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国家储备林管理运行机制分析与优化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熊定伟 郭嘉 +2 位作者 余小晏 殷国兰 辜云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2014年,四川省开始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过几年探索,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明确了项目管理、推进机制,但在制度建设、政策管理、融资机制、建设模式、项目监管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完善管理体制... 2014年,四川省开始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过几年探索,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明确了项目管理、推进机制,但在制度建设、政策管理、融资机制、建设模式、项目监管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政策管理、创新建设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强化要素支撑、突出政府管理、加强项目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管理机制 运行机制 融资机制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4种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分布新资料
2
作者 黄琴 朱昭旭 +3 位作者 毛颖娟 何松 何江林 王鑫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基于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发现四川省报春花科珍珠菜属4个新纪录类群,分别是近总序香草(Lysimachia chapaensis Merrill)、大叶过路黄(L.fordiana Oliver)、灰叶珍珠菜(L.glaucina Franchet)和丽江珍珠菜(L.lichiangensis Forre... 基于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发现四川省报春花科珍珠菜属4个新纪录类群,分别是近总序香草(Lysimachia chapaensis Merrill)、大叶过路黄(L.fordiana Oliver)、灰叶珍珠菜(L.glaucina Franchet)和丽江珍珠菜(L.lichiangensis Forrest)。文中精练介绍了4个物种的模式标本采集信息,主要的鉴定特征以及在四川省的具体分布地点,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CD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菜属 新纪录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康定力丘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3
作者 唐明坤 陈治兴 +6 位作者 郑夕平 刘亮 王旭明 李波 付志玺 贾玉珍 王新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力丘河是雅砻江中游重要支流,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雅砻江水电建设背景下,开展力丘河流域景观格局研究,探讨流域景观变化驱动因素,对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2006年和2022年两时期景观分布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平... 力丘河是雅砻江中游重要支流,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雅砻江水电建设背景下,开展力丘河流域景观格局研究,探讨流域景观变化驱动因素,对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2006年和2022年两时期景观分布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平台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灌丛、草地和森林是流域景观的主要成分,灌丛分布面积最大,森林平均斑块面积最大,草地斑块数量和密度最高;(2)2006—2022年研究区景观类型属性发生变化的斑块面积2390.06 hm^(2)、占研究区的0.46%,森林、灌丛、草地、湿地等自然景观向城镇、农田人工景观转移,城镇景观面积增加2172.10 hm^(2)、增幅166.01%;(3)灌丛、草地、其他和森林的斑块分散程度低、斑块邻接程度高,草地斑块混合度最高,湿地斑块的形状和边缘褶皱程度最复杂、斑块连接度最高,农田和城镇斑块的形状和边缘最简单,斑块离散程度较高;16年来流域景观斑块数量增加、平均斑块面积下降,同类斑块更加分散、混合度增加、功能性连接减弱,导致流域景观破碎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均呈上升趋势;人类活动范围扩张和强度增加是流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基于上述结果,提出合理控制、科学规划流域建设用地,减缓人类干扰扩张等措施,以维持力丘河流域的景观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 力丘河 景观指数 流域保护 FRAGST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白腹鼠属(啮齿目:鼠科)一新分布记录及其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明坤 索郎夺尔基 +4 位作者 王旭明 刘莹洵 廖锐 王新 刘少英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74,共14页
为掌握四川省白腹鼠属Niviventer物种及形态特征,在系统梳理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馆保存的四川省白腹鼠属标本基础上,利用分子及形态学方法开展比较研究,发现:(1)四川省白腹鼠属一新分布记录——海南社鼠N.lotipes,确认四川省... 为掌握四川省白腹鼠属Niviventer物种及形态特征,在系统梳理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馆保存的四川省白腹鼠属标本基础上,利用分子及形态学方法开展比较研究,发现:(1)四川省白腹鼠属一新分布记录——海南社鼠N.lotipes,确认四川省分布有安氏白腹鼠N.andersoni、川西白腹鼠N.excelsior、北社鼠N.confucianus、华南针毛鼠N.huang和海南社鼠5种;(2)安氏白腹鼠为同属体型最大,背毛颜色最暗淡,腹毛纯白色,前后足背呈饱满的浅灰棕褐色,尾上部末端约1/3或1/2截然变白;(3)川西白腹鼠腹毛纯白色,前足背白色,后足背中央具长条状深色纵斑,尾上下二色具白色尾梢,尾尖毛簇明显;(4)北社鼠与海南社鼠17项度量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二者背毛黄棕色、腹毛淡黄白色,但北社鼠前后足背浅棕色至白色,尾上下二色明显,尾尖毛短而显稀疏,而海南社鼠前后足背颜色更深近与体背同色,尾仅后半段呈上下二色;(5)华南针毛鼠背毛呈鲜亮的黄棕色,腹毛淡黄白色,前后足背白色,后足腕部有金色斑块,尾上下二色直至尾梢,尾尖毛极短,眶间宽均值最大。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四川省白腹鼠属物种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鼠属 海南社鼠 形态学 cyt b 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雷击火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涤非 王明玉 +4 位作者 司莉青 赵凤君 李威 李伟克 舒立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40,共9页
【目的】研究四川省雷击火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影响雷击火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四川省雷击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001—2021年雷击火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省雷击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使用多距... 【目的】研究四川省雷击火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影响雷击火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四川省雷击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001—2021年雷击火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省雷击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雷击火的空间分布状况与格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SPSS统计软件等工具,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林地资源数据等进行处理,分析了地形、气象、植被等因素对四川省雷击火的影响。【结果】2001—2021年四川省共发生雷击火72起,多发生于3—6月,其中4月是集中高发期;主要发生时段为14:00—18:00,其中15:00—16:00是雷击火最易发生的时间段。雷击火主要集中在川西南的凉山州、攀枝花市以及川西的甘孜州,尤以雅砻江流域最为集中。降水量、相对湿度是影响四川省雷击火发生次数的主要气象因子,气温、风速影响不显著。除气象因子外,雷击火受地形、植被类型影响明显,雷击火主要发生在海拔2 500~4 000 m范围内、坡度26°~45°之间、以及半阳坡或半阴坡。最易发生雷击火的林分类型是高山松林,其次为云南松林。【结论】四川省雷击火在月、日2个时间尺度下分布规律明显,多发生于夏季的下午时段;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主要聚集在甘孜州、凉山州,尤其是雅砻江中下游区域;雷击火发生受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影响显著,且在特定地形条件和植被类型中具有易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雷击火 时空分布 森林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岷江冷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潜在分布格局 被引量:12
6
作者 潘少安 李旭华 +2 位作者 冯秋红 刘兴良 孙建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55-4064,共10页
四川省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区域气候的暖干化趋势严重影响植物物种组成与分布。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作为我国特有种,其分布的动态变化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作用。基于现有岷江冷杉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地形等... 四川省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区域气候的暖干化趋势严重影响植物物种组成与分布。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作为我国特有种,其分布的动态变化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作用。基于现有岷江冷杉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地形等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当代气候条件下岷江冷杉潜在分布区,并分析未来时期(2050s和2070s)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RCP2.6、RCP4.5和RCP8.5)岷江冷杉潜在适生分布区,筛选影响岷江冷杉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阈值,探讨岷江冷杉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当前岷江冷杉的高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岷江流域上游地区,在未来两个时期岷江冷杉潜在中、高适生区的面积较当代气候条件下适生区面积均有所增加,且适生区总体向四川南部扩张,北部适宜生境丧失。(2)岷江冷杉潜在中适生区在低排放浓度下(RCP2.6)面积占比最高,而潜在高适生区在高排放浓度下(RCP8.5)的面积占比最高。(3)影响岷江冷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是:降水季节性变异系数、气温年变化幅度、年降水量和海拔(累计贡献>70%)。适宜岷江冷杉潜在分布的环境条件是气温年变化幅度29.3-32.5℃,降水季节性变异系数76.5-85.4,年降水量694.1-791.7 mm,以及海拔2310-3757 m。研究预测了岷江冷杉潜在分布区在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变化格局,能够为岷江冷杉未来的更新与恢复以及大熊猫栖息地的迁移与保护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冷杉 潜在分布区 最大熵模型 环境因子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生物防火隔离带树种选择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涤非 王明玉 +2 位作者 司莉青 赵凤君 舒立福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2期56-68,共13页
【目的】针对目前四川省森林火灾高风险地区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面临的树种选择难、防火效能低等问题开展研究,综合评价17个主要树种的防火性能,以期为高质量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四川省1... 【目的】针对目前四川省森林火灾高风险地区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面临的树种选择难、防火效能低等问题开展研究,综合评价17个主要树种的防火性能,以期为高质量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四川省17个主要树种叶片样本的燃烧性能及其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对各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造林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和等级划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树种的防火性能进行综合评分,最后利用系统聚类法将各树种的防火性能分为4个等级。【结果】经过综合分析评价,筛选出一级防火树种3个,包括木荷、夹竹桃、四川山矾;二级防火树种5个,包括茶树、泡桐、杨梅、红叶石楠、冬青;一般防火树种5个,包括油茶、喜树、女贞、楠木、青冈栎;不适宜用于防火林带的易燃树种4个,包括柳杉、香樟、杉木、马尾松。【结论】木荷、夹竹桃、四川山矾等树种具备较好的综合防火性能,可作为四川建立生物防火隔离带的首选树种,而柳杉、香樟、杉木、马尾松综合防火性能差,应作为被保护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生物防火 防火树种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悬钩子属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琴 孟长来 +1 位作者 何松 王鑫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140-142,共3页
报道了四川省悬钩子属(Rubus)2个新记录,即大乌泡(Rubus pluribracteatus)和曲萼悬钩子(Rubus refractus),标本采自四川省叙永县,凭证标本存放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植物标本室(CDBI)。该次发现悬钩子属植物新记录丰富了四川省植物物种资源。
关键词 大乌泡 曲萼悬钩子 新记录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红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宇 姬慧娟 +2 位作者 马文宝 乔路苹 郭洪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91-93,共3页
研究了四川红杉种子形态以及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四川红杉球果颜色为黄褐色,种子褐色,种子小、具翅,种子千粒重为2.03 g±0.05 g;在最佳萌发温度20/10℃下,四川红杉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达到最高,分别为28%... 研究了四川红杉种子形态以及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四川红杉球果颜色为黄褐色,种子褐色,种子小、具翅,种子千粒重为2.03 g±0.05 g;在最佳萌发温度20/10℃下,四川红杉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达到最高,分别为28%和11.11,其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在15/10℃,8/5℃下的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低温条件抑制其萌发;在最佳萌发温度20/10℃下,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红杉 萌发率 萌发速率 光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典型生态防护林碳密度分配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雨峰 彭涛 +4 位作者 杨育林 齐沛森 贺维 张好 魏晓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评估岷江干旱河谷不同类型生态防护林碳积累能力以及垂直分配特征,旨在为区域植被恢复和碳汇计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岷江干旱河谷典型人工生态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模式的生态防护林植被层、土壤层开展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 通过评估岷江干旱河谷不同类型生态防护林碳积累能力以及垂直分配特征,旨在为区域植被恢复和碳汇计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岷江干旱河谷典型人工生态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模式的生态防护林植被层、土壤层开展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岷江干旱河谷不同生态防护林的平均碳密度为126.32 t·hm^(-2),大小顺序为:岷江柏香樟林>刺槐林>油松侧柏林>岷江柏林>辐射松林,以岷江柏香樟林(156.44 t·hm^(-2))和刺槐林(150.76 t·hm^(-2))碳密度最高。碳密度垂直分布格局呈现为:土壤层>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其中土壤层和乔木层占比超过97%。研究表明以岷江柏香樟林、刺槐林为代表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可作为岷江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造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人工造林 碳密度 碳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地震受损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世磊 张越 +3 位作者 张炜 陈涤非 苏宇 贺维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131-136,共6页
近年来四川强烈地震频发,本文以立地类型、植被恢复模式、植物配置等为切入点,对汶川、芦山地震灾区受损地植被恢复成效开展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九寨沟地震灾区震损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植被系统破坏程度,根据九寨沟地震灾区受损地... 近年来四川强烈地震频发,本文以立地类型、植被恢复模式、植物配置等为切入点,对汶川、芦山地震灾区受损地植被恢复成效开展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九寨沟地震灾区震损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植被系统破坏程度,根据九寨沟地震灾区受损地植被恢复的7种立地类型,建议采用3种恢复模式,4种工程技术,并推荐适应该区域26种植物配置树种,以期为以后地震灾区受损地快速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损地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翼手目管鼻蝠属一新记录——梵净山管鼻蝠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洋 王平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136-139,共4页
2020年5月11日,在四川省旺苍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翼手目物种调查时,在鼓城山山洞中采集到1号雄性蝙蝠标本,经形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梵净山管鼻蝠,为四川省兽类一新记录。标本保存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标本馆。
关键词 翼手目 管鼻蝠属 梵净山管鼻蝠 新记录 四川 Cyt 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漫步对不同人群应激水平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林静 李谨宵 +3 位作者 简毅 何家敏 骆宗诗 蒋艳秋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115-119,共5页
为研究森林漫步康养活动对不同人群应激水平的影响,选择常年在市区生活的40位年龄在30~70岁的志愿者,在宽坝林场康养中心开展一次森林漫步康养活动,通过对比志愿者康养活动前后唾液皮质醇(salivary cortisol)浓度变化,分析探讨了森林漫... 为研究森林漫步康养活动对不同人群应激水平的影响,选择常年在市区生活的40位年龄在30~70岁的志愿者,在宽坝林场康养中心开展一次森林漫步康养活动,通过对比志愿者康养活动前后唾液皮质醇(salivary cortisol)浓度变化,分析探讨了森林漫步对不同人群应激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漫步后受试者唾液皮质醇的平均浓度均呈现出下降的情况,说明森林漫步活动能改善人体应激水平,且对男性的作用高于女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受试者唾液皮质醇平均浓度的变化率与年龄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森林漫步对其应激水平的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漫步 不同人群 应激水平 唾液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与牧草地群落、环境的关系及防控阈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明坤 班英 +6 位作者 索郎夺尔基 秦盈 韩立亮 杜颜如 王新 陈治兴 周俗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1-613,共13页
为揭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与放牧高寒草地群落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究正常放牧高寒草地的高原鼠兔防控阈值,采用传统地面样方结合无人机低空影像采集识别的研究方法,获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夏季牧场50个调... 为揭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与放牧高寒草地群落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究正常放牧高寒草地的高原鼠兔防控阈值,采用传统地面样方结合无人机低空影像采集识别的研究方法,获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夏季牧场50个调查样地的高原鼠兔总洞口密度和草地群落特征数据,经方差分析、线性拟合及冗余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偏好栖息于南、西朝向,坡度5~15°的缓坡草地,总洞口密度与坡度显著正相关;(2)高原鼠兔总洞口密度与植被盖度、群落平均高度、Patrick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显著负相关,随着总洞口密度增加,植被盖度降低,群落平均高度、Patrick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生物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初步判定若尔盖放牧高寒草地的高原鼠兔洞口密度的防控阈值为1000个/hm^(2)。研究结果为川西北高原鼠兔的危害快速识别和牧草保护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高寒草地 无人机 生境选择 种群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地区(四川片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雪梅 贺丽 +6 位作者 陈德朝 李红霖 杨靖宇 鄢武先 吴科君 吴世磊 邓东周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4-22,共9页
为完善若尔盖地区(四川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以2019年至2022年在红原、若尔盖、阿坝和松潘四县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结合文献资料,统计若尔盖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现状。结果表明:(1)若尔盖地区野生种子植物有1173种,隶属74科367属,种子植... 为完善若尔盖地区(四川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以2019年至2022年在红原、若尔盖、阿坝和松潘四县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结合文献资料,统计若尔盖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现状。结果表明:(1)若尔盖地区野生种子植物有1173种,隶属74科367属,种子植物资源丰富,大部分为草本植物(77.41%);包含51种以上的科有菊科、玄参科、莎草科等6个科;包含21种以上的属有马先蒿属、柳属、风毛菊属等5个属。(2)科的组成上,小科(2~5种)和中等科(6~20种)是构成本区科的主体,占总科数的58.11%;属的组成上,单种属(1种)是构成本区属的主体,占总属数的49.05%。(3)从科的区系成分来看,划分为6个分布型和3个变型,其中温带分布科(39.19%)最多;属的区系成分来看,划分为15个分布型和13个变型,温带成分占总属数73.84%,占比最高,是典型的温带性质。(4)本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共计48种,占总种数的4.09%,濒危物种丰富,孑遗古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若尔盖地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旭明 李英 +6 位作者 廖锐 刘莹洵 郑笑傲 乔江 王宇 王新 刘少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40-47,共8页
2022年3—10月,对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小型兽类专项调查,布设了5条样线48个样方,总计下铗9226铗次,布设陷阱桶1687桶次,布设鼠笼60笼次。共采集标本1299号,经鉴定包含3目6科16属27种。较之以往研究新采集到小型兽类11种。对贡嘎... 2022年3—10月,对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小型兽类专项调查,布设了5条样线48个样方,总计下铗9226铗次,布设陷阱桶1687桶次,布设鼠笼60笼次。共采集标本1299号,经鉴定包含3目6科16属27种。较之以往研究新采集到小型兽类11种。对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坡的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更高,北坡的小型兽类物种均匀度更高;(2)南、北坡小型兽类优势种有明显差异;(3)不同物种垂直分布区大小存在差异,相同物种在南、北坡垂直分布区大小亦有差异;(4)南、北坡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啮齿目和兔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型兽类 南、北坡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水青树群落特征与种群更新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鑫 刘祥东 +4 位作者 冯超 黄琴 任亦钊 沈丽 李晓清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6,12,共7页
于2021年6—10月,以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青树为研究对象,采取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种群径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青树伴生维管植物共记录有69科120属144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 于2021年6—10月,以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青树为研究对象,采取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种群径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青树伴生维管植物共记录有69科120属144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糙皮桦(Betula utilis)、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为群落优势种,蔷薇科(Ros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百合科(Liliaceae)、唇形科(Labiatae)、桦木科(Betulaceae)等为群落伴生植物的主要组成科;水青树群落的草本层物种最为丰富,其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最大,而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较低;总体来看水青树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种群数量少,林下更新极度不良,且各样地中水青树径级分布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缺现象,表现出林窗或林缘下更新的特点,水青树群落在朝着不利于水青树种群更新的方向发展;保护区内水青树的垂直分布表现出对低于2600 m海拔段的明显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青树 群落特征 种群更新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恢复模式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的影响
18
作者 刘思泽 刘宏强 +3 位作者 黄雪梅 王雪 杨靖宇 陈德朝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69-76,共8页
以若尔盖县麦溪乡已实施多年水位提升和植被恢复工程的高寒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重度退化(HD)湿地、未退化(UD)湿地以及不同恢复模式下湿地各土层(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轻重组分... 以若尔盖县麦溪乡已实施多年水位提升和植被恢复工程的高寒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重度退化(HD)湿地、未退化(UD)湿地以及不同恢复模式下湿地各土层(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轻重组分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措施均能造成退化湿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各土层之间的空间分异,但补播草种措施不能显著提升各土层总有机碳含量;恢复措施对退化湿地土壤中重组分有机碳和轻组分有机碳含量提升效果不显著。综合RDA分析来看,单一补播草种措施短期内不能根本改善湿地退化状况,水位提升措施能使土壤碳组分结构趋近于未退化湿地,土壤TN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最关键因子,可作为反映高寒沼泽湿地恢复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湿地 恢复模式 土壤总有机碳 重组分有机碳 轻组分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输管道工程对沿线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明珠 王鑫 +3 位作者 黄琴 任亦钊 张发会 王广营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04-111,共8页
于2019—2021年,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基于多期遥感数据,运用GIS技术,Fragstats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评价长输管道工程建设3个时段(修建前、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景观动态和脆弱生态环境区。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耕... 于2019—2021年,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基于多期遥感数据,运用GIS技术,Fragstats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评价长输管道工程建设3个时段(修建前、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景观动态和脆弱生态环境区。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耕地、林地、水体与湿地、人造地表4类,其中又以林地和耕地面积占绝对优势。3 a间,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以耕地和林地变化显著;人造地表、耕地的动态度变化最为明显,林地居中,水体与湿地的动态度变化最稳定。(2)3 a间,研究区景观类型均以林地为主,占比均超过65%;耕地为研究区的第二大景观类型,占比均超过30%;水体与湿地和人造地表景观类型所占面积较小。林地景观和耕地景观占比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人造地表景观的波动幅度最为显著,受人为影响形成了较大的集聚斑块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3)从2019—2020年景观尺度水平来看,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景观多样性及异质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施工结束和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措施的开展,景观组分趋于恢复至施工前的状态。(4)管道穿越段多为轻度、重度脆弱区,研究区并没有因长输管道的建设明显增加周边生态环境脆弱区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能源管线 景观格局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不同区域人工柏木林不同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
作者 刘一丁 王凯 +4 位作者 蒋川东 陈俊华 谢川 唐艺家 简毅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42-54,共13页
为探明川中丘陵区不同区域人工柏木林各器官的养分循环和受限状况,采用样地调查采样法,分别采集了金堂、简阳、盐亭、剑阁4个典型川中丘陵区县(市)的人工柏木林叶、枝、干、皮、根5种器官的样品,测试分析其含水率,C、N、P、K含量、化学... 为探明川中丘陵区不同区域人工柏木林各器官的养分循环和受限状况,采用样地调查采样法,分别采集了金堂、简阳、盐亭、剑阁4个典型川中丘陵区县(市)的人工柏木林叶、枝、干、皮、根5种器官的样品,测试分析其含水率,C、N、P、K含量、化学计量以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县(市)的人工柏木林各器官含水率均以枝最高,干最低,纬度、年均温度和海拔是不同区域内影响柏木各器官含水率的共同因素;(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4个县(市)人工柏木林各器官的C、N、P、K质量分数和化学计量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4个县(市)的人工柏木林各器官的C含量普遍较高,而N、P储量普遍较低,金堂县柏木干、皮、叶的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区域(P<0.05),各区域柏木根、皮、叶的P质量分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4)剑阁县柏木根、皮、枝的N/P值均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区域(P<0.05),金堂县柏木干、叶的N/P值均与简阳市、剑阁县差异显著(P<0.05)。剑阁县柏木各器官受N元素限制,其他三个区域柏木受P元素限制;(5)不同区域内纬度、年均温度、海拔以及年平均总降水量均对柏木N含量影响较大,对C、P、K含量影响小;(6)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剑阁县应采取间伐柏木补植桤木等固碳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其他3个县(市)有条件的可合理增施P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人工柏木林 化学计量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