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复杂地形下雷暴大风客观预报方法研究
1
作者 龙柯吉 康岚 +4 位作者 黄晓龙 陈朝平 但玻 周威 张武龙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7,共11页
地形复杂的四川地区,虽然雷暴大风发生频次较低,但造成的影响重大,现有的客观预报产品较少且时间分辨率低,为进一步提升四川复杂地形下雷暴大风预报准确率,综合考虑地形因子、模式物理量因子和时间因子,根据海拔高度将四川分为高海拔区... 地形复杂的四川地区,虽然雷暴大风发生频次较低,但造成的影响重大,现有的客观预报产品较少且时间分辨率低,为进一步提升四川复杂地形下雷暴大风预报准确率,综合考虑地形因子、模式物理量因子和时间因子,根据海拔高度将四川分为高海拔区和低海拔区,利用2018—2021年数据基于随机森林、自适应提升法、极端随机树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区构建雷暴大风预报模型,对2022年进行预报,获得逐3 h雷暴大风潜势预报,再利用气候背景将3 h预报时间降尺度到1 h,形成0~12 h逐小时雷暴大风预报,并检验预报效果。结果表明,逐3 h雷暴大风预报以自适应提升法效果最优,长时间检验和个例检验都表明,基于自适应提升法获得的0~12 h逐小时雷暴大风预报产品优于中央气象台产品,TS评分由0.0104提升至0.0595,空报率由0.988下降至0.808,业务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雷暴大风 机器学习 时间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廓线雷达的四川盆地西部强降水过程风场特征
2
作者 胡迪 谢晓林 +1 位作者 陈朝平 周秋雪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0-252,共13页
根据暖区暴雨的分型(西南涡型、副热带高压边缘型、西南急流型和东南风型),选取四类天气背景下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地区)的暴雨过程,利用风廓线雷达新资料,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特殊地形下,不同类型暖区暴雨中典型强降水发生、发... 根据暖区暴雨的分型(西南涡型、副热带高压边缘型、西南急流型和东南风型),选取四类天气背景下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地区)的暴雨过程,利用风廓线雷达新资料,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特殊地形下,不同类型暖区暴雨中典型强降水发生、发展时的风廓线特征。研究表明:(1)风廓线雷达资料可以很清楚地表现出对流层及边界层存在的中小尺度系统,不同类型强降水过程的风场演变特征同特殊地形与区域环流及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除副高边缘型外,其他三种类型暖区暴雨典型过程发生前或发生时都出现了边界层东北风或偏东风;(2)垂直速度变化梯度大,直观地体现了这几次过程时间短、对流强的特征,降水开始后,向下的垂直速度明显减弱甚至转向的突变时期,代表气层中上升运动的明显增强,这种垂直速度的突变对于强降水的预测有指示意义;(3)垂直速度极值在强降水发生前或发生时会明显增大,并伴随有极值层降低的现象,水平风速极值和极值层有同步的增减趋势,大部分强降水过程发生前,中层都出现了中尺度急流,并伴随急流层的降低;(4)在这四种类型的暴雨过程中都有低空急流的参与,其中副高边缘型和西南涡型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指数第一次增大都对降水的开始有1~2 h的预报提前量,而在东南风型和西南涡型过程中低空急流指数的突增预示了降水强度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强降水 低空急流 暖区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暴雨预警标准修订前后信号分布特征及适用性的对比评估
3
作者 吕纯月 吴薇 褚萌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5-1017,共13页
科学合理的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对于防范暴雨灾害十分重要。利用2019-2021年4-10月四川45个代表县地面自动站小时降水量数据及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资料,通过历史暴雨预警信号分级回算,对四川暴雨预警标准修订前后信号时空分布特征及适用... 科学合理的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对于防范暴雨灾害十分重要。利用2019-2021年4-10月四川45个代表县地面自动站小时降水量数据及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资料,通过历史暴雨预警信号分级回算,对四川暴雨预警标准修订前后信号时空分布特征及适用性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标准修订后红、橙色预警信号发布次数显著多于修订前,黄色预警信号次数减少,整体上暴雨预警有所加强。新标准中引入1 h雨强后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简称三州地区)红色暴雨预警比例明显增大,高原地区的暴雨预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结合历史暴雨灾害分析发现,新标准下强暴雨灾害事件“命中率”更高,预警强度更大,预警时效性更高,而汶川因暴雨预警“降级”的调整,各级预警信号明显减少,可较大程度避免过度响应。整体而言,四川暴雨预警标准修订充分考虑了短时强降水的强致灾性,使山区、非山区暴雨灾害风险区别得以充分体现,预警信号精准性、规范性和针对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切合精准气象预警服务及气象灾害防御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预警信号 预警标准修订 气象灾害风险普查 时空分布特征 对比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蒲公英春季物候期变化及其驱动气象因子
4
作者 王姝纯 林楠 +1 位作者 刘冬 李翔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6期97-101,共5页
本研究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域,以蒲公英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18年研究区域内的蒲公英物候观测资料(萌芽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气象数据(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等)和土壤水分含量数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探... 本研究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域,以蒲公英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18年研究区域内的蒲公英物候观测资料(萌芽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气象数据(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等)和土壤水分含量数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探究研究区气候变化对蒲公英春季物候变化的影响,及其主要驱动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80—2018年,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平均土壤水分含量的倾向率分别为0.38℃/10a、-0.68mm/10a和-0.004(m^(3)/m^(3))/10a,呈暖干化趋势;蒲公英平均春季物候均有提前趋势,萌芽期平均每10a提前1.1d,展叶始期平均每10a提前0.8d,展叶盛期平均每10a提前0.7d。蒲公英萌芽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的最佳期间长度分别为40、83、80d。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萌芽期各气象因子的VIP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土壤水分>降水量;展叶始期的VIP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水分>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展叶盛期的VIP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水分>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回归模型的R^(2)X(cum)、R^(2)Y(cum)、Q2(cum)均大于0.5,拟合效果较好。综合表明,平均气温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蒲公英春季物候的主要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蒲公英 物候期 平均温度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探测器故障特征与安装维护
5
作者 何超 石鹏 张曦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22期149-151,154,共4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与传感器工作参数,基于四川省省级气象保障部门2020年度探测器维修报告数据,统计分析了四川省自动土壤水分探测器的故障类型与检测维修频次,结合故障特征提出了土壤水分观测站场地环... 本文详细介绍了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与传感器工作参数,基于四川省省级气象保障部门2020年度探测器维修报告数据,统计分析了四川省自动土壤水分探测器的故障类型与检测维修频次,结合故障特征提出了土壤水分观测站场地环境巡查的建议以及探测器正确的安装、更换方法,总结了监测数据异常时的处理措施,包括逐项排查设备外观、供电系统、采集系统、探测器,以便及时采取合理的维护与维修措施,保障设备正常的业务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ZN2型土壤水分探测器 故障特征 安装维护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在四川省阿坝州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蒋云 郑亮 +4 位作者 李倩 赵丽华 张洁 唐力为 郭元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评价藜麦在四川省阿坝州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为该地区藜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引进的9份藜麦品种/系试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调查分析全生育期、株高、主穗长、千粒质量、单株产量、产量、病虫害及籽粒蛋白质、脂肪、抗性... 【目的】评价藜麦在四川省阿坝州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为该地区藜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引进的9份藜麦品种/系试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调查分析全生育期、株高、主穗长、千粒质量、单株产量、产量、病虫害及籽粒蛋白质、脂肪、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结果】参试藜麦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各材料间的千粒质量、单株产量、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抗性淀粉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参试藜麦早熟品种全生育期约125 d,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59 d;株高(149.6±12.2) cm,穗长(52.5±6.8) cm,千粒质量(3.11±0.46) g,单株产量(62.5±33.2) g,产量(1 172.9±785.6)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15.6±1.3)%,脂肪含量(6.4±0.5)%,抗性淀粉含量(0.15±0.02)%,总淀粉含量(55.9±1.9)%。病虫害有潜叶蝇、斜纹夜蛾和叶斑病,发生轻微。试种材料中NX-1和CX-2综合表现最好,可进一步推广种植。【结论】藜麦可在马尔康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种植,但要注意选择品种、播期和病虫害观测,进一步引进和筛选适宜品种并形成配套栽培措施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引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和海温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罗玉 马振峰 +2 位作者 李小兰 徐路扬 杜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利用四川盆地气象站点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盆地冬季霾日数的气象条件,探讨了海温异常对冬季霾日数的可能影响,基于海温关键区建立冬季霾日数预测模型,并检验了模型的预测能力。... 利用四川盆地气象站点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盆地冬季霾日数的气象条件,探讨了海温异常对冬季霾日数的可能影响,基于海温关键区建立冬季霾日数预测模型,并检验了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呈弱增加趋势;四川盆地三大城市群为冬季霾多发区;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与相对湿度、气温、降水日数关系显著。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偏多(少)年,大气环流异常呈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强)、欧亚中高纬呈北低(高)南高(低)、东亚冬季风偏弱(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弱(强)。秋季东北太平洋、热带太平洋以及北大西洋海温关键区暖海温(冷)发展,有利于盆地盆地冬季霾日数偏多(少)。前期秋季东北太平洋、热带太平洋、北大西洋海温异常是影响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的年际预报信号,对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的多寡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霾日 海温 年际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加权的不平衡漂移数据流分类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博 张海清 +3 位作者 李代伟 向筱铭 于曦 邓钧予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4-860,共7页
概念漂移是数据流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同时数据流中存在的类不平衡问题也会严重影响算法的分类性能。针对概念漂移和类不平衡的联合问题,在基于数据块集成的方法上引入在线更新机制,结合重采样和遗忘机制提出了一种增量加权集成... 概念漂移是数据流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同时数据流中存在的类不平衡问题也会严重影响算法的分类性能。针对概念漂移和类不平衡的联合问题,在基于数据块集成的方法上引入在线更新机制,结合重采样和遗忘机制提出了一种增量加权集成的不平衡数据流分类方法(incremental weighted ensemble for imbalance learning,IWEIL)。该方法以集成框架为基础,利用基于可变大小窗口的遗忘机制确定基分类器对窗口内最近若干实例的分类性能,并计算基分类器的权重,随着新实例的逐个到达,在线更新IWEIL中每个基分器及其权重。同时,使用改进的自适应最近邻SMOTE方法生成符合新概念的新少数类实例以解决数据流中类不平衡问题。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DWMIL算法,IWEIL在HyperPlane数据集上的G-mean和recall指标分别提升了5.77%和6.28%,在Electricity数据集上两个指标分别提升了3.25%和6.47%。最后,IWEIL在安卓应用检测问题上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流 不平衡数据 概念漂移 增量加权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自动土壤水分站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旭 苑跃 +2 位作者 杜冰 吴薇 龙柯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4-6,33,共4页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四川地区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获得更准确可靠的自动土壤水分资料,研究了四川省184个自动土壤水分站的土壤水文、物理常数,包括土壤质地、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和凋萎湿度。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土壤质地以壤土类为主,约...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四川地区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获得更准确可靠的自动土壤水分资料,研究了四川省184个自动土壤水分站的土壤水文、物理常数,包括土壤质地、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和凋萎湿度。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土壤质地以壤土类为主,约有44%的县(区)为壤土类土质,其次是黏土类,约占30%,砂土类地区最少,仅占5%。自动土壤水分站田间持水量的分布为12.5%~36.7%;土壤容重的分布为1.00~2.13g/cm3;凋萎湿度的分布为3.1%~16.9%。研究还发现,部分站点测定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存在疑问,特别是凋萎湿度差异较大,问题站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土壤水分站 土壤质地 田间持水量 土壤容重 凋萎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TM数据的天气雷达探测环境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景号然 谢晓琳 +3 位作者 郑伟 彭涛 刘娟 刘宗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1-876,共6页
利用SRTM高程数据作为选址基础数据,结合天气雷达工作方式和探测方法,计算得到天气雷达在0.5°、1.0°、2.4°仰角上地物遮挡情况;利用高程格点数据获得3个仰角的地物剖面数据,提高了SRTM数据利用精度和运算速度;分析中结... 利用SRTM高程数据作为选址基础数据,结合天气雷达工作方式和探测方法,计算得到天气雷达在0.5°、1.0°、2.4°仰角上地物遮挡情况;利用高程格点数据获得3个仰角的地物剖面数据,提高了SRTM数据利用精度和运算速度;分析中结合地球曲率和电磁波折射影响,改进算法获得站点遮蔽角图,站点上空1km、海拔3和6km等射束高度图及数据,该分析结果充分体现了SRTM数据的高分辨率特点。最后将结果数据与GIS地图结合,完成了四川省天气雷达网探测环境分析,并给出了各个台站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覆盖评估 选址方法 遮蔽角 等射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东部和四川盆地的夏季雨滴谱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艳霞 文军 谢晓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41,共14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中东部和下游四川盆地的降水微观特征和差异,本文利用2019年7-8月和2020年7-8月那曲、玉树、林芝、巴塘、泸定和成都6个地区的雨滴谱观测资料,研究了不同地区之间的雨滴谱特征和差异,并提出了各个地区降水的Gamm... 为了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中东部和下游四川盆地的降水微观特征和差异,本文利用2019年7-8月和2020年7-8月那曲、玉树、林芝、巴塘、泸定和成都6个地区的雨滴谱观测资料,研究了不同地区之间的雨滴谱特征和差异,并提出了各个地区降水的Gamma谱形状参数-斜率参数关系和反射率因子-雨强关系。结果表明:因更多强对流降水的贡献,盆地和邻近地区(成都和泸定)的雨滴谱整体比高原地区(那曲、玉树、林芝和巴塘)的更宽,中大雨滴(直径≥1.0 mm)数浓度更高;而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层云和弱对流,整体雨滴谱更窄,小雨滴(直径<1.0 mm)数浓度更高。6个地区的雨滴谱均随雨强增大而变宽,数浓度也逐渐升高。不同地区之间的雨滴谱差异也会随雨强变化而改变,当雨强超过0.1 mm·h-1后,那曲和林芝的小雨滴数浓度随雨强增大而增大的幅度明显比其他地区更大;当雨强达到5 mm·h-1后,成都和泸定的中大雨滴数浓度与其他高原地区的差异也逐渐变大。在谱形状参数相同情况下,成都和泸定的谱倾斜率更小,反映了这两个地区雨滴数浓度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的速率比高原地区的更慢。在相同雷达回波强度(反射率因子)情况下,那曲和林芝层云降水的雨强比其他地区大;林芝对流降水在雷达回波低于40 dBZ时,雨强也比其他地区的大,而那曲对流降水在雷达回波大于40 dBZ后,雨强比其他地区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雨滴谱 降水微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雷暴大风雷达回波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龙柯吉 康岚 +5 位作者 罗辉 郭旭 周秋雪 费海燕 吴薇 张琪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222,共11页
采用2009—2018年地面、高空、闪电定位、多普勒雷达资料统计出四川盆地的34次雷暴大风过程,并根据冷空气参与情况及500 hPa影响系统将其分为五种类型:混合性大风类(Ⅰ类)、深厚低槽(低涡)后部类雷暴大风(Ⅱ-1)、低槽(切变)东移类雷暴大... 采用2009—2018年地面、高空、闪电定位、多普勒雷达资料统计出四川盆地的34次雷暴大风过程,并根据冷空气参与情况及500 hPa影响系统将其分为五种类型:混合性大风类(Ⅰ类)、深厚低槽(低涡)后部类雷暴大风(Ⅱ-1)、低槽(切变)东移类雷暴大风(Ⅱ-2)、副热带高压西侧切变类雷暴大风(Ⅱ-3)和东风扰动类雷暴大风(Ⅱ-4)。统计分析了五类过程中发生雷暴大风站点对应的雷达回波特征,包括:对流组织类型、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垂直液态水含量、中层径向辐合、风暴移动速度、回波质心下降、低仰角风速大值区和辐散。结果表明,82%的雷暴大风站点具有风速大值区,不同类型的雷暴大风过程还有其他不同的雷达回波特征,这些特征大多可提前10 min以上。另外,当站点出现中层径向辐合、辐散、回波强度大且伴有强梯度或回波类型为飑线时,也要考虑大风是否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雷达回波特征 预报关键点 对流组织类型 非线性对流 飑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区雾霾灾害风险区划初探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卿清涛 徐金霞 +1 位作者 马振峰 孙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152,共8页
利用四川盆地区1981-2014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社会经济数据,选取不同等级雾、霾频率作为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指标,以人口密度、公路密度和地均三产业值作为孕灾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考虑地形因子、河网密度和地均GDP作为承灾体易损... 利用四川盆地区1981-2014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社会经济数据,选取不同等级雾、霾频率作为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指标,以人口密度、公路密度和地均三产业值作为孕灾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考虑地形因子、河网密度和地均GDP作为承灾体易损性评估指标,从这3个角度出发,基于GI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影响四川盆地区雾霾灾害的风险评估模型,得到四川省盆地地区的雾霾灾害风险区划结果.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区雾霾灾害风险等级呈现出从盆周山区到盆底区域不断升高的基本特征.高、次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盆地底部的大部分区域,与高原接壤的高海拔区域和盆周山区处于雾霾灾害低风险区和次低风险区,与盆周山区相邻的盆底边缘地区大部分为中等风险区,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灾害 风险区划 层次分析法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郑佳锋 刘黎平 +3 位作者 曾正茂 谢晓林 武静雅 冯凯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757,共10页
针对国内首部固态、多观测模式体制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观测资料,提出速度模糊、噪点-径向干扰杂波和悬浮物杂波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方法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成功率和稳定性,15个云过程检验的退模糊成功率... 针对国内首部固态、多观测模式体制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观测资料,提出速度模糊、噪点-径向干扰杂波和悬浮物杂波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方法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成功率和稳定性,15个云过程检验的退模糊成功率都达到100%;能准确判断出速度模糊和类型并纠正平均多普勒速度和谱宽;能较好地滤除噪点和径向干扰杂波,并对缺测进行补值;能较好去除低空悬浮物杂波,同时保留小尺度的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 数据质量控制 速度退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s概率统计模型的机载气象雷达强风暴快速识别预警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纪奎秀 王磊 刘心刚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8期13-20,共8页
不同经纬度、季节和下垫面条件下,机载气象雷达探测强风暴的特征识别预警参数阈值是不同的,传统单一的阈值门限判定法不具有普适性。为了提高灾害性强风暴天气的识别预警时效和精度,建立一种基于Logistics多元线性对数概率统计模型。利... 不同经纬度、季节和下垫面条件下,机载气象雷达探测强风暴的特征识别预警参数阈值是不同的,传统单一的阈值门限判定法不具有普适性。为了提高灾害性强风暴天气的识别预警时效和精度,建立一种基于Logistics多元线性对数概率统计模型。利用地基天气雷达和TRMM星载气象雷达观测的大量强风暴天气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s非连续的多元线性回归,获取适用于我国东海和南海地区的机载气象雷达识别预警强风暴天气概率模型。与气象雷达实际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实验分析表明,在东海和南海地区,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在识别预警精度上较为精确,有助于飞行员快速、准确判定危险天气,保障飞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气象雷达 Logistics概率模型 三维插值 超级单体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卫星的气象信息传输流程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常亮 方国强 刘一谦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6期41-45,共5页
四川省气象局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了覆盖全省国家级气象台站的应急通信系统,用于公共基础通信设施未覆盖或失效应急情况下,气象观测数据和应急气象信息的传输。通过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急情况下传输气象数据的应用范围以及数... 四川省气象局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了覆盖全省国家级气象台站的应急通信系统,用于公共基础通信设施未覆盖或失效应急情况下,气象观测数据和应急气象信息的传输。通过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急情况下传输气象数据的应用范围以及数据传输格式,对北斗卫星传输的气象信息进行了分类,设计了气象信息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传输时的处理流程,提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短报文服务传输气象数据时发生丢包情况的处理方法,规定了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短报文服务发送气象观测数据和应急气象信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气象观测数据 应急气象信息 传输流程 数据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规范查阅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雪 徐晓莉 +1 位作者 向筱铭 宋智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8期84-90,共7页
针对目前气象综合观测业务人员对气象业务规范文件的共享管理需求,在梳理相应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加管理相结合的县级综合观测业务规范查阅平台建设思路,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架构、业务管理流程和基于Lucene引擎的文件检索方案,采... 针对目前气象综合观测业务人员对气象业务规范文件的共享管理需求,在梳理相应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加管理相结合的县级综合观测业务规范查阅平台建设思路,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架构、业务管理流程和基于Lucene引擎的文件检索方案,采用Spring MVC、Spring和Hibernate整合技术框架对平台功能进行了实现,面向用户提供了各类气象观测业务文件的存储管理、共享展示和全文检索服务。系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框架,作为县级综合观测业务集成平台的一个模块投入业务使用,投入使用后得到专业用户的肯定,极大地改善了获取业务文件的方式,使业务人员能够在大量的业务文件中快速准确有效地查找定位有关资料信息,有效提升了县级综合观测业务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对各类气象文档的管理共享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 文件管理 LUCENE 全文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广域网双链路流量调度方法研究及实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晓莉 张常亮 杨雪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18期36-41,共6页
通过对四川气象网络应用现状分析,针对气象广域网络电信和移动双链路使用不均衡、总带宽利用率低下、业务访问速度慢等问题,对广域网络流量调度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气象网络流量调度策略中应用网络虚拟化、等价路由ECMP、分层... 通过对四川气象网络应用现状分析,针对气象广域网络电信和移动双链路使用不均衡、总带宽利用率低下、业务访问速度慢等问题,对广域网络流量调度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气象网络流量调度策略中应用网络虚拟化、等价路由ECMP、分层CAR和流量负载分担等技术,提出了智能流量调度方案,通过数据业务流量和视频业务流量调度方法技术创新,设计现有网络环境下流量的最佳调度方法,最后对流量调度方法进行了效果评估。经过测试和实际业务应用,证明流量调度方法切实有效,实现了电信和移动双链路的负载均衡,大大提升了业务质量和链路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路流量调度 虚拟化 ECMP 分层CAR 数据业务 视频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旺苍县气象灾害对螺丝椒引种的影响
19
作者 袁乙木 邹雨伽 +4 位作者 肖路 金之川 李翔 罗宇昂 谢银海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2期32-34,共3页
以早春栽培的螺丝椒为研究对象,结合春种螺丝椒的生长特点,利用旺苍县国家站及旺苍县黄洋镇及其周边乡镇共计7个区域站2011—202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螺丝椒不同生育期在旺苍种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高温、低温、干旱)的发生规律、特征及... 以早春栽培的螺丝椒为研究对象,结合春种螺丝椒的生长特点,利用旺苍县国家站及旺苍县黄洋镇及其周边乡镇共计7个区域站2011—202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螺丝椒不同生育期在旺苍种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高温、低温、干旱)的发生规律、特征及其对螺丝椒生长的影响,分析了旺苍县引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从而科学指导栽种,助力扶贫,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丝椒 气象灾害 引种 扶贫 旺苍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裙楼对住宅小区室外风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巧兰 李平 +3 位作者 夏冬 杨永宏 黄照亮 李灵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7,共10页
为研究建筑布局对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本文以珠海某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的气候特征,利用PHOENICS软件对有裙楼和没有裙楼两种建筑布局形式进行风环境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对比分析东、南及东北偏北风背景... 为研究建筑布局对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本文以珠海某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的气候特征,利用PHOENICS软件对有裙楼和没有裙楼两种建筑布局形式进行风环境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对比分析东、南及东北偏北风背景下两种布局形式小区的通风条件和舒适度,结果表明:1)没有裙楼时,没有大面积建筑阻挡,3个风向下小区风环境均有所改善,风速不均匀性减小,通风条件好、舒适性好的区域的面积和数量均增加,小风速区的面积和数量均减少,通风廊道增加;2)无论是否有裙楼,当来流风向与建筑间的通道夹角小,建筑对风的阻挡削弱作用小,楼与楼之间更容易形成通风廊道,通风条件较好,当来流风向与建筑间的通道夹角大,建筑的阻挡作用显著,小区的风速明显减弱,且容易出现风速不均匀,通风条件较差;3)住宅小区风环境受建筑布局和风向共同影响,在规划设计时应参考当地的主导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小区 风环境 CFD模拟 舒适度 裙楼 建筑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