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不同寄主禾谷镰孢菌复合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相互侵染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迪 陈思怡 +4 位作者 陈国亮 刘林文 陈华保 杨春平 常小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2-761,共10页
【目的】探明四川地区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寄主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相互侵染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和PCR-VNT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毒素类型和群体遗传... 【目的】探明四川地区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寄主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相互侵染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和PCR-VNT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毒素类型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并通过高粱粒接种法检测菌株在不同寄主间的相互侵染作用。【结果】来源于3种寄主的禾谷镰孢菌复合种菌株被鉴定为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和亚洲镰孢菌(F. asiaticum),其中禾谷镰孢菌的毒素化学型为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和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而亚洲镰孢菌的毒素化学型为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各寄主菌株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以小麦菌株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且与大豆菌株遗传距离较远;同时,各寄主菌株间能够相互侵染,但致病力存在差异。【结论】来源于四川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寄主的禾谷镰孢菌复合种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可相互侵染致病,具有加重其所致病害在该地区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复合种 毒素基因型 群体遗传多样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腐病生防链霉菌IRHB47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曾钰涵 赵心宇 +3 位作者 胡玉 魏登琴 尚静 常小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1-810,共10页
【目的】明确1株大豆根际细菌IRHB 47的分类地位及对根腐病的生防潜力,为根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菌悬液浸种、盆栽接种试验检测IRHB47的抑菌效果、安全性、根腐病防效及环境适应性,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及16S r... 【目的】明确1株大豆根际细菌IRHB 47的分类地位及对根腐病的生防潜力,为根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菌悬液浸种、盆栽接种试验检测IRHB47的抑菌效果、安全性、根腐病防效及环境适应性,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菌株IRHB 47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孢菌F.solani、藤仓镰孢菌F.fujikuroi等5种大豆根腐病致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1.04%~70.40%;对大豆白绢病菌Selerotium rolfsii、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等9种病原真菌拮抗作用显著。盆栽试验发现,IRHB 47菌悬液浸种预防处理和苗期灌根治疗处理均能够显著降低尖孢镰孢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病情指数和植株死亡率。经16S rDNA序列分析,IRHB 47被鉴定为弗吉尼亚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giniae,为革兰氏阳性菌。生物学特性检测表明,该菌株可在p H 5~10、6.25%LB培养基上生长,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和低营养胁迫能力,且能够产生蛋白酶和酪蛋白酶以诱导大豆抗性。【结论】弗吉尼亚链霉菌IRHB 47菌株抑菌谱广,环境适应性强,能够有效缓解根腐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大豆根腐病 尖孢镰孢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