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西南缘新近系铀储层发育与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君 奥琮 +5 位作者 孟利山 滕雪明 魏学斌 王铎 冯平 于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1-938,共8页
柴达木西南缘花土沟地区新近系上油砂山组是重要的含铀岩系之一,其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关系密切。通过分析地下水类型、水化学特征等,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认为本地区基底和盖层富铀,风化剥蚀后随地下水搬运至盆地内富集成矿,提供铀源... 柴达木西南缘花土沟地区新近系上油砂山组是重要的含铀岩系之一,其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关系密切。通过分析地下水类型、水化学特征等,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认为本地区基底和盖层富铀,风化剥蚀后随地下水搬运至盆地内富集成矿,提供铀源;上油砂山组时期西北高东南低的构造格局,控制含氧含铀地下水的渗流方向;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水动力适于铀矿沉淀富集成矿,成为潜在的铀储层;上新世末期含氧含铀流体下渗进入上油砂山组潜在铀储层中被还原,最终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南缘 花土沟 新近系 水动力 砂岩型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北缘花土沟地区新近系油砂山组沉积特征及铀源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超 王善博 +6 位作者 程银行 俞礽安 于航 冯平 奥琮 李建国 李志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27-3434,共8页
柴北缘花土沟地区新近系油砂山组含铀岩系为绿灰色碎屑岩沉积建造。区域内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相。含铀岩系受滨浅湖相沉积体系控制。研究区内铀源具有多源性特点,基底和盖层铀丰度较高。通过野外调查实测剖面和编录铀矿调查钻孔... 柴北缘花土沟地区新近系油砂山组含铀岩系为绿灰色碎屑岩沉积建造。区域内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相。含铀岩系受滨浅湖相沉积体系控制。研究区内铀源具有多源性特点,基底和盖层铀丰度较高。通过野外调查实测剖面和编录铀矿调查钻孔发现油砂山组具有泥-砂-泥结构特征,砂层厚度适宜,倾角较缓,属于宽缓的山前斜坡带,有利于含矿砂体及富氧流体进入层间,形成层间氧化带及铀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新近系 油砂山 沉积相系 砂岩型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冷湖砂岩型铀矿铀矿物赋存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超 王善博 +5 位作者 俞礽安 程银行 奥琮 滕雪明 冯平 于航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60,共14页
冷湖铀矿床是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北部新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砂岩型铀矿床,为了研究该地区铀矿物的类型、成分特征、赋存形式及铀成矿作用,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下侏罗统小煤沟组相关蚀变矿物进行了矿相学、电子探针、背散射... 冷湖铀矿床是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北部新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砂岩型铀矿床,为了研究该地区铀矿物的类型、成分特征、赋存形式及铀成矿作用,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下侏罗统小煤沟组相关蚀变矿物进行了矿相学、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成像分析。研究发现,冷湖小煤沟组矿石主要包括杂砂岩型及碳质砂岩型两种,整体发育后生蚀变。铀矿物主要为铀石与沥青铀矿,含少量硒铅矿,与黏土矿物、有机质及黄铁矿密切共生,呈微细柱状、似胶状或不规则锯齿状产于石英、长石等蚀变岩屑矿物颗粒之间或蚀变矿物的解理缝隙中。后期多次流体作用携带的U^(6+)在Fe^(2+)提供的还原环境中发生还原-沉淀-吸附铀成矿作用。综合铀矿物存在高Y与低Y两种类型、蚀变序列及环境特征分析,推测铀矿物中的铀为原铀矿物残留,经不含Y元素或Y元素含量很低流体的多期改造而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电子探针 小煤沟组 冷湖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北缘花土沟地区新近系狮子沟组沉积特征与砂岩型铀矿关系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超 司庆红 +8 位作者 俞礽安 王善博 程银行 于航 冯平 石广顺 奥琮 李志丹 高雪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7-1342,共16页
【研究目的】柴西北缘花土沟地区发育典型砂岩型铀矿床,铀储层为七个泉组、狮子沟组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介于七个泉组与油砂山组之间,正确认识狮子沟组沉积特征与砂岩型铀矿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柴达木盆... 【研究目的】柴西北缘花土沟地区发育典型砂岩型铀矿床,铀储层为七个泉组、狮子沟组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介于七个泉组与油砂山组之间,正确认识狮子沟组沉积特征与砂岩型铀矿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柴达木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研究了狮子沟组沉积特征,分析了狮子沟组地层层序格架、成因机制、物源特征与铀矿关系。【研究结果】跃进2号地区ZK10杂砂岩颜色为棕红色,主体上为钙质泥砂岩,属碳酸盐陆源碎屑杂砂岩,CIA=37.79~69.14,ICV=0.84~2.13,Σ=1.39~2.14,K_(2)O/Na_(2)O=0.90~1.18(平均为1.06),说明杂砂岩中钾长石或钾矿物较多。224~240 m处测得的GR为0~30 API,RT为-5~45Ω·m,测井相为箱型,曲线的幅度较大。K_(2)O/Al_(2)O_(3)=0.22~0.27,Ni/Co=0.34~0.53。【结论】狮子沟组在该地区为河流相沉积环境,其上段源岩物质为干燥寒冷的古气候环境下的首次沉积,含有黏土物质较少。杂砂岩原岩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其源岩为浅源的碱性长石数量较少的长英质岩石,该组沉积环境非常有利于铀矿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沉积相系 物源 地球化学 新近系 矿产勘查工程 柴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北缘跃进二号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演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超 俞礽安 +7 位作者 王善博 程银行 奥琮 滕雪明 冯平 于航 司丹 高雪峰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8,共12页
柴西北缘跃进二号地区沉积相特征精细研究对油气及铀矿勘查意义重大。笔者通过收集柴西北缘典型油气矿区200余孔典型钻孔资料,结合区域古地理及构造特征,分析砂体等厚度图,绘制柴西北缘晚新生代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及七个泉组沉积相平... 柴西北缘跃进二号地区沉积相特征精细研究对油气及铀矿勘查意义重大。笔者通过收集柴西北缘典型油气矿区200余孔典型钻孔资料,结合区域古地理及构造特征,分析砂体等厚度图,绘制柴西北缘晚新生代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及七个泉组沉积相平面图,揭示柴西北缘在晚新生代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滩坝、扇三角洲前缘、洪泛泛滥平原及滨浅湖等沉积亚相及沉积相。通过对跃进二号地区ZK8-20、跃Ⅱ5-21、ZKⅡ1-10、跃Ⅱ4-11下、跃Ⅱ2-6等钻孔不同地层岩性、颜色、沉积序列、测井曲线、沉积结构构造等的综合分析,根据沉积学原理,认为该区在上油砂山组及狮子沟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表现为水上分流河道及分流河道间沉积特征;第四系七个泉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相,表现为河口坝沉积微相、分流间湾微相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等。识别出研究区在晚新生代沉积相主要表现为退积式分布特征,湖水平面在狮子沟组有轻微下降,在七个泉组上升;研究区垂向上从下向上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滨浅湖亚相,形成了上部湖相,下部辫状河三角洲相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晚新生代 跃进二号 柴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垩纪羌塘地体西南缘的陆-陆碰撞:来自班怒带西段的花岗岩约束 被引量:1
6
作者 付顺 赵应权 +3 位作者 王进军 余瑜 朱迎堂 傅星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6-430,共15页
羌塘地体西南缘布木错—雄巴日—羌多—赛登地区分布着大量呈岩株或岩枝状的中酸性基性侵入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点是低SiO_(2)(67.99%~73.32%)、高Al_(2)O_(3)(12.82%~15.02%),属于过铝质花岗岩,里特曼指数(2.09~2.63)σ<3.3,属钙碱... 羌塘地体西南缘布木错—雄巴日—羌多—赛登地区分布着大量呈岩株或岩枝状的中酸性基性侵入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点是低SiO_(2)(67.99%~73.32%)、高Al_(2)O_(3)(12.82%~15.02%),属于过铝质花岗岩,里特曼指数(2.09~2.63)σ<3.3,属钙碱性花岗岩类;稀土元素显示为轻稀土较强富集和重稀土强亏损的特征,岩浆结晶分异程度较高。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稀有元素特征图解指示花岗岩构造环境有一定的差异性,以I型为主,其形成及侵位应与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新特提斯洋的扩张有关,属同碰撞型造山花岗岩。通过对该区多个花岗岩体锆石LA-ICPMS测定,测得其形成年代为116~107 Ma,与早白垩世晚期羌塘地体南缘的陆陆碰撞作用时间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羌塘地体 班怒带 陆陆碰撞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移型点坝形成机理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晓明 冯圣伦 +2 位作者 谭程鹏 冯莫沉 唐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36,共15页
作为曲流河沉积中主要结构单元,平移型点坝(Translational point bar)的研究还相对滞后。通过文献调研和现代沉积观察对平移型点坝的成因机理及沉积特征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低位时期的下切谷及同沉积断层限制条件是平移型点坝发育的... 作为曲流河沉积中主要结构单元,平移型点坝(Translational point bar)的研究还相对滞后。通过文献调研和现代沉积观察对平移型点坝的成因机理及沉积特征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低位时期的下切谷及同沉积断层限制条件是平移型点坝发育的基础。根据平面形态变化,平移型点坝可划分为点坝主体和点坝尾部两部分。点坝主体以粗粒沉积为主,且在顺水流方向上沉积物保存程度增大、粒度逐渐减小;当水流以不同角度冲击外岸时,会形成两种不同模式的点坝尾部沉积,即以细粒沉积为主的反向点坝沉积(Counter-point-bar deposits)和以粗粒沉积为主的涡流堆积(Eddy-accretion deposit)。最后,通过三维岩相模型,平移型点坝内泥质侧积层的分布范围和砂体厚度的差异性进一步明确,点坝主体部分的砂体具有连通性好、砂体厚度大的特征,而点坝尾部砂体连通性较差、砂体厚度较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平移型点坝 反向点坝 涡流堆积 三维岩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积-高程积分对龙门山南段山前河流的构造地貌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邵崇建 李勇 +7 位作者 赵国华 颜照坤 聂舟 闫亮 李敬波 郑立龙 周游 彭海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737,共11页
1970年和2013年龙门山构造带南段分别发生了大邑西Ms 6.2级地震和芦山Ms 7.0级地震,表明该地区新构造运动相对活跃,为研究构造-地貌-水系的理想场所。基于DEM数据,提取了龙门山南段山前地区的西河(R1)、出江河(R2)、斜江河(R3)、文井河(... 1970年和2013年龙门山构造带南段分别发生了大邑西Ms 6.2级地震和芦山Ms 7.0级地震,表明该地区新构造运动相对活跃,为研究构造-地貌-水系的理想场所。基于DEM数据,提取了龙门山南段山前地区的西河(R1)、出江河(R2)、斜江河(R3)、文井河(R4)、三郎河(R5)和泰安河(R6)6条河流及其次流域,通过计算得到这6条河流及其次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值和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对该地区的构造活动、地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域总体上面积-高程积分值从NW向往SE向递减,表明从NW向往SE向区域活动性整体上在减弱,同时代地层出露的时间越来越晚。(2)研究区域双石—大川断裂上盘SW段的面积-高程积分值比NE段高,表明双石—大川断裂活动性从SW向往NE向有减弱的趋势。(3)随着前展式逆冲推覆作用持续,按照Ohmori模式推测出山地、丘陵、平原的发展模式:1山地,未来山地区域会继续长高,其面积-高程积分渐渐接近0.6(F阶段),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开始从S形向凸形方向发展,山地型河流会由壮年期向幼年期发育;2丘陵,其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开始从凹形向S形发展,丘陵型河流会由老年期向壮年期发展,到达壮年期之后,会进入山地的发展模式;3平原,虽然逆冲抬升作用会增强,但地形雨降雨带也会逐渐靠近,反而造成其剥蚀强度大于抬升强度,其发展模式会渐渐进入丘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高程积分 构造地貌 地貌演化 龙门山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区大口径管井的施工实践——以万源市城市供水管井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陶卫中 黄新德 陈德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岩溶地区 管井 钻井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