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及开发中的民族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袁晓文 陈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68,共4页
现有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品牌及其开发价值,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跨区域合作,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与保护及茶马古道某一段或某个行政区划内的旅游开发研究。在当前实际操作层面,茶... 现有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品牌及其开发价值,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跨区域合作,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与保护及茶马古道某一段或某个行政区划内的旅游开发研究。在当前实际操作层面,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与学术研究还存在不小差距,由此也引发了民族关系问题、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以及民族文化保护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应当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学界的重视,摒弃短期的逐利行为而将视野放大,审视当前存在的不当开发行为,最终找到民族文化传承、遗产保护、民生改善以及旅游开发共赢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旅游开发 文化遗产 民族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落生态系统变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对泸沽湖周边聚落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2,共5页
聚落生态系统中包含的人地关系,是形成和影响民族文化生态的主要因素,随着人类对土地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会产生一些与传统不同的人地关系,从而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变迁,引发人们对民族文化流失的担忧。泸沽湖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近20... 聚落生态系统中包含的人地关系,是形成和影响民族文化生态的主要因素,随着人类对土地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会产生一些与传统不同的人地关系,从而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变迁,引发人们对民族文化流失的担忧。泸沽湖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近20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聚落生态系统也出现了分化,旅游聚落生态系统的经济活力增强、边界扩大,引起民族文化的变化,而泸沽湖周边最具特色的母系文化,在这一变迁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适应性,为我们正确认识聚落生态系统变迁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益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 聚落生态系统 民族文化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武陵民族区与民族走廊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绍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3,共3页
武陵地区以土家、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有非常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且呈现多元文化特色。武陵民族区从民族学、人类学角度而言是富矿区,武陵民族区与民族走廊问题的研究颇富文化意蕴。因此,必须加强武陵民族区的综合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 武陵地区以土家、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有非常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且呈现多元文化特色。武陵民族区从民族学、人类学角度而言是富矿区,武陵民族区与民族走廊问题的研究颇富文化意蕴。因此,必须加强武陵民族区的综合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 武陵民族区 民族走廊 族群互动 民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甘孜州藏传佛教尼姑现状浅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郎维伟 张朴 尚云川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5-40,共6页
关键词 四川 甘孜州 藏传佛教 尼姑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绍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6,共6页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李绍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识别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是我国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1956年8月,费孝通与林耀华两位先生于《人民日报》发表《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一文,将“关于少数民...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李绍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识别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是我国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1956年8月,费孝通与林耀华两位先生于《人民日报》发表《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一文,将“关于少数民族族别问题的研究”列为当时民族学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识别 台湾少数民族 更改民族成分 各民族 民族意识 社会主义 经济生活 民族共同体 民族构成 共同地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傩戏中的少数民族神祗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绍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8-73,共6页
巴蜀傩戏中的少数民族神祗李绍明傩,原系我国古代腊月举行的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源于巫术。如《吕氏春秋·季冬》说:“命有司祭大傩。”高诱注称:“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古代举行... 巴蜀傩戏中的少数民族神祗李绍明傩,原系我国古代腊月举行的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源于巫术。如《吕氏春秋·季冬》说:“命有司祭大傩。”高诱注称:“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古代举行大傩仪式时,要跳一种舞蹈,谓之傩舞,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梅山神 傩戏 二郎神 土家族文化 民间传说 巴蜀 梅山七圣 神祗 李二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社会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以台湾泰雅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绍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3-29,共7页
传统文化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是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台湾少数民族泰雅人为例,近百年来,他们彻底改变了原始农业与狩猎采集的经济,改变了传统社会制度,最终导致部落解体。但在发展旅游观光业时,泰雅人注重下一代的双语... 传统文化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是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台湾少数民族泰雅人为例,近百年来,他们彻底改变了原始农业与狩猎采集的经济,改变了传统社会制度,最终导致部落解体。但在发展旅游观光业时,泰雅人注重下一代的双语教学,开办了泰雅文化和语言课程,开展了传统技艺学习,以各种方式挽救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雅人 传统社会 民族文化 变迁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以前西南民族地区的“夷”、“羌”之别——以汉文史籍记载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东 袁晓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6,共6页
"夷"、"羌"是汉唐时期西南民族地区的两个人群类别称谓。对汉文史籍记载的考证分析可看出,中原史家无论对同处一地域上的"夷"与"羌",还是对种族名称大致相似的"夷"与"羌"... "夷"、"羌"是汉唐时期西南民族地区的两个人群类别称谓。对汉文史籍记载的考证分析可看出,中原史家无论对同处一地域上的"夷"与"羌",还是对种族名称大致相似的"夷"与"羌",皆在史书中做出了较明确的区分。从汉文史籍角度对唐以前西南民族地区的"夷"、"羌"两类人群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夷"、"羌"是两个不同的人群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 “羌” 西南民族地区 汉文史籍 藏彝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特点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健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0-55,共6页
宗教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现代化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慎重对待的文化问题。分析和认识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特点和表征,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巩固和促进各民族的安定团结的前提。这种分... 宗教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现代化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慎重对待的文化问题。分析和认识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特点和表征,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巩固和促进各民族的安定团结的前提。这种分析可以是多视角、多向度的。本文只在初步归纳我国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之上,从历史条件的视角作一粗浅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各民族 少数民族宗教 文化特点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宗教信仰自由 民族宗教信仰 民族宗教问题 民族团结 民族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生态文化的构建——以香格里拉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锦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23-26,共4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一种新的文化支持 ,这就是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多元价值观 ,决定了民族生态文化建立的必要性。构建体现文化多元性的民族生态文化 ,需要充分尊重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内生因子 ,吸收现代生态文化的精髓 ,构建具...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一种新的文化支持 ,这就是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多元价值观 ,决定了民族生态文化建立的必要性。构建体现文化多元性的民族生态文化 ,需要充分尊重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内生因子 ,吸收现代生态文化的精髓 ,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征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生态道德、生态哲学为核心 ,以生态化的科技和教育为手段的民族生态文化。在构建这一文化的过程中 ,要彰显民族文化个性 ,尊重民族文化发展 ,提供保持民族文化特性的技术手段。通过民族生态文化的构建 ,促进民族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态文化 香格里拉 构建 可持续发展 多元价值观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彝族道德研究的一部开拓之作——评苏克明等著《凉山彝族道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绍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39-140,共2页
凉山彝族道德研究的一部开拓之作——评苏克明等著《凉山彝族道德研究》李绍明彝学专家苏克明教授带领四位中青年学者,潜心凉山彝族道德问题探究,撰出二十余万字的学术专著《凉山彝族道德研究》,由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 凉山彝族道德研究的一部开拓之作——评苏克明等著《凉山彝族道德研究》李绍明彝学专家苏克明教授带领四位中青年学者,潜心凉山彝族道德问题探究,撰出二十余万字的学术专著《凉山彝族道德研究》,由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该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道德研究 传统道德 生态道德 传统社会 社会交往 家支 制度安排 特殊的地理环境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日人族别争议的民族学问题
12
作者 尚云川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4-66,共3页
纳日人,自称“纳”或“纳日”,他称“摩梭”.长期生活在金沙江上游川滇交界地带.以沪沽湖区为聚居中心。现有人口约为5万。川滇两省大约各占一半。
关键词 学问 民族 族别 金沙江 生活 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教学研究的新收获——朱越利、陈敏著《道教学》读后
13
作者 杨健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朱越利 陈敏 《道教学》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门新学科,一本新著作——熊坤新著《民族伦理学》读后
14
作者 杨健吾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9年第2期96-96,共1页
民族伦理学是介于民族学和伦理学之间的横向性跨界学科。它既是民族学下属的分支学科,又是伦理学下属的分支学科,综合、全面、系统地研究各民族伦理道德及其与这有关的各种问题。我国民族伦理学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进行到80年代末期才逐... 民族伦理学是介于民族学和伦理学之间的横向性跨界学科。它既是民族学下属的分支学科,又是伦理学下属的分支学科,综合、全面、系统地研究各民族伦理道德及其与这有关的各种问题。我国民族伦理学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进行到80年代末期才逐渐被人重视并付诸实施的,而从其兴起至90年代后期的近10年中,学术界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民族伦理学的个别问题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的阶段,尚未有一部全面地论述和研究民族伦理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学术专著。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院熊坤新先生所著《民族伦理学》,适时地填补了我国学术领域的这一空白。 此书分为三编三十四节(或问题),两个附录分别为“外国部分民族伦理思想研究”和”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伦理道德资料”。第一编“民族伦理学研究”,首先论述了民族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范围。作者认为,民族伦理思想具有普遍的客观性、复杂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伦理学 新著作 读后 伦理思想 藏族 新学科 民族道德 民族学研究 少数民族 分支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15
作者 杨健吾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4年第2期73-75,共3页
本文认为 ,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 :(一 )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国内政治问题的首要问题 ,阶级斗争应当服从民族斗争的需要。 (二 )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 ,要建立和巩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三 )实现国家的... 本文认为 ,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 :(一 )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国内政治问题的首要问题 ,阶级斗争应当服从民族斗争的需要。 (二 )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 ,要建立和巩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三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进步繁荣 ,要保持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四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要加强民族法制的建设。 (五 )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最终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原则 民族法制 民族法制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语言、文化问题的规定
16
作者 杨健吾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5年第3期85-86,共2页
本文比较了我国两部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语言、文化问题的规定的有关条文,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语言、文化问题的规定,推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语言 文化 民族区域自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宗教与民族的区别和联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郎伟 《西藏研究》 1988年第2期11-15,共5页
在我国,有些民族历史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变化,为什么仍然保持着全民族信仰宗教的特点?究其原因,除了宗教在历史上对民族的许多方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外,就是“宗教想对现代人有任何价值,它必须适合他们生活环境的需要”。宗教... 在我国,有些民族历史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变化,为什么仍然保持着全民族信仰宗教的特点?究其原因,除了宗教在历史上对民族的许多方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外,就是“宗教想对现代人有任何价值,它必须适合他们生活环境的需要”。宗教对民族的影响很深,也很复杂。就我国的情况看,宗教问题常常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成为民族问题的一部分,而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时期不可忽视的基本问题。但是宗教与民族,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又是有严格区分的不同概念。尤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宗教与民族的区别和联系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决不是一劳永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化 民族信仰 民族问题 宗教问题 藏传佛教 宗教信仰 社会控制力 社会主义时期 伊斯兰教 发展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改革前四川藏传佛教的寺庙经济 被引量:4
18
作者 谷千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民主改革前 寺庙经济 佛教寺庙 藏传 四川藏区 社会历史调查 高利贷 喇嘛私人经商 藏区社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法与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进步 被引量:3
19
作者 谷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6-92,共7页
民族区域自治法与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进步●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谷千一、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前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状况新中国建立以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一部分处于封建地主所有制、封建领主制和奴隶制的社会发展阶段,一部... 民族区域自治法与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进步●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谷千一、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前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状况新中国建立以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一部分处于封建地主所有制、封建领主制和奴隶制的社会发展阶段,一部分甚至还残存有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区域 自治法 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区域自治 少数民族干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各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动物、人与山神:嘉绒藏族山神信仰的本土知识体系——对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
20
作者 李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79,共7页
山神信仰是嘉绒藏族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系统研究了嘉绒藏族关于山神与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本土知识体系,指出其特点是人、植物、动物共居于山神怀抱,山神在这一组关系中居于... 山神信仰是嘉绒藏族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系统研究了嘉绒藏族关于山神与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本土知识体系,指出其特点是人、植物、动物共居于山神怀抱,山神在这一组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而人则按照山神的喜好和自己的需求来对待植物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神信仰 藏族 本土知识 共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