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石渣稳定锌冶炼浸出渣中可溶性重金属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祥 陶逸倩 +4 位作者 韩雨岐 雍毅 佟洪金 龙泉 尹朝阳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06,共12页
锌冶炼浸出渣中可溶性重金属的稳定化是实现其全过程污染控制和安全利用处置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能够实际应用的稳定化药剂仍然十分有限。采用电石渣、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开展不同条件下的稳定化试验,并结合重金属形态研究和XRD、SEM-EDS... 锌冶炼浸出渣中可溶性重金属的稳定化是实现其全过程污染控制和安全利用处置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能够实际应用的稳定化药剂仍然十分有限。采用电石渣、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开展不同条件下的稳定化试验,并结合重金属形态研究和XRD、SEM-EDS等表征手段,探究电石渣对锌冶炼浸出渣中Zn、Cd、Mn三种高可溶性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在添加比高于5%(质量比)时,电石渣等碱性药剂对浸出渣中可溶性重金属Zn、Cd、Mn具有良好的稳定化效果,3种重金属浸出毒性削减率均在99%以上,Zn浸出毒性低于1 mg/L,Cd、Mn浸出毒性均低于0.3 mg/L,均低于《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标准限值。这种稳定化作用主要发生在酸性浸提阶段,通过浸出液pH的上升去除浸出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碱性药剂对浸出渣中铁酸锌(ZnFe_(2)O_(4))颗粒的包裹和附着作用也能对可溶性Zn、Cd、Mn产生少量残渣态转化效果;这种稳定化过程会大幅降低浸出渣中硫酸铅晶体的含量,同时生成新的硫酸钙晶体,这种硫酸铅向铅碱性化合物的转化可能增加铅的酸性溶出风险。电石渣用于浸出渣的稳定化仍然存在提高固废pH、增加铅的酸性溶出风险,以及在pH≤2的淋溶条件下出现重金属浸出毒性大幅上升、稳定化作用失效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采用具有不同稳定化机制的药剂实现协同控制,同时关注高酸度淋溶条件造成的稳定化失效问题,防范浸出渣稳定化填埋存在的潜在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浸出渣 可溶性重金属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典型养殖区猪粪和饲料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柳 雍毅 +3 位作者 叶宏 吴怡 侯江 黄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9-103,115,共6页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饲料添加剂的广泛使用,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污染控制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四川省自贡市和阿坝州2个典型养殖密集区散户与规模化养殖场的猪粪及其饲料中重金属Cu...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饲料添加剂的广泛使用,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污染控制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四川省自贡市和阿坝州2个典型养殖密集区散户与规模化养殖场的猪粪及其饲料中重金属Cu、Zn、Pb、Cd、Cr、As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饲料中重金属总体水平不高,但Cu,As存在部分超标现象,最大含量分别超过国家饲料标准的29倍和4.7倍;对比有机肥料标准,猪粪残留重金属除Cu含量较高外,其余基本低于国标限值。此外,初步探讨了典型农业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化所遇到重金属环境风险问题,这对评价畜禽粪污农牧结合综合利用及农村环境整治中可能存在环境风险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饲料 重金属 污染特征 集约化养殖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电解锌冶炼废渣重金属形态及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祥 吴怡 +3 位作者 彭晓曦 韩雨岐 侯江 雍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2-349,共8页
电解锌冶炼废渣收集、转移、贮存与利用处置过程的环境管理是困扰铅锌冶炼行业的瓶颈问题之一。对典型电解锌冶炼各工艺段废渣及原矿中的重金属组成与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废渣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典型... 电解锌冶炼废渣收集、转移、贮存与利用处置过程的环境管理是困扰铅锌冶炼行业的瓶颈问题之一。对典型电解锌冶炼各工艺段废渣及原矿中的重金属组成与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废渣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典型电解锌冶炼原矿中存在高含量的Zn、Pb等重金属元素,各工艺段废渣中Zn、Pb、Cd和Mn等元素含量较高,且Mn、Zn、Cd大量以可交换态存在,生物有效性也较高,Pb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为主。焙烧工艺段废渣中硅酸盐含量较高而电解工艺段废渣中硫酸盐含量较高。焙烧工艺段废渣中的Zn,浸出工艺段废渣中的Mn、Ni、Zn、Cd,净化工艺段废渣中的Mn、Ni、Zn、Cu、Cd和电解工艺段废渣中的Mn、Cd具有突出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锌 冶炼废渣 重金属形态 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典型水域表层水体抗生素残留特征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4
作者 巫明毫 沙菁洲 +4 位作者 侯永斌 刘超兰 郭义东 张力 林家富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8-85,共8页
为评价四川4个典型湖泊/水库的抗生素残留特征及相关风险等级,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水体中15种抗生素的残留水平进行测定,并通过熵值法和蒙特卡洛法对残留抗生素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4个水体样本共检出14种抗生素,以兽用抗... 为评价四川4个典型湖泊/水库的抗生素残留特征及相关风险等级,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水体中15种抗生素的残留水平进行测定,并通过熵值法和蒙特卡洛法对残留抗生素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4个水体样本共检出14种抗生素,以兽用抗生为主,其中四环素浓度最高。黑龙滩水库抗生素残留水平较高,且存在高选择性耐药风险,其他3地抗生素残留水平与国内部分湖泊河流相比处于普通水平,且选择性耐药风险水平低;4个水体监测点均存在高环境风险。成人、儿童经饮水途径摄入抗生素的累积健康风险指数在9.5×10^-5~4.03×10^-3之间,且儿童要高于成人。4个典型水域兽用抗生素残留量与检出率相对较高,且环境风险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湖泊/水库 表层水 抗生素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基岩屑焚烧过程中钡的转化与环境风险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祥 彭晓曦 +4 位作者 郭卫广 韩雨岐 张力 侯江 雍毅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6-1019,共14页
油基岩屑焚烧处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油基岩屑焚烧尾渣的主要环境风险及其形成机制,有效防控油基岩屑利用处置环境风险,通过实际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模拟等方式,结合XRD、SEM-EDS、同步热分析等多种表征方法,针对四川省天然气开采油... 油基岩屑焚烧处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油基岩屑焚烧尾渣的主要环境风险及其形成机制,有效防控油基岩屑利用处置环境风险,通过实际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模拟等方式,结合XRD、SEM-EDS、同步热分析等多种表征方法,针对四川省天然气开采油基岩屑典型回转窑焚烧处置过程中钡的转化以及焚烧尾渣的环境风险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钡是油基岩屑中的主要重金属,油基岩屑经焚烧后,尾渣中钡的酸浸浸出毒性水平大幅上升,平均值达到333.0 mg/L,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标准限值;在还原气氛下,800℃时模拟焚烧尾渣可交换态钡含量和钡的酸浸浸出毒性水平出现大幅上升,平均值分别达到8675.74 mg/kg和244.38 mg/L,并在1100℃时进一步上升,不同油基岩屑的浸出毒性发生这种跃升的温度条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油基岩屑中的硫酸钡在800℃以上会发生碳热还原反应生成硫化钡,并与氯化氢等反应产生氯化钡,这种还原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硫酸钡晶体颗粒表面,并最终形成了被可溶性钡外壳包裹的硫酸钡晶体颗粒.研究显示,可溶性钡是油基岩屑焚烧尾渣的主要环境风险,其产生主要与硫酸钡的碳热还原反应有关,钻井岩屑还原性高温热处理过程产生的可溶性钡环境风险应得到广泛关注和有效防控,建议从标准政策制定、风险源头防控和尾渣末端治理等方面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岩屑 焚烧 碳热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人体尿液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力 雍毅 +4 位作者 黄祥 侯江 胡颖 罗利 吴怡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146,共5页
建立人尿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离子阱气相色谱-质谱方法。该方法采用正己烷萃取,经HP-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使用GC-MS选择离子扫描模式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6种邻苯二甲酸酯在0.05~4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 建立人尿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离子阱气相色谱-质谱方法。该方法采用正己烷萃取,经HP-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使用GC-MS选择离子扫描模式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6种邻苯二甲酸酯在0.05~4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方法检出限为0.001~0.017 mg/L,定量下限(LOQ)为0.002~0.056 mg/L,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RSD(n=8)小于10%。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了90份人尿中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检出10种邻苯二甲酸酯,其中DIBP检出率高达50%,DEHP检出率也达到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质谱 邻苯二甲酸酯 塑化剂 人体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快速干法稳定化的矿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晓曦 吴怡 +4 位作者 黄祥 韩雨岐 张力 侯江 雍毅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28,共5页
新鲜磷石膏中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为氟化物和磷化物,添加石灰能有效降低氟和磷的浸出水平,并且添加状态和比例对稳定化效果影响较大。通过添加不同石灰比例来稳定磷石膏的处理方式,研究其污染物的浸出水平,并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对其进行表... 新鲜磷石膏中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为氟化物和磷化物,添加石灰能有效降低氟和磷的浸出水平,并且添加状态和比例对稳定化效果影响较大。通过添加不同石灰比例来稳定磷石膏的处理方式,研究其污染物的浸出水平,并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对其进行表征。研究发现石灰与磷石膏拌混比例是污染物浸出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在m(生石灰)∶m(新鲜磷石膏)为1∶50~1∶100时稳定化效果最好。由扫描电镜和能谱表征发现新鲜磷石膏为片层状结构堆叠,随着石灰添加量增多,表面微观结构也相应增多。在m(生石灰)∶m(新鲜磷石膏)为1∶100时,磷石膏的片层状结构表面会形成棒状结构,棒状间隙存在微球状颗粒。根据表征结果推测片层状结构除CaSO_(4)外,还含有一定量的Ca_(3)(PO_(4))_(2),棒状结构为Al_(2)O_(3)和AlPO_(4),微球颗粒为CaF_(2)。在新鲜磷石膏表面形成的这类微观结构,使得含氟和磷的污染物稳定化从而降低了浸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稳定化 石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