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卧龙亚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带群落的种多度关系 被引量:45
1
作者 石培礼 李文华 +1 位作者 王金锡 刘兴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4-389,共6页
以盖度作为物种多度指标 ,用描述物种多度分布的模型 :断棍分布、几何级数分布、对数级数分布和截尾对数正态分布研究了卧龙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附近草本群落的种 -多度分布关系。结果表明 ,截尾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级数分布能较好... 以盖度作为物种多度指标 ,用描述物种多度分布的模型 :断棍分布、几何级数分布、对数级数分布和截尾对数正态分布研究了卧龙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附近草本群落的种 -多度分布关系。结果表明 ,截尾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级数分布能较好地拟合交错带附近群落的种 -多度分布 ,截尾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更适合交错带群落 ,对数级数分布较好地适合亚高山草甸群落。对数级数分布的参数 α和对数正态分布的参数 λ是反映群落结构特征内在性质的量 ,可以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数运用 ,它们能较好地反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上述两个参数值的变化趋势表明 ,由岷江冷杉林到林线交错带 ,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 ,并在林线交错带出现峰值 ;经林线向林外草甸多样性逐渐降低 ,但亚高山草甸仍比岷江冷杉林内草本群落拥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交错带 种-多度关系 物种多样性 巴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川退耕还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郝云庆 王金锡 李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19,共4页
通过对北川县退耕还林中林药、林茶桑、林草牧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监测,各模式在水土保持效应方面都显著优于其对照.径流量和泥沙量约为各自对照值的1/3~1/2;泥沙流失量和径流系数大小顺序为:林草牧模式〈林茶桑模式... 通过对北川县退耕还林中林药、林茶桑、林草牧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监测,各模式在水土保持效应方面都显著优于其对照.径流量和泥沙量约为各自对照值的1/3~1/2;泥沙流失量和径流系数大小顺序为:林草牧模式〈林茶桑模式〈林药模式;保水和保土能力方面:林茶桑模式〉林药模式〉林草牧模式。各模式的水土侵蚀模数为林药模式10510t/(km^2·a)、林茶桑模式1036t/(km^2·a)、林草牧模式487t/(km^2·a),3个模式总计减少泥沙流失量近105t/a,总计涵养水源超过105m^3/a,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应,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县 退耕还林 水土保持效益 林药模式 林茶桑模式 林草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的植冠三维结构 被引量:7
3
作者 石培礼 李文华 王金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19-1824,共6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植冠三维结构定量分析表明 :植冠明显地分化成两个叶层 ,两叶层间有 1 .4m的无叶植冠区。以岷江冷杉、大叶金顶杜鹃和红毛花楸为优势 ,构成了林线植冠的主要成分。植冠深度较小的为低矮灌木种类 ... 卧龙自然保护区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植冠三维结构定量分析表明 :植冠明显地分化成两个叶层 ,两叶层间有 1 .4m的无叶植冠区。以岷江冷杉、大叶金顶杜鹃和红毛花楸为优势 ,构成了林线植冠的主要成分。植冠深度较小的为低矮灌木种类 ,深度最大的是乔木层树种。林线植冠的物种组成较丰富 ,每个垂直取样冠层平均有 2个以上物种。林线的植冠空间占有率最高的是高大的星毛杜鹃 ,其次是岷江冷杉 ,但植冠高度以岷江冷杉最高 ,故林线交错带林相以岷江冷杉为优势。物种的盖度与单位面积的植冠体积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物种的植冠体积大致可用其盖度值乘以系数 1 .2 1来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岷江冷杉林 林线交错带 植冠三维结构 物种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溪县红池坝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养分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郝云庆 何丙辉 李旭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9-153,共5页
巫溪县红池坝地区由于历史上不同干扰强度和多种生态恢复措施的影响,形成了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的一系列演替阶段。通过对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土壤有机质和N,P,K元素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了其土壤养分水平。各恢... 巫溪县红池坝地区由于历史上不同干扰强度和多种生态恢复措施的影响,形成了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的一系列演替阶段。通过对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土壤有机质和N,P,K元素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了其土壤养分水平。各恢复阶段土壤肥力的关联度顺序为:落叶阔叶林(0.953)>林灌过渡带(0.601)>灌木灌丛(0.559)>草本群落(0.526)>针阔混交林(0.462)>针叶纯林(0.351)。落叶阔叶树种由于凋落物丰富、分解速率快,而具有显著的自肥能力;草本群落因固氮植物的存在,也具有良好的土壤养分条件;针叶纯林则因针叶分解缓慢,土壤营养条件最差。由此可见,在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落叶阔叶树种较强的自肥能力加快对立地环境条件的改造;同时,还应重视草本群落在特定条件下的生态效益,在一些地段草本植物(特别是固氮植物)也应作为生态恢复的培植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池坝/巫溪县 土壤养分 灰色关联分析 恢复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生型花生根瘤菌株与土著性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振宇 黄怀琼 刘世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42-48,共7页
试验结果表明:灰棕紫泥土中的土著性花生根瘤菌数量为104个/克干土,并与土壤有机质、含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而与花生种植年限没有显著相关性;土著性根瘤菌的浸染结瘤能力强,但固氮效率低;接种菌株与土著菌的竞争力差异在于菌株... 试验结果表明:灰棕紫泥土中的土著性花生根瘤菌数量为104个/克干土,并与土壤有机质、含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而与花生种植年限没有显著相关性;土著性根瘤菌的浸染结瘤能力强,但固氮效率低;接种菌株与土著菌的竞争力差异在于菌株本身优良特性。快生型85─7菌株占瘤率,固氮酶活性均高,花生荚果增重达显著,极显著水平,竞争力最强;快生型花生根瘤菌株的竞争结瘤性能与花生品种的亲合性有关;不同花生品种根系中的氨基酸含量不同,对菌株占瘤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花生 结瘤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川退耕还林不同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郝云庆 王金锡 李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对比了北川退耕还林工程中林-药、林-草-牧、林-茶-桑和生态林4种生态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其年均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顺序是林-药模式>林-茶-桑模式>林-草-牧模式>生态林模式。各模式都在兼顾生态效...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对比了北川退耕还林工程中林-药、林-草-牧、林-茶-桑和生态林4种生态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其年均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顺序是林-药模式>林-茶-桑模式>林-草-牧模式>生态林模式。各模式都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发展了地方经济,实现了农民增收。由此,提出了各经营模式应在条件相似的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地加以推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县 退耕还林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