮转化与矿化状况的生物活性的指标之一。为探索凋落物和积雪覆盖对低温季节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以低温季节... 土壤脲酶(URE)活性易受到温度、地表覆盖(凋落物和积雪覆盖)、土壤水热动态等的影响,是常用的表征土壤中有机态氮转化与矿化状况的生物活性的指标之一。为探索凋落物和积雪覆盖对低温季节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以低温季节亚高山针叶林均质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不同覆盖处理(裸露地表、凋落物覆盖、积雪覆盖、凋落物和积雪同时覆盖)进行原位培养,对各处理在低温季节(11月至翌年5月)表层(0—10cm)和下层(10—20cm)土壤进行采样并分析其脲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1)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脲酶活性在低温季节仍相对较高;整体呈现出先增高,随后急剧降低,到低温末期达到峰值的变化趋势。(2)整个低温季节凋落物和积雪对URE活性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凋落物和积雪两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凋落物和积雪覆盖动态格局深刻影响着亚高山森林的生态过程,亚高山森林高海拔土壤脲酶活性可以作为低温季节高海拔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一个短期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森林 低温季节 土壤脲酶活性 覆盖 低温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山区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尧 叶成名 +1 位作者 谢强 梁莉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89,共8页
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与保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遥感(remote sensing,RS)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发展,对大区域生态环境的监测与生态服务功能快速评估技术日益成熟。提出生态保... 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与保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遥感(remote sensing,RS)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发展,对大区域生态环境的监测与生态服务功能快速评估技术日益成熟。提出生态保护效益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分割阈值情景下的生态保护效益系数,当得到最大生态保护效益系数时,划定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将方法应用于典型的山地区域四川省万源市,对其进行3项生态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快速评估,在归一化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分析生态保护效益系数,最后在最优生态保护效益系数的情况下划定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结果显示,研究区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面积为2 651. 99 km2,占总面积的65. 4%;其中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高于800 m,坡度范围为[15°,35°)的区域,管理部门应加大该区域的保护力度。该方法可为山地区县级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与生态红线划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区域 RS和GIS 生态保护效益系数 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旌阳区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盟 吴勇 +1 位作者 高东东 吕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506-5513,共8页
利用矿物风化系统分析、离子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德阳市旌阳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矿物的溶滤作用、阳离子吸附交换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等天然水-岩作用主导区内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演化进... 利用矿物风化系统分析、离子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德阳市旌阳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矿物的溶滤作用、阳离子吸附交换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等天然水-岩作用主导区内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演化进程,碳酸盐岩和岩盐矿物溶解是主要因素,形成以HCO 3-Ca·Mg型为主的地下水化学类型;黏土矿物的风化溶解是影响水化学演化的另一主要因素,多稳定于高岭石阶段;离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验证了天然水-岩作用是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的主导因素,并且进一步指出人类活动(生活污水、农业施肥与农药等)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影响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演化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旌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燃煤烟气中汞在大气中传输的数值模拟及敏感性数值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晓彤 李启泰 蒋维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0-569,共10页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大气化学模式(MESO-NHC),以及目前大气中臭氧(O3)和氢氧基(OH)对汞氧化的研究成果,研究贵阳市原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汞传输,以及φ(大气汞)对Hg0的干沉积速率,OH与元素汞(Hg0)的反应率常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①模拟区内实...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大气化学模式(MESO-NHC),以及目前大气中臭氧(O3)和氢氧基(OH)对汞氧化的研究成果,研究贵阳市原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汞传输,以及φ(大气汞)对Hg0的干沉积速率,OH与元素汞(Hg0)的反应率常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①模拟区内实际大气中φ(Hg0)为局地人为排放源和自然排放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所占比例大致相当.②由于化学和沉积特性不同,φ(Hg0),φ〔Hg(Ⅱ)〕和φ(HgP)随着与排放源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程度存在差异,排放源对附近地区φ(大气汞)及各种形态汞所占比例影响较大;在远离排放源的地方,大气中的Hg(Ⅱ)和HgP主要来自于Hg0不断的氧化作用.③φ(大气汞)表现出2种不同的垂直分布特征,在一定高度以下φ(Hg0)随高度线性递减,而在该高度之上直到对流层顶φ(Hg0)几乎保持同样的数值;φ〔Hg(Ⅱ)〕和φ(HgP)随高度的变化遵循指数递减规律.φ(Hg0)随高度和与排放源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程度不及φ〔Hg(Ⅱ)〕和φ(HgP),主要是由于Hg0通过化学反应和沉积而离开大气的量少,能较充分通过平流扩散和垂直输送作用输送到离排放源较远和较高的地方.④排放源附近φ(大气汞)较高的地方φ(大气汞)对Hg0的干沉积速率敏感性较高,而φ(大气汞)较低的地方其敏感性较低.⑤φ(大气汞)对Hg0被OH氧化的反应率常数(k)的变化普遍很敏感,在较大的反应率常数kHg-OH=3.55×10-14×e294/T情况下,Hg0所占比例偏低,而Hg(Ⅱ)和HgP所占比例偏高,与监测结果偏差较大;在kHg-OH=2.94×10-14情况下模拟结果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市 大气汞 数值模拟 垂直分布 Hg0干沉积速率 反应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