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国家储备林管理运行机制分析与优化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定伟 郭嘉 +2 位作者 余小晏 殷国兰 辜云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2014年,四川省开始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过几年探索,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明确了项目管理、推进机制,但在制度建设、政策管理、融资机制、建设模式、项目监管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完善管理体制... 2014年,四川省开始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过几年探索,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明确了项目管理、推进机制,但在制度建设、政策管理、融资机制、建设模式、项目监管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政策管理、创新建设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强化要素支撑、突出政府管理、加强项目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管理机制 运行机制 融资机制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4种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分布新资料
2
作者 黄琴 朱昭旭 +3 位作者 毛颖娟 何松 何江林 王鑫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基于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发现四川省报春花科珍珠菜属4个新纪录类群,分别是近总序香草(Lysimachia chapaensis Merrill)、大叶过路黄(L.fordiana Oliver)、灰叶珍珠菜(L.glaucina Franchet)和丽江珍珠菜(L.lichiangensis Forre... 基于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发现四川省报春花科珍珠菜属4个新纪录类群,分别是近总序香草(Lysimachia chapaensis Merrill)、大叶过路黄(L.fordiana Oliver)、灰叶珍珠菜(L.glaucina Franchet)和丽江珍珠菜(L.lichiangensis Forrest)。文中精练介绍了4个物种的模式标本采集信息,主要的鉴定特征以及在四川省的具体分布地点,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CD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菜属 新纪录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阿坝多美林卡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疆评 毛颖娟 +3 位作者 刁元彬 王平 张皓君 吴亚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64-77,共14页
多美林卡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四川、青海和甘肃三省交界处,为永久性河流湿地公园。为系统掌握多美林卡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情况,2017年至2019年,采用样线法与样点法对湿地公园进行9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76种,隶属于17目44科116属。湿地公园... 多美林卡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四川、青海和甘肃三省交界处,为永久性河流湿地公园。为系统掌握多美林卡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情况,2017年至2019年,采用样线法与样点法对湿地公园进行9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76种,隶属于17目44科116属。湿地公园以留鸟(90种)和夏候鸟(43种)为主,共计133种,占公园鸟类种数的75.57%;古北界鸟类占优势,共计111种,占公园种数的63.07%。湿地公园有各级保护鸟类44种,其中国家Ⅰ级1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5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8种。利用G-F指数对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湿地公园鸟类在科属水平上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此外,湿地公园内不同生境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构成表现出较大差异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研究为多美林卡国家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和后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物种多样性 生境 保护 多美林卡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雷击火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涤非 王明玉 +4 位作者 司莉青 赵凤君 李威 李伟克 舒立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40,共9页
【目的】研究四川省雷击火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影响雷击火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四川省雷击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001—2021年雷击火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省雷击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使用多距... 【目的】研究四川省雷击火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影响雷击火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四川省雷击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001—2021年雷击火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省雷击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雷击火的空间分布状况与格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SPSS统计软件等工具,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林地资源数据等进行处理,分析了地形、气象、植被等因素对四川省雷击火的影响。【结果】2001—2021年四川省共发生雷击火72起,多发生于3—6月,其中4月是集中高发期;主要发生时段为14:00—18:00,其中15:00—16:00是雷击火最易发生的时间段。雷击火主要集中在川西南的凉山州、攀枝花市以及川西的甘孜州,尤以雅砻江流域最为集中。降水量、相对湿度是影响四川省雷击火发生次数的主要气象因子,气温、风速影响不显著。除气象因子外,雷击火受地形、植被类型影响明显,雷击火主要发生在海拔2 500~4 000 m范围内、坡度26°~45°之间、以及半阳坡或半阴坡。最易发生雷击火的林分类型是高山松林,其次为云南松林。【结论】四川省雷击火在月、日2个时间尺度下分布规律明显,多发生于夏季的下午时段;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主要聚集在甘孜州、凉山州,尤其是雅砻江中下游区域;雷击火发生受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影响显著,且在特定地形条件和植被类型中具有易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雷击火 时空分布 森林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四川楠木种源(家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赵永树 张世超 +6 位作者 杨澜 谢佳鑫 刘明 杨汉波 辜云杰 彭建 刘闵豪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楠木(Phoebe zhennan)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利用14对多态性SSR引物对四川省10个种源39个楠木家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特征分析,以期揭示其遗传背景及家系间的遗传关系,为楠木优良种源(家系)的选择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4对SS... 楠木(Phoebe zhennan)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利用14对多态性SSR引物对四川省10个种源39个楠木家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特征分析,以期揭示其遗传背景及家系间的遗传关系,为楠木优良种源(家系)的选择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4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78个等位基因(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7.058。PIC值在0.306~0.939间变化,均值为0.746,多态性较高。Shannon’s信息指数(I)在1.306~1.511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368,表明楠木种源(家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期望杂合度(He)与观测杂合度(Ho)分别在0.646~0.0.703之间和0.920~1.000之间,平均分别为0.676和0.550。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99%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源内,仅1%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源间。基于STRUCTURE对39个家系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当K=3时,ΔK有最大峰值,表明适宜被分为3个群组。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将楠木39个家系分为4个类群,除F20单独一个类群外,其余三个类群混合了成都、泸州、雅安、乐山各地的楠木家系,类群划分与种源地无明显联系。研究结果为楠木优异基因资源的发掘和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 家系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8·8”地震灾区珍稀动物受损栖息地食源植物恢复研究
6
作者 潘红丽 孟长来 +3 位作者 刁元彬 刘玉平 杨晓梅 邓东周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48-52,共5页
为掌握九寨沟8.8地震灾区珍稀动物受损栖息地食源植物的灾后恢复状况,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结合样方调查法,对九寨沟地震灾区不同受损林地的食源植物现状及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样方/样线中共有食源植物289种,乔... 为掌握九寨沟8.8地震灾区珍稀动物受损栖息地食源植物的灾后恢复状况,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结合样方调查法,对九寨沟地震灾区不同受损林地的食源植物现状及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样方/样线中共有食源植物289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69种、122种、98种,各占总物种数的24%、42%、34%;(2)重度受损和中度受损林地由于采用了工程造林和人工造林进行人工辅助植被恢复,其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较为单一,食源植物种类显著低于轻度受损和未受损林地;(3)不同受损林地中已有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var.sinica)、高丛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野草莓(Fragaria vesca)等先锋食源植物的天然更新,反映出短期人工促进受损栖息地植被恢复具有较好的正向作用;(4)重度受损和中度受损林地中食源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轻度受损林地和未受损林地,而均匀度指数相反。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震后受损林地中食源植物的动态变化,对本区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植物 生物多样性 植被恢复 受损林地 九寨沟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地区(四川片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雪梅 贺丽 +6 位作者 陈德朝 李红霖 杨靖宇 鄢武先 吴科君 吴世磊 邓东周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4-22,共9页
为完善若尔盖地区(四川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以2019年至2022年在红原、若尔盖、阿坝和松潘四县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结合文献资料,统计若尔盖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现状。结果表明:(1)若尔盖地区野生种子植物有1173种,隶属74科367属,种子植... 为完善若尔盖地区(四川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以2019年至2022年在红原、若尔盖、阿坝和松潘四县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结合文献资料,统计若尔盖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现状。结果表明:(1)若尔盖地区野生种子植物有1173种,隶属74科367属,种子植物资源丰富,大部分为草本植物(77.41%);包含51种以上的科有菊科、玄参科、莎草科等6个科;包含21种以上的属有马先蒿属、柳属、风毛菊属等5个属。(2)科的组成上,小科(2~5种)和中等科(6~20种)是构成本区科的主体,占总科数的58.11%;属的组成上,单种属(1种)是构成本区属的主体,占总属数的49.05%。(3)从科的区系成分来看,划分为6个分布型和3个变型,其中温带分布科(39.19%)最多;属的区系成分来看,划分为15个分布型和13个变型,温带成分占总属数73.84%,占比最高,是典型的温带性质。(4)本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共计48种,占总种数的4.09%,濒危物种丰富,孑遗古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若尔盖地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华山松林分生态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简睐明 陶万金 潘红丽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72-75,共4页
为有效解决华山松人工林“重造轻管”的问题,通过对会理县太平镇尖山村5组实施高密度华山松低产低效林改造,并针对改造6年后的林木生长、林分结实变化、生物多样性影响、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抚育强度50%的指标... 为有效解决华山松人工林“重造轻管”的问题,通过对会理县太平镇尖山村5组实施高密度华山松低产低效林改造,并针对改造6年后的林木生长、林分结实变化、生物多样性影响、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抚育强度50%的指标,即抚育后林分密度和蓄积均降低到抚育前的50%,对高密度华山松低产低效林进行间伐抚育,不仅能有效促进华山松林分的生长质量,短期内可提高华山松籽产量至少在3.5倍以上,且有利于促进林地生物多样性增加,提升土壤水土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低产低效林 抚育改造 生物多样性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
9
作者 王旭明 李英 +6 位作者 廖锐 刘莹洵 郑笑傲 乔江 王宇 王新 刘少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40-47,共8页
2022年3—10月,对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小型兽类专项调查,布设了5条样线48个样方,总计下铗9226铗次,布设陷阱桶1687桶次,布设鼠笼60笼次。共采集标本1299号,经鉴定包含3目6科16属27种。较之以往研究新采集到小型兽类11种。对贡嘎... 2022年3—10月,对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小型兽类专项调查,布设了5条样线48个样方,总计下铗9226铗次,布设陷阱桶1687桶次,布设鼠笼60笼次。共采集标本1299号,经鉴定包含3目6科16属27种。较之以往研究新采集到小型兽类11种。对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坡的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更高,北坡的小型兽类物种均匀度更高;(2)南、北坡小型兽类优势种有明显差异;(3)不同物种垂直分布区大小存在差异,相同物种在南、北坡垂直分布区大小亦有差异;(4)南、北坡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啮齿目和兔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型兽类 南、北坡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线小卷蛾生物生态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绍东 谭又铭 +2 位作者 贾玉珍 杨晗 顾剑涛 《安徽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7-9,24,共4页
落叶松线小卷蛾是首次在四川红杉上发现的新害虫,其生物学特性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林间定点调查并结合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同时调查其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落叶松线小卷蛾在四川红杉上1年1代,以卵越冬... 落叶松线小卷蛾是首次在四川红杉上发现的新害虫,其生物学特性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林间定点调查并结合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同时调查其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落叶松线小卷蛾在四川红杉上1年1代,以卵越冬;幼虫5月上旬开始危害,主食嫩叶,6月上中旬幼虫危害高峰期,可导致四川红杉针叶林成片枯黄;危害程度和林分因子有相关性,海拔3200~3400m的阳坡、中下坡为危害严重区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散;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最佳防治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红杉 落叶松线小卷蛾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恢复模式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的影响
11
作者 刘思泽 刘宏强 +3 位作者 黄雪梅 王雪 杨靖宇 陈德朝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69-76,共8页
以若尔盖县麦溪乡已实施多年水位提升和植被恢复工程的高寒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重度退化(HD)湿地、未退化(UD)湿地以及不同恢复模式下湿地各土层(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轻重组分... 以若尔盖县麦溪乡已实施多年水位提升和植被恢复工程的高寒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重度退化(HD)湿地、未退化(UD)湿地以及不同恢复模式下湿地各土层(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轻重组分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措施均能造成退化湿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各土层之间的空间分异,但补播草种措施不能显著提升各土层总有机碳含量;恢复措施对退化湿地土壤中重组分有机碳和轻组分有机碳含量提升效果不显著。综合RDA分析来看,单一补播草种措施短期内不能根本改善湿地退化状况,水位提升措施能使土壤碳组分结构趋近于未退化湿地,土壤TN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最关键因子,可作为反映高寒沼泽湿地恢复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湿地 恢复模式 土壤总有机碳 重组分有机碳 轻组分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地灾影响的九寨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重点区域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穆秀鑫 孙鸿鸥 +5 位作者 雷开明 旷培刚 张跃 王国兰 王疆评 曾涛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综合海拔、植被类型、主食竹分布等环境因子,基于MaxEnt模型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评价,发现大熊猫偏好海拔2 700~3 500 m、坡度10°左右有竹子分布且郁闭度在75%以上的林地活动。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灾影响范围,... 综合海拔、植被类型、主食竹分布等环境因子,基于MaxEnt模型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评价,发现大熊猫偏好海拔2 700~3 500 m、坡度10°左右有竹子分布且郁闭度在75%以上的林地活动。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灾影响范围,根据适宜生境的分布特征和地灾影响情况,识别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重点区域,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栖息地 地灾影响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的川南疫木林区早期监测研究
13
作者 曾全 蒲远凤 +6 位作者 肖银波 杨双昱 杨远亮 王新 谢天资 满家银 贾玉珍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为探明马尾松感染松材线虫病早期地理位置及发病率。2021年7月上旬,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采集遥感影像,选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监督分类,在早期感病反演模型基础上,顺利提取了感病早期的马尾松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结果表明:(1)利用46... 为探明马尾松感染松材线虫病早期地理位置及发病率。2021年7月上旬,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采集遥感影像,选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监督分类,在早期感病反演模型基础上,顺利提取了感病早期的马尾松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结果表明:(1)利用460 nm、525 nm和635 nm的3波段组合真彩色影像进行ROI勾绘,马尾松与其他地被物分离度较高;(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顺利获取741株马尾松地理位置及高光谱反射率数据;(3)结合监测模型提取64株疑似感病马尾松,通过随机采样及镜检,马尾松聚类范围感病植株提取准确率86.67%,即马尾松林间发病率7.49%。综上,初步揭示川南地区马尾松林自然状态下松材线虫发病率,有利于今后指导松材线虫病早期精准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高光谱 松材线虫病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疫木林区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模型研究
14
作者 曾全 王敬 +5 位作者 肖银波 李建国 杨双昱 贾玉珍 谢天资 杨远亮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06-114,共9页
为建立适用于四川省的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模型。2020年6月至9月,结合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利用手持高光谱成像仪对野外选取的实验样株进行光谱影像采集,选用ENVI软件处理并提取光谱曲线。结果表明:(1)对实验样株进行了5次影像采集,目标... 为建立适用于四川省的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模型。2020年6月至9月,结合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利用手持高光谱成像仪对野外选取的实验样株进行光谱影像采集,选用ENVI软件处理并提取光谱曲线。结果表明:(1)对实验样株进行了5次影像采集,目标植株中出现了感病初期至枯黄死亡的典型症状,感病株与对照株各时期的光谱反射率差异显著;(2)对不同波段范围内不同时间光谱反射率方差进行加权平均,提取4个敏感波段,即488.7 nm、550.8 nm、682.2 nm和779.8 nm;(3)基于敏感波段与植被指数的回归拟合,建立3个波段的EVI指数型早期诊断模型,即K=0.6874e^(0.7293×EVI),利用感病指数K值可定性判断植株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高光谱 马尾松 松材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敛片叶蜂生物学特性及扩散趋势研究
15
作者 曾全 吉帅帅 +3 位作者 肖银波 杨远亮 杨双昱 贾玉珍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92-98,共7页
为掌握黑色敛片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扩散趋势,通过近三年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基本弄清了该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有效积温及扩散趋势,结果表明:(1)黑色敛片叶蜂一年发生1代,每年3月上旬成虫大量羽化出土,幼虫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群聚... 为掌握黑色敛片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扩散趋势,通过近三年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基本弄清了该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有效积温及扩散趋势,结果表明:(1)黑色敛片叶蜂一年发生1代,每年3月上旬成虫大量羽化出土,幼虫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群聚危害桂花叶片,老熟幼虫下树在土中作茧越冬;(2)对各虫态识别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建议;(3)蛹、成虫、卵及入土结茧前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5.23℃、10.13℃、9.56℃和6.40℃,有效积温分别为91.30 d·℃、14.58 d·℃、44.93 d·℃和95.21 d·℃。(4)该虫主要沿相邻道路扩散,适生海拔为500 m~12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敛片叶蜂 桂花 生物学特性 扩散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不同区域人工柏木林不同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6
作者 刘一丁 王凯 +4 位作者 蒋川东 陈俊华 谢川 唐艺家 简毅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42-54,共13页
为探明川中丘陵区不同区域人工柏木林各器官的养分循环和受限状况,采用样地调查采样法,分别采集了金堂、简阳、盐亭、剑阁4个典型川中丘陵区县(市)的人工柏木林叶、枝、干、皮、根5种器官的样品,测试分析其含水率,C、N、P、K含量、化学... 为探明川中丘陵区不同区域人工柏木林各器官的养分循环和受限状况,采用样地调查采样法,分别采集了金堂、简阳、盐亭、剑阁4个典型川中丘陵区县(市)的人工柏木林叶、枝、干、皮、根5种器官的样品,测试分析其含水率,C、N、P、K含量、化学计量以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县(市)的人工柏木林各器官含水率均以枝最高,干最低,纬度、年均温度和海拔是不同区域内影响柏木各器官含水率的共同因素;(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4个县(市)人工柏木林各器官的C、N、P、K质量分数和化学计量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4个县(市)的人工柏木林各器官的C含量普遍较高,而N、P储量普遍较低,金堂县柏木干、皮、叶的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区域(P<0.05),各区域柏木根、皮、叶的P质量分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4)剑阁县柏木根、皮、枝的N/P值均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区域(P<0.05),金堂县柏木干、叶的N/P值均与简阳市、剑阁县差异显著(P<0.05)。剑阁县柏木各器官受N元素限制,其他三个区域柏木受P元素限制;(5)不同区域内纬度、年均温度、海拔以及年平均总降水量均对柏木N含量影响较大,对C、P、K含量影响小;(6)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剑阁县应采取间伐柏木补植桤木等固碳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其他3个县(市)有条件的可合理增施P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人工柏木林 化学计量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对间伐的短期响应
17
作者 潘红丽 黄胜佳 +2 位作者 张帆 谢志文 李慧超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0-87,共8页
以川西南10年生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间伐——间伐保留量1800株/hm^(2)(轻度间伐,M1)、1350株/hm^(2)(中度间伐,M2)、900株/hm^(2)(重度间伐,M3)三种间伐强度技术措施下,3年后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本区人工... 以川西南10年生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间伐——间伐保留量1800株/hm^(2)(轻度间伐,M1)、1350株/hm^(2)(中度间伐,M2)、900株/hm^(2)(重度间伐,M3)三种间伐强度技术措施下,3年后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本区人工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间伐强度越大,林下植物种类及数量越多,喜光植物是间伐后进入样地的先锋植物;(2)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所有间伐强度的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之间,间伐强度M1和M3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所有间伐处理的林下植被盖度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之间,间伐强度M1和M3的林下植物盖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4)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所有间伐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间伐强度M3与M1、M2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从短期影响效果看,间伐强度选取保留量900~1350株/hm^(2)有利于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华山松人工林 林下植物多样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植物梓叶槭种子萌发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文宝 许戈 +1 位作者 姬慧娟 刘兴良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7-90,共4页
种子休眠与萌发是种子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梓叶槭种子的形态特征、温度和果翅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揭示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种子千粒重为(31.23±1.32)g,由一对果翅构成,张开... 种子休眠与萌发是种子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梓叶槭种子的形态特征、温度和果翅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揭示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种子千粒重为(31.23±1.32)g,由一对果翅构成,张开呈近直角(86.52°±2.43°),有利于扩散远离母株;(2)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显著地受到温度、果翅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p<0.05),在最佳萌发温度20℃/10℃下,翅果和小坚果的萌发率分别为28.67%±0.67%和50.00%±5.03%,15℃/10℃、8℃/5℃的低温条件和果翅抑制其萌发率和萌发速率,说明低温和果翅是迫使其休眠的原因之一,但这对维持该物种种群具有重要意义,确保种群在风险环境中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休眠 果翅 濒危植物 扩散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岷江柏古树子代光合及抗性物质特征
19
作者 徐峥静茹 蔡蕾 +6 位作者 龚良春 李旭华 陈淼 刘兴良 李慧超 冯秋红 毛康珊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796-6807,共12页
研究岷江柏古树子代的生理生态特征,对深入理解岷江柏对恶劣环境的响应机制及古树资源利用至关重要。选取阿坝州理县3株不同树龄(350年、550年、1200年)的岷江柏古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并以20年树龄的岷江柏子代为对照,测定生长、光合、渗... 研究岷江柏古树子代的生理生态特征,对深入理解岷江柏对恶劣环境的响应机制及古树资源利用至关重要。选取阿坝州理县3株不同树龄(350年、550年、1200年)的岷江柏古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并以20年树龄的岷江柏子代为对照,测定生长、光合、渗透物质及抗氧化酶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岷江柏古树子代株高、地径、高径比、比叶重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显著下降,生物量减少。(2)古树子代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a+b、叶绿素a/b)、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饱和点显著降低,光合固碳能力显著下降;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显著降低、叶绿素b增加,耐阴能力增强。(3)古树子代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显著减少,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脯氨酸显著增加,抗逆性显著增强。综上,岷江柏古树子代通过低光合、低消耗的生长策略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将更多的能量用于渗透物质积累和活性氧防御系统构筑,从而提升抗性。这也是岷江柏古树能够适应恶劣环境变化的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柏 古树子代 光合特性 渗透物质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充市主城区城市森林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天资 陈俊华 +4 位作者 谢川 刘一丁 何家敏 龚固堂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118-123,共6页
本文对南充市主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的城市森林按照绿地类型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其植被种类多样性及乔木规格,并根据南充市主城区城市森林结构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森林城市的规划和城市森林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各绿地类型中的27... 本文对南充市主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的城市森林按照绿地类型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其植被种类多样性及乔木规格,并根据南充市主城区城市森林结构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森林城市的规划和城市森林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各绿地类型中的274个标准样方的调查,共记录木本植物84科、164属、252种;主城区乔木应用频度排名前五名的树种依次为桂花(Osmanthus spp.)(13.19%)、黄葛树(Ficus virens Aiton)(10.55%)、银杏(Ginkgo biloba L.)(10.55%)、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9.50%)、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8.18%);乔木平均胸径为22.88cm,平均冠幅5.90m;南充市主城区各绿地类型中,防护绿地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乔木规格均低于其他绿地。在今后的城市森林建设中,应加强防护绿地的建设,优先选择具有滞尘、杀菌等功能的乡土乔木树种,并搭配相应的灌木草本,丰富其植物配置模式,提高城市森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充 城市森林 物种多样性 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