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塘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调查分析
1
作者 杨育林 黄兰鹰 +5 位作者 杨勇智 齐沛森 王谢 杨莉 米志强 尤继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
为全面了解理塘县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为区域野生种子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置样线、样方等调查方法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分布特征等进行... 为全面了解理塘县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为区域野生种子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置样线、样方等调查方法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野生种子植物共计78科371属1021种,优势科主要包括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和蔷薇科(Rosaceae)等,优势属主要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和虎耳草属(Saxifraga)等。保护区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8科共7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有25科,占比32.05%,世界广布和泛热带分布各有24科,占比分别为30.77%;371属包含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有129属,占比34.77%,东亚分布有47属,占比12.67%,中国特有分布有13属,占比3.50%;科、属水平分布区类型分别占国内分布区类型的46.67%和100%。分布有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区系调查 保护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龄对川黄柏林下植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
作者 谢川 王刚 +2 位作者 武华卫 贾晨 孙志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2,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林龄川黄柏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为川黄柏林培育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林龄(2、5、8和12 a)川黄柏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植物物种组成,测定川黄柏根际、非根际土壤pH和养分含量,分析... 【目的】探究不同林龄川黄柏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为川黄柏林培育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林龄(2、5、8和12 a)川黄柏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植物物种组成,测定川黄柏根际、非根际土壤pH和养分含量,分析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结果】①发现草本层植物50种,属于24科41属,灌木层植物6种,属于5科5属;植物群落物种数和丰富度随林龄逐渐上升。②根际、非根际土壤pH随林龄显著下降,而土壤有机碳显著上升;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其中P和Mg含量随树龄增加,N和Cu含量先增后减,而K、Ca、Mn和Zn含量先减后增。③不同林龄川黄柏土壤矿质元素根际效应差异显著(P<0.05),且均为正效应;N、P、Mg、Fe、Mn和Cu的根际效应随林龄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K、Ca和Zn则先上升后下降趋势;④相关性分析表明川黄柏林下植物物种数(S)与土壤P、K、Ca和Mg含量显著正相关;Pielou指数(D)与Fe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林龄川黄柏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且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随着林龄增加,应注意协调林下物种结构和土壤养分的配置,注意生长期土壤水分调节,同时考虑人工改善选择出最适合的林下伴生植物,营造多样性高、稳定性强的群落环境,为川黄柏人工林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黄柏 不同林龄 土壤养分 群落组成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花楸种胚离体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良梦 赵桃娟 +4 位作者 黄振 刘欣 丁婷 陈炙 左燕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39,156,F0003,共9页
为建立湖北花楸组培快速繁育技术体系,以湖北花楸种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胚萌发、茎段增殖和芽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花楸种胚在MS+0.5 mg/L 6-BA+0.05 mg/L IBA+30 g/L蔗糖+7 g/L卡拉胶中萌发并正常生长,平均... 为建立湖北花楸组培快速繁育技术体系,以湖北花楸种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胚萌发、茎段增殖和芽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花楸种胚在MS+0.5 mg/L 6-BA+0.05 mg/L IBA+30 g/L蔗糖+7 g/L卡拉胶中萌发并正常生长,平均萌发率可达95%,远高于未添加激素培养基组合的平均诱导率(5%),诱导培养基中的胚正常生长,30 d时可萌发出多片真叶和腋芽;带芽茎段转入MS+0.25 mg/L 6-BA+0.04 mg/L IBA+30 g/L蔗糖+7 g/L卡拉胶中增殖培养30 d,平均每茎段诱导出2.08个芽苗,增殖率490.5%;若带芽茎段转入MS+0.5 mg/L 6-BA+0.04 mg/L IBA+30 g/L蔗糖+7 g/L卡拉胶中增殖培养30 d,平均每茎段诱导出4.1个芽,增殖率291%;芽苗在MS+0.5 mg/L NAA+30 g/L蔗糖+7 g/L卡拉胶中培养30 d,生根率可达84%,芽苗基部通过愈伤再生方式诱导产生不定根,平均每芽苗诱导出4.41条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花楸 种胚 组织培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地区墨西哥柏人工林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晨 杨武 +3 位作者 杨育林 武华卫 孙志鹏 宋鹏 《南方农业》 2024年第5期215-219,共5页
为研究川北地区墨西哥柏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科学经营墨西哥柏人工林,以绵阳市吴家镇30年生墨西哥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株标准平均木进行了树干解析,采用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了生长过程。结果表明:30年生墨西哥柏的胸径、树高与材... 为研究川北地区墨西哥柏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科学经营墨西哥柏人工林,以绵阳市吴家镇30年生墨西哥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株标准平均木进行了树干解析,采用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了生长过程。结果表明:30年生墨西哥柏的胸径、树高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23.73 cm、16.64 m与0.3771 m^(3),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79 cm、0.55 m与0.0126 m^(3),连年生长量分别为0.19 cm、0.28 m与0.0261 m^(3);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均在第1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65 m和0.72 m;树高快速生长期在第10年至第17年;胸径年平均生长量曲线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第12年生时,为0.97 cm;胸径连年生长量曲线为双峰曲线,第一次峰值出现在第9年,第二次峰值出现在第18年,分别是1.43 cm和0.91 cm;胸径快速生长期在第6年至第12年,稳定生长期在第12年至第21年;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始终低于连年生长量,林分数量成熟龄大于30年生;胸高形数在18年生后稳定于0.44。logistic模型对墨西哥柏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回归方程分别是y=24.1044/(1+12.1149×e^(-0.1903x))、y=17.0910/(1+9.9634×e^(-0.1706x))、y=0.4186/(1+127.2595×e^(-0.2120x)),其拟合精度分别为0.9858、0.9975、0.9977。初步摸清了川北地区墨西哥柏的生长特性,该树种表现出良好的速生性,是值得推广栽培的用材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柏 生长特性 人工林 川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特征
5
作者 刘春燃 李婧 +4 位作者 简毅 李晗 谭波 徐振锋 游成铭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6-846,共11页
【目的】探究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活性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的差异,为该区域柳杉人工林土壤氮素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华西雨屏区中龄林(13 a)、成熟林(33 a)和过熟林(53 a)的柳... 【目的】探究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活性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的差异,为该区域柳杉人工林土壤氮素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华西雨屏区中龄林(13 a)、成熟林(33 a)和过熟林(53 a)的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壤样品,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等指标。【结果】(1)柳杉成熟林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整体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过熟林阶段,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随林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根际与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值均随林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2)成熟林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铵态氮含量、铵态氮与硝态氮比值整体均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过熟林,而土壤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随林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并且根际土铵态氮、硝态氮以及无机氮含量整体均高于非根际土。(3)成熟林根际土铵化速率及其根际效应显著高于其他林龄阶段;中龄林和成熟林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整体显著高于过熟林,并且根际土的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整体均高于非根际土。(4)柳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结论】相较于中龄林和过熟林,柳杉成熟林根际土壤表现出更快的氮循环速率和更高的氮素有效性。因此,适当加强柳杉中龄林和过熟林氮肥管理可能更有利于提高柳杉人工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区 柳杉人工林 林龄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氮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州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探讨
6
作者 刘慧 熊定伟 殷国兰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推动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要素,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研究对维护国家物种安全、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普查、重点调查、访问和资料收集等方式对彭...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推动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要素,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研究对维护国家物种安全、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普查、重点调查、访问和资料收集等方式对彭州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开展了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彭州市野生木本植物丰富,有491种,其中,乔木175种,灌木248种,藤本60种。(2)从水平分布来看,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至中东部区域,南部平坝区的乡镇几乎没有野生林木种质分布。(3)从垂直分布来看,海拔1500 m以下多为次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拔1500~<2200 m为山地暖温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2200~<2500 m为针阔混交林;海拔2500~3600 m为亚高山针叶林,超过3600 m主要为高山灌丛、裸岩以及小块状的高山草甸。文章针对彭州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存在的次生灾害、人为破坏和开发利用程度低等问题,提出加强分级分类保护、动态监测、科学研究和野生种质资源的选育应用等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 现状 存在问题 保护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林盘木本植物多样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8
7
作者 郑绍伟 黎燕琼 +3 位作者 罗奕爽 慕长龙 彭培好 李宇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5-1080,共6页
【目的】针对川西林盘受到破坏、植物群落稳定性减弱等现状,开展干扰强度对川西林盘木本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为提出川西林盘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绘制的成都市林盘分布图为基础,根据分布,采用样线法... 【目的】针对川西林盘受到破坏、植物群落稳定性减弱等现状,开展干扰强度对川西林盘木本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为提出川西林盘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绘制的成都市林盘分布图为基础,根据分布,采用样线法选择了183个典型川西林盘,利用现场调查开展研究。【结果】①从物种数量比例看,乔木占比高于灌木,拥有较大的生长空间,在人为干扰下依然保持着优势。②从干扰程度与植物占比的相关性表明:人为干扰程度与乔木占比不显著,人为干扰程度与灌木占比呈正相关关系,乔木占比与灌木占比呈负相关关系。③在控制了灌木与乔木间的交互影响后,则表现为人为干扰对乔木占比呈正相关;控制乔木占比这一变量,对相关性的结果影响不大。【结论】乔木是林盘的主要物种,并占据主导空间;人为干扰有助于乔木和灌木等木本植物在川西林盘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林盘 木本植物 干扰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不同器官C、N、P、K计量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威君 陈俊华 +5 位作者 蒋川东 刘一丁 谢川 唐艺家 罗明华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43-48,共6页
为了解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各器官C、N、P、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掌握养分元素在柏木林中分配格局及各器官养分受限状况等情况,对该区域的人工柏木林叶、枝、干、皮、根等各器官进行取样,分析其含水率、C、N、P、K含量、C/N、C/P以及... 为了解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各器官C、N、P、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掌握养分元素在柏木林中分配格局及各器官养分受限状况等情况,对该区域的人工柏木林叶、枝、干、皮、根等各器官进行取样,分析其含水率、C、N、P、K含量、C/N、C/P以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叶片中C、N、P、K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C/N最高的是枝(69.25±13.09),最小的是叶(34.05±8.41)。各器官的C/P差异较大。其中叶的C/P最小(602.66±208.75)。叶的C含量与皮、枝差异不显著(P>0.05),与干、根的C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叶和皮的N含量与其他器官的N含量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干、根、枝的N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叶的P含量与其他器官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器官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皮和叶的C/N与其他器官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干、根、枝的C/N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根的C/P与干、枝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皮、叶的C/P差异显著(P<0.05)。皮的C/P与叶、枝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叶的C/P除与皮之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他器官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2)C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变异系数均在7%以下,属弱变异;N含量除干属弱变异外,其余均属于中等变异;P含量除在叶和枝中属于中等变异外,在干、根、皮中属强变异;K含量表现的规律与P含量类似。(3)N与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含量与K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N呈显著负相关(P<0.05);P含量与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K含量与C/N、C/P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N与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柏木林N、P含量相对紧缺,应合理增施N、P肥,或采取间伐补植桤木等豆科植物形成混交林,提高土壤能力,促进林地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人工柏木林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楝花粉飘散对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9
作者 张燕 何燕 +3 位作者 郑绍伟 侯晓云 汪剑 黎燕琼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02-106,共5页
针对城市绿化建设中气传花粉导致的植源污染,开展气传致敏花粉传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为防控城市气传致敏花粉污染提供依据。以成都市绿化使用频率较大、典型气传致敏花粉植物-苦楝为研究对象,选择苦楝... 针对城市绿化建设中气传花粉导致的植源污染,开展气传致敏花粉传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为防控城市气传致敏花粉污染提供依据。以成都市绿化使用频率较大、典型气传致敏花粉植物-苦楝为研究对象,选择苦楝的盛花期,开展气传致敏花粉的日变化飘散规律和水平空间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苦楝花粉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即花粉浓度从6:00—14:00持续上升,并在14:00达到峰值;14:00—20:00则持续下降;12:00—15:00的花粉飘散浓度显著性高于其余时段。②苦楝花粉浓度的水平方向上,顺风方向花粉浓度高于逆风方向;顺风方向花粉浓度变化呈单峰曲线,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并在20 m处达到峰值;逆风方向花粉的飘散浓度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 m和20 m。③受苦楝花粉飘散的影响,香樟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在水平空间上的含量分布趋势与花粉浓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也表现为顺风方向高于逆风方向;在水平距离上,苦楝花粉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主要在0—30 m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花粉浓度 时间变化 距离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