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省级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4
- 1
-
-
作者
马渝勇
徐晓莉
宋智
吴薇
蒋勇
-
机构
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
-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512,共8页
-
文摘
针对省级气象业务对气象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的需求,提出了一套气象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系统建设模型。该模型实现了对海量气象信息的有效管理,能够提供气象信息的高效定位、检索,以及要素级的数据服务等功能。系统采用消息型中间件技术,为二次开发提供了便捷的接口,一方面使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访问效率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支持各种不同开发环境和编程语言对数据库的访问,由此实现了开放式的气象信息共享服务。基于该模型开发了省级气象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并投入业务应用,对省级业务提供信息支撑作用。
-
关键词
数据库
中间件
信息管理
信息共享
-
Keywords
. database
middlewa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haring
-
分类号
TP311.5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省级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马渝勇
方国强
向继涛
李飞
-
机构
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学院
-
出处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74-1377,共4页
-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11GZ0195)
-
文摘
针对省级气象信息广域网系统业务需求,结合四川省气象站网和信息网络系统实际,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核心技术,提出了省级气象信息广域网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包括了省—市—县的宽带组网、备份网路以及Internet接入等主要内容,通过在四川省气象信息广域网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实践,旨在将此设计提升为一种通用模型,提供业界借鉴与参考。
-
关键词
气象信息广域网络
整体架构设计
通用模型
网络路由
-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wide area network
integrated architecture design
common model
network route
-
分类号
TP393.0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从汶川大地震谈应急气象通信技术
被引量:17
- 3
-
-
作者
马渝勇
方国强
刘一谦
吕爽
-
机构
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3-130,共8页
-
基金
四川省气象局重大项目"区域级气象信息共享系统建设"资助
-
文摘
通过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气象通信和网络系统遭受的严重损害、暴露出来的问题、抗震救灾气象服务对气象通信系统的迫切需求以及采取的应急气象信息服务举措等方面的介绍,试图从技术层面对应急气象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展开比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并在结合现有应用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技术手段,以便规划、设计和建立相对完善、能与日常应用有效衔接的应急气象通信系统。
-
关键词
应急
备份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
气象通信
-
Keywords
emergency backup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meteorological communication
-
分类号
P40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四川50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 4
-
-
作者
苑跃
赵晓莉
陈中钰
刘宵
吕结
李宏
-
机构
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251-2254,共4页
-
文摘
[目的]分析四川50年来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四川省156个台站1961~2010年的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四川50年来平均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及区域和季节差异。[结果]50年来,全省及各气候区平均气温变化总体呈升高趋势。21世纪前10年的平均气温升幅明显,全省48.7%的台站升温幅度为0~0.5℃,32.3%的台站升温幅度为0.5~1.0℃。冬季升温幅度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50年来,全省累年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区域差异为-1.2~20.9℃,温差达22.1℃。全省1961~1997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之后呈比较明显的波动式升温趋势。全省60~90年代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相对平稳,为8.56~8.86℃。全省及各气候区年代际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均出现在21世纪前10年,但最低值出现的年代有所不同。[结论]该研究为分析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四川
平均气温
变化特征
-
Keywords
Sichuan
Average temperatur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P458.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资料的均一性检验与订正试验
被引量:48
- 5
-
-
作者
李庆祥
江志红
黄群
游泳
-
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
-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05021)
科技部专项基金项目专题(2005DKA31700-01)共同资助
-
文摘
该文对1961—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36个地面观测站的年、月降水资料序列作均一性检验和订正试验,以探讨我国年、月降水气候观测序列的均一化方法和思路。该文首先从与待检台站序列相关性较好、台站距离较近的台站中选取了若干站点作为待检台站的参考台站建立参考序列,采用传统的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对所研究的地区年降水的均一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该地区降水序列中存在非均一性现象。考虑到所选地区站点密度仍然不够,文中还采用了一种不依赖于参考台站的思路,对上述检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确认后,最后对不连续序列进行了逐月订正调整。对比分析表明,对序列的订正较为合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台站网络实际特点,提出结合不同思路来研究我国降水量数据均一性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应用该思路对于我国降水序列进行均一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应用前景。
-
关键词
降水量
SNHT方法
非均一性
检验
-
Keywords
precipitation
SNHT method
inhomogeneity
detecting
-
分类号
P468.0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L波段与59-701探空系统观测资料差异评估
被引量:10
- 6
-
-
作者
苑跃
陈中钰
赵晓莉
王凌
主召华
吴昭
白端琴
-
机构
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8-246,共9页
-
文摘
利用四川在59-701探空系统向L波段雷达GTS1型电子探空仪系统转变时,就4个高空台站开展了两套系统对比观测的资料进行了差异评估。结果表明:太原厂59型探空仪所测的温度、位势高度比上海厂59型探空仪所测偏高。100 hPa高度以下温度、位势高度观测数据没有明显的跳变,但以上高度换型带来的变化较明显;两套系统所测湿度差异较大,近地面差值最小,差值随高度升高而增大;L波段系统所测湿度基本是低于59-701系统所测湿度。两套系统所测平均风向、平均风速差异较小。直接差异各要素差异的峰值均较大。各要素差值的离散情况随高度的变化各异,总体离散程度最大的是位势高度,其次依次是风向、湿度、露点、风速、温度。两套系统所测要素的差值变化趋势虽然普遍没有太大差异,但湿度、风向和风速的差值变化还是表现出与地理位置、季节和施放时间有关。两套系统在观测所使用设备、原理、精度、订正、观测方法、对比时的放球时间等的不同,都会引起测量值出现差异。
-
关键词
L波段探空系统
59—701探空系统
观测资料
差异评估
-
Keywords
L-band sounding system, 59-701 sounding system, observation data, difference assessment
-
分类号
P4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城市热岛效应对宜宾站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3
- 7
-
-
作者
苑跃
赵晓莉
刘庆
王凌
-
机构
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
四川省气候中心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91-1593,共3页
-
基金
四川省气象局川气课题(2010-重点-04)
-
文摘
利用宜宾站及其周围5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年气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对宜宾站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宜宾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呈增强趋势;热岛效应对最低气温的影响较大,对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小,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热岛增温夜间比白天明显,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增温趋势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弱;与20世纪60年代比较,在其后的近40年间,气温各要素02:00、08:00、14:00、20:00气温、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平均增温0.483 2、0.168 0、0.001 4、0.209 8、0.215 4、-0.013 4、0.333 2℃;不同区域背景对城市气候有一定影响,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各气象站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不同。
-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气温影响
-
Keywords
Urband heat island effect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
分类号
P468.0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相对湿度自动与人工观测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4
- 8
-
-
作者
苑跃
赵晓莉
王小兰
游泳
-
机构
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8,共7页
-
基金
四川省气象局(川气2009-09)资助
-
文摘
利用四川135个站自动与人工第二年平行观测相对湿度(下文简称湿度)资料,就自动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的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自动与人工观测相比,日平均值平均偏低2.7270%、月平均值平均偏低2.7970%、年平均值平均偏低2.7472%。56.35%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5%以内,86.66%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10%以内,2.61%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20%以上。自动与人工观测湿度的差值无明显地域性差异。湿球纱布包扎不规范、纱布不清洁,干湿球温度表人工读数误差,干湿球温度表的通风状态,观测时间的不一致,自动观测在高湿状况下的非线性以及其他原因均会导致自动与人工观测湿度产生差异,甚至是显著差异。
-
关键词
相对湿度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差异分析
-
Keywords
relative humidity
automatic observation
manual observation
difference analysis
-
分类号
P
[天文地球]
-
-
题名一次致灾大暴雪的多尺度系统配置及落区分析
被引量:41
- 9
-
-
作者
赵俊荣
杨雪
蔺喜禄
张云惠
郭金强
-
机构
新疆石河子气象台
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
[
新疆气象台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天山北坡中部罕见大暴雪发生时间及落区研究"(CMAYBY2012-071)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新疆北部致灾暴雪成因分析和预报技术研究"(GYHY201106007)共同资助
-
文摘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T6390场预报资料、FY—2C卫星资料和Doppler雷达产品,详细分析了2010年2月23日发生在新疆天山北坡中部致灾大暴雪的多尺度系统和物理量场配置以及发生时间和落区。结果表明,南北支短波槽的合并、加强使得冷暖空气强烈交汇是造成大暴雪的主要环流背景,低空急流、辐合线和切变线是大暴雪的主要触发机制,低空急流输送的大量水汽和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合有助于低层上升运动加强,为暴雪强度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暴雪发生在南北支短波槽交汇处、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后方辐散区、低空西南暖湿急流出口区左侧辐合区、辐合线前部、切变线南侧以及地面冷锋附近的重叠区域内。大暴雪期间中高层辐散大于中低层辐合,上升运动强盛且深厚,水汽辐合强烈、湿层深厚。中—α和中-β尺度冷云团是造成大暴雪的主要系统,降雪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与冷云团强度、面积及其生命史呈正相关,大暴雪发生在冷云团内部局地增强及强中心维持阶段,并位于TBB≤-65℃的中—α尺度和TBB≤-70℃的中-β尺度冷云团边缘的TBB梯度最大处。强降雪时段雷达回波呈带状分布,回波移动方向与带状长轴方向一致,使得降雪时间较长;回波强度演变、强中心范围与降雪量分布及强降雪中心范围基本一致,强降雪中心的回波强度达35~40dBz,回波强度梯度大,"S"形速度场曲率大,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有短时的跃增过程,回波演变具有短时弱对流特征。
-
关键词
致灾大暴雪
多尺度系统
物理场配置
-
Keywords
Disaster snowstorm
Multi-scale system
Physical field configuration
-
分类号
P4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