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锚固墩-桩过渡接头抗震及临时加固性能研究
1
作者 龚振华 郑旭峰 +2 位作者 康玲 牟廷敏 邹圻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48-257,287,共11页
针对“钢管混凝土桁梁+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盖梁+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新型预制装配化结构体系,提出“多重锚固的墩-桩过渡接头”构造设计及基于高性能灌浆料的震后临时加固方案。依托四川某高速公路桥梁,对墩-桩过渡接头开展拟静力模式试验... 针对“钢管混凝土桁梁+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盖梁+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新型预制装配化结构体系,提出“多重锚固的墩-桩过渡接头”构造设计及基于高性能灌浆料的震后临时加固方案。依托四川某高速公路桥梁,对墩-桩过渡接头开展拟静力模式试验,通过与10项同类型研究的43组试件横向对比,研究墩-桩过渡接头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设置对照组,对桥墩钢管底部与桩顶预埋法兰盘是否焊接这一关键连接对墩-桩过渡接头的抗震性能影响规律。开展加固试验,评价基于高性能灌浆料的震后临时加固方案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墩-桩过渡接头属于高延性构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通过塑性变形及相对滑移进行能量耗散,破坏模式为套筒-基础连接区域失效破坏;桥墩钢管底部与桩顶预埋法兰盘是否焊接对墩-桩过渡接头的承载力、结构延性、整体刚度无明显影响,但焊接可提高试件16.4%的耗能能力;加固试件破坏模式与原试件相同,其最大承载力可达原试件的56%,初始刚度达原试件的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墩-桩过渡接头 钢管混凝土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震后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钢箱混凝土短柱的弱约束效应
2
作者 王欢 康玲 +2 位作者 陈明 邹圻 牟廷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170,共9页
为研究薄壁钢箱混凝土的弱约束效应,开展了9个薄壁钢箱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和6个圆形钢管混凝土、普通钢筋混凝土短柱对照组试验,获得了构件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极限承载能力、组合强度、轴压刚度、截面应变分布等力学行为。与圆... 为研究薄壁钢箱混凝土的弱约束效应,开展了9个薄壁钢箱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和6个圆形钢管混凝土、普通钢筋混凝土短柱对照组试验,获得了构件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极限承载能力、组合强度、轴压刚度、截面应变分布等力学行为。与圆形钢管混凝土、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对比分析,系统阐明了薄壁钢箱对混凝土的弱约束效应、薄壁钢箱与混凝土的变形协调关系。基于薄壁钢箱对混凝土强度的提升贡献,建立了考虑弱约束效应的薄壁钢箱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极限承载力和轴压刚度随含钢率、约束效应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钢板宽厚比的增大而减小;弱约束效应下,薄壁钢箱在30%~40%极限荷载时局部鼓曲,此后钢箱与混凝土出现变形不协调现象,混凝土达到极限状态时呈脆性压溃,截面有效承压面积减小、下降段陡峭、承载力下降迅速,但后期依靠钢箱维持承载而延性较好;矩形钢箱混凝土和圆形钢管混凝土在小含钢率情况下,弹性、弹塑性阶段的力学行为相似、极限承载力和轴压刚度相近,但圆形截面呈延性破坏且下降段约束效应优于矩形截面;薄壁钢箱混凝土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承载能力提升约15%、轴压刚度提升约5%,且施工无需绑扎钢筋和安拆模板,在结构方案设计时具备竞争优势与潜力。所提承载力计算方法经验证精度可靠,可为薄壁钢箱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钢箱混凝土 组合结构 弱约束效应 变形协调关系 轴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