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霉菌防治烟草黑胫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曾华兰 雷强 +7 位作者 覃克炳 陶钰 叶鹏盛 何炼 刘朝辉 韦树谷 张骞方 李琼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164-19165,19168,共3页
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土传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烟草种植区。综述了利用木霉菌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菌株筛选、防治效果、拮抗机制的最新进展,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木霉 烟草黑胫病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会东植烟土壤盐分离子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忠坪 武秦漾 +7 位作者 张弘蒙 吴勇 钟钏 卢剑 邓家强 叶协锋 张凯 王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44-851,共8页
采集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的103个植烟土壤样品,测定了0~20 cm土壤的盐分离子质量浓度,系统分析了不同海拔及茬口对植烟土壤盐分离子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样区植烟土壤均为非盐渍化土,含盐量为0.12~0.70 g·kg^(-1),平均含盐量... 采集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的103个植烟土壤样品,测定了0~20 cm土壤的盐分离子质量浓度,系统分析了不同海拔及茬口对植烟土壤盐分离子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样区植烟土壤均为非盐渍化土,含盐量为0.12~0.70 g·kg^(-1),平均含盐量为0.26 g·kg^(-1),为中等强度变异。土壤中各盐分离子与总含盐量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HCO_(3)^(-)和K^(+)达显著性正相关(P<0.05),SO_4^(2-)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不同海拔植烟土壤中阴离子主要以HCO_(3)^(-)和SO_4^(2-)为主,其中SO_4^(2-)占比较大;阳离子则主要以K^(+)和Ca^(2+)为主。不同茬口种植方式下植烟土壤盐分离子的结果表明,通过前茬作物种植能有效降低植烟土壤中Cl^(-)的质量分数,增加HCO_(3)^(-)的占比频率,同时提升土壤中K^(+),Na^(+)和Ca^(2+)的质量分数。综合来看,本研究区域中植烟土壤未达盐渍化水平,但土壤中的SO_4^(2-)和HCO_(3)^(-)质量分数过高,可能会破坏植烟土壤中阴阳离子平衡,从而抑制烤烟生长,降低烟叶品质。因此,该地区在植烟土壤改良时应关注SO_4^(2-)和HCO_(3)^(-)质量分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茬口 植烟土壤 含盐量 盐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红壤和褐土中镉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涵君 韩秋静 +5 位作者 马静 秦燚鹤 张晓远 吴福如 卢剑 叶协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目的】重金属对环境危害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形态分布,尤其是生物有效态镉(Cd)的含量和存在比例。添加生物炭可以降低Cd超标土壤中生物有效态Cd的含量,本文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后红壤和褐土中Cd形态的变化及其与生物炭施用量的关系,以加... 【目的】重金属对环境危害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形态分布,尤其是生物有效态镉(Cd)的含量和存在比例。添加生物炭可以降低Cd超标土壤中生物有效态Cd的含量,本文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后红壤和褐土中Cd形态的变化及其与生物炭施用量的关系,以加深对生物炭修复Cd污染土壤机理的认识。【方法】选择红壤(pH5.21)和褐土(pH 7.75)两类土壤进行了室内培养试验。将两个过2 mm筛的自然风干土壤各40 kg,分别装于20L塑料盒中,加Cd(NO3)2溶液使土壤外源Cd含量达到5 mg/kg,保持70%田间最大持水量,于25℃条件下平衡两周;之后,在每1000 g土内,分别添加生物炭0、5、10、20 g,均匀混合后,室温培养50 d;在培养1、4、7、14、21、35、49 d时分别取样,测定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利用Tessier分级法测定土壤Cd形态。【结果】红壤pH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显著升高,培养14天后,生物炭施加量为2%时,土壤由酸性变为弱碱性,生物炭对褐土pH的提高作用不显著。红壤和褐土有机碳含量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培养49天后,红壤可交换态Cd含量的降幅较大,降幅为0.31~0.82 mg/kg,且处理2%的可交换态Cd含量最低,为1.24 mg/kg,生物炭施用量2%的红壤碳酸盐结合态Cd含量最高,为1.06 mg/kg,施用生物炭的红壤碳酸盐结合态Cd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Cd所占比例增加了3.14%~14.21%、8.20%~23.96%,施用生物炭的褐土碳酸盐结合态Cd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Cd升高了0.94%~2.61%、0.80%~7.90%。褐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生物炭施用量与土壤可交换态C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碳酸盐结合态Cd,土壤Fe、Mn氧化物结合态Cd和土壤有机结合态C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红壤pH、有机碳含量和生物炭施用量均与土壤可交换态C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其他四种形态C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在红壤中土壤有机碳和生物炭施用量与各形态Cd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在褐土中的相关系数。【结论】综合分析两种类型土壤中Cd形态的变化,发现生物炭对红壤的修复效果优于对褐土的修复效果,因此生物炭可以作为Cd污染的酸性土壤的一种修复改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红壤 褐土 CD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