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酸化煤样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熊建龙 王凯 +2 位作者 杜全先 孟祥昌 郭兵兵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研究酸化作用后煤体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测试了高阶煤自然煤样和酸化煤样的孔隙结构和矿物含量,并根据分形理论对比研究了2种煤样孔隙的分形维数,探讨了酸化作用原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煤样和... 为研究酸化作用后煤体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测试了高阶煤自然煤样和酸化煤样的孔隙结构和矿物含量,并根据分形理论对比研究了2种煤样孔隙的分形维数,探讨了酸化作用原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煤样和酸化煤样中微孔和过渡孔都占较大的比例;煤样酸化后,其孔隙率增大,最小孔径和最大孔径都变大;酸化作用能促使孔隙体积增大,增加的孔隙类型不确定;2种煤样中大孔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征,酸化后煤样大孔孔隙的分形维数增大;酸化后煤样矿物含量减少,导致孔隙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酸化作用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