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S在农业地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四川省成都经济区典型川产道地中药材农业地质评价
1
作者 魏叶敏 胡绍辉 陈照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5期17402-17404,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IS已经慢慢地渗入到各行各业中,同样,GIS在农业地质的调查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对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种植区域的影响时,GIS作为一种工具,在研究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GIS...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IS已经慢慢地渗入到各行各业中,同样,GIS在农业地质的调查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对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种植区域的影响时,GIS作为一种工具,在研究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GIS在农业地质调查中应用的典型例子,用GIS的部分功能实现了点位布设、地球化学元素成图,根据成图的结果对川芎的立地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可为以后选择川芎的适宜的种植区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质 GIS 川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进展与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尹中山 徐锡惠 +1 位作者 李茂竹 魏文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6,134-135,共3页
四川省1500m以浅煤层气资源量达3480×108m3,地面勘探起步早,基础研究较多。根据四川省实际开展煤层气工作的现状,将其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划分为理论探索、参数井施工、综合研究、勘探、经济评价等5个阶段,总结了每个阶段取得的成... 四川省1500m以浅煤层气资源量达3480×108m3,地面勘探起步早,基础研究较多。根据四川省实际开展煤层气工作的现状,将其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划分为理论探索、参数井施工、综合研究、勘探、经济评价等5个阶段,总结了每个阶段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梳理了四川省煤层气工作程序;总结了四川省煤层气勘探工作的进展,分析了四川省含煤地区煤层气的有利、不利因素以及四川省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策保障、技术、煤层气产业三个方面提出了四川省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煤层气 勘探开发 阶段划分 进展 参数井 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志敏 尹中山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9-91,共3页
四川省煤层气资源丰富(资源量3480×108m3),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四川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相对落后。目前煤层气开发利用主要以井下瓦斯抽放为主,地面钻井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四川省煤层气开发利用应开展... 四川省煤层气资源丰富(资源量3480×108m3),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四川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相对落后。目前煤层气开发利用主要以井下瓦斯抽放为主,地面钻井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四川省煤层气开发利用应开展重点井田煤层气资源勘查与评价,着力建设地面抽采煤层气的小井网示范工程,并加大矿井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煤矿瓦斯) 开发利用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永金 龙军 《中国煤炭》 2020年第10期75-80,共6页
通过对四川省采煤沉陷区现场进行踏勘调研,笔者初步摸清了四川省采煤沉陷区现状,并结合国家和四川省相关部门的要求,研究了四川省采煤沉陷区界定和分类标准,对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提出四川省采煤沉陷区综合... 通过对四川省采煤沉陷区现场进行踏勘调研,笔者初步摸清了四川省采煤沉陷区现状,并结合国家和四川省相关部门的要求,研究了四川省采煤沉陷区界定和分类标准,对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提出四川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近期和远景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现状 界定和分类标准 综合治理措施 政策措施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第一个煤层气试验井网出气
5
作者 尹中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煤层气井 四川省 出气 井网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测井预测:以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61
6
作者 蒋裕强 宋益滔 +5 位作者 漆麟 陈雷 陶艳忠 甘辉 吴佩津 叶子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开展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预测研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层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页岩储层品质及压裂品质两个要素,提出以TOC含量、矿物组成为基础的"两步法"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分析... 开展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预测研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层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页岩储层品质及压裂品质两个要素,提出以TOC含量、矿物组成为基础的"两步法"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分析、X全岩衍射分析及TOC含量测量等资料,以川南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了页岩岩相划分,分析了不同岩相的属性差异。结合测井资料,根据概率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页岩岩相预测模型,开展了该地区单井岩相预测,揭示了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组合及分布特征:(1)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发育11种岩相类型,其中5种富有机质页岩岩相,6种贫有机质岩相;(2)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及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因具有高TOC含量和高脆性特征,保证了页岩良好的生气能力及可压裂性,为最有利岩相类型;(3)有利岩相组合主要分布在龙马溪组底部,平面上自威远地区北西向南东方向,组合厚度增大,组合类型变化。北西部W1井,以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与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组合为主,厚20m;往南东至W2井,以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夹薄层状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为主,厚30m;至南东部W4井,为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夹厚层状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组合,厚3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 岩相划分 岩相预测 威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古叙矿区大村矿段煤层气煤储层特征及改造效果 被引量:13
7
作者 尹中山 李茂竹 +3 位作者 徐锡惠 严新建 李安启 李玉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0-124,142,共5页
四川省南部(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大村矿段煤层气勘探开发3年来,完成了参数井施工测试、测井及固井等工程,开展了媒储层研究和压裂改造试验。改造后,DD-1井、DD-2井、DCMT-3井产气量均达到甚至超过了500~1000m^3/d的工业产能指标,... 四川省南部(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大村矿段煤层气勘探开发3年来,完成了参数井施工测试、测井及固井等工程,开展了媒储层研究和压裂改造试验。改造后,DD-1井、DD-2井、DCMT-3井产气量均达到甚至超过了500~1000m^3/d的工业产能指标,表明该区煤层气地面抽采试验获得了重大突破。这是在我国南方大倾角、低—特低渗透率、薄煤层、高煤阶情况下取得的成功,意义重大!为此,从煤层气试验井网储层特征入手,分析该区煤层气开发的优势与劣势,科学合理地总结了射孔压裂排采方案在川南地区勘探开发煤层气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加快勘探试验步伐和扩大试验区、引进先进适用的勘探新技术等建议,以确保四川省煤层气成功进行规模化、商业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煤层气 古叙矿区 大村试验井网 地面抽采 压裂曲线 点火 加快试验规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中东部季德屯钼矿床含矿岩体地质、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卢志强 李绪俊 +1 位作者 秋晨 梁本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9-364,共16页
季德屯钼矿床是近年内在吉林中东部地区发现并初步探明的一个大型斑岩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体内和花岗闪长岩体与二长花岗岩体的接触带及其附近。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岩体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和单颗粒锆石U-Pb年代... 季德屯钼矿床是近年内在吉林中东部地区发现并初步探明的一个大型斑岩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体内和花岗闪长岩体与二长花岗岩体的接触带及其附近。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岩体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和单颗粒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它们均属于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均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Y等高场强元素;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0.2±0.8)Ma和(180.1±0.6)Ma;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9±3)Ma。综合研究表明,季德屯斑岩型钼矿床类型属于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有关的深成侵入体型钼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的活动大陆板块边缘岩浆弧环境,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从岩体侵位成岩到最终形成钼矿床大致经历了11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含矿岩体 锆石U-Pb年龄 斑岩型钼矿 季德屯 吉林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盐源晚三叠世煤系沉积环境与层序地层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英娇 阳伟 +3 位作者 邵龙义 高彩红 苏时才 鲁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共1页
晚三叠世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聚煤期,盐源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主要为博大组和冬瓜岭组。根据野外露头、探槽及岩心资料的沉积学研究,博大组沉积期由于北部长枪-琪木林岛链的障壁作用,主要发育滨岸潮坪沉积,以陆源碎屑岩夹泥质、砂质碳酸... 晚三叠世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聚煤期,盐源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主要为博大组和冬瓜岭组。根据野外露头、探槽及岩心资料的沉积学研究,博大组沉积期由于北部长枪-琪木林岛链的障壁作用,主要发育滨岸潮坪沉积,以陆源碎屑岩夹泥质、砂质碳酸盐岩为主,物源区为东南部的康滇古陆,成煤环境为潮坪沼泽;冬瓜岭组沉积期由于大规模海退并伴随周围古陆快速抬升,盆地沉积以河流-三角洲相的碎屑岩为主,成煤环境以分流间湾沼泽为主。构造不整合面在盐源地区广泛存在,表现为博大组与舍木笼组之间、冬瓜岭组与博大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下切谷砂体底部河流侵蚀不整合面在冬瓜岭组广泛发育,三段、六段底部均见河床底部滞留沉积的粗砂、砾岩。本次研究主要根据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河流侵蚀不整合面及河道砂体的发育特征等,建立了盐源地区晚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在盐源地区晚三叠世煤系中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共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层序Ⅰ—Ⅳ)。其中层序Ⅰ对应博大组;层序Ⅱ对应冬瓜岭组一段和二段;层序Ⅲ对应冬瓜岭组三段、四段和五段;层序Ⅳ对应冬瓜岭组六段、七段和八段。这些层序中,聚煤作用以层序Ⅱ最强,其次为层序Ⅲ;在层序内部,又以湖(海)侵体系域聚煤最好,高位体系域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地区 晚三叠世 沉积环境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煤田晚二叠世含煤系统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朱志敏 陈岑 尹中山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4-108,共5页
为了更加有效地对煤炭及其相关的油气资源评价和环境保护,对川南煤田进行了含煤系统分析。通过对该煤田地质特征和煤层成因史分析,确定了二叠世煤层的沉积环境、含煤地层格架及含煤性、煤层硫含量和煤阶。结果表明,川南煤田可划分出4个... 为了更加有效地对煤炭及其相关的油气资源评价和环境保护,对川南煤田进行了含煤系统分析。通过对该煤田地质特征和煤层成因史分析,确定了二叠世煤层的沉积环境、含煤地层格架及含煤性、煤层硫含量和煤阶。结果表明,川南煤田可划分出4个含煤系统:含煤系统A,包括龙潭组C25—C21煤层,主要分布于古叙矿区;含煤系统B,包括龙潭组C20—C11煤层,主要分布于古叙矿区;含煤系统C,包括长兴组C10—C5煤层,主要分布于南广、芙蓉和筠连矿区;含煤系统D,包括长兴组C4—C1煤层,主要分布南广、芙蓉和筠连矿区。其中,古叙矿区含煤系统B和南广、芙蓉、筠连矿区含煤系统C的煤及煤层气丰度高,应作为未来煤及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优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系统 川南煤田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华蓥山北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倩羽 邵龙义 +4 位作者 陈照雄 李明彬 闫晗 李英娇 陈忠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3-711,共9页
华蓥山北段处于四川前陆盆地东部隆后沉积区,笔者根据钻孔岩芯、野外露头、测井等资料,对该区金刚矿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含煤岩系的岩石类型、沉积环境以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区须家河组从下到上划分为7段,须一、三、五、七段为含煤... 华蓥山北段处于四川前陆盆地东部隆后沉积区,笔者根据钻孔岩芯、野外露头、测井等资料,对该区金刚矿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含煤岩系的岩石类型、沉积环境以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区须家河组从下到上划分为7段,须一、三、五、七段为含煤段,二、四、六段为砂岩段,共识别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等5种岩石类型,区内主要发育河流相和三角洲相,物源主要来自江南古陆。构造作用、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等因素影响该区聚煤作用,经历了3次逆冲推覆作用、2次推覆后静止期及最终构造稳定的均衡回弹期,煤层主要形成于推覆后的静止期(须三段和须五段)和均衡回弹期(须七段),四川盆地东部聚煤作用有自西向东、自下而上逐步增强的趋势,华蓥山北段则成为晚三叠世末重要富煤区,可采煤层主要赋存在须五段和须七段,须五段聚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聚煤作用相对较差,须七段聚煤环境主要为曲流河泛滥盆地,聚煤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聚煤特征 逆冲推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加郡一得妥河段大型滑坡地质灾害遥感调查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俊峰 王运生 +1 位作者 张桥 李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3-116,共4页
大渡河加郡—得妥河段的地质环境特殊,地质灾害发育,对各种工程活动的潜在危害很大。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由于视野所限或交通不便等给区域地质调查带来许多困难。而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调查,可以直接按影像勾绘出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并确... 大渡河加郡—得妥河段的地质环境特殊,地质灾害发育,对各种工程活动的潜在危害很大。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由于视野所限或交通不便等给区域地质调查带来许多困难。而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调查,可以直接按影像勾绘出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并确定其类别和性质,同时还可查明其产生原因、规模大小、危害程度、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基于大渡河加郡—得妥河段的Worldview(分辨率0.5 m)遥感影像,通过对影像进行系统化处理,建立正射影像地图及三维遥感图像模型,并结合先进的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对该河段内发育的大型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河段滑坡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和脆性断层控制,地震为其触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解译 Worldview影像 大渡河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在永川深层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龙章亮 钟敬敏 +3 位作者 胡永章 温真桃 李辉 曾贤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1期72-80,共9页
永川深层山地页岩气区块位于华蓥山褶皱带向南呈帚状撒开的低背斜群,构造褶皱强烈,断层发育,龙马溪组目的层具有埋深差异大、地压地温高、水平应力差异大等特征,过路层研磨性强,井壁易失稳,可钻性差。早期地质认识不足导致钻井时效低、... 永川深层山地页岩气区块位于华蓥山褶皱带向南呈帚状撒开的低背斜群,构造褶皱强烈,断层发育,龙马溪组目的层具有埋深差异大、地压地温高、水平应力差异大等特征,过路层研磨性强,井壁易失稳,可钻性差。早期地质认识不足导致钻井时效低、施工周期长、复杂情况频发,多口井压裂改造效果不理想。针对永川工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进行了可钻性实验、硬度实验、研磨性实验、可钻性剖面建立、地层三压力预测、三维地应力有限元及不同水平应力差模式下的裂缝扩展仿真模拟、水平井地质-工程双甜点预测等针对性的地质力学参数研究。研究表明:永川地区地层可钻性级值较高,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较窄,地应力方向差异较大,高应力差影响水力压裂缝网形成。利用地质力学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工程工艺调整,钻井提速和压裂增产效果明显,对川南深层页岩气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地质力学 工艺调整 钻井提速 压裂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南-黔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康建威 余谦 +2 位作者 闫剑飞 孙媛媛 戚明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60,共12页
通过大量野外露头、钻井岩芯观察,以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岩为研究对象,结合有机地化、显微薄片、X衍射、孔渗、比表面积、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分析手段,综合分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基本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在浅水... 通过大量野外露头、钻井岩芯观察,以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岩为研究对象,结合有机地化、显微薄片、X衍射、孔渗、比表面积、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分析手段,综合分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基本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在浅水陆棚深水陆棚的沉积格局控制下,研究区富有机质页岩具有南薄北厚(10~80m)的分布特征;富有机质页岩总体平均有机碳含量大于2.0%,为腐泥型I型干酪根,有机质成熟度程度高(Ro为0.82%~3.04%);富有机质泥岩物性特征为低孔低渗型,发育多种微观孔隙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页岩气区块优选和评价,认为安场道真向斜区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富集基础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南黔北 下古生界 富有机质页岩 页岩气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家山隧道的地质病害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志沛 刘旭 覃羡安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2,共4页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问题常常是影响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常家山隧道综合勘察资料的分析,详述了隧道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及施工中遇见的地质灾害。该区地质条件复杂,主要的地质病害包括采空区、突水涌水、有害气体、出口端滑坡,由于...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问题常常是影响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常家山隧道综合勘察资料的分析,详述了隧道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及施工中遇见的地质灾害。该区地质条件复杂,主要的地质病害包括采空区、突水涌水、有害气体、出口端滑坡,由于区内存在的各种地质灾害会影响到隧道围岩的稳定和安全施工,因此必须对这些地质灾害进行治理,针对灾害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家山隧道 工程地质特征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壮 唐菊兴 +4 位作者 王立强 杨毅 李松涛 王豪 王维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89-1315,共27页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北缘弧背断隆带内,是近年来勘查评价的规模可达中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矿区矽卡岩主要呈层状、似层状,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体赋存于下-中三叠统查曲浦组(T_(1-2)c)矽卡岩和大理岩中,矿体呈透镜状...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北缘弧背断隆带内,是近年来勘查评价的规模可达中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矿区矽卡岩主要呈层状、似层状,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体赋存于下-中三叠统查曲浦组(T_(1-2)c)矽卡岩和大理岩中,矿体呈透镜状、囊状、似层状产出,矽卡岩矿物较发育。为进一步查明矿床矽卡岩矿物种属及矽卡岩类型,剖析矽卡岩形成环境及其与矿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基于对矽卡岩矿物系统的显微镜下观测,利用电子探针对矿床主要矽卡岩矿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矽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透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等,矿床矽卡岩具典型钙矽卡岩特征。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交代关系推断成矿流体经历了5个阶段,分别为早期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早期热液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特征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And_(18.37~99.89)Gro_(0.24~79.05)Ura+Pyr+Spe_(0.98~6.63)),且发育环带结构;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Di_(53.56~99.91)Hd_(1.61~44.55)Jo_(0.08~5.11));角闪石主要为阳起石,次为铁、镁角闪石,均属钙质角闪石系列;绿泥石主要为富铁的铁镁绿泥石;绿帘石贫Fe、Mg。在矿床成矿演化过程中,其成矿环境是发生改变的,早期矽卡岩阶段到最晚期碳酸盐阶段,成矿环境至少经历了从高温、偏碱性的氧化环境到相对低温、偏酸性的还原环境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铁多金属矿床 矽卡岩 矿物学 成矿环境 列廷冈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下二叠统盒8段异常低压成因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义才 张胜 +2 位作者 魏新善 刘新社 赵惠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33,116-117,共4页
苏里格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8段(盒8段)异常低压明显,但对其成因未达成共识。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盒8段53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发现产水层、产气层以及气水同产层的地层压力系数在垂向上均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在平面上呈南北向的条带状分... 苏里格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8段(盒8段)异常低压明显,但对其成因未达成共识。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盒8段53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发现产水层、产气层以及气水同产层的地层压力系数在垂向上均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在平面上呈南北向的条带状分布,形成多个异常低压系统。应用Fick气体扩散定律和盆地模拟技术,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演化和天然气组成特征分析认为,盒8段河道砂体分布的局限性为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提供了必要封闭条件,天然气扩散作用虽然存在,但是扩散损失影响相对较小。盒8段异常低压的形成主要与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抬升、地层剥蚀以及构造热事件的消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早二叠世 异常低压 成因 天然气扩散 盆地模拟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21
18
作者 邵龙义 张超 +10 位作者 闫志明 董大啸 高彩霞 李英娇 徐晓燕 梁万林 易同生 徐锡惠 黎光明 陈忠恕 程爱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5-919,共15页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部冲刷面、河道间古土壤层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关键层序地层界面,以及依据海相石灰岩标志层横向分布规律反映的区域最大海泛面,同时结合前人关于华南地区地层对比及煤层对比方面的成果,将华南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各层序中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层序Ⅰ中煤层主要形成于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潟湖潮坪环境,厚煤层的展布受这些沉积相带控制;层序Ⅱ中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煤层最厚,开阔台地煤层最薄,平面上煤层厚度表现为西部厚、中部次之、东部无煤的阶梯式递变;层序Ⅲ中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此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南西部的康滇古陆东侧,在华南中部及东部大部地区发育的浅海台地和深水盆地均不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晚二叠世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聚煤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古地理 被引量:17
19
作者 邵龙义 李英娇 +7 位作者 靳凤仙 高彩霞 张超 梁万林 黎光明 陈忠恕 彭正奇 程爱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3-630,共18页
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华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分析了聚煤规律。根据岩相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在区内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中识别出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两大沉积类型... 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华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分析了聚煤规律。根据岩相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在区内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中识别出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两大沉积类型,并可进一步识别出冲积扇、河流(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潮坪—潟湖、滨海平原和滨浅海等7种沉积类型。陆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上扬子地区的四川盆地;海陆过渡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东南部湘赣粤滨浅海。在晚三叠世含煤岩系中识别出区域性不整合面和构造应力转换面、砂砾岩体底部冲刷面和岩性突变面等类型的层序界面,将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以三级层序为古地理作图单元,恢复了研究区的古地理格局。由煤层厚度与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规律可知,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次为河流、潮坪—潟湖沉积体系,聚煤中心主要分部在四川盆地的乐威煤田以及华蓥山煤田、湘赣粤滨浅海地区的湘东南至赣西萍乡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晚三叠世 四川盆地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地区龙潭组煤层气储层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15
20
作者 蒋裕强 罗明生 +2 位作者 张虎 王勇 甘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2,共10页
据中国多次开展的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蜀南地区煤炭以无烟煤为主,与沁水盆地类似,其煤层变质程度高,吸附能力强,含气量高,蕴藏了大量的煤层气资源。为了进一步查明蜀南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其资源潜力,根据该区测井资料、录井资料、煤... 据中国多次开展的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蜀南地区煤炭以无烟煤为主,与沁水盆地类似,其煤层变质程度高,吸附能力强,含气量高,蕴藏了大量的煤层气资源。为了进一步查明蜀南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其资源潜力,根据该区测井资料、录井资料、煤层气参数井资料,从煤层分布特征、煤质特征、孔-裂隙发育特征、含气性特征及等温吸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煤储层特征,对储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其资源潜力。结果表明,蜀南地区龙潭组煤变质程度高,属于无烟煤;兰氏体积大,含气量高,气体质量好,含气饱和度高,兰氏压力小,临界解吸压力小、地解比偏低。综合评价显示该区煤层气储层质量较好,资源潜力大,但开发难度较大,尚需适宜的开采技术。建议选择长宁—叙永区块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探索煤层气勘探评价方法及有效的开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资源潜力 龙潭组 煤层气 蜀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